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课堂交流的功能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发挥化学课堂交流的功能,正成为教学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化学课堂交流是化学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以化学知识和化学活动经验为主要载体,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化学课堂交流 化学教学
  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发挥化学课堂交流的功能,正成为教学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化学课堂交流是化学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以化学知识和化学活动经验为主要载体,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化学课堂交流有多方面的功能,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化学认知过程的影响;二是对学生社会化方面的影响。
  
  一、对化学认知过程的影响
  
  (1).化学知识传递功能
  化学课堂交流有其专门设置的化学课程知识、手段设施和特殊环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化学知识的高速高效的途径。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存在于实际情境中,是主观与客观以及个体与外界互动、相融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化学知识是师生在化学课堂情景中通过交流、互动而共同建构的。因此,化学课堂交流的最基础的功能,即是实现化学知识的传递,使学生成为人类经过长期探索而积累下来的化学知识的承载者。学生个体在课堂社会中通过交流,完成化学知识在个体内部的主动建构,实现人类社会领域的客观化学知识向学生个体的客观化学知识的转化和传承。
  
  (2).社会适应性形成功能
  化学知识是长期社会发展的文化积淀,有着明显的社会烙印。师生在课堂社会中的交流活动过程以及共同建构的化学知识,必然包含着社会的某种秩序和规范,这些秩序和规范通过课堂交流(教师的作用、学生的相互作用)促使学生认同与内化,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一定适应性。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建构起的“氧气”的概念,就有助于学生适应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氧气的物体这一现象,还能通过化学美的欣赏诱发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美
  的渴望和追求。
  
  (3).个性发展功能
  从“正向”的意义上来说,个性发展功能是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在化学课堂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交流,必然伴随着学生对化学的情感和兴趣,学习化学的意志和态度以及学生的化学信念和化学价值观。随着化学课堂交流的发展,学生在各个层面上(浅表的或内里的、初始的或继起的)都发生着同化、顺应和平衡。化学课堂交流的全部进程和所有方面都必然会作用于学生的个性面貌及其发展水平,并使之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学生鲜活而现实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1).重新整合功能
  从班级组织来看,化学课堂交流总是在班级组织背景下展开的,而班级组织基本上都是等级化了的角色结构,如“化学科代表——学习小组长(副组长)——群众”,具有很明显的分层色彩,其中,化学科代表具有特定的组织地位。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习化学的学生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化学课堂交流活动中,班级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经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情感表达等等,但每个成员在化学课堂交流互动中亦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趋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
  从教师方面来看,其在化学课堂交流中所采取的某些“不公正”、“反教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无疑也是重要原因,甚至常常成为主要原因,因为这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往往是强化着、扩大着、乃至制造着个体差异。作为化学课堂交流的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相对于学习化学的班级集体而言是共同的,其影响是平行的。更主要的是自班级授课制创立以来,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在化学上的发展的共同性期待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人们也屡屡强调化学教学应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但是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往往都是整齐划一的。在班级群体中,虽然师生关系会依每个学生的实际面貌而有所不同,但是在化学课堂中,发自教师的化学教学信息带有普遍适合的共同性。
  所以,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集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学生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化学成绩,对每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活动中的地位进行区别与比较,最终使班级群体不断地产生动态的重新组合。化学课堂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是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在化学课堂中的“课堂地位”,这种“课堂地位”通常会成为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认知地图”,它既是前一阶段课堂交流活动的结果,又是继起阶段的交流活动的基础。教师将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2).情感归属功能
  通过日积月累的化学课堂交流,班级群体成员之间会逐步形成诸多的情感联系纽带,由于在对化学的认知、态度、兴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共同性或互补性,学生之间会产生相互认同或依存感,甚至会形成一些由某种归属需要而结成的化学学习小群体。在这种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理解、分享快乐、相互安慰、排遣郁闷等情感交流。化学课堂交流活动也因此在实际上被学生作为进行群体感情联络与寻求群体感情依托的一种特殊的活动途径。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化学课堂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会有相应的归属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张天宝.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科学,2001(3).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向阳二中)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中小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所阐述的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化发展 农村普及    从2001年起,教育部明确规定,要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  当前,农村的一些学校相面临着缺乏师资、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制约,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取得成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课堂利用
南京音飞储存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066)于2015年6月11日在中国A股上市。自2002年成立以来,音飞以“务实”“严谨”的匠人心态立足于行业,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理
本文对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通过分析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构建基于Web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了
通过总结湖北省物流产业升级现状,分析湖北省对物流人才需求较大行业的特点,并从学历要求、工作经验和岗位层次等方面探究湖北地区的物流人才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地区物
目的:探讨喜炎平与病毒唑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1例秋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1例,采用喜炎平与病毒唑联
【摘要】通过采用课堂教学过程时序列分析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手段,对一堂高中历史课的录像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明了其成功与失败之处,从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课例观察 定量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广大教师会有很多机会看到一些示范课或优质课,但对如何观察和分析课例却知之甚少。笔者现对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郑广亮老师的一堂世界近现代史(下)高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课
针对多节点、多运输方式以及多路径组合的多式联运方案选择问题,基于ENTROPY-TOPSIS法建立多式联运方案选择模型,引用ENTROPY法客观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TOPSIS法评价各备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是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背景、现状、意义、原则及基本思路作了简要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 创新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因此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为适应其需要,很多院校都设立了旅游英语专业,这一专业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