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过一节课,导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的导学极有章法,资料引用丰富,环节推进自然流畅,学生活动也热烈活跃,整个课堂声情并茂。看得出来,教师课前下了不少功夫。经过导学,学生非常喜欢《再别康桥》,也特别崇拜徐志摩,似乎《再别康桥》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而徐志摩也是天下最完美最让人钦敬的人。
我无意品评《再别康桥》,也不想过多地讨论徐志摩其人,只是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欣赏、崇拜一位作者是正常的情感,而且就教学而言,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崇敬作家的确是把学生引进读书大门的一个好方法。亲其人则爱其文,爱其文自然就愿意多读,假以时日,学生就会广泛涉猎,自觉地在书籍的甘泉中浸润自己。但是,另一方面,教师更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睁开眼睛读书,既要引导学生用崇敬的眼神去欣赏,也要引导学生用睿智的目光去审视。金无足赤,任何一个作家都不是完人,教师在引导学生仰视作家炫目闪耀的光环时,也应注意引导他们辨别作家或许不完美的地方,否则,闭着眼睛接受一切,把作家的缺点甚或品德上的瑕疵也仅看成雅事或是逸事,黑白不分,只能让人越来越蒙昧懵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关于他,一般人关注最多的是他与几个优秀的女人之间难以理清的关系。而《再别康桥》又与爱情有关,如果不加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会因徐志摩的才华而迷离眩晕,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实无益处。我们固然可以从《再别康桥》中读出徐志摩对康桥的依恋不舍和对一代才女的眷眷深情,但从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应看到他对家庭的少有担当和对结发妻子的冷漠寡情?
同样,任何一部(篇)作品也都未必是完美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不少语文教师恰恰忘了这一点,动不动就是“教材上这样说”“教参上这样说”,忘了教材和教参也是人编撰的,也会有疏漏。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教材教参,但不应当迷信教材教参,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引导学生睁开眼睛读书,教师首先就要自己睁开眼睛,对教材教参如此,对其他书籍文章如此,对权威同样应当如此。
引导学生睁开眼睛读书,应鼓励他们深入解读文本,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认识,进行理性的思辨,不做别人思想的奴隶,勇于建构“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即使学生的这个“看法”“判断”是幼稚的乃至暂时错误的,教师也应当肯定他们主动求索的精神。我不反对引导学生读书时引用资料,我只是反对照本宣科。鲁迅说过“要拿来”,但还说过要“放出眼光”。如果教师成为资料的传声筒,学生只会沦为思想的傀儡。
清人赵翼说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今天的学人要敢于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再别康桥》也就只是一首著名的诗,我们学习它,无需过于高山仰止,它也绝不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
我无意品评《再别康桥》,也不想过多地讨论徐志摩其人,只是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欣赏、崇拜一位作者是正常的情感,而且就教学而言,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崇敬作家的确是把学生引进读书大门的一个好方法。亲其人则爱其文,爱其文自然就愿意多读,假以时日,学生就会广泛涉猎,自觉地在书籍的甘泉中浸润自己。但是,另一方面,教师更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睁开眼睛读书,既要引导学生用崇敬的眼神去欣赏,也要引导学生用睿智的目光去审视。金无足赤,任何一个作家都不是完人,教师在引导学生仰视作家炫目闪耀的光环时,也应注意引导他们辨别作家或许不完美的地方,否则,闭着眼睛接受一切,把作家的缺点甚或品德上的瑕疵也仅看成雅事或是逸事,黑白不分,只能让人越来越蒙昧懵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关于他,一般人关注最多的是他与几个优秀的女人之间难以理清的关系。而《再别康桥》又与爱情有关,如果不加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会因徐志摩的才华而迷离眩晕,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实无益处。我们固然可以从《再别康桥》中读出徐志摩对康桥的依恋不舍和对一代才女的眷眷深情,但从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应看到他对家庭的少有担当和对结发妻子的冷漠寡情?
同样,任何一部(篇)作品也都未必是完美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不少语文教师恰恰忘了这一点,动不动就是“教材上这样说”“教参上这样说”,忘了教材和教参也是人编撰的,也会有疏漏。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教材教参,但不应当迷信教材教参,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引导学生睁开眼睛读书,教师首先就要自己睁开眼睛,对教材教参如此,对其他书籍文章如此,对权威同样应当如此。
引导学生睁开眼睛读书,应鼓励他们深入解读文本,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认识,进行理性的思辨,不做别人思想的奴隶,勇于建构“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即使学生的这个“看法”“判断”是幼稚的乃至暂时错误的,教师也应当肯定他们主动求索的精神。我不反对引导学生读书时引用资料,我只是反对照本宣科。鲁迅说过“要拿来”,但还说过要“放出眼光”。如果教师成为资料的传声筒,学生只会沦为思想的傀儡。
清人赵翼说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今天的学人要敢于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再别康桥》也就只是一首著名的诗,我们学习它,无需过于高山仰止,它也绝不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