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董仲舒与中国封建社会大学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我国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算起,到清朝结束,历时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系统,为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其中,中央官学,也就是汉代太学的正式建立,在我国古代,甚至世界古代高等教育史上都有其重要意义,而董仲舒正是这一制度的首倡者。
  
  一、中国古代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原来掌握在奴隶主手中的官学也日趋没落,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1]的局面。在官学废弛的过程中,典籍扩散,流落到平民手中,于是一种新兴的高等学校——私学便在各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私学的教师和学生并非都来自贵族阶级,学生可以选择老师,老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学习年限不固定,愿意学多久就学多久,各种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自由争论。私学不分国界,学成之后,分散到各国去做官或当教师。私学造就了一批新兴统治者,推动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字,融合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还统一度量衡等等,这一切对后世文化教育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接受李斯的建议,为了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法家的严刑峻法,以法家的思想为政治指导思想。对其他学派的思想,采取排斥态度,颁挟书令、焚书坑儒,置儒家于死地,“禁私者,以吏为师”,又不设官学,忽视学校教育,这是秦朝一大错误,也是它失败的原因之一。
  汉初统治者为适合与民休息,实行无为政治的需要,而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但也给百家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因而又出现了“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2]的局面。汉武帝继位时,经过先祖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国力逐渐强大,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不能再满足于“无为而治”了,他要变无为为有为,他为了寻求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来统一中国和重定国策,于公元前140年召集全国一百多位贤良文士到朝廷参加对策,董仲舒则是其中之一。汉武帝策问三次,他对策三次,史称“天人三策”或“举贤良对策”。在对策中,董仲舒表现了超群的政治卓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博得了汉武帝的赞赏,被称赞为“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董仲舒在应诏的文士中名列第一,为群儒之首。
  
  二、董仲舒在封建大学教育发展史上的贡献
  
  独尊儒术,兴太学养士和选举贤士,在董仲舒以前也有人进行过论述,如汉初的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但把这三者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被当权者付之实施,应该说董仲舒立了头功。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援引“春秋一统”的理论,提出独尊儒家学说,罢黜诸子百家的建议。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子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3]董仲舒在这里把“春秋一统”理论看作是天地不变的常理,是古今共通的原则。他认为由于当今人们所学的道理不同,议论各异;诸子百家学说不同,旨意异样,所以上面不能坚持、遵循统一的标准,法制屡次改变,使下面不知应如何遵守。他的意见是,凡不属“六艺”(六经)的,都应废止,邪辟之说消灭了,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度就可以明白,人民这就有所适从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便置五经博士,罢黜秦朝所立的各家博士,定儒学为一尊被纳为国策。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使儒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精神几乎全面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行为都必须遵循儒学的原理。
  为了实现“独尊儒术”,以儒治国这一基本国策,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兴太学以养士的建议。他认为要养士,莫过于兴办太学,太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教化的最主要阵地。只有办太学,请名师来教授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学员,再经过各种方式的考试,这样就可以培养出英俊之人才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置博士弟学员,这就是我国古代创立正式大学的纪元。
  
  三、太学创立的意义及其影响
  
  我国商周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大学的初步形式,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从汉武帝创立太学开始的。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但稷下学宫的制度却尚不完备,而由董仲舒倡议创建的太学,不但对教育内容、方法、考核做了相当完整的规定,而且太学制度及其尊孔读经的指导思想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其影响也远非稷下学宫所能比拟。
  太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今文经,董仲舒从“独尊儒术”的思想出发,确定以“六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并提出六藝各有独具的特点和培养任务。他说“六学皆大而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4]他特别重视《春秋》的教学及其教育意义,他说:“《春秋》记天下之得失,而见其所以然之故。”[5]即学习《春秋》可以知天下之得失,并知其所故。他还说:“至于弑君亡国,奔走不得保社稷,其所必然,是皆不明于道,不览于《春秋》也。”[6]他认为学习《春秋》可以知诸往明未来,“《春秋》之为学也,道往而明来者也”。[7]从此以后,中国学校教育中把尊孔与读经联系起来了,尊孔就必须读经,而依靠读书作为进身之阶的人,就只有攻习五经一途了。太学是儒学化的大学,教官是五经博士,教学内容是经董仲舒改了的儒学。自汉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无不是以尊崇儒术来装饰门面的。太学促进了儒学与仕途的结合,从汉代开始,明确规定当官必须学儒,以文学礼义为升官的标准。“通一艺以上”、“先用诵多者”为补官的条件。自此以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确定下来。
  太学第一期有“博士学子员”(太学学生)五十人,五经博士(教师)七人。后来逐渐增加,到元帝时,已有教师十五人,太学学生由开创时的五十人发展到三万。由十几个博士教授这么多学生,博士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一面采取大班上课,一面由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至一师能教数千百人,必由高足弟子传教”。汉代太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注重考试,其直接原因,是因为学生多,教师少,课程教学要求不太严格,平日又难于检查,所以只好用考试这个办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考试在我国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就有考的字形,但把考和试二字联系起来组成复合词却出自董仲舒之手,《春秋繁露》中有专章来讲述《考功名》,最早提出“考试之法”。因此,“考试”也属董仲舒的首创之功。
  董仲舒非常重视考试方法,在对策中他就向汉武帝建议“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他认为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其所积”[8],在于改变“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实现“累日以取贵”,“积聚众善以为功”。[9]考试的作用在于“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功盛者赏显,罪多者罚重”,[10]也在于“有功者进,无功者退,所以赏罚也。”[11]他认为,“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具体可以分为“诸侯目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天子岁试天下”三大类,对于考绩的计算方法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九级,“以一为最,五为中,九为殿”[12],还对加减考绩规定了具体的办法,董仲舒这套考试办法虽然还不是学校制度下的学历考试或求职考试,只是荐茂材、举孝廉的一个补充,但它对于改变“有选无试,到即拜官”的弊端,对于促进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对于以后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都有借鉴作用。汉太学没有规定学生学习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成绩的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汉代太学既是最高学府,又是国家考试机关,开始时是每年考一次,叫“岁试”,后来是两年考一次。考试的办法是“设科射策”,类似今天的抽笺考试,这也是汉太学在考试方法上的创举。
  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学教育从汉代太学正式建立起来,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虽然经历了朝代的不断更替,却始终沿着尊孔读经儒学化的道路发展着,太学始建时的七位老师中是否有董仲舒,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是从董仲舒“少治《春秋》,考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育,教授弟子,学士皆师尊之的情况看,说明他很早就开始了教师生涯。作为大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且意义深远的教育理论,其中,兴太学、置明师更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左传·昭公十七年》
  [2][3]《汉书·董仲舒传》
  [4]《春秋繁露·王杯》
  [5]《春秋繁露·竹林》
  [6]《春秋繁露·俞序》
  [7]《春秋繁露·精化》
  [8][10]《春秋繁露·考功名》
  [9][11][12]《春秋繁露·考功名》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的“章黄国学”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成功经验,探索新媒体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可见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
期刊
1990年 7月~ 2 0 0 0年 3月 ,我院共完成食管癌、贲门癌切除 5 88例。现将作者预防吻合口瘘的术前、术中技巧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是衡量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属于特殊的公共场所,人员的密集性、流动性以及外来的污染物会协同作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
为了开展高致病性微生物(如SARS、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或遗传基因的实验或检验,近年来国内陆续建立了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简称BSL-3实验室)。由于病原体吸附在空气中的气 In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郑礼平(宁波大学生命学院)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在今后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制约我们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它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必须回答的问题,而推行导师制将是一项极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我院推行导师制已有三年,在实践中我们深
空气微生物暴露舱是为研究空气微生物学和评价空气微生物净化装置而建立的既能准确评价空气微生物的发生、消亡和净化,又能有效保障实验人员安全的空气净化实验室。暴露舱被
陈世国(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应试教育的弊病和所带来的后果开始进行反思,并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的努力和尝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全面提出教育要创新,要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高度上认识教育,对待教育,教育的创新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首要问题。从国家到院校,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教育部门和研究单位,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在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