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看过一句话:“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他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在别人不想说的时候,一直追问,其实是欠缺修养。不追問,才是一种智慧。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些关心,有时候会让人想要逃离? 表哥刚失业,好不容易被劝出来散散心,路上遇到一个熟人,偏偏要追问:“找到工作了吗?怎么还没找到?哎,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好几个朋友都和你一样失业了。”表哥一听脸色一沉。 朋友考研没考上,她隔壁的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一句话:“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他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在别人不想说的时候,一直追问,其实是欠缺修养。不追問,才是一种智慧。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些关心,有时候会让人想要逃离?
表哥刚失业,好不容易被劝出来散散心,路上遇到一个熟人,偏偏要追问:“找到工作了吗?怎么还没找到?哎,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好几个朋友都和你一样失业了。”表哥一听脸色一沉。
朋友考研没考上,她隔壁的一位阿姨得知后,火速赶到她家,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的盘问:“差了多少分?哪门考差了?是不是考试那天太紧张了?心态得练练呐。要接受调剂吗?明年还考吗?年纪也不小了,要不还是别考了……”朋友之后见到这位阿姨都绕道走。
网上有句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跑,也能把人说笑。”说话有分寸的人,不会过度追问别人的生活,更不会随意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不该追问。
刚毕业的时候,一次在工作中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被领导叫去办公室严厉批评。当时领导的声音很大,全办公室的人都能听到。挨骂后,我觉得特别失落难堪,一度没有勇气回到工位上,心想同事们肯定会好奇议论,或者追问我发生了什么。可是当我回到座位时,大家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自顾自地忙着手里的活。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后来,有次和同事一起去吃饭,我问一个平时走得很近的同事:“你不好奇那天发生了什么吗?”他看着我,笑了笑说:“如果你想说的话,我会认真听;但如果你不想说,我再问,岂不是让你再难过一次?”
有时候,不追问比开口安慰更让人暖心。过多的言语,反而是一种冒犯和负担。那些不刨根问底的人,他们理解他人的痛苦,懂得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会肆意追问别人不想说的事情,更多时候会选择默不作声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不追问,不妄言,是一种自我修养,更是兼顾他人的善良。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事过不追问。这样不仅能留三分薄面给他人,也给自己一个优雅转身的机会。
古语有言:“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向来都是事过不追问,点到即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过去的事,最好的处理方式是,该放的放,该忘的忘。学会事过不追问,让过去的过去,才能让未来到来。
其他文献
“热腾腾的烤红薯出炉了!现在就出发,去送外卖啦!”周末下午,我用新买的空气炸锅烤了一锅红薯,装到牛皮纸袋里,递到女儿手中,笑呵呵地和她一起出门。她兴奋地说:“你猜,姥姥这次会吃几块红薯呢?”“不知道啊,我打赌她吃两块!”“那可不一定,咱们上次送去的烤红薯,姥姥说好吃,一口气吃了4块呢!”女儿不服气的样子,在我眼里越发显得可爱了。 我家距离母亲家,骑自行车不到10分钟,也算得上“一碗汤”的距离。我
1 家有男孩,说起他们的脾气,被吐槽最多的几点,肯定有“犟”这一条。还记得有一次,跟做出版的朋友聚餐。他的儿子那时四岁,跟我儿子小小鱼年龄差不多。那次,第一次来北京玩的小小鱼还是很乖的,朋友跟我说:“你孩子的性格真的不错,看上去很听话。而我家那小子,就是太犟,不怕打,越打越犟,可以一直站在那里哭,不认错,不服软,可以哭一两个小时不停。” “哈哈,他也是顺毛驴,如果没有对路,脾气也很大的。”我说
我微信里有个特文艺的哥们,爱摄影和写诗,时常在朋友圈发自己拍的片子,还要配上几行心情小诗,而且每次发完,他都立马给自己点个赞,时不时还评论一下“这片子绝了”“今天志摩兄附体”“完美!大家尽情来赞吧”…… 别人可能觉得这人有点“二”,但我却发自内心地觉得好玩儿,同时还伴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羡慕——在越来越圆滑世故深藏不露的人群里,这种自我欣赏又敢于表达的纯真何其可贵。 必须承认这品质是大多数人缺少的
相对于国内一线城市一条街有几家的开店密度,在美国的大城市里,竟然很难找到一家像样的肯德基店。从下飞机到进入旧金山的闹市区,一路上,几乎都没有看到肯德基的招牌。 即便发现了肯德基,也并非像你想象中那样“高大上”。国内的肯德基多半位于市中心地带,面积动辄在三四百平方米以上,甚至分楼上楼下,有的还附带儿童乐园,或是配有咖啡专区。美国的肯德基店不仅没有这样的就餐环境,还多分布在高速公路的加油站,或是长途
《洛神水赋》何灏浩定妆照1 第一次下水跳舞,我就觉得这是一项与众不同的运动。虽然这样形容有点矫情——入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像水中精灵,像一个仙女。 这次的《洛神水赋》把这项运动的美、迷人与特殊性完全展现了出来。拍摄的时候,我们还开玩笑说:热搜预定!苟富贵,勿相忘!没想到,真的冲上了热搜榜。 这次合作是因为河南卫视看到我们团队另一个国风水下舞蹈,这才找了过来,想拍一条在端午节播出的视频。但到
河南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想开盒,先考古 文物的价值与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要把历史、文化和审美信息传递给当下之人。如何让文物点亮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美好生活?不少博物馆纷纷实施“文物+”战略,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萌萌哒”的文创产品火了,“沉浸式体验”红了。 河南博物馆就制作了一批考古盲盒。他们选用河南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将出土文物的仿制品置入其中,让普通人也可以体验
“抠门干饭”的小程序 90后女孩咪咪在英国留学期间,一位同学向她推荐了Too Good To Go——一款抗击食物浪费的应用程序,消费者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从咖啡馆、酒店和餐厅中买到临期食品。这是咪咪第一次听说临期食品,“感觉很新鲜,我们在国内很少见到,在国外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消费方式。” 从此,咪咪就喜欢上了晚上去面包店。平时买一个可颂要花2英镑,可到了晚上,5英镑能买到8个,而且根据当天的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