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从事积极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合作学习应该是多向型的,也就是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
但是在我们平时的上课中,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甚至是在走过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很难回答;第二,在合作学习中,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交流;第三,在合作学习中大多是好学生在说,后进生在听,优生说完的就是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第四,在合作完成任务中多数是优生在做,后进生在“参观”。如果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又会有什么效果呢?如何在美术合作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在最近几年的课改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遵循以下几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学生探究的问题
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有时发现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很模糊,离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符,问题把握不准确。例如:在《奇妙的脚印》一课的导课环节中,教师出示一幅用水粉画的各种不同脚印的作品,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在这一环节,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把脚印进行大胆想象可以完成一幅美丽的作品,从而导出新课。)结果学生在探究和汇报中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说明是把脚印大胆夸张、添加完成的,最后教师只好自己来点。如果把问题改成:画面上的形象是用什么来表现的?再提出:脚印怎么能变成画呢?然后点明:等你学完《奇妙的脚印》一课,你就知道了——从而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与教学内容不符,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不明确自己应该去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使学生的合作效果不理想,与要解决的知识相差甚远。
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具有探究性,要针对教学的内容,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熟悉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時备好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探究问题。
二、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在合作中自己的任务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完成一幅作品和个人完成一幅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中,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通常不是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要求他们共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要以小组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在合作的过程中,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样,我们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成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活动之前,要使学生明确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只有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要让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可以避免在合作学习中大多是好学生在说、后进生在听,在合作完成任务中多数是优生在做、后进生在“参观”。也只有在明确自己学习任务的活动中,学生才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先后进生再优生,突出生生互动
在听课活动中我们经常见到,小组合作探究,大多数的时候是优生(小组长)先说出自己的意见,其他同学再鹦鹉学舌地重复一遍,就是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是先让后进生说,再让优生说,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倾听别人的想法,再与别人的比较找出不同,小组再进行探讨、交流,分析不同的地方,找出不对的原因和对的理由。这样学生就能在整个合作中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辨别对错以及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优生和后进生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四、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教师要参与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师生互动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暂,经常是学生刚开始,教师就喊停。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合作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要及时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五、正确评价小组合作,促进小组合作
我们要合理、公正地进行评价。经常遇到,当小组合作的效果不能完全达到教师要求的时候,忽略了学生有成功的某一部分,只是简单一句“再讨论看看,会发现什么”或者“谁能说得更完整些”。我在这个时候是这样做的:首先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找到学生发现的地方加以肯定,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不足,或者让其他小组再来补充。在评价中我们要让学生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在评价中提高绘画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激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里出现了很多的精彩发言。但是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无效的小组学习、热闹型的小组学习、瞬间型的小组等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要杜绝这些所谓的“小组讨论”,主要靠教师转变观念,学会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会发现、会思考、会提问、会讨论、会倾听、会学习。
但是在我们平时的上课中,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甚至是在走过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很难回答;第二,在合作学习中,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交流;第三,在合作学习中大多是好学生在说,后进生在听,优生说完的就是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第四,在合作完成任务中多数是优生在做,后进生在“参观”。如果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又会有什么效果呢?如何在美术合作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在最近几年的课改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遵循以下几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学生探究的问题
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有时发现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很模糊,离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符,问题把握不准确。例如:在《奇妙的脚印》一课的导课环节中,教师出示一幅用水粉画的各种不同脚印的作品,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在这一环节,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把脚印进行大胆想象可以完成一幅美丽的作品,从而导出新课。)结果学生在探究和汇报中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说明是把脚印大胆夸张、添加完成的,最后教师只好自己来点。如果把问题改成:画面上的形象是用什么来表现的?再提出:脚印怎么能变成画呢?然后点明:等你学完《奇妙的脚印》一课,你就知道了——从而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与教学内容不符,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不明确自己应该去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使学生的合作效果不理想,与要解决的知识相差甚远。
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具有探究性,要针对教学的内容,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熟悉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時备好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探究问题。
二、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在合作中自己的任务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完成一幅作品和个人完成一幅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中,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通常不是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要求他们共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要以小组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在合作的过程中,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样,我们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成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活动之前,要使学生明确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只有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要让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可以避免在合作学习中大多是好学生在说、后进生在听,在合作完成任务中多数是优生在做、后进生在“参观”。也只有在明确自己学习任务的活动中,学生才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先后进生再优生,突出生生互动
在听课活动中我们经常见到,小组合作探究,大多数的时候是优生(小组长)先说出自己的意见,其他同学再鹦鹉学舌地重复一遍,就是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是先让后进生说,再让优生说,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倾听别人的想法,再与别人的比较找出不同,小组再进行探讨、交流,分析不同的地方,找出不对的原因和对的理由。这样学生就能在整个合作中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辨别对错以及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优生和后进生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四、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教师要参与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师生互动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暂,经常是学生刚开始,教师就喊停。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合作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要及时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五、正确评价小组合作,促进小组合作
我们要合理、公正地进行评价。经常遇到,当小组合作的效果不能完全达到教师要求的时候,忽略了学生有成功的某一部分,只是简单一句“再讨论看看,会发现什么”或者“谁能说得更完整些”。我在这个时候是这样做的:首先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找到学生发现的地方加以肯定,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不足,或者让其他小组再来补充。在评价中我们要让学生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在评价中提高绘画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激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里出现了很多的精彩发言。但是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无效的小组学习、热闹型的小组学习、瞬间型的小组等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要杜绝这些所谓的“小组讨论”,主要靠教师转变观念,学会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会发现、会思考、会提问、会讨论、会倾听、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