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激励为主,及时肯定和表扬,通过实事求是的评价,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堂评价 学习兴趣 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以分数作为一种量化的评价标准,“以分数论英雄”。可班级中的优等生毕竟占少数,这种教育模式对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封杀了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利用准确合理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自己积极思维。
一、教师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1.多一点诙谐与幽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教师诙谐幽默的话语,不仅能活跃气氛、消除窘态,而且比教师严厉批评指责的效果来得好。从而可以看出,教育是艺术,批评更是艺术,它是把双刃剑,只有巧妙地把握好度,才能如我们所愿,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大部分的学生多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例如,我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我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我又鼓起气朝那位学生做了个喷洒农药的动作,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
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更让课堂增加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2.多一点宽容与理解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课堂中的评价就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学生只管顺着教师的思路答问题做作业,接受教师的评判,而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再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跳出自己的单边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主体的一员,与教师一起承担促进自己发展的职责。
如一个学生读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一个片断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这样,学生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常常带有片面性,同时也免不了掺杂着个人的情感。而组织班级学生相互评议,老师认真听取,就克服了这些不足。俗话说,兼听则明。这样的评议,是比较全面、客观、公正的。因此,教学中的评价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不仅自己给自己评价,还应该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是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以“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和“冬天组”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春天组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春天的景物都找出来。”有的同学说:“春天组的同学朗读没有感情,应该用轻而缓的语气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语文网,2006.
[2]徐明映.运用多形式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国教育科研网,2010.
[3]浅谈学生相互评价之作用.中国发展性评价网,2007.
课堂评价 学习兴趣 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以分数作为一种量化的评价标准,“以分数论英雄”。可班级中的优等生毕竟占少数,这种教育模式对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封杀了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利用准确合理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自己积极思维。
一、教师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1.多一点诙谐与幽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教师诙谐幽默的话语,不仅能活跃气氛、消除窘态,而且比教师严厉批评指责的效果来得好。从而可以看出,教育是艺术,批评更是艺术,它是把双刃剑,只有巧妙地把握好度,才能如我们所愿,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大部分的学生多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例如,我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我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我又鼓起气朝那位学生做了个喷洒农药的动作,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
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更让课堂增加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2.多一点宽容与理解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课堂中的评价就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学生只管顺着教师的思路答问题做作业,接受教师的评判,而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再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跳出自己的单边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主体的一员,与教师一起承担促进自己发展的职责。
如一个学生读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一个片断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这样,学生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常常带有片面性,同时也免不了掺杂着个人的情感。而组织班级学生相互评议,老师认真听取,就克服了这些不足。俗话说,兼听则明。这样的评议,是比较全面、客观、公正的。因此,教学中的评价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不仅自己给自己评价,还应该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是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以“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和“冬天组”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春天组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春天的景物都找出来。”有的同学说:“春天组的同学朗读没有感情,应该用轻而缓的语气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语文网,2006.
[2]徐明映.运用多形式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国教育科研网,2010.
[3]浅谈学生相互评价之作用.中国发展性评价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