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在领导百色起义和建设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在兵运、土改、军队建设和民族工作中正确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动群众的正确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重视农民力量,创建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努力发展生产;尊重少数民族,促进民族团结。邓小平在这段时期的实践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具体践行,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民情怀。
〔关键词〕邓小平;百色起义;人民情怀;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21)05-0052-06
〔作者〕杨漩成,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71
1929年7月,邓小平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派遣,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赶赴广西。他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他领导人民群众在兵运、土改、军队建设和民族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且受当地人民拥护的群众路线,是其人民观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民情怀。
一、重视农民力量,创建人民军队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派遣俞作柏、李明瑞赶赴广西,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省绥靖司令。为巩固其在广西的地位,俞、李二人表示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要求共产党派干部到其军队工作。经由周恩来推荐和中央批准,年仅25岁的邓小平被选派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化名邓斌,以广西省政府秘书的身份为掩护,负责领导广西党的工作。
1929年7月,为贯彻共产国际第六次会议中提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军事武装的建议,邓小平一来到广西就立即确定了“深入土地革命宣传和行动”、采取“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工作方针。他同俞、李二人建立起合作关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并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把秘密兵运工作同统战工作相结合。邓小平将李明瑞军队中的先进士兵和知识分子作为努力争取的对象,紧锣密鼓地秘密开展兵运,改造整顿队伍,秘密建立起党支部、党小组、士兵委员会,开展革命的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士兵群众,积极扩大可以依靠的革命群众范围,鼓励他们同反动军官进行斗争,提高政治觉悟。
1929年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不听中国共产党的劝说,贸然发起反蒋起义,以失败告终,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邓小平率领革命武装撤离南宁前往左右江地区,决定以百色、龙州作为根据地重新开创局面。10月22日,邓小平等人率领掌握的武装部队一一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广西教导总队2000多人来到右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色山城,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到了百色后,邓小平立即召开党的委员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第一,公开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我党的主张,发动群众;第二,改造和扩大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反对贪污,反对虐待士兵;第三,组织和武装群众,在有工作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将枪支发给群众,以便进行反霸斗争;第四,继续清洗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
革命的事业就是群众的事业,没有群眾参加的革命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前期的斗争中,邓小平认识到正规军队虽然是起义的主力,但仅仅依靠正规军是不够的,必须把群众发动起来,武装群众。来到右江地区后,邓小平要求立即武装农民,与当地农民运动结合,派出军官帮助训练当地农军和工人赤卫队,将正规军队同右江地区的农民武装力量结合起来,依靠他们来扩大革命武装力量。
为了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邓小平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分析和研究形势,制定斗争策略和措施:在右江地区创办《右江日报》《士兵之友》等刊物,在群众中间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宣传党的六大精神和“十大纲领”;在部队中经常举行士兵会,给士兵们上课,提高士兵们的革命觉悟,传授斗争方法;为了进一步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宣传队到农村或街道进行革命宣传,帮助建立和发展农会、工会和工农武装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各县的农民很快被发动起来,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为百色起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建立红七军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
经过一个多月精心、全面的准备,在中央的指示下,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广西教导总队一部和右江农民自卫军发动百色起义,并取得成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宣布成立。
红七军并不是对旧军队的简单改变,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军队中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成功地把新桂系军阀的旧军队雇佣士兵转变为革命战士,把屠杀工农的军阀军队转变为镇压豪绅地主阶级的红军,加强了革命的群众基础。红七军也因此成为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一支人民可以依靠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革命队伍。
二、开展土地革命,努力发展生产
由于连年的战争动乱,为维持政局和军费开销,桂系军阀滥发纸币,加重苛捐杂税,加紧搜刮民财。虽然在民国初期进行了“改土归流”,结束了广西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但土豪乡绅们依然占有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高利剥削,左右江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据东兰县志记载,豪绅地主占全县人口不到10%,占有的土地高达70%以上;豪绅地主收取的田租及利息高达50%,甚至70%以上。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场废除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百色起义后,右江根据地建立起了各级苏维埃政府,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当时最迫切的是经济上的改善,谁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这个问题,谁就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来到右江地区的红七军深刻地了解到右江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遭受的双重痛苦。在中共中央“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的精神指导下,邓小平颁布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并把土地革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根据农民迫切希望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准确把握住土地革命的本质,颁布了切合右江地区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在发布的《右江苏维埃政府口号》《七军前委报告》《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中,号召工人、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地主、资本家、万恶军阀和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再分给农民,明确地提出和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以及土地革命的重大任务和伟大意义。 邓小平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时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夺取土地后,可采取“共耕”和“分耕”两种形式。邓小平科学分析了右江地区革命形势和斗争特点后,提出在右江根据地实行“平分”“共耕”“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三种办法,农民群众喜欢哪种就采用哪种,完全尊重人民的意愿,由人民自行选择。秉承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东兰县武篆区东里屯实行“共耕社”试点,在中亭乡开展“平耕”试点工作。经过在这些地区的试点实践,1930年5月,邓小平领导下的右江苏维埃政府和党组织先后颁布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规定了土地革命的前进方向,明确了革命的方针和政策。
其中,《土地法暂行条例》对农村各个阶级进行了分析和成分划分,明确了革命的方针和政策,制定了一条依靠雇农、联合工人、士兵,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打击反革命的土地革命路线。实行没收土地财产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以乡为单位、以人口为标准、以出产之多寡平均分配土地的土地政策。为减轻农民负担,《土地法暂行条例》中取消了之前在右江地区实行的捐税和厘金,取消包办税收制,按个人出产实行单一农业累进税,宣布一切高利贷的借约无效,这些内容都切实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要求。在红七军的帮助下,右江农民开始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意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土地革命中。同时,《土地法暂行条例》中要求苏维埃政府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经济,提出“办理土地分配”“改良扩充水利”“办理移民事业”“防御天灾”以及“办理农业银行及信用合作社,经手办理低利借贷”、“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邓小平领导下的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消灭了右江地区千百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地主剥削制度,使该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解决好了关涉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问题——土地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右江农民群众真正在政治上实现了翻身解放做主人。右江根据地的人民获得了土地,革命热情高涨,主动要求给红军和苏维埃政府提供物资和人员支持。当地青壮年积极参军、入党,以加入红军为荣。据1930年8月的统计,仅东、凤两县农民加入红军已有6000余人。
三、尊重少数民族,促进民族团结
左右江地区聚居着汉、壮、瑶、苗等多个民族,在以往封建反动阶级统治下,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歧视和分化隔阂。正确处理好左右江地区复杂的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制定和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是获得左右江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关键,也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尊重和重视少数民族人民,维护他们的切实利益,提出“废除钱粮田赋”、“严禁虐待瑶民”、“没收山主的山场、土地、森林分给瑶民”、“提高瑶民的知识教育”、“瑶民经济、政治、教育、工资上与其他人民一律平等”、“革命的工农兵瑶民及劳动妇女有居住、行动、集会、结社、言论、出版之自由”等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右江地区各民族实现空前大团结,在党的带领下共同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贡献力量。
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宣传教育工作。来到右江地区的红七军通过多种形式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右江地区各族贫苦大众长期深受压迫,经济文化落后,文盲人口占绝大多数,但他们能歌善唱。邓小平认识到在宣传革命和教育当地人民的过程中,山歌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在他的指示下,右江北区组织起了一支山歌宣传队,干部、战士们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口号编成革命歌谣,用山歌对唱的形式来阐述革命道理,创作出了“紧跟共产党,天地晴,听从红七军,山水万年青”、“苏维埃成立,各民族平等;打土豪分田地,大家得翻身”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革命歌谣,这些歌谣在右江根据地广为传唱,深受群众喜爱。唱山歌这种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傳发动群众的方法,使革命道理深入人心,同时普及文化知识,对群众的宣传发动作用很大。
邓小平充分信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的智慧和工作能力。他强调要大力培养干部队伍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大胆起用少数民族干部。他在东兰、恩隆两县举办党政培训班,亲自编写教材和讲课。在中共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以及右江和左江各县苏维埃政府中的委员和负责人大部分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些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党同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相融合的纽带。在这些干部的辛勤工作下,少数民族人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党的主张,感受到党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怀,党也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诉求,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的心窝里。
作为中央代表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右江地区每到一处都要与各行各业的基层人民群众交流和谈心,了解他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抓住一切机会同少数民族人民拉近距离。鉴于军队和党组织中很多干部、战士都是汉族,不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邓小平要求大家要主动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积极融入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跟少数民族人民心贴心地交往。例如,壮族百姓有“交老同”的风俗,邓小平得知后便主动同当地壮族同龄人交老同;了解到“勒瑶”“布龙”等是对瑶民的侮辱性称呼,邓小平便下令严禁使用这些词语。
中国革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能壮大,革命才能获得成功。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正确执行群众路线,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并把土地革命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解决好了人民群众最渴望、最迫切的利益诉求,右江人民在政治上作主,在经济上翻身。同时在邓小平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支为人民事业而浴血奋战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红七军和中共右江特委的辛勤工作下,成功地制定并实施民族平等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制定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宝贵经验。邓小平在这段时期的实践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光辉典范。
四、结语
尊重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鲜明的阶级立场、最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群众史观、宗旨使命和奋斗目标。习近平高度评价道:“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是否心系人民,心系多数人,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最根本标尺,也是辨别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更是一个党的领袖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真心爱戴和拥护的最根本的前提。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邓小平崇高的人民情怀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是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邓小平人民情怀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学习和弘扬邓小平伟大的人民情怀,认真总结其宝贵经验,对于当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最终目标,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的战略擘画中,突出强调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原则、“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目标,充分展现了发展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一个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世界最大政党对人民赤诚如初,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炽热不变。
(责任编辑肖雪莲)
〔关键词〕邓小平;百色起义;人民情怀;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21)05-0052-06
〔作者〕杨漩成,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71
1929年7月,邓小平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派遣,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赶赴广西。他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他领导人民群众在兵运、土改、军队建设和民族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且受当地人民拥护的群众路线,是其人民观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民情怀。
一、重视农民力量,创建人民军队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派遣俞作柏、李明瑞赶赴广西,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省绥靖司令。为巩固其在广西的地位,俞、李二人表示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要求共产党派干部到其军队工作。经由周恩来推荐和中央批准,年仅25岁的邓小平被选派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化名邓斌,以广西省政府秘书的身份为掩护,负责领导广西党的工作。
1929年7月,为贯彻共产国际第六次会议中提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军事武装的建议,邓小平一来到广西就立即确定了“深入土地革命宣传和行动”、采取“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工作方针。他同俞、李二人建立起合作关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并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把秘密兵运工作同统战工作相结合。邓小平将李明瑞军队中的先进士兵和知识分子作为努力争取的对象,紧锣密鼓地秘密开展兵运,改造整顿队伍,秘密建立起党支部、党小组、士兵委员会,开展革命的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士兵群众,积极扩大可以依靠的革命群众范围,鼓励他们同反动军官进行斗争,提高政治觉悟。
1929年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不听中国共产党的劝说,贸然发起反蒋起义,以失败告终,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邓小平率领革命武装撤离南宁前往左右江地区,决定以百色、龙州作为根据地重新开创局面。10月22日,邓小平等人率领掌握的武装部队一一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广西教导总队2000多人来到右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色山城,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到了百色后,邓小平立即召开党的委员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第一,公开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我党的主张,发动群众;第二,改造和扩大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反对贪污,反对虐待士兵;第三,组织和武装群众,在有工作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将枪支发给群众,以便进行反霸斗争;第四,继续清洗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
革命的事业就是群众的事业,没有群眾参加的革命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前期的斗争中,邓小平认识到正规军队虽然是起义的主力,但仅仅依靠正规军是不够的,必须把群众发动起来,武装群众。来到右江地区后,邓小平要求立即武装农民,与当地农民运动结合,派出军官帮助训练当地农军和工人赤卫队,将正规军队同右江地区的农民武装力量结合起来,依靠他们来扩大革命武装力量。
为了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邓小平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分析和研究形势,制定斗争策略和措施:在右江地区创办《右江日报》《士兵之友》等刊物,在群众中间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宣传党的六大精神和“十大纲领”;在部队中经常举行士兵会,给士兵们上课,提高士兵们的革命觉悟,传授斗争方法;为了进一步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宣传队到农村或街道进行革命宣传,帮助建立和发展农会、工会和工农武装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各县的农民很快被发动起来,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为百色起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建立红七军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
经过一个多月精心、全面的准备,在中央的指示下,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广西教导总队一部和右江农民自卫军发动百色起义,并取得成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宣布成立。
红七军并不是对旧军队的简单改变,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军队中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成功地把新桂系军阀的旧军队雇佣士兵转变为革命战士,把屠杀工农的军阀军队转变为镇压豪绅地主阶级的红军,加强了革命的群众基础。红七军也因此成为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一支人民可以依靠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革命队伍。
二、开展土地革命,努力发展生产
由于连年的战争动乱,为维持政局和军费开销,桂系军阀滥发纸币,加重苛捐杂税,加紧搜刮民财。虽然在民国初期进行了“改土归流”,结束了广西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但土豪乡绅们依然占有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高利剥削,左右江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据东兰县志记载,豪绅地主占全县人口不到10%,占有的土地高达70%以上;豪绅地主收取的田租及利息高达50%,甚至70%以上。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场废除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百色起义后,右江根据地建立起了各级苏维埃政府,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当时最迫切的是经济上的改善,谁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这个问题,谁就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来到右江地区的红七军深刻地了解到右江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遭受的双重痛苦。在中共中央“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的精神指导下,邓小平颁布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并把土地革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根据农民迫切希望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准确把握住土地革命的本质,颁布了切合右江地区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在发布的《右江苏维埃政府口号》《七军前委报告》《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中,号召工人、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地主、资本家、万恶军阀和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再分给农民,明确地提出和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以及土地革命的重大任务和伟大意义。 邓小平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时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夺取土地后,可采取“共耕”和“分耕”两种形式。邓小平科学分析了右江地区革命形势和斗争特点后,提出在右江根据地实行“平分”“共耕”“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三种办法,农民群众喜欢哪种就采用哪种,完全尊重人民的意愿,由人民自行选择。秉承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东兰县武篆区东里屯实行“共耕社”试点,在中亭乡开展“平耕”试点工作。经过在这些地区的试点实践,1930年5月,邓小平领导下的右江苏维埃政府和党组织先后颁布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规定了土地革命的前进方向,明确了革命的方针和政策。
其中,《土地法暂行条例》对农村各个阶级进行了分析和成分划分,明确了革命的方针和政策,制定了一条依靠雇农、联合工人、士兵,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打击反革命的土地革命路线。实行没收土地财产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以乡为单位、以人口为标准、以出产之多寡平均分配土地的土地政策。为减轻农民负担,《土地法暂行条例》中取消了之前在右江地区实行的捐税和厘金,取消包办税收制,按个人出产实行单一农业累进税,宣布一切高利贷的借约无效,这些内容都切实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要求。在红七军的帮助下,右江农民开始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意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土地革命中。同时,《土地法暂行条例》中要求苏维埃政府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经济,提出“办理土地分配”“改良扩充水利”“办理移民事业”“防御天灾”以及“办理农业银行及信用合作社,经手办理低利借贷”、“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邓小平领导下的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消灭了右江地区千百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地主剥削制度,使该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解决好了关涉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问题——土地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右江农民群众真正在政治上实现了翻身解放做主人。右江根据地的人民获得了土地,革命热情高涨,主动要求给红军和苏维埃政府提供物资和人员支持。当地青壮年积极参军、入党,以加入红军为荣。据1930年8月的统计,仅东、凤两县农民加入红军已有6000余人。
三、尊重少数民族,促进民族团结
左右江地区聚居着汉、壮、瑶、苗等多个民族,在以往封建反动阶级统治下,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歧视和分化隔阂。正确处理好左右江地区复杂的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制定和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是获得左右江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关键,也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尊重和重视少数民族人民,维护他们的切实利益,提出“废除钱粮田赋”、“严禁虐待瑶民”、“没收山主的山场、土地、森林分给瑶民”、“提高瑶民的知识教育”、“瑶民经济、政治、教育、工资上与其他人民一律平等”、“革命的工农兵瑶民及劳动妇女有居住、行动、集会、结社、言论、出版之自由”等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右江地区各民族实现空前大团结,在党的带领下共同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贡献力量。
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宣传教育工作。来到右江地区的红七军通过多种形式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右江地区各族贫苦大众长期深受压迫,经济文化落后,文盲人口占绝大多数,但他们能歌善唱。邓小平认识到在宣传革命和教育当地人民的过程中,山歌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在他的指示下,右江北区组织起了一支山歌宣传队,干部、战士们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口号编成革命歌谣,用山歌对唱的形式来阐述革命道理,创作出了“紧跟共产党,天地晴,听从红七军,山水万年青”、“苏维埃成立,各民族平等;打土豪分田地,大家得翻身”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革命歌谣,这些歌谣在右江根据地广为传唱,深受群众喜爱。唱山歌这种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傳发动群众的方法,使革命道理深入人心,同时普及文化知识,对群众的宣传发动作用很大。
邓小平充分信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的智慧和工作能力。他强调要大力培养干部队伍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大胆起用少数民族干部。他在东兰、恩隆两县举办党政培训班,亲自编写教材和讲课。在中共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以及右江和左江各县苏维埃政府中的委员和负责人大部分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些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党同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相融合的纽带。在这些干部的辛勤工作下,少数民族人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党的主张,感受到党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怀,党也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诉求,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的心窝里。
作为中央代表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右江地区每到一处都要与各行各业的基层人民群众交流和谈心,了解他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抓住一切机会同少数民族人民拉近距离。鉴于军队和党组织中很多干部、战士都是汉族,不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邓小平要求大家要主动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积极融入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跟少数民族人民心贴心地交往。例如,壮族百姓有“交老同”的风俗,邓小平得知后便主动同当地壮族同龄人交老同;了解到“勒瑶”“布龙”等是对瑶民的侮辱性称呼,邓小平便下令严禁使用这些词语。
中国革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能壮大,革命才能获得成功。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正确执行群众路线,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并把土地革命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解决好了人民群众最渴望、最迫切的利益诉求,右江人民在政治上作主,在经济上翻身。同时在邓小平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支为人民事业而浴血奋战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红七军和中共右江特委的辛勤工作下,成功地制定并实施民族平等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制定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宝贵经验。邓小平在这段时期的实践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光辉典范。
四、结语
尊重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鲜明的阶级立场、最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群众史观、宗旨使命和奋斗目标。习近平高度评价道:“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是否心系人民,心系多数人,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最根本标尺,也是辨别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更是一个党的领袖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真心爱戴和拥护的最根本的前提。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邓小平崇高的人民情怀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是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邓小平人民情怀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学习和弘扬邓小平伟大的人民情怀,认真总结其宝贵经验,对于当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最终目标,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的战略擘画中,突出强调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原则、“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目标,充分展现了发展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一个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世界最大政党对人民赤诚如初,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炽热不变。
(责任编辑肖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