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997~2007年21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中Ⅰ型7例,Ⅱ型8例,Ⅲ型7例,其中持续性胸骨后撕裂性痛12例,紫绀、呕吐、冷汗、晕厥、休克7例,伴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两侧血压不对称1例,伴主动脉反流7例。18例好转出院,死亡3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基层医院提高对AD的认识,增强抢救意识,在急性期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是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诊断 治疗
资料与方法
1997~2007年10年内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主动脉夹层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5~71岁(平均31±12岁);其中高血压病12例(伴糖尿病4例,冠心病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主动脉缩窄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分型:按Debelt分型。Ⅰ型: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至主动脉弓及其远端;Ⅱ型:内膜撕裂与Ⅰ型同,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主动脉向远断扩展。本组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7例。
临床表现:持续性胸骨后撕裂性疼痛12例,腹痛7例,紫绀、呕吐、冷汗、晕厥、休克7例,心悸、气短8例,两侧血压不对称1例,伴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伴主动脉反流7例,心脏杂音15例。
辅助检查:21例均做心电图(ECG)检查,其中左心室肥厚并继发ST-T改变13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胸腹部X線平片检查15例,其中主动脉迂曲、扩张、增粗12例,主动脉壁钙化影2例,左心室增大10例,降主动脉外缘有低密度带状影5例。21例均做二维超声心动图(UCG)检查,20例检出主动脉夹层,其中Ⅰ型6例,Ⅱ型7例,Ⅲ型7例,检出率95.71%,1例未检出,后经CT检出为Ⅱ型主动脉夹层,18例做电子计算机扫描(CT),检出率100%。
治疗及转归: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及心率,是内科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镇静、止痛主要用安定、度冷丁、吗啡,但往往效果不佳。降压及控制心率主要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压扩张剂,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柳氨苄心定、硝酸甘油、硝普钠等,目标为在心电密切监护下在6小时内将血压控制在100~110/60~70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本组死亡3例,1例在门诊做完UCG到往院途中突然发绀、冷汗、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伴发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心源性休克,入院1小时死亡。1例入院3日后病情基本稳定,因情绪波动,突发胸痛、休克死亡。
讨 论
AD主要表现是胸骨后持续性撕裂样疼痛,约半数伴有紫绀、冷汗、晕厥乃至休克,疼痛部位、范围、程度常反映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及病变扩展情况,疼痛缓解为夹层扩展停止的重要指标,约1/3可听到主动脉反流性杂音。本组7例并发主动脉反流;1例双上肢血压不对称,左上肢为160~170/100mmHg,右桡动脉无脉搏,血压20/0mmHg;1例并发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心源性休克。夹层血肿若累及主动脉其他分支或压迫周围软组织,则可产生相应症状。
AD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极易发生猝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抢救意识是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病死率的基础。目前在基层医院暂不具备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条件下,努力提高UCG检查准确率,急性期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为防止再剥离,长期乃至终身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刘坤申.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处理原则与经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9):107-109.
2 吴炎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心电图诊断.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296-297.
3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等.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870.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诊断 治疗
资料与方法
1997~2007年10年内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主动脉夹层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5~71岁(平均31±12岁);其中高血压病12例(伴糖尿病4例,冠心病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主动脉缩窄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分型:按Debelt分型。Ⅰ型: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至主动脉弓及其远端;Ⅱ型:内膜撕裂与Ⅰ型同,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主动脉向远断扩展。本组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7例。
临床表现:持续性胸骨后撕裂性疼痛12例,腹痛7例,紫绀、呕吐、冷汗、晕厥、休克7例,心悸、气短8例,两侧血压不对称1例,伴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伴主动脉反流7例,心脏杂音15例。
辅助检查:21例均做心电图(ECG)检查,其中左心室肥厚并继发ST-T改变13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胸腹部X線平片检查15例,其中主动脉迂曲、扩张、增粗12例,主动脉壁钙化影2例,左心室增大10例,降主动脉外缘有低密度带状影5例。21例均做二维超声心动图(UCG)检查,20例检出主动脉夹层,其中Ⅰ型6例,Ⅱ型7例,Ⅲ型7例,检出率95.71%,1例未检出,后经CT检出为Ⅱ型主动脉夹层,18例做电子计算机扫描(CT),检出率100%。
治疗及转归: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及心率,是内科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镇静、止痛主要用安定、度冷丁、吗啡,但往往效果不佳。降压及控制心率主要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压扩张剂,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柳氨苄心定、硝酸甘油、硝普钠等,目标为在心电密切监护下在6小时内将血压控制在100~110/60~70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本组死亡3例,1例在门诊做完UCG到往院途中突然发绀、冷汗、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伴发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心源性休克,入院1小时死亡。1例入院3日后病情基本稳定,因情绪波动,突发胸痛、休克死亡。
讨 论
AD主要表现是胸骨后持续性撕裂样疼痛,约半数伴有紫绀、冷汗、晕厥乃至休克,疼痛部位、范围、程度常反映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及病变扩展情况,疼痛缓解为夹层扩展停止的重要指标,约1/3可听到主动脉反流性杂音。本组7例并发主动脉反流;1例双上肢血压不对称,左上肢为160~170/100mmHg,右桡动脉无脉搏,血压20/0mmHg;1例并发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心源性休克。夹层血肿若累及主动脉其他分支或压迫周围软组织,则可产生相应症状。
AD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极易发生猝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抢救意识是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病死率的基础。目前在基层医院暂不具备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条件下,努力提高UCG检查准确率,急性期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为防止再剥离,长期乃至终身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刘坤申.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处理原则与经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9):107-109.
2 吴炎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心电图诊断.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296-297.
3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等.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