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不“知耻”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里说:(北宋)熙宁年间,名将王韶打了一次比较重要的胜仗,手下皆以“功”升官,而皇城使、原州的长官桑某却“独辞不受”新的更巍峨的“乌纱帽”,他说“羌虏畏国威灵,不战而降”,而我“自知无功,故不受”。“时人重其知耻”。
  “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看来,尊重那些实事求是且有道德、有觉悟的人,应该是个优良的传统,它对于形成扶正祛邪的氛围,实在非常重要。西夏“不战而降”,功在“国威”耳。难得桑大人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他不仅自己“知耻”,还捎带着用“无影棍”直戳那些不“知耻”的弹冠相庆者——“不是诸位太凶,而是西夏很怂!”有的话,拐个弯儿地表述,比直通通地说出来更具有杀伤力。
  对于现实中的不“知耻”者,既要平心静气地分析他们所谓的“逻輯”和思路,更应该毫不留情地批判荒谬的腔调,否则,有些人长期处于过度自信与亢奋的心理状态,深陷于自己“劳苦功高”的梦幻之中,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引入了党政机关,给革命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譬如杭州市江干区的一个前环卫站长,滥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上千万,他就觉得——“付出与收入就得成正比,这些钱是自己这么多年付出应得的,组织未给,自己取之”。虽然这并不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且相当粗糙,但是“小人有恁一副邪心肠,便有一段邪见识;有一段邪见识,便有一段邪议论;有一段邪议论,便引一项邪朋党,做出一番邪举动(《吕坤 呻吟语》)”。
  眼下,一些人对自己的所谓“付出”没有正确认识。在有些人的意识中,自己“付出”的每一滴汗珠,都那么晶莹剔透,起码也是“滴滴香浓”。他们希望自己就应该像旧中国那些在新疆和田河里“踩”玉的工匠一样。被雇来“踩”玉的工匠,全凭脚底板的灵敏感觉,平心静气,在河水中仔细体会,十拿十稳,确证是玉石,才会弯腰。“踩”玉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工匠弯一次腰,就得交一块玉石。岸上的巴依(财主)派了心腹盯着,虎视鹰瞵,计算着弯腰的次数。虽然有些不甚舒服,但是,这毕竟是精准的“计算”。有个别领导一旦留恋起那些“巴依”对雇工的这般“计算”了,他们“落马”的日子肯定不远了。压抑已久的“本我”,放出来透透气,总让人感到有一股歪风邪气扑面袭来。
  拿放大镜看自己的“功劳”或“付出”,锱铢必较,就会埋怨上级领导或老百姓的“计算”刻薄寡恩,思维就自然不可能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了,就更谈不上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了。
  “组织未给,自己取之”,倒真是不“知耻”的振振有词,歪曲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本意,得了便宜还卖乖,出了风头还要说一些自己委屈、自己吃亏的话,这样的人像什么呢?恰似南非有种叫“白鹮”的鸟。白鹮对动物的尸体特别感兴趣,经常钻进烟囱里掏吃里面的死鸟,结果这种龌龊的专业习惯得到了局部的赞扬,它居然有“烟道清洁工”的美称,大概毕竟有一些客观上的效果,而“环卫站长”们呢?伸出的欲望之爪,没有半点可以被容忍、被谅解的地方。
  人们常说,“别伸手,伸手必被抓!”这是条规律。爱尔兰的剧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在个人利益上不伸手的人,在捍卫一种思想时必定是英雄”。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个人利益面前,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坚决抑制私欲,涌现出无数“组织要给,自己不要”的典型。粟裕同志几次拒绝任“華野”的一把手,将位子让给陈毅;孙毅同志在1955年授衔时,认为授他为中将军衔,高了,却只愿扛个少将之衔。“知耻”二字,鞭策这些老同志向更高的思想境界迈进。
  不“知耻”的言行,终究是要被唾弃的。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26-27日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指出,目前党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反“四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动向,部分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不足,一些人可能不贪腐了,但是不作为。其实懒政、庸政是一种更严重的隐性腐败。2016年12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自我监督和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忠诚干净担
期刊
“当代愚公”,是相对古代愚公——春秋战国时期列御寇笔下那个愚公——而言的。二者比较起来,实乃天差地别。  古代愚公移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路障”,“当代愚公”移山,许多是为了盖大楼、赚大钱;古代愚公移山,近乎原始作业,所用工具是锄头铁锹加扁担畚箕,“当代愚公”移山,全是机械化操作,挖掘机辅以自卸车……  一立方粘土,大约2.5吨。古代愚公,手挖肩挑,按一次挑50公斤计算,需要往返50次左右,才
期刊
夜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掩卷思之,对韩信的军事才能钦佩至极,又对韩信的遭遇深表同情和惋惜。秦汉之际,英雄辈出。楚汉相争,项羽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匹夫之勇,由于不会招揽人才,更不肯重用人才,和本无过人才能的刘邦争斗了四年,结果一败涂地,落得个“别姬”“自刎”的下场。论才能,论实力,论人品,论地位,哪一样刘邦都处于下风。可他却胜利了,而且当上了大汉的开国皇帝。这并非是历史给给后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
期刊
《墨子·兼爱中》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说的是楚灵王喜欢大臣们有一副纤细的腰身,楚王之臣为此每日只食一餐,腰带越束越紧,饿得只能扶墙而立,满朝文武皆“黧黑之色”。联想开来,宫中妃子為了争宠,势必也会练就一副“A4腰”“筷子腿”,争当瘦美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这一“好”不要紧,上下一“甚”,麻烦就大了。当然,楚王所好不止
期刊
刘昆是汉光武帝时的江陵县令。有一次,县城着起大火,顷刻间烧毁了数百所民房。眼见百姓遭火灾之苦,心急如焚的劉昆跪地向着大火磕头不止。奇迹发生了: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火很快就被浇灭了。后来,刘昆升职做了弘农郡太守。上任那天又发生了奇事:曾经为害弘农郡的老虎背著虎仔纷纷渡河逃往对岸。从此,弘农郡一带虎患绝迹。  发生在刘昆身上的这两件怪异之事,被民间炒得沸沸扬扬,都说刘昆是个无所不能的“圣人”。光
期刊
“安史之乱”是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唐玄宗这位风流天子命运的转折点。如果说,“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天宝年间唐玄宗是一意寻花的话,那么,“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世的六年间则是在吞自己酿造的苦果。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铁蹄所至,山河破碎,月余,安禄山率领的20万叛军攻克唐朝东都洛阳。  天宝十五年六月八日潼关一战,素有威名的唐将哥舒翰率领的守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哥
期刊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在贾府瞧见墙上的挂钟,“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刘姥姥这一“展眼”,跟乾隆会见英使马嘎尔尼,瞧见“铜镀金写字人钟”时一样。只是,乾隆对钟表的热爱,仅止步于把玩和身份象征层面,钟表背后的工业文明被关在门外。马嘎尔尼想用“钟表”打开的门,48年后的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  如今,“铜镀金写字人钟
期刊
整理旧衣物时,从衣柜里翻出一包儿子小时候的小衣服、小鞋、小帽。看着这些小衣物,仿佛看到儿子的成长过程:襁褓中安睡的儿子,丫丫学语的儿子,蹒跚学步的儿子,长成高大帅气的儿子,这里面有多少难忘的故事啊!这些小衣服里,有一件毛衣外套,后背有个小白兔图案,当时,同事看到儿子穿这件毛衣,还直夸好看,表扬我手真巧,小白兔活灵活现的。天知道我曾是多么笨拙的人,缝个扣子都缝得七扭八歪的,突然明白,母爱能让一个笨手
期刊
明代著名的工匠贺盛瑞是个不折不扣的建筑管理专家,做过工部屯田司主事和营缮司郎中。任职期间负责修建泰陵、献陵、乾清宫、坤宁宫等工程。主持这么多大工程,依官场逻辑推断,贺盛瑞一定是捞得盆满钵溢,然而真相却令人不胜唏嘘。  明朝太监在监督工部兴建陵墓、神庙时,按例要使用板瓦,官窑生产的板瓦色黑质劣,每片价钱一分四厘,民窑生产的板瓦色白质坚,每片只要三厘,太监们“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理由么,我不说,你也
期刊
2016年4月中到6月初,去加拿大、美国自由行,随看随想,随想随记。这两国均属美洲,故称“旅‘美’杂感”。  ——题记  水 火  在渥太华停留时间很短,却让我看到了一年出现一次的画面。唉,我的眼福不差,都让我遇上了!  国会大厦前的广场,相当宽阔。这天,我们刚到,就见广场左右两边,各摆着一排栏杆。中间站着几个加拿大警察,警惕的眼光扫视四周。  不一会,有一大群人,举着土耳其国旗,排队走来,聚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