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就像一把双刃剑,学生就像是一张自纸,等待教师进行描绘,同时又为教师做出了高难度的选择,需要仔细斟酌才能够在自纸上进行涂写,否则便会偏离正确的绘画方向,让整个作品失去了它原有的光泽。“换位思考”放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之中,能够让学生自己拿起画笔进行人生的描绘,而教师只需要做绘画的引导者,指引学生憧憬美好人生。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换位思考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总结学习的新方式。教师将“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去感知学习内容的情感,去了解比文章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在教育活动中,换位思考的模式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与文章作者进行“换位思考”,与教学教学进行“换位思考”,与“语文导课”进行“换位思考”等,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验文章所抒发的情感,明白教师教学的意义,掌握课程环节的各个目的等,从而帮助自身在语文课堂之中,提升语文理解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换位思考的教学策略
(1)诱导学生换位,激发学生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 “换位”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限制,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会只关注文章中的主角,也不会只学习一个生字,因此在换位的时候应该是灵活的、全面的。而在角色的转换期间,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身份,诱导学生进行换位,从而理解每一个文章人物的情感,理解读者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理解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等,才能够在语文的天地中,深刻地理解各种知识的存在以及意义。
《窃读记》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穿梭在各种书店进行窃读,并从中得到乐趣的故事。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述时,向学生进行提问: “你怎样看待书中的小女孩?”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思想中不自觉地探索小女孩的心路历程,在无形中打开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同时,教师也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路人的“换位思考”,将路人对小女孩的看法进行揣摩,观察主人公与四周环境所形成的内在联系等。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明白小女孩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读书的渴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2)演绎作者情感,提升课文理解
情感的演绎是对角色的深入把握。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角色扮演”的游戏,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熟悉文章中的人物,细细揣摩,从而理解人物本身,最终透析文章作者的情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首先教师应该选取一篇人物比较多的文章,将学生平均地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应该将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进行语言情绪上丰富,从而在演绎中深刻地理解人物,表达人物。一篇文章就像是作者尽心雕刻的艺术品,孕育着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只有真正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夠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例如,教师在讲解《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保罗哥哥组、保罗组,男孩组、男孩弟弟组。然后教师根据本篇文章进行适当地修改,将它改为剧本的形式,再让学生通过剧本去揣摩每个人物的情感表达,他们话语情绪表达等。最后当学生表演完毕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代表阐述本人物的情感,最后将它们总结在一起,共同构成作者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人物”的互换中,演绎了作者所赋予人物的思想,从而品味作者的情感。
(3)总结课文内容,巩固课本知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进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从而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记忆。而在“换位思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总结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己情感的表达,此时的“换位”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功能换位,由学生来告诉教师,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述《走遍天下书为侣》的文章时,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此时能够瞬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说: “书读百遍,就会有一百个的感受。”另一个学生说: “读书能够陪伴我们很久。”还有学生说: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们相处”。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却不尽相同,这也是课堂小结的另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 “换位”其他学生的想法与表达,从而丰富自己的课本知识。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项漫长的工程, “换位思考”是在这项工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学习品质,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文魅力,学习语文只是的重要途径。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周菊红.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尝试研究[J].学周刊,2016(35):128-129.
[2]岩有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吉林教育,2015(20):130.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换位思考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总结学习的新方式。教师将“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去感知学习内容的情感,去了解比文章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在教育活动中,换位思考的模式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与文章作者进行“换位思考”,与教学教学进行“换位思考”,与“语文导课”进行“换位思考”等,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验文章所抒发的情感,明白教师教学的意义,掌握课程环节的各个目的等,从而帮助自身在语文课堂之中,提升语文理解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换位思考的教学策略
(1)诱导学生换位,激发学生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 “换位”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限制,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会只关注文章中的主角,也不会只学习一个生字,因此在换位的时候应该是灵活的、全面的。而在角色的转换期间,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身份,诱导学生进行换位,从而理解每一个文章人物的情感,理解读者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理解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等,才能够在语文的天地中,深刻地理解各种知识的存在以及意义。
《窃读记》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穿梭在各种书店进行窃读,并从中得到乐趣的故事。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述时,向学生进行提问: “你怎样看待书中的小女孩?”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思想中不自觉地探索小女孩的心路历程,在无形中打开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同时,教师也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路人的“换位思考”,将路人对小女孩的看法进行揣摩,观察主人公与四周环境所形成的内在联系等。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明白小女孩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读书的渴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2)演绎作者情感,提升课文理解
情感的演绎是对角色的深入把握。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角色扮演”的游戏,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熟悉文章中的人物,细细揣摩,从而理解人物本身,最终透析文章作者的情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首先教师应该选取一篇人物比较多的文章,将学生平均地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应该将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进行语言情绪上丰富,从而在演绎中深刻地理解人物,表达人物。一篇文章就像是作者尽心雕刻的艺术品,孕育着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只有真正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夠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例如,教师在讲解《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保罗哥哥组、保罗组,男孩组、男孩弟弟组。然后教师根据本篇文章进行适当地修改,将它改为剧本的形式,再让学生通过剧本去揣摩每个人物的情感表达,他们话语情绪表达等。最后当学生表演完毕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代表阐述本人物的情感,最后将它们总结在一起,共同构成作者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人物”的互换中,演绎了作者所赋予人物的思想,从而品味作者的情感。
(3)总结课文内容,巩固课本知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进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从而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记忆。而在“换位思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总结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己情感的表达,此时的“换位”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功能换位,由学生来告诉教师,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述《走遍天下书为侣》的文章时,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此时能够瞬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说: “书读百遍,就会有一百个的感受。”另一个学生说: “读书能够陪伴我们很久。”还有学生说: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们相处”。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却不尽相同,这也是课堂小结的另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 “换位”其他学生的想法与表达,从而丰富自己的课本知识。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项漫长的工程, “换位思考”是在这项工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学习品质,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文魅力,学习语文只是的重要途径。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周菊红.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尝试研究[J].学周刊,2016(35):128-129.
[2]岩有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吉林教育,2015(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