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入门教育格外重要。好的入门教育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兴趣、建立知识框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入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长期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化学入门教育的方法谈点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在学到元素符号时记忆的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不断的加以练习。而对于化学式、分子、原子以及元素化合价等等,在记忆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以及时反馈自己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矫正。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说是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因此,它是我们初中化学式容易形成分化点的一个关键内容。应该说掌握好了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离入门已经不远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那么具体怎样去记忆呢?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原理、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①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知识网络系统记忆;②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③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等;④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H2与CO2的制取装置等;⑤对化合价,可以填进学生熟悉的歌谱,把它唱出来。
二、及时灌输化学学习方法
1.科学记忆
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等是需要记忆的,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编制记忆口诀、特征记忆。比如催化剂的概念可以抓住“一变二不变”的特征去记。
2.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有关物质性质的教学教材本身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当中去。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类比法
化学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溶解与结晶等,这一对对概念的意义恰好相反。再如,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等,它们的意义相近。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这几十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如果将这些知识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对比,形成知识网络,从本质上来记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章知识结束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进行衔接,同时也要注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物质时,可以按照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并进行对比。对于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质、熔沸点等)和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还原物、酸碱盐的反应)分别进行记忆。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都能以类似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就会对全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系统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对全书的结构和知识体系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入门。
四、科学记忆,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学任何一门课程,都得牢记知识点,因为记忆是学习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很多同学认为,化学这门课程也一样,而且是一门刚入门的学科,相对来说是十分简单的,只要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就能考出较好的成绩来,这种方法有时是很有效果的,如在英语词汇学习上就很有效.但是在化学课程学习上,我们不提倡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法,因为它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科学地加以记忆,才能将化学学好。
五、因材施教,强化学生投入情感
因人而异,强化教学过程,困难生往往课堂四十分钟没有抓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采取课堂技巧提问。例如配平FeS2+O2→Fe2O3+SO2这个方程式,对困难生提问,读出这个反应方程式?甚至还提问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对基础好的提问化合价的变化?根据化合价变化总数相等的原则,如何配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提问困难生,如何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困难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第二,课堂小测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留一点时间进行小测验,题目少而精,紧扣本节课内容,且让大部分学生能得高分。这样能较好刺激学生兴奋。第三,课后查检课堂笔记,可以是学习小组内的自查,小组间的互查,教师抽查,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做其思想工作,这样就逼着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跟着大家一起学习。
六、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一、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在学到元素符号时记忆的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不断的加以练习。而对于化学式、分子、原子以及元素化合价等等,在记忆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以及时反馈自己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矫正。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说是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因此,它是我们初中化学式容易形成分化点的一个关键内容。应该说掌握好了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离入门已经不远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那么具体怎样去记忆呢?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原理、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①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知识网络系统记忆;②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③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等;④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H2与CO2的制取装置等;⑤对化合价,可以填进学生熟悉的歌谱,把它唱出来。
二、及时灌输化学学习方法
1.科学记忆
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等是需要记忆的,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编制记忆口诀、特征记忆。比如催化剂的概念可以抓住“一变二不变”的特征去记。
2.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有关物质性质的教学教材本身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当中去。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类比法
化学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溶解与结晶等,这一对对概念的意义恰好相反。再如,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等,它们的意义相近。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这几十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如果将这些知识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对比,形成知识网络,从本质上来记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章知识结束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进行衔接,同时也要注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物质时,可以按照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并进行对比。对于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质、熔沸点等)和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还原物、酸碱盐的反应)分别进行记忆。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都能以类似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就会对全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系统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对全书的结构和知识体系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入门。
四、科学记忆,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学任何一门课程,都得牢记知识点,因为记忆是学习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很多同学认为,化学这门课程也一样,而且是一门刚入门的学科,相对来说是十分简单的,只要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就能考出较好的成绩来,这种方法有时是很有效果的,如在英语词汇学习上就很有效.但是在化学课程学习上,我们不提倡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法,因为它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科学地加以记忆,才能将化学学好。
五、因材施教,强化学生投入情感
因人而异,强化教学过程,困难生往往课堂四十分钟没有抓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采取课堂技巧提问。例如配平FeS2+O2→Fe2O3+SO2这个方程式,对困难生提问,读出这个反应方程式?甚至还提问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对基础好的提问化合价的变化?根据化合价变化总数相等的原则,如何配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提问困难生,如何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困难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第二,课堂小测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留一点时间进行小测验,题目少而精,紧扣本节课内容,且让大部分学生能得高分。这样能较好刺激学生兴奋。第三,课后查检课堂笔记,可以是学习小组内的自查,小组间的互查,教师抽查,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做其思想工作,这样就逼着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跟着大家一起学习。
六、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