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吕向钧(1988—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2020年度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jk2020190)。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进,能否对数据高效整合并分析利用,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配备强有力的全面预算信息化平台,可满足这一需求。文章通过以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分析预算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全面预算管理;高校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学校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的整合,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进行管理,合理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做到“三全”,即全员参与、全额纳入、全过程监管,但学校人员和部门多、资金来源复杂,各类流程繁琐,仅通过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带来的新要求,只有借助大数据手段,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优化流程,才能为学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新的突破。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现阶段,预算编制主要借助EXCEL表格,人工收集各部门的数据并进行核对,部门之间需要反复多次沟通,数据不能做到实时更新,这样的编制方式出错率高,沟通成本高,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预算管理环节缺少对资金执行进度的管控
为减少沉淀资金,提高资金流动性,财政对资金执行进度的考核日趋重视,设置了多个执行进度考核节点,以督促高校加快资金使用。面对如此形势,高校资金执行压力越来越大,财务工作也越来越被动,究其内部原因,主要是执行过程中对项目及资金执行进度的把控缺少有效的管控方法。
(三)绩效评价管理流程缺失,无法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闭环
完整的预算闭环应该包含预算编制、执行、反馈、调整、评价等过程,但是多数高校仅停留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虽然已按上级要求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及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但能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次年预算编制挂钩的高校少之又少,自评工作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绩效评价结果固化于预算管理流程。
(四)信息化模块多且散,不能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高校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系统,如财务系统、教务系统、收费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等,每个系统在各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却也是各自为政,未能有效衔接,各部门之间无法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所能带来的效益,形成了信息孤岛。
(五)具有“业财融合”能力的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是财务处,多数财务人员只具备财务背景,缺少对学校其他业务的实践经验,财务人员对财务专业知识的掌握无疑可以提升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高校目前更缺乏的是既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又对学院各个环节业务流程熟悉的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业财融合”的管理方式,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学院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以预算业务为主线,整合学校各类信息化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信息的在线传递及反馈,为各部门的管理及决策提供及时的、真实的数据支撑。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降低预算编制管理成本,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
传统预算编制往往需要预算编制人员与各业务部门不断的反馈沟通,重新计算和校验数据,并实时对预算进行更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信息化平台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在线实时更新,可自动校验数据,降低了沟通及管理成本,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实现预算数据全面抓取,數据支撑更全面
预算编制数据不仅限于财务数据,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及使用可为领导在预算决策上提供更多参考价值。信息化平台可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使每一条财务数据背后都有业务数据作为支撑,真正实现了“业财融合”的管理新模式。
(三)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对次年预算编制的反馈机制
通过将绩效管理模块嵌入预算信息化平台,可真正形成预算管理闭环,将预算执行结果对次年预算编制的反馈流程固化于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意义,促进了预算的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对策
(一)建立预算业务为主线的信息共享平台
共享平台需集成学校各个信息化系统,满足各部门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如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各部门资产保有量、设备报废情况、楼宇或实训室的维修频率、科研经费等信息都可在平台清晰查阅,并且每个预算项目可通过数据透视方式链接到具体的业务信息上,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预算编制模块的建设
预算编制是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起始环节,主要包含三个子模块:绩效目标编制模块、预算数据获取模块和预算指标下达模块。
项目申请阶段,通过绩效目标填报模块,可实现财政对绩效目标填报格式的规范化要求,为后期绩效评价打下基础;通过对项目资金属性的设置,可实现整合子项目,直接生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通过内置绩效目标库的形式,将历史绩效数据及行业数据导入,为老师的填报提供方便。
预算数据获取模块可实现历史预算及支出数据的获取并可将预算数据关联业务数据。例如,可将预算数据获取模块与工作要点考核系统对接,使每一项预算在提报时都与具体的工作要点一一对应,便于对要点完成成本的核算;将预算数据获取模块与学院教务系统、收费系统对接,可动态地获取学生人数,及时测算学宿费数据,并动态监控预算与实收数据;将预算数据获取模块与科研系统对接,可及时获取科研经费支出科目、经费预算、结题时间等信息。 预算指标下达模块,可提高预算下达的效率。传统的预算下达模式需要经过需求部门提报材料、主管职能部门审核、财务处收集手续完善的纸板材料后,在系统中新建项目并下达预算。通过预算指标下达模块与财务系统对接,可实现自动提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预算项目,自动新建项目并下达预算,减轻预算下达工作量。
(三)预算控制模块的建设
此模块是预算管理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动态调整反馈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子模块:预算调整模块、项目进度管理模块、资金进度管理模块。
预算调整模块主要将线下的调整流程变为线上审批管理,不但可减轻线下审批的繁琐程序,还可以动态的反映预算变动过程,可据此考核各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项目进度管理模块需将项目方案的提报,预算方案的论证、项目立项、招标方案论证、招标、付款等环节全部嵌入系统,每一个环节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审批流程,立项后的项目可直观查看项目进展,并可通过前置完成节点的方式,可对项目完成及时率进行考核。
资金进度管理模块需将各部门承诺的项目资金执行进度提前录入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核对承诺数据与实际执行进度的差异,对执行偏差大的项目实现网上自动预警,可推进资金的执行进度。
(四)绩效评价模块的建设
此模块是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体现,主要包含两个子模块:绩效自评模块、绩效评價结果反馈模块。
绩效自评模块。项目建设完成后,各部门对应原申报的绩效目标在自评模块填报绩效完成情况,未完成的绩效目标可一目了然呈现在系统上,方便对绩效实现程度的考核。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模块。针对本年度各部门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资金的执行情况,系统可根据已经设定好的权重及分值进行项目绩效的评分,并结合以往年的部门的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时可以更客观地根据得分情况进行预算安排,实现了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挂钩。
四、结语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及有关部门对学校的管理要求,理顺流程,整合数据,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大数据思路融入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学院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俞奕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切入点的高校“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9(03):36-38.
[2]高志勇.财务共享下的高校财务“放管服”优化研究[J].北方经贸,2019(08):60-62.
[3]冯斌.高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9(14):2-6.
[4]姚瑶.“大数据+云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构建[J].会计之友,2020(01):119-124.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2020年度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jk2020190)。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进,能否对数据高效整合并分析利用,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配备强有力的全面预算信息化平台,可满足这一需求。文章通过以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分析预算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全面预算管理;高校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学校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的整合,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进行管理,合理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做到“三全”,即全员参与、全额纳入、全过程监管,但学校人员和部门多、资金来源复杂,各类流程繁琐,仅通过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带来的新要求,只有借助大数据手段,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优化流程,才能为学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新的突破。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现阶段,预算编制主要借助EXCEL表格,人工收集各部门的数据并进行核对,部门之间需要反复多次沟通,数据不能做到实时更新,这样的编制方式出错率高,沟通成本高,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预算管理环节缺少对资金执行进度的管控
为减少沉淀资金,提高资金流动性,财政对资金执行进度的考核日趋重视,设置了多个执行进度考核节点,以督促高校加快资金使用。面对如此形势,高校资金执行压力越来越大,财务工作也越来越被动,究其内部原因,主要是执行过程中对项目及资金执行进度的把控缺少有效的管控方法。
(三)绩效评价管理流程缺失,无法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闭环
完整的预算闭环应该包含预算编制、执行、反馈、调整、评价等过程,但是多数高校仅停留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虽然已按上级要求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及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但能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次年预算编制挂钩的高校少之又少,自评工作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绩效评价结果固化于预算管理流程。
(四)信息化模块多且散,不能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高校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系统,如财务系统、教务系统、收费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等,每个系统在各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却也是各自为政,未能有效衔接,各部门之间无法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所能带来的效益,形成了信息孤岛。
(五)具有“业财融合”能力的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是财务处,多数财务人员只具备财务背景,缺少对学校其他业务的实践经验,财务人员对财务专业知识的掌握无疑可以提升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高校目前更缺乏的是既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又对学院各个环节业务流程熟悉的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业财融合”的管理方式,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学院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以预算业务为主线,整合学校各类信息化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信息的在线传递及反馈,为各部门的管理及决策提供及时的、真实的数据支撑。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降低预算编制管理成本,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
传统预算编制往往需要预算编制人员与各业务部门不断的反馈沟通,重新计算和校验数据,并实时对预算进行更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信息化平台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在线实时更新,可自动校验数据,降低了沟通及管理成本,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实现预算数据全面抓取,數据支撑更全面
预算编制数据不仅限于财务数据,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及使用可为领导在预算决策上提供更多参考价值。信息化平台可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使每一条财务数据背后都有业务数据作为支撑,真正实现了“业财融合”的管理新模式。
(三)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对次年预算编制的反馈机制
通过将绩效管理模块嵌入预算信息化平台,可真正形成预算管理闭环,将预算执行结果对次年预算编制的反馈流程固化于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意义,促进了预算的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对策
(一)建立预算业务为主线的信息共享平台
共享平台需集成学校各个信息化系统,满足各部门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如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各部门资产保有量、设备报废情况、楼宇或实训室的维修频率、科研经费等信息都可在平台清晰查阅,并且每个预算项目可通过数据透视方式链接到具体的业务信息上,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预算编制模块的建设
预算编制是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起始环节,主要包含三个子模块:绩效目标编制模块、预算数据获取模块和预算指标下达模块。
项目申请阶段,通过绩效目标填报模块,可实现财政对绩效目标填报格式的规范化要求,为后期绩效评价打下基础;通过对项目资金属性的设置,可实现整合子项目,直接生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通过内置绩效目标库的形式,将历史绩效数据及行业数据导入,为老师的填报提供方便。
预算数据获取模块可实现历史预算及支出数据的获取并可将预算数据关联业务数据。例如,可将预算数据获取模块与工作要点考核系统对接,使每一项预算在提报时都与具体的工作要点一一对应,便于对要点完成成本的核算;将预算数据获取模块与学院教务系统、收费系统对接,可动态地获取学生人数,及时测算学宿费数据,并动态监控预算与实收数据;将预算数据获取模块与科研系统对接,可及时获取科研经费支出科目、经费预算、结题时间等信息。 预算指标下达模块,可提高预算下达的效率。传统的预算下达模式需要经过需求部门提报材料、主管职能部门审核、财务处收集手续完善的纸板材料后,在系统中新建项目并下达预算。通过预算指标下达模块与财务系统对接,可实现自动提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预算项目,自动新建项目并下达预算,减轻预算下达工作量。
(三)预算控制模块的建设
此模块是预算管理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动态调整反馈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子模块:预算调整模块、项目进度管理模块、资金进度管理模块。
预算调整模块主要将线下的调整流程变为线上审批管理,不但可减轻线下审批的繁琐程序,还可以动态的反映预算变动过程,可据此考核各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项目进度管理模块需将项目方案的提报,预算方案的论证、项目立项、招标方案论证、招标、付款等环节全部嵌入系统,每一个环节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审批流程,立项后的项目可直观查看项目进展,并可通过前置完成节点的方式,可对项目完成及时率进行考核。
资金进度管理模块需将各部门承诺的项目资金执行进度提前录入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核对承诺数据与实际执行进度的差异,对执行偏差大的项目实现网上自动预警,可推进资金的执行进度。
(四)绩效评价模块的建设
此模块是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体现,主要包含两个子模块:绩效自评模块、绩效评價结果反馈模块。
绩效自评模块。项目建设完成后,各部门对应原申报的绩效目标在自评模块填报绩效完成情况,未完成的绩效目标可一目了然呈现在系统上,方便对绩效实现程度的考核。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模块。针对本年度各部门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资金的执行情况,系统可根据已经设定好的权重及分值进行项目绩效的评分,并结合以往年的部门的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时可以更客观地根据得分情况进行预算安排,实现了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挂钩。
四、结语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及有关部门对学校的管理要求,理顺流程,整合数据,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大数据思路融入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学院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俞奕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切入点的高校“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9(03):36-38.
[2]高志勇.财务共享下的高校财务“放管服”优化研究[J].北方经贸,2019(08):60-62.
[3]冯斌.高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9(14):2-6.
[4]姚瑶.“大数据+云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构建[J].会计之友,2020(01):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