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在课标的指引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真正地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合乎规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我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采取“全面推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运行机制,并通过这个机制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其主要设置如下:
一、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1、以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更包含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的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恢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避免“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法,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编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接受、教师期待的目标。
2、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
a观察感觉能力;学生之间对一具体对象或事例进行表述,欣赏优秀作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老师的感觉强加给学生。例如:当你看到一个瓶子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用线来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你当时的有什么想法,面对对象时,你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等等。
b分析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如: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虚实、色彩等规律性的和逻辑性进行理解分析。
c理性表达能力;在对事物客观表象的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参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表达。
d个性表达能力;个性教育是学生个性心里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
e心理调适能力;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f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美术学习和各种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3、培养学生感觉美术文化的能力和美术文化感觉的能力,有助于个体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对课改精神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强调学生要深入生活,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平时对生活景物的观察积累如同观察社会同样重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另外,培养学生勤于实践,让他们熟练掌握色彩,素描的结构、重组,写生创作的技能外,还要配合创作、设计、文字表达、欣赏等作一些辅助综合训练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在基本功、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上下功夫。此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并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让学生不断的总结自己的得失,表达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感受,学生获得了许多的收获与感悟,陶冶了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是与老师的教学直接相关。针对学生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我在每一张作品完成前、中、后做好示范讲解,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也可以引发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求异心理、自由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随着老师的引导,他们思维从表层到深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
一、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1、以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更包含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的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恢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避免“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法,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编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接受、教师期待的目标。
2、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
a观察感觉能力;学生之间对一具体对象或事例进行表述,欣赏优秀作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老师的感觉强加给学生。例如:当你看到一个瓶子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用线来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你当时的有什么想法,面对对象时,你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等等。
b分析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如: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虚实、色彩等规律性的和逻辑性进行理解分析。
c理性表达能力;在对事物客观表象的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参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表达。
d个性表达能力;个性教育是学生个性心里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
e心理调适能力;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f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美术学习和各种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3、培养学生感觉美术文化的能力和美术文化感觉的能力,有助于个体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对课改精神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强调学生要深入生活,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平时对生活景物的观察积累如同观察社会同样重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另外,培养学生勤于实践,让他们熟练掌握色彩,素描的结构、重组,写生创作的技能外,还要配合创作、设计、文字表达、欣赏等作一些辅助综合训练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在基本功、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上下功夫。此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并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让学生不断的总结自己的得失,表达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感受,学生获得了许多的收获与感悟,陶冶了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是与老师的教学直接相关。针对学生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我在每一张作品完成前、中、后做好示范讲解,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也可以引发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求异心理、自由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随着老师的引导,他们思维从表层到深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