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评估测试会对平时的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情况,就初中语文试卷命题的宗旨、原则、导向、内容和题型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测试的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并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初中语文试卷命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遵循这一核心宗旨。如果就初中语文教学的应试功能和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命题又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宗旨:一是揣测中考命题的思路与方法、题旨与题型,把握中考命题走向,向中考命题看齐;二是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检验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至于命题原则,必须恪守以下两点:第一,试卷形制、结构、题量等均以当年或近年来中考试卷为范本。第二,试卷的课外阅读文本及题目难易度,以及作文的命题,应充分考虑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学实际,体现其年级梯度,符合学生对文本与题目的认知水平程度。
二、命题的导向
语文试题应该能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这种检测不应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它也应该为学校以及教师了解语文教学情况,从而改进平时的语文教学服务。因此,中考语文试题一定要体现正确的导向,有利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试卷命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母语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必要的词语、篇章等方面的积累是学好语文基础,朗读、记诵优秀诗文是加强积累、增强语感、培养学习文学语言兴趣、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近几年来,各校都十分强调优秀诗文的背诵与默写,这是命题导向的一大成就。这个导向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下去。
2.要注意试题的素材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语文学习要强调文学积累和人文修养,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应将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因此除了要求记诵相关语言材料,积累知识,阅读各类文章以外,还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这类题目可以采用答案固定的文字表达题,或答案开放的表述题。
3.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与方法。语言学习一定要花功夫,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戒除急功近利、试图速成的思想。因此无论是运用题还是阅读题,都要注意渗透对学生是否具有正确学习态度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体可以采用填充题、答案固定的文字表述题,不宜多搞选择题进行这方面内容的考查。
4.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考查。语文试题采用主观型开放题是近年来的一种趋势,这类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设计考查此类能力的试题,采用问答题和答案开放的表述题比较恰当,当然也可以探索用其他题型来进行设计。关于主观型开放题,主要问题依然是如何拟定题干和参考答案,答案开放并不是不要答案。题目因为“开放”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同时“开放”也给阅卷评分带来了困难,考试的信度面临挑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它就会影响中考自身的信度和效度。
三、评估的原则
根据近年来中考改革的实践与经验,中考语文试题大体可分为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表达。据此,绝大部分学校从初一到初三的期中、期末以及平时的阶段性评估测试卷的命题也以此为蓝本,大致固定在这三大板块内容。
1.积累与运用板块。该板块考查的要点是优秀诗文的记诵积累和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其中积累部分的第一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原则上是给学生送分的,所以应考查常用但易写错或读错的字词,不宜出非常用词或生僻词。改正错别字目前有两种考查法,一是在具体语境中,一是罗列式。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哪一类,都要求考查常用词语及成语的正确识记,一般不要超出课文范围。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识记与正确书写,命题时要选择古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不宜偏废。至于运用部分,卷面上一般呈现为两道题的题量,这两题要视教材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教材所考查范围的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法等知识,原则上都应涉及。
2.阅读理解板块。该板块所选阅读文本,课内与课外的分配比例原则上是:课内文言文一篇(段),课内现代文一篇(段);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两篇(段),其中一为说明类,一为记叙类。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第一学期为中学语文学习的适应阶段,之前没有较为系统地、大量地接触到说明文,故建议将课外的说明文改为课内阅读材料。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醒学生:只要踏实努力地学习,就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绩。
3.作文表达板块。该板块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记叙、议论、抒情能力等),以及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文题的设计应当多样化。语言表达应包括书面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关于语言表达的考查,还是通过考查书面写作的途径来实现。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要努力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有利于考查学生创造性表述的能力,不设审题障碍,不强调文体要求,不编拟易使学生讲空话的题目。
考试也是一种学习手段。初中语文试卷命题,必须坚持教育改革的方向,坚持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依据,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要体现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育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试卷的效度和信度。要能够全面、准确、有效地反映初中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推进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能促进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母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使用语文的能力。
一、测试的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并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初中语文试卷命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遵循这一核心宗旨。如果就初中语文教学的应试功能和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命题又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宗旨:一是揣测中考命题的思路与方法、题旨与题型,把握中考命题走向,向中考命题看齐;二是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检验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至于命题原则,必须恪守以下两点:第一,试卷形制、结构、题量等均以当年或近年来中考试卷为范本。第二,试卷的课外阅读文本及题目难易度,以及作文的命题,应充分考虑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学实际,体现其年级梯度,符合学生对文本与题目的认知水平程度。
二、命题的导向
语文试题应该能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这种检测不应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它也应该为学校以及教师了解语文教学情况,从而改进平时的语文教学服务。因此,中考语文试题一定要体现正确的导向,有利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试卷命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母语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必要的词语、篇章等方面的积累是学好语文基础,朗读、记诵优秀诗文是加强积累、增强语感、培养学习文学语言兴趣、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近几年来,各校都十分强调优秀诗文的背诵与默写,这是命题导向的一大成就。这个导向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下去。
2.要注意试题的素材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语文学习要强调文学积累和人文修养,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应将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因此除了要求记诵相关语言材料,积累知识,阅读各类文章以外,还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这类题目可以采用答案固定的文字表达题,或答案开放的表述题。
3.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与方法。语言学习一定要花功夫,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戒除急功近利、试图速成的思想。因此无论是运用题还是阅读题,都要注意渗透对学生是否具有正确学习态度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体可以采用填充题、答案固定的文字表述题,不宜多搞选择题进行这方面内容的考查。
4.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考查。语文试题采用主观型开放题是近年来的一种趋势,这类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设计考查此类能力的试题,采用问答题和答案开放的表述题比较恰当,当然也可以探索用其他题型来进行设计。关于主观型开放题,主要问题依然是如何拟定题干和参考答案,答案开放并不是不要答案。题目因为“开放”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同时“开放”也给阅卷评分带来了困难,考试的信度面临挑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它就会影响中考自身的信度和效度。
三、评估的原则
根据近年来中考改革的实践与经验,中考语文试题大体可分为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表达。据此,绝大部分学校从初一到初三的期中、期末以及平时的阶段性评估测试卷的命题也以此为蓝本,大致固定在这三大板块内容。
1.积累与运用板块。该板块考查的要点是优秀诗文的记诵积累和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其中积累部分的第一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原则上是给学生送分的,所以应考查常用但易写错或读错的字词,不宜出非常用词或生僻词。改正错别字目前有两种考查法,一是在具体语境中,一是罗列式。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哪一类,都要求考查常用词语及成语的正确识记,一般不要超出课文范围。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识记与正确书写,命题时要选择古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不宜偏废。至于运用部分,卷面上一般呈现为两道题的题量,这两题要视教材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教材所考查范围的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法等知识,原则上都应涉及。
2.阅读理解板块。该板块所选阅读文本,课内与课外的分配比例原则上是:课内文言文一篇(段),课内现代文一篇(段);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两篇(段),其中一为说明类,一为记叙类。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第一学期为中学语文学习的适应阶段,之前没有较为系统地、大量地接触到说明文,故建议将课外的说明文改为课内阅读材料。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醒学生:只要踏实努力地学习,就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绩。
3.作文表达板块。该板块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记叙、议论、抒情能力等),以及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文题的设计应当多样化。语言表达应包括书面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关于语言表达的考查,还是通过考查书面写作的途径来实现。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要努力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有利于考查学生创造性表述的能力,不设审题障碍,不强调文体要求,不编拟易使学生讲空话的题目。
考试也是一种学习手段。初中语文试卷命题,必须坚持教育改革的方向,坚持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依据,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要体现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育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试卷的效度和信度。要能够全面、准确、有效地反映初中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推进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能促进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母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使用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