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把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学案中发现问题、建构知识,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主题内容,把主题内容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建构、方法的习得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与施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易学、会学、乐学。
关键词:学案导学
引言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所以,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案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行”的作用。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案的编制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有趣的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需借助多种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借助学案”有利于预习课前知识
学案中将整节课中主要内容以各种形式如需了解的知识内容、研究的问题等方面都一一展现在学案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可以自主的预习。课前的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案例片段]
物质的性质
一、认识概念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可燃性、钢铁易生锈、氧气能助燃、易分解、易氧化…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活动: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盐酸能跟金属锌反应放出氢气
活动:判断是性质和变化
1、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后变成干冰
2、百炼成钢
3、生石灰加水后会变成熟石灰
4、磁铁具有磁性
二、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
真正会学习的人,必定是一个会预习的人。在此案例中学案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习惯,明确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使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更有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学案可了解到下一节课中需要学习的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还要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学案中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同时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学案”有利于师生间的探讨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想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学案的设计将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情境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化學课堂很多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此时学案就能成为师生间交流、探讨的互动纽带,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及时记录、采集智慧火花。这样就为探究性教学营造了“学生是研究者,学生似科学家”的生动活泼并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氛围和情境。
[案例片段]
1、实验中磷的燃烧: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表达式:
想一想:
如何选择药品进行实验?供选择的药品:红磷、木炭、镁条、硫粉
资料(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
(2)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3)硫+氧气→二氧化硫(气体)
(4)镁+氧气→氧化镁(固体)
归纳选择药品的依据:
思考1:用硫、碳做实验为什么不可以?
思考2:用铁丝、铝做实验为什么不可以?
思考3、实验装置的要求
思考4、实验中中装置中剩余气体是什么?其性质是什么?
思考5、在一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明发现集气瓶中增加的水的体积不到1/5,请大家讨论帮助小明分析一下原因。
思考6、请发挥你的想象力重新设计一套装置用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装置。
在此案例中学案的使用注重引导学生先了解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化学史小故事,然后让学生理解选择药品依据由来,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较强思维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学案调节师生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了师生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4、“借助学案”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意义建构是指把握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学生是信息加工能动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己读书,会学习,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学力,从而终身受益。
[案例片段]CO2和CO的比较
活动1: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活动2:为什么CO2和CO性质上有许多差异性?
结论:
结构决定;不同,物质的性质也就不同。
在CO和CO2的一个分子中相差一个氧原子。
学习不是简单知识重现过程,更是一个构建知识网络和再提高的过程。此案例中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异同点的知识网络,形成“点-线-面”立体的知识结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就是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学生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帮助自己从各种物质的相互转换中归纳整理,从而使学生从宏观层面上把握物质的化学性质,使知识融会贯通。
5、“借助学案”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性学习各种理论、观点和方法,完成自我定向、自我控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生集体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群体所共享。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案导学”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
初中化学课堂“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地方,如何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学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是今后还需思考、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叶佩玉.《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10.
关键词:学案导学
引言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所以,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案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行”的作用。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案的编制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有趣的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需借助多种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借助学案”有利于预习课前知识
学案中将整节课中主要内容以各种形式如需了解的知识内容、研究的问题等方面都一一展现在学案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可以自主的预习。课前的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案例片段]
物质的性质
一、认识概念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可燃性、钢铁易生锈、氧气能助燃、易分解、易氧化…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活动: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盐酸能跟金属锌反应放出氢气
活动:判断是性质和变化
1、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后变成干冰
2、百炼成钢
3、生石灰加水后会变成熟石灰
4、磁铁具有磁性
二、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
真正会学习的人,必定是一个会预习的人。在此案例中学案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习惯,明确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使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更有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学案可了解到下一节课中需要学习的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还要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学案中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同时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学案”有利于师生间的探讨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想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学案的设计将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情境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化學课堂很多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此时学案就能成为师生间交流、探讨的互动纽带,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及时记录、采集智慧火花。这样就为探究性教学营造了“学生是研究者,学生似科学家”的生动活泼并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氛围和情境。
[案例片段]
1、实验中磷的燃烧: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表达式:
想一想:
如何选择药品进行实验?供选择的药品:红磷、木炭、镁条、硫粉
资料(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
(2)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3)硫+氧气→二氧化硫(气体)
(4)镁+氧气→氧化镁(固体)
归纳选择药品的依据:
思考1:用硫、碳做实验为什么不可以?
思考2:用铁丝、铝做实验为什么不可以?
思考3、实验装置的要求
思考4、实验中中装置中剩余气体是什么?其性质是什么?
思考5、在一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明发现集气瓶中增加的水的体积不到1/5,请大家讨论帮助小明分析一下原因。
思考6、请发挥你的想象力重新设计一套装置用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装置。
在此案例中学案的使用注重引导学生先了解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化学史小故事,然后让学生理解选择药品依据由来,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较强思维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学案调节师生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了师生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4、“借助学案”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意义建构是指把握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学生是信息加工能动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己读书,会学习,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学力,从而终身受益。
[案例片段]CO2和CO的比较
活动1: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活动2:为什么CO2和CO性质上有许多差异性?
结论:
结构决定;不同,物质的性质也就不同。
在CO和CO2的一个分子中相差一个氧原子。
学习不是简单知识重现过程,更是一个构建知识网络和再提高的过程。此案例中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异同点的知识网络,形成“点-线-面”立体的知识结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就是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学生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帮助自己从各种物质的相互转换中归纳整理,从而使学生从宏观层面上把握物质的化学性质,使知识融会贯通。
5、“借助学案”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性学习各种理论、观点和方法,完成自我定向、自我控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生集体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群体所共享。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案导学”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
初中化学课堂“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地方,如何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学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是今后还需思考、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叶佩玉.《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