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学习导论”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过好大学生活,清晰明确地认识自身能力、特长、社会环境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案、教师培训与督导系统以及课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大学学习导论”这门课程在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有待思考、解决的问题,为我国各高校“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健康持续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学习导论;作品理念;认知
作者简介:李艳爽(1978-),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北京10002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64-02
大学与高中相比,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消极灌输知识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由紧到松的学习状态,目的由明确到模糊的变化,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变,使很多学生感到无法适应。大学生在入学初期不能正确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习盲目性强、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对专业了解不够,对社会认识不足,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等,这种状态可能影响到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针对此种状况,2010年,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大学学习导论”课程,从大一开始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站在新的高度去思考自己的学业、事业、人生;高效增加知识储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树立远大目标,真正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该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更快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以作品理念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设置了基于作品理念的内容体系。
所谓作品理念,就是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中,使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内外辅导、学习成绩评定都围绕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作品)而展开的教学理念。依照此理念,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分成若干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与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要部分相对应;在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学生随即完成生涯规划书相应内容的作业撰写,在全部课程结束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作品理念实施中,从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部分到整体,都是在课程教学任务驱动下,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反映出“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最全面的检验。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在教学准备阶段设计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模板,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职业生涯条件分析、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具体执行计划、反思与调整五大模块。在“大学学习导论”教学中,以规划模板为依托,设计教学大纲,理清教学思路,制定教学日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
1.学习环境认知
安排学生参观学院图书馆,介绍图书馆藏书情况,讲授图书馆信息检索知识并要求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参观实验中心,讲解上机操作流程;介绍网络学堂的使用方法。学习环境是“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先决条件。
2.自我认知
概述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首先对学生进行包括职业兴趣、性格、气质、职业锚、能力、情商、智商、逆境商等方面的测评,结合测评报告以及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根据大学学习特点促进学生自我学习风格的建立,并完成报告书中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特质,个人学习风格,职业倾向的写作。
3.文体认知
进行Essay、Report 和Presentation的讲授,促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同时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写作和讲演基础。
4.专业认知
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学生个人兴趣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优势产业,重点指导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岗位的认知,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
5.分析方法认知
重点讲授韦恩的SWOT分析法,要求学生在社会环境分析、职业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组织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估量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知己知彼的情形下设计出自己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介绍SMART原则,要求学生以SMART原则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制订可操作性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6.反思与调整
职业生涯的反思与调整部分的教学,意在指导学生通过评估自己的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路径和实施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
7.建立学习档案袋
在完成职业生涯报告书后,让学生创建基于博客的个人电子学习档案袋。将职业生涯规划书放入电子档案袋,随时了解和修正自己的目标、学习计划,以便与适合自己的职业达到完美契合。
8.演讲与展示
将所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整理成PPT,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演讲和展示。既考核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情况,又考核学生报告书和PPT制作的情况,更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案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觉醒,较为清晰地了解自身特点和专业、职业以及社会环境特性;要求大学生掌握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以及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完成诸多的教学目标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实行具有挑战性、讲求实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
1.参与、体验并举的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运用多种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获得新的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个体辅导法、反馈分享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并举。其中信息技术在多种教学方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首先,教师基于课程安排在学校网络学堂作周密的教学设计。上课前教师在校园网的网络学堂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讨论区发布有关讨论题目,请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上网,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最后以电子版形式将作业提交给老师,作为教师建立学习平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Blog、E-mail、QQ进行网上交流,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讨论,形成依托网络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其后,教师根据学生电子作业内容,结合课前网上交流情况,进行资源整合,为课堂教学作相应的教学设计。“大学学习导论”打破常规的学时安排,课内外学时比在1∶4以上,把大部分学习安排在课外学习和辅导上。这种自由开放、全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与个性发展空间的展示,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协商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2.多角度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学生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由个人独立完成,并将报告转化成PPT同时进行演讲,辅导教师制定评定表,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小组共同评定,占课程成绩的60%;个人平时表现,即自我评定及小组评定相结合,占课程成绩的20%;《学生个人电子档案》,由辅导教师评定,占课程成绩的20%。《学生个人电子档案》和《职业生涯规划书》及学生演讲和展示是在学期末完成,个人平时表现是每一次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实时记录。学生成绩的评定体现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特点,平时表现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强化了课程过程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前提的课程培训与督导系统
作为处在起步阶段的“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教学理念的建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善是其最根本的保证,对于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也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鉴于此,该课程在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构建了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课程培训与督导系统。
1.注重教师团队成员的多样性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被学院称为大学第一课,以团队形式进行教学。课程非常注重教师团队成员的职业经历和知识结构,既有德高望重、经历丰富的学院领导,又有专业知识深厚的一线教师,还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的政工干部。不同专业、领域取长补短,形成以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团队。
2.严格的教师选拔和培训体系
作为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辅导教师必须系统地旁听全部课程,参与课程的全部环节,了解课程的价值观,达到与主讲教师的良好配合,实现教师与学生个体辅导、因材施教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为了统一教师的价值观、保证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总负责人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开发与管理、小组辅导的方法、授课中的PPT、授课中的方法、沟通与分享、流程管理、时间管理、课外辅导技巧。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有针对性的培训、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和共同参与教学环节等活动,挖掘教师职业潜能,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品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师队伍。
四、“大学学习导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课程生命力的核心。如何合理架构“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完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课内外学时,以最匹配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是该课程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学院“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开设源于对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借鉴,但是如何将西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我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融合,设置更加先进、合理、有利于中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结构,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寻找答案。
2.师资力量的稳定性急需提高
稳定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但目前学院从事“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的主讲和辅导教师多由学院领导和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员兼任,这虽然有利于扩大教学主体的视角,但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却不能得到保障,教学团队的核心——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急需解决。
3.教材质量的优质化尤为紧迫
优质的课程教材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开设“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高校较少、开设时间较短,所以目前以“大学学习导论”为主题的教材较少,而且良莠不齐,多数教材实践性和指导性不强。因此,以学生的成才发展为本,编写富有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区域特色的《大学学习导论》教材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五、结束语
总之,“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过好大学生活、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授简单的知识,更应该是帮助学生感受大学全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本课程的开设是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更是从原有以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学院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但“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文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构建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8-9.
[3]袁南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7):38-39.
[4]边红.高校职业规划与专业教学并行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3-14.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大学学习导论;作品理念;认知
作者简介:李艳爽(1978-),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北京10002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64-02
大学与高中相比,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消极灌输知识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由紧到松的学习状态,目的由明确到模糊的变化,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变,使很多学生感到无法适应。大学生在入学初期不能正确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习盲目性强、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对专业了解不够,对社会认识不足,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等,这种状态可能影响到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针对此种状况,2010年,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大学学习导论”课程,从大一开始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站在新的高度去思考自己的学业、事业、人生;高效增加知识储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树立远大目标,真正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该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更快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以作品理念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设置了基于作品理念的内容体系。
所谓作品理念,就是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中,使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内外辅导、学习成绩评定都围绕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作品)而展开的教学理念。依照此理念,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分成若干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与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要部分相对应;在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学生随即完成生涯规划书相应内容的作业撰写,在全部课程结束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作品理念实施中,从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部分到整体,都是在课程教学任务驱动下,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反映出“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最全面的检验。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在教学准备阶段设计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模板,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职业生涯条件分析、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具体执行计划、反思与调整五大模块。在“大学学习导论”教学中,以规划模板为依托,设计教学大纲,理清教学思路,制定教学日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
1.学习环境认知
安排学生参观学院图书馆,介绍图书馆藏书情况,讲授图书馆信息检索知识并要求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参观实验中心,讲解上机操作流程;介绍网络学堂的使用方法。学习环境是“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先决条件。
2.自我认知
概述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首先对学生进行包括职业兴趣、性格、气质、职业锚、能力、情商、智商、逆境商等方面的测评,结合测评报告以及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根据大学学习特点促进学生自我学习风格的建立,并完成报告书中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特质,个人学习风格,职业倾向的写作。
3.文体认知
进行Essay、Report 和Presentation的讲授,促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同时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写作和讲演基础。
4.专业认知
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学生个人兴趣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优势产业,重点指导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岗位的认知,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
5.分析方法认知
重点讲授韦恩的SWOT分析法,要求学生在社会环境分析、职业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组织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估量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知己知彼的情形下设计出自己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介绍SMART原则,要求学生以SMART原则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制订可操作性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6.反思与调整
职业生涯的反思与调整部分的教学,意在指导学生通过评估自己的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路径和实施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
7.建立学习档案袋
在完成职业生涯报告书后,让学生创建基于博客的个人电子学习档案袋。将职业生涯规划书放入电子档案袋,随时了解和修正自己的目标、学习计划,以便与适合自己的职业达到完美契合。
8.演讲与展示
将所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整理成PPT,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演讲和展示。既考核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情况,又考核学生报告书和PPT制作的情况,更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案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觉醒,较为清晰地了解自身特点和专业、职业以及社会环境特性;要求大学生掌握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以及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完成诸多的教学目标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实行具有挑战性、讲求实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
1.参与、体验并举的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运用多种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获得新的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个体辅导法、反馈分享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并举。其中信息技术在多种教学方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首先,教师基于课程安排在学校网络学堂作周密的教学设计。上课前教师在校园网的网络学堂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讨论区发布有关讨论题目,请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上网,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最后以电子版形式将作业提交给老师,作为教师建立学习平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Blog、E-mail、QQ进行网上交流,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讨论,形成依托网络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其后,教师根据学生电子作业内容,结合课前网上交流情况,进行资源整合,为课堂教学作相应的教学设计。“大学学习导论”打破常规的学时安排,课内外学时比在1∶4以上,把大部分学习安排在课外学习和辅导上。这种自由开放、全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与个性发展空间的展示,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协商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2.多角度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学生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由个人独立完成,并将报告转化成PPT同时进行演讲,辅导教师制定评定表,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小组共同评定,占课程成绩的60%;个人平时表现,即自我评定及小组评定相结合,占课程成绩的20%;《学生个人电子档案》,由辅导教师评定,占课程成绩的20%。《学生个人电子档案》和《职业生涯规划书》及学生演讲和展示是在学期末完成,个人平时表现是每一次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实时记录。学生成绩的评定体现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特点,平时表现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强化了课程过程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前提的课程培训与督导系统
作为处在起步阶段的“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教学理念的建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善是其最根本的保证,对于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也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鉴于此,该课程在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构建了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课程培训与督导系统。
1.注重教师团队成员的多样性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被学院称为大学第一课,以团队形式进行教学。课程非常注重教师团队成员的职业经历和知识结构,既有德高望重、经历丰富的学院领导,又有专业知识深厚的一线教师,还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的政工干部。不同专业、领域取长补短,形成以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团队。
2.严格的教师选拔和培训体系
作为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辅导教师必须系统地旁听全部课程,参与课程的全部环节,了解课程的价值观,达到与主讲教师的良好配合,实现教师与学生个体辅导、因材施教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为了统一教师的价值观、保证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总负责人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开发与管理、小组辅导的方法、授课中的PPT、授课中的方法、沟通与分享、流程管理、时间管理、课外辅导技巧。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有针对性的培训、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和共同参与教学环节等活动,挖掘教师职业潜能,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品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师队伍。
四、“大学学习导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课程生命力的核心。如何合理架构“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完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课内外学时,以最匹配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是该课程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学院“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开设源于对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借鉴,但是如何将西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我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融合,设置更加先进、合理、有利于中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结构,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寻找答案。
2.师资力量的稳定性急需提高
稳定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但目前学院从事“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的主讲和辅导教师多由学院领导和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员兼任,这虽然有利于扩大教学主体的视角,但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却不能得到保障,教学团队的核心——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急需解决。
3.教材质量的优质化尤为紧迫
优质的课程教材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开设“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高校较少、开设时间较短,所以目前以“大学学习导论”为主题的教材较少,而且良莠不齐,多数教材实践性和指导性不强。因此,以学生的成才发展为本,编写富有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区域特色的《大学学习导论》教材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五、结束语
总之,“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过好大学生活、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授简单的知识,更应该是帮助学生感受大学全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本课程的开设是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更是从原有以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学院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但“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文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构建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8-9.
[3]袁南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7):38-39.
[4]边红.高校职业规划与专业教学并行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3-14.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