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Hofstede文化维度为基础,旨在探讨后种族隔离制度时期南非文化的归属类别以及它给在南非构建商务网络的跨国企业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南非文化;归属类别;跨国公司商务网络;启示
引言
商务网络(business network)可被定义为相互连接的商业关系集群(Johanson&Vahlne, 2011)。 根据Batt& Purchase (2004)的研究,商业市场中的近期变动情况将会促进商务网络中各个企业间的合作方式的变化。基于此,全球化趋势将不可抗拒的使企业主动构建或者成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商业伙伴所组成的商务网络的一部分(M?ller&Svahn, 2004)。然而,国家文化的差异会对企业所构成的商务网络以及运营方式产生影响(Dodd&Patra,2002)。因此,理解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该文化差异对商务网络的影响对企业构建成功的商业关系纽带至关重要,它不仅为企业指明了成功的方向,而且能使企业运用这种文化差异来克服跨国贸易中可能存在的商业壁垒(Batonda& Perry, 2003)。由此,本文在Hofstede, Hofstede& Minkov(2010)文化维度的基础上,探讨处于种族隔离结束后(1994至今)的南非文化的维度归属类别,以及该类文化对企业在南非的商务网络中关系构建和维系的启示。
一、国家文化维度的选择与研究样本
Hofstede et al.(2010)的将国家文化分为六大维度:高权力距离vs.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高不确定性规避vs.低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vs.女性化、享乐vs.约束以及长期导向vs.短期导向。具体而言,本文主要聚焦于两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长期导向vs.短期导向。选择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这两个文化维度有大量现有文献作为理论支撑;二、由于Hofstede et al.(2010)对于南非文化维度的研究数据取自种族隔离制度存在之时(研究数据标注为South African white),根据个人主义指数(IDV)和长期导向指数(LTO),其研究结果显示南非拥有的是个人主义和短期导向的文化。然而,那时南非的管理权基本在白人的手上,相对于种族隔离制度废止几十年后的今天,南非的情况已大不相同。因此,本文选择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和长期导向vs.短期导向维度,以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验证南非文化的归属类别以及它给在南非构建商务网络的跨国企业所带来的启示。
为了达成本文目标,本研究选用一个在南非扩展商务网络近十年的瑞典IT咨询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下称该公司为A公司)。A公司主要为瑞典和国际客户提供网络策略、网络服务设计和市场分析的服务,其在南非的商务网络业务主要为为客户提供外包和授权合同。本研究对A公司的一名董事和两名经理进行了开放式问题的访谈。受访的董事也是A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对于A公司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非常了解。另外两名经理主观国际贸易事务。本次访谈问题共有九道题,除了两道基本问题牵扯背景信息外,其他七道问题平均分配给本研究针对的两个文化维度。由于访谈问题基本为描述性问题,受访者用叙事手法回答问题的几率提高。此外,由于本研究选取的两个文化维度相互关联,访谈问题所得到的答案也可以互相支撑。
二、理论依据与访谈结果
2.1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的国家文化意味着个人的利益高于集体的利益,该文化在商务网络中的影响反映在信任和沟通这两个方面(Batt& Purchase,2004)。在信任方面,Hofstede et al.(2010)认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商务网络中的信任保持在职业层面。换言之,商务网络中的关系是严格按照协议(如合同)而非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商务网络中的关系更多的受到交情的影响。Jansson, Johansson &Ramstr?m (2007)指出,对于身处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所构建的商务网络,企业间的信任是基于组织和职业层面;身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所构建的商务网络,企业间的信任是基于人际和私人层面。在沟通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很少依靠语言或者书写记录,因为重要的信息对关系网内的企业来说是应该早已铭记于心的。相反,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企业往往会将大部分信息清楚的用语言或者书写表述出来,对他们而言,合同是记录信息的重要工具,记录越详细越好(Hofstede et al.,2010; M?ller&Svahn,2004)。
在信任方面,访谈问题主要是关于网络内成员忠诚度、建立信任和作为网络内成员的必要性这些方面,与上文所述理论支持相一致。访谈结果如下:1)A公司在南非建立商务网络内的关系时依靠的是个人的忠诚,而非金钱利益;2)南非商务网络中公司间的信任感主要依靠人际关系而非商业上(职业)的关系;3)在南非商务网络的扩展只通过商务网络内成员公司的推荐。换言之,当网络内的企业无法完成A公司所发布的任务时,只有受到网络内企业所推荐的合乎资质的外来公司才有可能接到A的任务。在沟通方面,A公司经理反映该公司在南非商务网络中的企业交流主要通过非正式人际交流(如野餐聚会),而非正式的落于详细口述或笔述的职业层面的交流。结合信任和沟通这两个要素,A公司在南非的商务网络呈现出的是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文化的特点。
2.2长期导向vs. 短期导向
长期导向的文化着眼于未来。受该种文化的影响,企业通常使用人际网络(关系)来强化商务网络内的关系。短期导向的文化着眼于过去和当下。有着这种文化导向的企业关注的是盈亏,发展商务网络内的关系靠的是交易(Hofstede et al.,2010)。长期导向的企业可以接受迟来的收获,相对于短期导向企业的投机性交易,长期导向的企业更容易增强商务网络企业间的信任并建立起长远的贸易关系(Hofstede, 2006)。Batonda& Perry (2003)认为商务网络的发展贯穿着企业间关系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可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寻找关系、建立关系、发展关系、保持关系和终止关系)。长期导向文化有助于网络内的企业避免冲突、保持和睦,并在困境来临时坚持下去。相反,短期导向文化与关系发展和保持阶段负向相关。但是短期导向文化并非全是负面影响,对短期目标的追求能够增大企业迎头赶上、保持在竞争队伍前列的压力,从而刺激并扩大商务网络内企业间的交流互动(Maitland,1999)。 从访谈结果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南非的商务网络主要以非正式(人际)关系为主。比如在A公司与网络内其他南非公司的交际主要依靠非正式活动(打猎、野餐聚会),与其他公司的业务往来主要靠网络内公司的推荐。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网络内的南非公司由于资质不达标而主动退出,近十年来从未有南非公司与A公司解除合作关系(即退出其商务网络)。以上访谈结果均显示南非文化有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的利益至上、事事公事公办相反。
三、结论与启示
访谈结果显示,在南非商务网络中所体现的南非文化属于集体主义和长期导向的文化,与Hofstede et al.(2010)根据种族隔离时期数据所得到的结果相反(南非文化属于个人主义和短期导向文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南非在种族隔离时期,只有白人能够参与到国际商务中去,而今天,南非已经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不同人种、民族、宗教的人都可以参与到商业的各个方面。正如本文研究结果所呈现的那样,客国文化(culture of guest country)对于想要在客国发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若是不能在开拓市场之前充分了解客国文化,新进入的企业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对于企业来说,理解客国文化的方法之一在于求异存同,找到并努力适应与母国文化相异的文化维度,保持与母国文化相似的地方。在进入像南非这样的新市场时,可依靠当地或者有南非背景的人员迅速帮助公司适应,同时关注客国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便对外界变动迅速做出反应。(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Batt P J, Purchase S. Managing collaboration within networks and relationship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4, 33(3): 169-174.
[2]Batonda G, Perry C.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overseas Chinese/Australian network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 37(11/12): 1548-1574.
[3]Dodd S D, Patra E.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ial networking[J].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002, 14(2): 117-134.
[4]Hofstede, G. J. Intrinsic and enforceable trust: a research agenda. In 99th European Seminar of EAAE,“Trust and Risk in Business Networks”, Pre-prints. 2006.
[5]Hofstede, G., Hofstede, G.J. , Minkov, M.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J]. McGraw-Hill, New York, 2010.
[6]M?ller K, Svahn S. Crossing East-West boundaries: Knowledge sharing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twork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4, 33(3): 219-228.
[7]Jansson H, Johanson M, Ramstr?m J.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 network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Russian, and West European market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7, 36(7): 955-967.
[8]Johanson J, Vahlne J E. Business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commit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03, 1(1): 83-101.
[9]Maitland C. Global diffusion of interactive networks: The impact of culture[J]. AI & SOCIETY, 1999, 13(4): 341-356.
关键词:南非文化;归属类别;跨国公司商务网络;启示
引言
商务网络(business network)可被定义为相互连接的商业关系集群(Johanson&Vahlne, 2011)。 根据Batt& Purchase (2004)的研究,商业市场中的近期变动情况将会促进商务网络中各个企业间的合作方式的变化。基于此,全球化趋势将不可抗拒的使企业主动构建或者成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商业伙伴所组成的商务网络的一部分(M?ller&Svahn, 2004)。然而,国家文化的差异会对企业所构成的商务网络以及运营方式产生影响(Dodd&Patra,2002)。因此,理解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该文化差异对商务网络的影响对企业构建成功的商业关系纽带至关重要,它不仅为企业指明了成功的方向,而且能使企业运用这种文化差异来克服跨国贸易中可能存在的商业壁垒(Batonda& Perry, 2003)。由此,本文在Hofstede, Hofstede& Minkov(2010)文化维度的基础上,探讨处于种族隔离结束后(1994至今)的南非文化的维度归属类别,以及该类文化对企业在南非的商务网络中关系构建和维系的启示。
一、国家文化维度的选择与研究样本
Hofstede et al.(2010)的将国家文化分为六大维度:高权力距离vs.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高不确定性规避vs.低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vs.女性化、享乐vs.约束以及长期导向vs.短期导向。具体而言,本文主要聚焦于两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长期导向vs.短期导向。选择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这两个文化维度有大量现有文献作为理论支撑;二、由于Hofstede et al.(2010)对于南非文化维度的研究数据取自种族隔离制度存在之时(研究数据标注为South African white),根据个人主义指数(IDV)和长期导向指数(LTO),其研究结果显示南非拥有的是个人主义和短期导向的文化。然而,那时南非的管理权基本在白人的手上,相对于种族隔离制度废止几十年后的今天,南非的情况已大不相同。因此,本文选择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和长期导向vs.短期导向维度,以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验证南非文化的归属类别以及它给在南非构建商务网络的跨国企业所带来的启示。
为了达成本文目标,本研究选用一个在南非扩展商务网络近十年的瑞典IT咨询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下称该公司为A公司)。A公司主要为瑞典和国际客户提供网络策略、网络服务设计和市场分析的服务,其在南非的商务网络业务主要为为客户提供外包和授权合同。本研究对A公司的一名董事和两名经理进行了开放式问题的访谈。受访的董事也是A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对于A公司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非常了解。另外两名经理主观国际贸易事务。本次访谈问题共有九道题,除了两道基本问题牵扯背景信息外,其他七道问题平均分配给本研究针对的两个文化维度。由于访谈问题基本为描述性问题,受访者用叙事手法回答问题的几率提高。此外,由于本研究选取的两个文化维度相互关联,访谈问题所得到的答案也可以互相支撑。
二、理论依据与访谈结果
2.1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的国家文化意味着个人的利益高于集体的利益,该文化在商务网络中的影响反映在信任和沟通这两个方面(Batt& Purchase,2004)。在信任方面,Hofstede et al.(2010)认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商务网络中的信任保持在职业层面。换言之,商务网络中的关系是严格按照协议(如合同)而非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商务网络中的关系更多的受到交情的影响。Jansson, Johansson &Ramstr?m (2007)指出,对于身处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所构建的商务网络,企业间的信任是基于组织和职业层面;身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所构建的商务网络,企业间的信任是基于人际和私人层面。在沟通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很少依靠语言或者书写记录,因为重要的信息对关系网内的企业来说是应该早已铭记于心的。相反,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企业往往会将大部分信息清楚的用语言或者书写表述出来,对他们而言,合同是记录信息的重要工具,记录越详细越好(Hofstede et al.,2010; M?ller&Svahn,2004)。
在信任方面,访谈问题主要是关于网络内成员忠诚度、建立信任和作为网络内成员的必要性这些方面,与上文所述理论支持相一致。访谈结果如下:1)A公司在南非建立商务网络内的关系时依靠的是个人的忠诚,而非金钱利益;2)南非商务网络中公司间的信任感主要依靠人际关系而非商业上(职业)的关系;3)在南非商务网络的扩展只通过商务网络内成员公司的推荐。换言之,当网络内的企业无法完成A公司所发布的任务时,只有受到网络内企业所推荐的合乎资质的外来公司才有可能接到A的任务。在沟通方面,A公司经理反映该公司在南非商务网络中的企业交流主要通过非正式人际交流(如野餐聚会),而非正式的落于详细口述或笔述的职业层面的交流。结合信任和沟通这两个要素,A公司在南非的商务网络呈现出的是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文化的特点。
2.2长期导向vs. 短期导向
长期导向的文化着眼于未来。受该种文化的影响,企业通常使用人际网络(关系)来强化商务网络内的关系。短期导向的文化着眼于过去和当下。有着这种文化导向的企业关注的是盈亏,发展商务网络内的关系靠的是交易(Hofstede et al.,2010)。长期导向的企业可以接受迟来的收获,相对于短期导向企业的投机性交易,长期导向的企业更容易增强商务网络企业间的信任并建立起长远的贸易关系(Hofstede, 2006)。Batonda& Perry (2003)认为商务网络的发展贯穿着企业间关系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可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寻找关系、建立关系、发展关系、保持关系和终止关系)。长期导向文化有助于网络内的企业避免冲突、保持和睦,并在困境来临时坚持下去。相反,短期导向文化与关系发展和保持阶段负向相关。但是短期导向文化并非全是负面影响,对短期目标的追求能够增大企业迎头赶上、保持在竞争队伍前列的压力,从而刺激并扩大商务网络内企业间的交流互动(Maitland,1999)。 从访谈结果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南非的商务网络主要以非正式(人际)关系为主。比如在A公司与网络内其他南非公司的交际主要依靠非正式活动(打猎、野餐聚会),与其他公司的业务往来主要靠网络内公司的推荐。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网络内的南非公司由于资质不达标而主动退出,近十年来从未有南非公司与A公司解除合作关系(即退出其商务网络)。以上访谈结果均显示南非文化有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的利益至上、事事公事公办相反。
三、结论与启示
访谈结果显示,在南非商务网络中所体现的南非文化属于集体主义和长期导向的文化,与Hofstede et al.(2010)根据种族隔离时期数据所得到的结果相反(南非文化属于个人主义和短期导向文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南非在种族隔离时期,只有白人能够参与到国际商务中去,而今天,南非已经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不同人种、民族、宗教的人都可以参与到商业的各个方面。正如本文研究结果所呈现的那样,客国文化(culture of guest country)对于想要在客国发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若是不能在开拓市场之前充分了解客国文化,新进入的企业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对于企业来说,理解客国文化的方法之一在于求异存同,找到并努力适应与母国文化相异的文化维度,保持与母国文化相似的地方。在进入像南非这样的新市场时,可依靠当地或者有南非背景的人员迅速帮助公司适应,同时关注客国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便对外界变动迅速做出反应。(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Batt P J, Purchase S. Managing collaboration within networks and relationship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4, 33(3): 169-174.
[2]Batonda G, Perry C.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overseas Chinese/Australian network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 37(11/12): 1548-1574.
[3]Dodd S D, Patra E.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ial networking[J].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002, 14(2): 117-134.
[4]Hofstede, G. J. Intrinsic and enforceable trust: a research agenda. In 99th European Seminar of EAAE,“Trust and Risk in Business Networks”, Pre-prints. 2006.
[5]Hofstede, G., Hofstede, G.J. , Minkov, M.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J]. McGraw-Hill, New York, 2010.
[6]M?ller K, Svahn S. Crossing East-West boundaries: Knowledge sharing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twork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4, 33(3): 219-228.
[7]Jansson H, Johanson M, Ramstr?m J.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 network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Russian, and West European market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7, 36(7): 955-967.
[8]Johanson J, Vahlne J E. Business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commit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03, 1(1): 83-101.
[9]Maitland C. Global diffusion of interactive networks: The impact of culture[J]. AI & SOCIETY, 1999, 13(4): 34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