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硅谷样本的“人才自贸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h4388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正迈向“新常态”,由过去要素驱动向未来创新驱动转变的大背景下,创建“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有必要以美国硅谷为样本,设立一个旨在吸引全球人才集聚中国的“人才自贸区”,让全球创新人才在“境内关外”的自贸区内自由流动。

在全球招贤吸才


  虽然发达国家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但对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竞揽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愈加强化。尽管我国在一些单项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和成功,但与摇摇领先的世界科技强国特别是美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国家“综合竞争力”方面。
  吸引全球人才是美国取得科技领先地位的重要成功经验,中美经济、军事较量关键在于科技、金融和人才的较量。从我国国内来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取决于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而“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则是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必然要求从战略的高度来推动创新、从竞争的纬度来谋划创新策略、从改革深度来推动创新实践,就必须有效落实国家既定的“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战略。

用自贸试验区吸引全球人才


  美国硅谷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创新中心,硅谷的成功与发展,完全是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硅谷发展的关键。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应从引才、选才、用才、培训开发、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努力,共同对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进行比较研究。
  基于中国目前在人才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众多壁垒,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放开有相当的难度。因而,有必要以硅谷为样本,设立一个旨在吸引全球人才集聚中国的“人才自贸区”——“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表现就是让全球创新人才在“境内关外”的自贸区内自由流动。这是美国硅谷成功的关键,也是国家尝试设立和组建的“人才自贸区”的意义所在。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洗礼的沿海城市,有比较好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信等方面的建设状况好于内地;沿海地区也已经在政府管理和吸引外来移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发展创新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共识,在制造业产业链完整性方面全球领先。
  沿海这些地区已经为科技创新产业的引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完全可以也应该借鉴美国硅谷的发展经验和德国吸引人才回流的案例,建设一个以吸引创新人才为追求目标的“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让人才在“境内关外”按照科技创新的需要运作,研究并形成一套不受现有人才政策限制和制度壁垒控制、有利于各类科技创新企业设立、运营的体制机制,有望发展成为接近硅谷的全球创新中心。
  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贸易领域的政策限制和制度壁垒已经不多。国家在新的发展阶段,以自贸区的形式进行探索,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远不止贸易便利化。
  在存在诸多壁垒的国际人才开放与交流领域引入自由贸易试验区概念,设立一个以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开放、引进为主的“人才自贸区”——正式的名称可以叫“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这个试验区内,采取类似于自贸区“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并借助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全部或大部现有国际人才开放与进出中存在的各种政策限制和制度壁垒。
  迄今为止,在商务部门收到的全国各省市积极申报各类自贸区材料中,大都以投资、贸易为主,没有一个是以国际“人才开放交流”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因此,从国家多元化开放角度出发,以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争夺为目的,设立一个以国际人才引进为主的自贸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及时,也符合中央制定的“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家人才战略。
  从现实情况来看,现有大学、研究机构在吸引国外人才特别是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方面,还有很多局限性,现有的国家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仍然是以吸引海归人才为主。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的人才引进工作力量不够集中、力度不够大、政策不够完善,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特别是急需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包括外国籍人才。
  此外,尽管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试图利用国外的当地人才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研发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由“追赶型”向“超越型”转变的帮助并不大,要把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吸引国际人才到国内工作结合起来,并形成良性互动。

建创新型自贸区的内涵


  所谓“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机整合、叠加科技创新与自由贸易区优势,通过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自由的创新创业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构建一种围绕知识聚集资本、凭借技术组织生产的新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该区域成为聚集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吸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看,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创业自由是“试验区”的灵魂。“试验区”将克服一切阻碍创业的不自由因素,形成鼓励自由创业的政策环境,最大程度地激发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和企业创业。
  第二,融资自由是“试验区”的关键。“试验区”将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开放,支持各类企业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基金等风险投资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最大的融资便利。   第三,投资自由是“试验区”的保障。“试验区”将简政放权,实行更为有效的“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政策,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创新自由是“试验区”的核心。“试验区”将为创新营造自由的环境,形成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第五,营商自由是“试验区”的基础。“试验区”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阻碍企业自由经营的各种障碍,提供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为创新企业提供最佳的栖息地。
  第六,要素流动自由是“试验区”的前提。“试验区”将破除阻碍人才、资本、知识、土地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为企业自由高效地整合和配置全球要素提供最大的便利。
  因此,几个原则需要坚守:
  第一,坚持聚集全球英才的原则。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广泛吸引世界级科技大师、海外优秀专家学者、国际行业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来园区工作和创业,努力造就和聚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二,坚持对接世界创新前沿的原则。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掌握大数据、智能制造、互联网革命等新技术,引领全球产业分工新布局。
  第三,坚持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的原则。要发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传统,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面向全球创新高地,面向港澳台等发达地区,面向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创新中心,面向境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积累新经验。
  第四,坚持营造开放包容创新氛围的原则。创新实质上是一种引入新思维、新方法的求异过程,原始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创新中既要为成功者喝彩,也要为失败者鼓劲,只有对那些尚未成功、甚至失败过的创新、创业者给予呵护和宽容,我们的科技创新、创业起跑线上才会有更多的勇敢者和探索者。要在试验区内大力营造一种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第五,坚持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原则。积极稳妥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突破金融支持成长期科技企业的瓶颈制约;积极创新推广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模式与产品,满足科技发展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挥市场融资功能,建立符合科技企业需求的多层次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加大银、证、保合作力度,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发展长效机制;支持港澳台金融机构设立经营机构和开展私人银行、券商直投、信托租赁等金融创新业务,推动发展服务于科技金融结合的中介市场服务体系,为高科技创新提供系统性、创新性的金融支持。
  构建“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坚持先行先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推进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产业协同创新的示范区,高新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以及推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中心。
其他文献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我国进入了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迫切需要转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现有统计资料对于传统经济的放缓,有较为充分的刻画。例如,实际GDP增速从2010年的10.6%下降到2015年的6.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0年的23.8%下降到2015年的10%。资产回报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都让各方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
期刊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火爆或疯狂前所未有。  一方面一个又一个城市房价疯狂上涨,其房价上涨幅度都前所未有。先是从深圳开始,从2014年“9·30”房地产救市政策始,经过18个月的房价疯狂上涨,涨幅达90%。然后这种房价疯狂上涨迅速蔓延到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而当今年3月一线城市开始采取一定调控政策后,这种房价的疯狂上涨很快又蔓延到苏州、南京、合肥等周边城市。  今年4月房地产疯狂已经在合肥浓妆登场。有
期刊
春节前夕,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接连下发。位列2016年经济工作之首的去产能大幕正式拉开。  这场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去产能行动,或将压减煤炭产能10亿吨,钢铁产能2亿吨,安置职工以百万计。动静之大,影响之深,几可比肩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革。  此前,《财经》记者前往山西太原,近距离记录这一政策出炉的台前幕后。2016年1月
期刊
我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做经济结构转型研究,想从这个角度说一下对新经济的理解。讲新经济,怎么定义新,是跟国外比还是跟自己的过去比。在我看来,所谓的“新”,主要还是和过去比。新旧经济转换是个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结构转型的国际经验  经济学文献里对于从工业到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转型有非常明确的几个关键指标做参照。第一个是人均收入水平。从国际经验上可以看到,工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拐点在8000到9000国际元(19
期刊
你曾经是那样的伟岸,一米八几的身躯,200斤的体重,声若洪钟,慷慨激昂,愤世嫉俗,针砭时弊,永远像一个火力十足的斗士!  你又是那么富有柔情,对90岁老母的病体时时惦念,因夫人半年前的突然辞世而终日哀痛,以至于病魔趁虚而人,无情爆发!  昨晚刚刚听说你病已危重住进监护病房并且不准探视,惊诧之余,我发了几条期待你挺过难关的微信,祈盼你早日回到我们中间,孰料今早就收到噩耗,你竟然这样行色匆匆地告别了这
期刊
中国经济正在积极转型,而新经济则被认为是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目前的转型既有为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而主动为之的成分,也有来自各种制约因素的压力。对中国经济转型进行探讨,需要厘清何为新经济以及中国经济为何转型。什么是新经济  从美国的实践来看,新经济实际上也就是经济从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而转向服务业为基础的模式上的一个结果  新经济是相对于旧经济而言的。新经济作为一个概念,源自美国。1983年的
期刊
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棋局过半,增长前景减弱的风险却日益真实。根据IMF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6年全球增长率的基线预测为3.2%,比年初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济增长已不会切换到金融危机前的“大稳定”模式,如何保持现有动力而不是试图回到原有增长轨道,是成功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在增速企稳中正努力实现着新旧动能的转化。追寻新经济是不甘于苟
期刊
早晨得知保育钧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悲伤。记得2014年采访时,他曾亲手送笔者一本书。从书架上取下这本《再呼唤:民营经济、中国的变革与发展》,读到整整20年前的1996年夏天,保育钧在深圳和一位企业家的对话——  企业家:你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  保育钧:人民群众都拥护,为什么会改变呢?我看不会变,不能变,谁也难改变。  企业家:那为什么不立法保护私有财产呀?  企业家的问题引起了保育钧的深
期刊
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晚年曾经说过:“历史、统计和‘理论’这三门学问合在一起构成我们所谓经济分析。”  熊彼特进一步强调,“三门基础学问之中,包括直至今天为止的事实在内的经济史是最重要的一门。照我现在的愿望,假使我要从头开始研究经济,而又只能在三门中由我选择一门来研究的话,那么我要选择的是经济史。”  要知道,熊彼特是20世纪最受推崇的经济
期刊
一直以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都有着广泛影响,它的含义是: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专门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出口,而对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也仍以从国外进口较为有利。该学说证明,即使在各种商品的生产成本方面一个国家都占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家都处于绝对劣势,仍然存在着有利于双方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只要两国各自生产在比较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