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英语在中国的广泛学习和传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汉语化的英文短语或结构。中式英语是帶有中式的思维和汉语的痕迹的畸形英语。由于不符合英语的句法和表达习惯,容易让交流双方产生误解,影响中西文化交流。通过分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归纳出其成因并试图找到应对中式英语的策略。
关键词:中式英语 表现形式 成因 应对策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往往不可避免。
1.中式英语的成因及特点
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中国人由于经常使用汉语,就形成了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这种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地产生负性迁移的影响,产生了令西方英语母语者觉得莫名其妙、不伦不类、无法理解的中式英语。具体分析,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1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
“迁移”是外语学习者的一个认知过程但绝不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扰。从文化角度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者的干扰源,造成了文化负迁移,同样也是产生中式英语的根源。在日常生活中,英语母语者多用“How are you going?”“Good morning!”“It’s a nice day,isn’t it?”这样的话来打招呼。而中国人却经常使用诸如“你吃过了吗?”这样的话来表示打招呼。中西方人在受到表扬、称赞时,回答也大相径庭。在中国文化里,被赞赏时应该表现得谦虚客气。如对方称赞你:“Your new dress is very beautiful.”中国人往往会回答:“No,no,just so so.”但英语国家的人往往用“Thank you“来回答以表示感谢。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被赞赏时应接受并表示感谢,过分谦虚会让他们觉得尴尬。
1.2用汉语的思维模式理解英语
语言和思维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著名的语言学家哈里特兰迪斯曾经在其著作Culture and conflict中详细地分析了中英思维的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存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盛行。因此人们在表达自己的遭遇时,一般只会提及自己。而集体主义盛行的中国,人们往往将自己放在一个集体中去描述一件事情。
1.3汉语环境的干扰
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出现很大原因是英语学习者缺乏地道的英语学习环境。这一点不难理解。一个英国出生的婴儿能在上小学之前就能流利地说英语,原因何在?那是因为他无时无刻都处于英语环境中。在中国,很多英语辅导机构为了吸引生源,打着外教教学的广告,
这是为什么?就是为了给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纯粹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汉语语言环境影响着中国。据《欧洲新闻》报道,中国正在改变英语。根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最新报告,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报道说,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 tea等,现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
2.中式英语应对措施
2.1加强英语有关书籍的阅读,了解英语文化
沿袭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特点,英语学习者一直都是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词汇记忆、短文理解、选词填空等非常态化的语言学习过程。加之中国学生各种课业的任务繁重,使得众多英语学习者较少进行广泛且大量的英语阅读。因为输出语言相对较为匮乏,英语学习者应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克拉申( Krashen) ,总结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 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语言输入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积累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更多地接触英文电影,英文广播和英文歌曲等原汁原味的英语。在此过程中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以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逐步培养成一种直接使用英语的语言生成转换的直觉意识。同时,在阅读当中还需多积累一些中英文词句,多动脑勤动手,丰富个人的语料库,对于一些中英文当中相对应的,具有相同涵义却不同语句用法的表达方式,要格外留心记忆,这样在英语应用当中,就可以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2.2通过英汉对照,突出语言间的差异
英汉对照学习英语是中国人常用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母语来了解英语语言。英汉语法有许多异同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为了排除汉语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干扰,采用英汉语法对比,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无误地掌握好英语语法知识。中国人一般会将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等)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如“我非常喜欢苹果”“我一点儿都不知道”等。但是在英语表达时,却要表达为“I love apples very much”“I don’t know it a little”。通过对比,掌握规律。
2.3多进行英语视听训练,培养英语思维
大量的视听训练可以培养英语思维,了解美国人的思维表达模式,可以通过看美剧英剧、原声电影或者听英文歌剧来培养思维模式,不仅不枯燥乏味,且成效明显。一些人对《老友记》、《行尸走肉》、《吸血鬼日记》等热播美剧非常熟悉,不仅是因为其剧情精彩,而且演员的台词也十分的地道,让更多的观众进一步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的思维,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的避开中式英语。
2.4强化错误分析,克服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干扰,即母语的负转移。对于语言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要强化分析,滚动式锻炼,以克服中式英语带来的交际误区。克服母语负迁移,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结语
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普及,英语在当地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用以表达本土特有之事物,因而具有本土化色彩。本土化后的英语成为英语的变体,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也丰富了英语的句式表达,并已获得英语母语者的认可及使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说法译成英语,从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在英汉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势必要将表达中国社会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汉语译为英语,即中国英语。由此可见,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推动传播中国文化,是对英语的有益补充,从而区别于中式英语。
(注:本文为武汉轻工大学2017大学生科研项目“中式英语的成因解读及应对策略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丁瑜,女,云南昆钢人,1996.8,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翟长红,通讯作者,指导教师。女,河南新乡人,1978.9,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翻译.
关键词:中式英语 表现形式 成因 应对策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往往不可避免。
1.中式英语的成因及特点
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中国人由于经常使用汉语,就形成了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这种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地产生负性迁移的影响,产生了令西方英语母语者觉得莫名其妙、不伦不类、无法理解的中式英语。具体分析,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1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
“迁移”是外语学习者的一个认知过程但绝不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扰。从文化角度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者的干扰源,造成了文化负迁移,同样也是产生中式英语的根源。在日常生活中,英语母语者多用“How are you going?”“Good morning!”“It’s a nice day,isn’t it?”这样的话来打招呼。而中国人却经常使用诸如“你吃过了吗?”这样的话来表示打招呼。中西方人在受到表扬、称赞时,回答也大相径庭。在中国文化里,被赞赏时应该表现得谦虚客气。如对方称赞你:“Your new dress is very beautiful.”中国人往往会回答:“No,no,just so so.”但英语国家的人往往用“Thank you“来回答以表示感谢。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被赞赏时应接受并表示感谢,过分谦虚会让他们觉得尴尬。
1.2用汉语的思维模式理解英语
语言和思维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著名的语言学家哈里特兰迪斯曾经在其著作Culture and conflict中详细地分析了中英思维的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存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盛行。因此人们在表达自己的遭遇时,一般只会提及自己。而集体主义盛行的中国,人们往往将自己放在一个集体中去描述一件事情。
1.3汉语环境的干扰
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出现很大原因是英语学习者缺乏地道的英语学习环境。这一点不难理解。一个英国出生的婴儿能在上小学之前就能流利地说英语,原因何在?那是因为他无时无刻都处于英语环境中。在中国,很多英语辅导机构为了吸引生源,打着外教教学的广告,
这是为什么?就是为了给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纯粹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汉语语言环境影响着中国。据《欧洲新闻》报道,中国正在改变英语。根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最新报告,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报道说,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 tea等,现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
2.中式英语应对措施
2.1加强英语有关书籍的阅读,了解英语文化
沿袭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特点,英语学习者一直都是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词汇记忆、短文理解、选词填空等非常态化的语言学习过程。加之中国学生各种课业的任务繁重,使得众多英语学习者较少进行广泛且大量的英语阅读。因为输出语言相对较为匮乏,英语学习者应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克拉申( Krashen) ,总结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 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语言输入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积累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更多地接触英文电影,英文广播和英文歌曲等原汁原味的英语。在此过程中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以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逐步培养成一种直接使用英语的语言生成转换的直觉意识。同时,在阅读当中还需多积累一些中英文词句,多动脑勤动手,丰富个人的语料库,对于一些中英文当中相对应的,具有相同涵义却不同语句用法的表达方式,要格外留心记忆,这样在英语应用当中,就可以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2.2通过英汉对照,突出语言间的差异
英汉对照学习英语是中国人常用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母语来了解英语语言。英汉语法有许多异同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为了排除汉语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干扰,采用英汉语法对比,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无误地掌握好英语语法知识。中国人一般会将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等)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如“我非常喜欢苹果”“我一点儿都不知道”等。但是在英语表达时,却要表达为“I love apples very much”“I don’t know it a little”。通过对比,掌握规律。
2.3多进行英语视听训练,培养英语思维
大量的视听训练可以培养英语思维,了解美国人的思维表达模式,可以通过看美剧英剧、原声电影或者听英文歌剧来培养思维模式,不仅不枯燥乏味,且成效明显。一些人对《老友记》、《行尸走肉》、《吸血鬼日记》等热播美剧非常熟悉,不仅是因为其剧情精彩,而且演员的台词也十分的地道,让更多的观众进一步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的思维,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的避开中式英语。
2.4强化错误分析,克服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干扰,即母语的负转移。对于语言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要强化分析,滚动式锻炼,以克服中式英语带来的交际误区。克服母语负迁移,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结语
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普及,英语在当地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用以表达本土特有之事物,因而具有本土化色彩。本土化后的英语成为英语的变体,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也丰富了英语的句式表达,并已获得英语母语者的认可及使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说法译成英语,从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在英汉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势必要将表达中国社会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汉语译为英语,即中国英语。由此可见,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推动传播中国文化,是对英语的有益补充,从而区别于中式英语。
(注:本文为武汉轻工大学2017大学生科研项目“中式英语的成因解读及应对策略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丁瑜,女,云南昆钢人,1996.8,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翟长红,通讯作者,指导教师。女,河南新乡人,1978.9,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