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居住区绿地、城市广场绿地边缘空间为点状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与要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点状边缘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16-01
城市园林绿地中被人们所熟知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绿地类型有: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及防护绿地,并且它们的边缘空间设计与城市联系紧密,故选取它们为分类设计的研究对象,确定居住区绿地、城市广场绿地边缘空间为点状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与要点。
1.居住区绿地点状边缘空间
居住区绿地边缘空间设计目的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态度积极、景观优美的生活空间,让身处这个空间的人们感到舒适、放松。居住区绿地边缘空间涉及的主要类型有:主入口空间、居住区外部绿地、次入口空間及其它边缘点状空间,下文将以这三种类型为线索,展开探讨。
1.1 主入口空间
居住区绿地主入口是相对于居住区绿地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而存在的点状边缘空间,是两者间联系最为密切的空间区域。对内外部人流、车流的控制是主入口空间的基本功能,并伴有与城市园林绿地空间的过渡、环境氛围的融合等作用。根据调查总结,目前常用的主入口空间平面形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形式,在入口大门外侧形成了开敞的集散空间,强化了出入口边缘空间的开放性,有效的缓解了居住区绿地与外部城市空间的交通冲突,不足之处是与居住区绿地内部交通过渡性较弱,易与内部交通产生冲突;第二种形式,弱化了边缘空间的开放性,在入口大门内侧形成了集散空间,增强了内部交通的过渡性,但从居住区内部出来的人流或车流容易与外部交通产生冲突;第三种形式,兼顾了前两种形式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这种入出口空间形式开放性较强,且空间进深较大、富有层次感和连续性,适合于人流与车流的层级过渡,形成放一收一放的平面形式,使空间避免了平铺直叙。
1.2 居住区外部绿地、次入口空间
居住区外部绿地空间是与民口常生活、交往密切相关的点状边缘空间类型,可利用这些空间将居住区功能、景观空间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使其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将城市园林绿地空间连点成片,丰富城市空间景象。如武汉凯乐花园居住区,注重边缘空间开放性的强化,在居住区临近武路路的外部空间,设置了一定面积的广场绿地。不仅将使用人群范围扩大到周边居住区居民,并且形成了人气带动,丰富了功能性与活动内容。同时,除了跳舞、健身的居民,还吸引了大量路人驻足观赏,展现了城市活力,丰富了城市生活。
次入口空间相对于主入口空间而言,车行量更少,甚至某些次入口仅供步行出入;且没有主入口空间所必须的标志性景观。在外部干扰较小的情况下,设计中可多从空间功能的角度出发,合理布置、利用边缘空间。如万科城市花园在次入口处布置了儿童活动场地,将场地下沉20cm,外侧形成成人看护区家长在多个角度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玩耍情况,并其选址在居住区次入口处,从心理、安全方面都为使用者提供了保障。
1.3 其它边缘点状空间
这里的边缘空间指的是居住区边缘临近城市道路或城市水体等空间的边缘空间。设计中应注意做到:
根据外部人行道宽度的实际情况,在保证人行道通行的前提下,结合居住区围栏或围墙,在人行道空间留出一定尺度作为人行道绿带,用以空间的美化。当绿带的空间尺度充裕时,还可以在其中设置景观小品甚至座椅强化空间功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边缘空间局部留出一定绿化空间,密植灌木遮挡行人视线;围栏也可结合种植池设计,在种植池内配置花灌木或乔木。
2.城市广场绿地点状边缘空间
城市广场绿地是为满足多种社会生活需要而建,通常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是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由于城市广场绿地开放性、公共性较强,因此通过边缘空间对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的合理控制与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丰富城市广场绿地的空间层次,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行为需求。下文将针对城市广场绿地的外部空间和入口空间、边缘绿地空间展开探讨。
2.1 外部空间
(1)城市道路
城市广场绿地被城市道路系统围合成半岛状或岛状,城市道路上车行速度、道路宽度等都会对城市广场绿地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边缘空间来说既要合理利用城市道路带来的出入便利,又要避开它带来的外部干扰,设计中应注重控制性的强化,在紧邻城市干线的位置上,除留下足够的出入空间外,可以用绿地或水体将道路空间与广场内部活动空间分隔,或加强边缘空间的围合度,提高城市广场绿地的安定、向心感;可以通过植物绿化、景观小品等展示性景观将外侧步行道在空间形式上纳入广场绿地范畴,增进广场绿地可达性的同时,也能让外部人群步行时感受到园林的优美景色与人性关怀。总的来说,城市广场绿地边缘空间的设计,针对城市道路应采取以“避”为主,“用”为辅的策略。
(2)城市建筑
外围城市建筑是城市广场绿地最主要的围合体,它们对于广场空间的整体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设计中可以利用边缘空间元素的尺度、疏密等性质对外围城市建筑采取遮挡或引入、利用等手法,对于切合于广场绿地主题思想的可以引入,而对于与广场绿地主题思想有着较大出入的,则应适当遮挡,使广场绿地的整体形象不受其干扰。以特定地段的历史文化广场为例,应当为外围历史建筑留出视线空间,而应尽量遮挡对广场文化主题产生负面干扰的现代建筑。
2.2 入口空间
城市广场绿地的入口位置、数量和尺度会直接影响广场绿地的围合度与完整性。
首先,入口的位置至关重要,要从整体广场空间方向性及人们进入后的空间感受为出发点进行设定。其次,入口的数量和尺度也对广场价值起到了决定作用,入口空间越多、尺度越大,其代表的边缘围合度就越差,外部城市道路用地对广场空间的干扰也就越大,从而愈发的不适于人的逗。许多欧洲古典广场入口都不多,即便是入口较多的意大利坎波广场,由于入口尺度较小,故并未破坏广场的围合度,保障了广场的整体。
2.3 边缘绿地空间
边缘绿地空间不仅是广场的界线标志,同时也应是一种城市景观装饰,人们喜欢停留在绿地空间的边缘,形态复杂的边缘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边缘空间的形态越是凹凸有致、曲折多变,对于人群的滞留作用就越显著,其容纳停留者的行为活动类型也就越丰富。
绿地最好能与硬质路面自然相接,避免用金属镶边或栅栏等把绿地与路面截然而分。当绿地的边缘较通直时,可在離边缘距离不等处点缀景石或利用植物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布置,组成自然曲折的林缘线,使边缘富有自然变化而不显呆板。在植物选择上,常根据乔木的分枝点高低、灌木枝叶的郁闭度为依据,通过疏密、高矮的变化可以划分边缘绿地空间,创造半开敞型以及私密型亚边缘空间以满足行为活动需要。空间的划分应根据需要做到开合有致,层次分明,局部范围需要引入外部构景为游人开辟透景线,可以疏散配置高干乔木,如合欢、银杏、椿树等、辅以低矮的灌木或草花如八角金盘、杜鹃、海桐等;局部范围为了绝对分隔或遮挡视线的需要,可以设置植物障景,对一定区域进行围合。如用珊瑚树密植,通过修剪,形成具有一定高度且结构密实的绿墙。
3.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点状边缘空间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与城市各类用地很好的联系与交接,园林绿地为城市环境提供更大的景观与生态效益,以及园林绿地自身功能效益的更好发挥。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地点状边缘空间的设计研究是园林研究的新课题,它关系到城市及市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兵.开放性城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 蒋云.城市公共绿地内边缘空间景观设计[D].重庆:西南大学,2013.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点状边缘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16-01
城市园林绿地中被人们所熟知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绿地类型有: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及防护绿地,并且它们的边缘空间设计与城市联系紧密,故选取它们为分类设计的研究对象,确定居住区绿地、城市广场绿地边缘空间为点状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与要点。
1.居住区绿地点状边缘空间
居住区绿地边缘空间设计目的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态度积极、景观优美的生活空间,让身处这个空间的人们感到舒适、放松。居住区绿地边缘空间涉及的主要类型有:主入口空间、居住区外部绿地、次入口空間及其它边缘点状空间,下文将以这三种类型为线索,展开探讨。
1.1 主入口空间
居住区绿地主入口是相对于居住区绿地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而存在的点状边缘空间,是两者间联系最为密切的空间区域。对内外部人流、车流的控制是主入口空间的基本功能,并伴有与城市园林绿地空间的过渡、环境氛围的融合等作用。根据调查总结,目前常用的主入口空间平面形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形式,在入口大门外侧形成了开敞的集散空间,强化了出入口边缘空间的开放性,有效的缓解了居住区绿地与外部城市空间的交通冲突,不足之处是与居住区绿地内部交通过渡性较弱,易与内部交通产生冲突;第二种形式,弱化了边缘空间的开放性,在入口大门内侧形成了集散空间,增强了内部交通的过渡性,但从居住区内部出来的人流或车流容易与外部交通产生冲突;第三种形式,兼顾了前两种形式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这种入出口空间形式开放性较强,且空间进深较大、富有层次感和连续性,适合于人流与车流的层级过渡,形成放一收一放的平面形式,使空间避免了平铺直叙。
1.2 居住区外部绿地、次入口空间
居住区外部绿地空间是与民口常生活、交往密切相关的点状边缘空间类型,可利用这些空间将居住区功能、景观空间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使其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将城市园林绿地空间连点成片,丰富城市空间景象。如武汉凯乐花园居住区,注重边缘空间开放性的强化,在居住区临近武路路的外部空间,设置了一定面积的广场绿地。不仅将使用人群范围扩大到周边居住区居民,并且形成了人气带动,丰富了功能性与活动内容。同时,除了跳舞、健身的居民,还吸引了大量路人驻足观赏,展现了城市活力,丰富了城市生活。
次入口空间相对于主入口空间而言,车行量更少,甚至某些次入口仅供步行出入;且没有主入口空间所必须的标志性景观。在外部干扰较小的情况下,设计中可多从空间功能的角度出发,合理布置、利用边缘空间。如万科城市花园在次入口处布置了儿童活动场地,将场地下沉20cm,外侧形成成人看护区家长在多个角度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玩耍情况,并其选址在居住区次入口处,从心理、安全方面都为使用者提供了保障。
1.3 其它边缘点状空间
这里的边缘空间指的是居住区边缘临近城市道路或城市水体等空间的边缘空间。设计中应注意做到:
根据外部人行道宽度的实际情况,在保证人行道通行的前提下,结合居住区围栏或围墙,在人行道空间留出一定尺度作为人行道绿带,用以空间的美化。当绿带的空间尺度充裕时,还可以在其中设置景观小品甚至座椅强化空间功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边缘空间局部留出一定绿化空间,密植灌木遮挡行人视线;围栏也可结合种植池设计,在种植池内配置花灌木或乔木。
2.城市广场绿地点状边缘空间
城市广场绿地是为满足多种社会生活需要而建,通常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是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由于城市广场绿地开放性、公共性较强,因此通过边缘空间对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的合理控制与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丰富城市广场绿地的空间层次,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行为需求。下文将针对城市广场绿地的外部空间和入口空间、边缘绿地空间展开探讨。
2.1 外部空间
(1)城市道路
城市广场绿地被城市道路系统围合成半岛状或岛状,城市道路上车行速度、道路宽度等都会对城市广场绿地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边缘空间来说既要合理利用城市道路带来的出入便利,又要避开它带来的外部干扰,设计中应注重控制性的强化,在紧邻城市干线的位置上,除留下足够的出入空间外,可以用绿地或水体将道路空间与广场内部活动空间分隔,或加强边缘空间的围合度,提高城市广场绿地的安定、向心感;可以通过植物绿化、景观小品等展示性景观将外侧步行道在空间形式上纳入广场绿地范畴,增进广场绿地可达性的同时,也能让外部人群步行时感受到园林的优美景色与人性关怀。总的来说,城市广场绿地边缘空间的设计,针对城市道路应采取以“避”为主,“用”为辅的策略。
(2)城市建筑
外围城市建筑是城市广场绿地最主要的围合体,它们对于广场空间的整体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设计中可以利用边缘空间元素的尺度、疏密等性质对外围城市建筑采取遮挡或引入、利用等手法,对于切合于广场绿地主题思想的可以引入,而对于与广场绿地主题思想有着较大出入的,则应适当遮挡,使广场绿地的整体形象不受其干扰。以特定地段的历史文化广场为例,应当为外围历史建筑留出视线空间,而应尽量遮挡对广场文化主题产生负面干扰的现代建筑。
2.2 入口空间
城市广场绿地的入口位置、数量和尺度会直接影响广场绿地的围合度与完整性。
首先,入口的位置至关重要,要从整体广场空间方向性及人们进入后的空间感受为出发点进行设定。其次,入口的数量和尺度也对广场价值起到了决定作用,入口空间越多、尺度越大,其代表的边缘围合度就越差,外部城市道路用地对广场空间的干扰也就越大,从而愈发的不适于人的逗。许多欧洲古典广场入口都不多,即便是入口较多的意大利坎波广场,由于入口尺度较小,故并未破坏广场的围合度,保障了广场的整体。
2.3 边缘绿地空间
边缘绿地空间不仅是广场的界线标志,同时也应是一种城市景观装饰,人们喜欢停留在绿地空间的边缘,形态复杂的边缘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边缘空间的形态越是凹凸有致、曲折多变,对于人群的滞留作用就越显著,其容纳停留者的行为活动类型也就越丰富。
绿地最好能与硬质路面自然相接,避免用金属镶边或栅栏等把绿地与路面截然而分。当绿地的边缘较通直时,可在離边缘距离不等处点缀景石或利用植物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布置,组成自然曲折的林缘线,使边缘富有自然变化而不显呆板。在植物选择上,常根据乔木的分枝点高低、灌木枝叶的郁闭度为依据,通过疏密、高矮的变化可以划分边缘绿地空间,创造半开敞型以及私密型亚边缘空间以满足行为活动需要。空间的划分应根据需要做到开合有致,层次分明,局部范围需要引入外部构景为游人开辟透景线,可以疏散配置高干乔木,如合欢、银杏、椿树等、辅以低矮的灌木或草花如八角金盘、杜鹃、海桐等;局部范围为了绝对分隔或遮挡视线的需要,可以设置植物障景,对一定区域进行围合。如用珊瑚树密植,通过修剪,形成具有一定高度且结构密实的绿墙。
3.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点状边缘空间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与城市各类用地很好的联系与交接,园林绿地为城市环境提供更大的景观与生态效益,以及园林绿地自身功能效益的更好发挥。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地点状边缘空间的设计研究是园林研究的新课题,它关系到城市及市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兵.开放性城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 蒋云.城市公共绿地内边缘空间景观设计[D].重庆: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