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别做祥林嫂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婚是夫妻之间的事,但受伤害最重的可能是孩子,而且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往往发生在父母离婚之后,所以,单亲妈妈如何与孩子相处,预防孩子出现心理畸变非常重要。本期,我们邀请婚姻关系专家、心理咨询师齐悦玲女士与单亲妈妈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离婚是结束,也是开始
  凌晓渡(3岁男孩的妈妈):我刚刚离婚3个月,心情非常糟糕,很想找人好好聊聊,或者大哭一场。同事们私下里说我像祥林嫂,整天念叨自己的遭遇,但我控制不住。我觉得人生太艰难了,我怕是难以应付未来的生活,但为了孩子,我不得不振作起来,只是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请问,我这样的糟糕心情还要持续多久?
  姚枚(4岁女孩的妈妈):我已经离婚一年半了,仍没有走出失败的阴影。我和前夫是大学同学,他在大学里追了我整整两年,没想到他居然搞婚外情。算命的说,我命中有此一劫,躲不过的。痛定思痛,我现在不恨他了,要恨就恨自己眼光太差,毁了自己的一生!
  主持人:离婚是不幸的事,但之所以选择结束不幸的婚姻,不正是为了追求幸福的未来吗?所以,别再伤心了,赶紧收拾心情,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吧。至于如何收拾心情,请齐女士给大家指点迷津。
  齐悦玲(婚姻关系专家、心理咨询师):那我们就先来说说祥林嫂吧。祥林嫂命运坎坷,屡遭不幸,原因自然是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原因不只是这些,鲁迅先生要揭示的悲剧原因,还有祥林嫂性格的软弱。仔细分析起来,她性格的软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迷信命运;第二,顾影自怜,自缚手脚。尽管时代进步了,现代女性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枷锁,但心理弱点仍然存在,一旦遭遇婚变便较长时间走不出心理阴影。现在我国离婚率较高,所以现代祥林嫂比比皆是。
  姚枚:离婚,对女人来说是重大的人生失败,思考思考失败的原因总不为过吧?
  齐悦玲:总结失败教训当然是必要的,但只有确立正确的观念,思考才是积极而有效的,才能让自己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首先,不要纠结离婚是谁的错。从情感关系角度来说,离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错,有的甚至不是什么错。即使是错,谁在20多岁的时候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和预测能力呢?所以,自责是没必要的,也于事无补,反倒容易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如果你把所有的错都推到前夫头上,那么到头来还是要怪自己看错了人。正确的观念是:夫妻关系是两个人的事,一方犯错,另一方必有责任。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会消除怨气。
  其次,不要自卑。有些离异妈妈对环境过于敏感,总觉得离婚是丢人的事,周围人在看自己的笑话,甚至不接受别人的同情,自尊心过强以至于到了自卑的程度。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做到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不要向别人求助,得到帮助时懂得感恩并尽力回报即可。
  再次,不要传递怨恨。离异妈妈的怨恨情绪,实际上伤害的是自己,假如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那么孩子受害更甚,因为他正处在一个成长期,你传递了一种可怕的价值观。有的单亲妈妈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孩子与父亲的交往加以限制,天天向孩子灌输怨恨,以阻止孩子与父亲见面来报复对方。这个过程中,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使孩子无法建立对异性的信任,影响到孩子将来正常的婚恋。
  孩子很无辜,最易受伤
  吕灵(6岁女孩的妈妈):孩子可能受到伤害是我现在最担心的。请问,父母离婚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哪些伤害?
  程玉娟(7岁男孩的妈妈):我也有同样的担心。我儿子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明显比以前话少了,笑容也少了。
  齐悦玲:完整的家,对孩子来说是安全和快乐的代名词。父母离婚,孩子难免受到打击,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家庭突然破裂,孩子往往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没有爸爸或妈妈的环境,更无法理解父母的苦衷。孩子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当看到同伴与父母玩耍、嬉戏,孩子很容易悲伤、失落,产生自卑心理。孩子找不到快乐,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和悲伤中。久而久之,孩子会脱离人群,导致性格、交际的障碍。
  2.自闭。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其是随妈妈生活的孩子,极易缺乏安全感,他们性格忧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破碎的家庭,怀疑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3.抑郁。父母离婚前,多半有一个吵闹、冷战的过程。孩子生活在气氛压抑的家里,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还要充当父母的出气筒,往往没有安全感,极易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对同伴也保持距离,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一旦爆发出来,便出现极端行为,女孩表现为爱哭或离家出走,男孩则表现为攻击他人。
  4.逆反。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容易成为同伴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渴望有尊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跟老师、家长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5.自责。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将一切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从而导致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
  6.嫉妒。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嫉妒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获得双倍的回报。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7.焦虑。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离婚后的父亲或母亲一段时间内精神抑郁,很容易把坏情绪转嫁给孩子,使孩子整天提心吊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焦虑的性格特征,与人交往感到不安、敏感,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遇到矛盾便选择退缩。   主持人:不难发现,以上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都是单亲妈妈容易出现的问题。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多半是妈妈“传染”的,而一旦妈妈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也能间接获益。
  保持平常心,切莫唠叨
  覃文静(12岁男孩的妈妈):我已离异多年,至今单身,其实就是怕孩子受委屈,但孩子并不理解我。我们母子关系很奇怪,有时亲如一人,有时隔阂极深,交流起来很困难。我该怎么办?
  沈安安(16岁女孩的妈妈):两年前离婚时,我对男人彻底绝望,我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女儿。我让女儿失去了爸爸,我对不起她,所以我要加倍补偿她。可能我也像祥林嫂吧,女儿特别嫌我唠叨,居然在自己房间的门上贴上“妈妈莫入”的标牌。我很伤心,却也无可奈何。
  主持人:单亲家庭的亲子交流是个两难的课题:交流少,妈妈和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都容易自闭;交流多,妈妈则容易唠叨,不知不觉向孩子转嫁烦恼。单亲妈妈究竟该怎么做呢?
  齐悦玲:只要妈妈注意避免以下4种不良心态,单亲家庭搞好亲子交流并不困难。
  1.孩子好可怜。单亲妈妈顾影自怜不好,认为孩子可怜更加不好。如果妈妈以赎罪或补偿的心态,过度满足孩子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要求,结果很有可能促使孩子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陷。另外,这种想法是对孩子的消极暗示,很容易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诱使孩子陪妈妈一起顾影自怜。
  2.我对不起孩子。许多单亲妈妈总感到对不起孩子,其实,这种负疚心理是没有必要的。妈妈们应该这样想,离婚不是为了伤害孩子,恰恰相反,离婚是为了让孩子的生活脱离纷争和痛苦。对于既成事实的离婚,妈妈应该坦然而乐观地面对,保持平常心,切忌像祥林嫂那样唠唠叨叨,惹孩子厌烦。
  3.一切为了孩子。许多单亲妈妈悲观地想:孩子是我的唯一,没有孩子我活着没意义。这种想法看似合理,其实很容易导致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依赖,或者对孩子期望过高。有的单亲妈妈为了孩子放弃自己开始新生活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也会给孩子带来极重的心理负担。正确的心态是:我永远支持孩子的成长,我的生活也需要孩子支持,我们不必非要牺牲一个不可。
  4.孩子是我的累赘。这样的念头每个单亲妈妈都曾有过,尤其是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行为不端,或家庭经济拮据、妈妈打算再婚的时候。产生这样的念头是可以理解的,但单亲妈妈要学会克制,尽快打消这种念头,因为它是不健康的,而且是坏情绪的源头。
  需要强调的是,单亲妈妈不能割断孩子与生父的联系,相反,应该鼓励这种联系,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参与。在这方面,单亲妈妈也要保持平常心,不可挟孩子报复前夫。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议论文时,教师可把握文本特点,适当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教学时教师应把教材作为写作的样板或演说的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从立论、选材、论证等维度去审视、去评判,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议论文;批判性思维;思维训练  议论性文体最核心的价值取向是提升思维。在教学这类文体时,教师可把握文本特点,适当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摘 要】统编一、二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没有篇章页,语文要素分散在课后题、语文园地等处。为了精准施教,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晰语文要素,纵向梳理,横向对比,点处细研,三维一体,厘清能力层级图谱,准确制定课时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低段教学;语文要素;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與语文要素为双线,围绕阅读与表达两大系列构建起了较为清晰的、螺旋上升式的能力体系。从三年级
“人的真实学习力的释放是学习共同体的真谛。”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2019年6月,我带着41个新居民家庭的孩子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开始实施班级课堂变革。对于家庭教育支持力缺失的学生来说,释放他们真实的学习力,也许是扭转被动局面的上上之策。  与平行班比较,本班的学习慢了整整一个单元。半年来,我告诉自己不能急,仍然根据学生的特殊学情,保持适合的节奏,绝不为了进程而无视学习现状。还是坚信那句话:“现
分享探险  大概很少人到英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体育用品超市,买一辆山地车和露营用气罐,然后去超市买好路上的食物和饮用水就出发了。其实,我这次去英国的官方目的是参加2018年11月15~18日的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这是一个以分享探险为主题的山地电影节,既然我去参加分享探险的电影节,那何不来一场英氏的探险,以我一贯以来的人力旅行方式到达电影节呢。  如是,我谋划了这次越野骑行—寻找荒野小屋的探险之旅。
【教学实录】  一、伯牙与琴,琴为乐器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篆体“琴”),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琴。  师:大概同学们都会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猜测。没错,就是“琴”。这拱形表示琴体,横线则表示琴弦。琴是一种——  生:乐器。  师:(板书:乐器)说起乐器,你们学过吗?你学的是什么乐器?  (生答“鋼琴、小提琴、二胡……”)  师:谈谈学习乐器时你的感受。  (生答“为了考级而学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
孩子到了3岁,一般就会被爸爸妈妈送进幼儿园,慢慢适应集体生活,为以后上小学做准备。很多父母对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有错误的期盼,以为多认生字、背诵诗歌、会做数学题是他们学习的目标,甚至为幼儿学习小学化感到骄傲。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学龄前孩子需要做的绝对不是多认生字、背诵诗歌、会做数学题这三件事,而是下面三件事。下面这三件事做好了,绝对比学到多少知识都有用。  第一件事:学会准备好  有一位幼儿
摘 要:“小蜗牛”学习评价是我校针对低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而制定的,该评价主要通过设计评价表,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用奖“小星星”换“小蜗牛”贴图等方式激励学生,通过评价表的分析,对他们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全面评价。  关键词:小蜗牛;学习评价;激励;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67-02  为注重强调评价的
为全面领会统编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发挥教材使用价值,2021年5月,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于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本次研训活动以“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的教学研究;提升学生读写素养和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为主题,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型研讨、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引发了教師群体的热烈反响。本刊将陆续刊发相关活动成果,以飨读者。本期,衢州市区域推进“读写教室”建设的实践探索成
【摘 要】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便能将学生引到语文深度学习的场域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学生的学习逻辑引领自身的教学逻辑,让学习充满意义感;关注课堂上的每一次“倾听”,用它为学生搭建思维攀爬的阶梯,让学习充满效能感;科学地利用个体经验,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知,让学习成果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语文;深度学习  课堂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表性学习、碎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