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一方面,学生怕写作文,因为作文的命题、体裁和写作要求,都是由教师指定的,学生只能据此而作,写作思维完全囿于教师的限制之中,学生缺乏写作欲望却又不得不为之;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怕改作文,面对一二百篇作文要修正、眉批和评语,令许多教师一筹莫展。为了按时完成批改任务,对一部分作文只能应付了事。同时,由于作文批改的周期较长,学生的写作思维正确与否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也就对作文的批改以及教师的讲评失去了兴趣。
另一方面,现行写作教学在一元的、同质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几乎成了传导文化规范的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普遍出现“思想雷同”、“材料雷同”的倾向。写作教学从学生个体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成变相思想教育训练,使学生失去了在作文中表达个人感情欲望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写作失去了兴趣,作文中胡编乱造、东拼西抄的现象就日趋严重。面对难见成效的写作教学,有的教师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激情。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被迫写作、教师被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恶性循环。
目前,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尴尬局面,使写作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中学写作教学必须要创新,要面向学生个体,并且将异质的、多元的“思想”引入写作课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情趣化不失为一种有针对性的思考。
一、写作教学情趣化含义
所谓写作教学的情趣化,其基本意思就是使写作教学变得更富有情趣。这里的“情”,既包含学生对写作教学持有肯定的、认同的态度,也包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主体应有的满腔热情和对教学内容的思想品位的把握;而“趣”的涵义,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和“乐趣”。在这里,“情”是写作教学的内蕴,“趣”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情”中的外显,两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现行的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这里,强调了学生在作文中“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思想情感的必要性。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文章中以“我”的身份说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按照同质的思想教育要求,写一些雷同于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旨在起到引导、教化功能的文章。这就是说,写作教学要从学生的个体表达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真实的个人生活和个体感受出发,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形象地、含蓄地、富有情感地表达已有的经验世界,让书面语表达成为他们有效交际的又一方式,并从这种实践中得到交际成功的兴奋和乐趣。
写作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最能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师生信息交换过程,“文无定法”的特性让教师在讲授写作理论时更具发挥个人见解的空间。学生的写作实践亦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的结果又有利于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提炼、加工和处理。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师而言是有意注意,对学生而言是无意注意,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情趣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二、写作教学情趣化的实践
(一)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的训练,写作教学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学生写作水平能否提高。目前,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欲望,把写作看成是额外负担,其理由是觉得没什么可写。这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往往注重“怎么写好文章”的问题,对文章的材料、主题、语言、结构讲得很多、很丰富,而对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此,写作教学情趣化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写作欲望,使他们“愿意写”、“有内容可写”,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
要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改进作文命题是首当其冲的。
首先,命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的思想较为开放、自由,又极为敏感,容易受伤害,且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有极强的“倾诉”欲望,这在网络聊天室中得到充分的验证。作文命题如果能贴近学生的内心生活,给他们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学生找到倾诉新感受、新发现的对象,找到倾诉快乐与烦恼的对象,那他们就会觉得有内容可写了。笔者常出一些诸如“我到体校第一天”、“这件事真让我高兴(纳闷)”、“假如我是班长(班主任、语文老师)”、“我为××打抱不平”、“我有一位令我自豪(伤心)的兄弟(朋友)”甚至“我眼睛中的他(她)”之类的题目让学生练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命题要能让学生得以张扬个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我、对周围事物、对社会现象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同时也产生了将这种“思想”在同学中倾吐并渴望得到认同的欲望。他们常常会就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如果作文命题能就学生关心的话题,构筑一个能让学生公开发表个人独立见解的平台,让他们通过作文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那么学生就能进入积极的、自由的写作状态,这对议论文写作是很有帮助的。笔者常就一些容易引发学生评头品足的敏感话题,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评述,只求自圆其说,不求观点正确。譬如,下列话题就相对较为敏感,学生也有话可说:
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进网吧
怎样看待作文中的网络语言
歌星出场费真得值那么多吗?
权力和腐败
体校学生学那么多的文化知识有必要吗?
校纪校规ABC
好的作文命题,使学生有话可以自由地说,有情感可以自然地表达,而大部分学生又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潜在的写作欲望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学生对作文必然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让学生对写好文章产生兴趣
一旦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倾注了真情实感,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他们愿意听老师对自己的作文的评点,却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因此,教师的字斟句酌的详批细改有时往往会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信和热情,这是一种得不偿失又费时费力的事情。
近几年来,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将部分作文让学生自己批改,倒也受益匪浅。
1.优劣文章的展示和评判
同一班级的学生,不同的写作个体,他们的作文往往呈现出优劣不一、良莠不齐的态势。这种态势反映了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用幻灯机展示给学生,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解释,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学生会很感兴趣。
对一些较好的作文,教师应着重解决“应该怎样写”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写作知识、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通过集体智慧,制定修改方案,使文章更趋完美。对一些相对较差的作文,教师应从“不应该这样写”入手,让学生从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开始,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进行“评头品足”。
通过集体的讨论甚至争辩,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批改自己的文章,这样,处于兴奋中的学生对文章“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便有了感性界定,多数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有效的修改。这种主动的、有效的修改,比起教师字斟句酌的详批细改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认同。
在这里,优劣作文的选择,尤其是对较差作文的选择必须慎重,前者可选班内学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一两处亮点,又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后者可选其他班级或者上几届学生的文章,以避免伤害差生的自尊心。
2.当面批改,允许争辩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就学生而言,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由于批改周期较长,即使学生对批改结果有看法,也少有争辩的兴趣和机会。而课堂上的作文讲评,面对学生群体,教师只能作些共性的评判指导,这对每一个写作个体来说似乎有点隔靴搔痒。在写作指导实践中,每一次作文批改,笔者都可选择3~4篇作文,与作者进行一对一的批改,比较详细地讲解作文在文字、语句、篇章、表达方式与技巧、思想内容上的可取之处与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判进行辩解。面对面的批改,特别是允许争辩,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习作的尊重,感受到老师人性化的教育,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尤其对那些作文马虎了事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情感触动会更大。同时,口头讲评比书面批改更生动、更清晰、更富人情味,当然也更易为学生所领悟和接受。
由于笔者所在单位是以中专教学为主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教学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宽松、自由,这为作文教学的情趣化创造了条件,这是笔者最感欣慰的。
(蒋晓萍,浙江省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
另一方面,现行写作教学在一元的、同质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几乎成了传导文化规范的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普遍出现“思想雷同”、“材料雷同”的倾向。写作教学从学生个体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成变相思想教育训练,使学生失去了在作文中表达个人感情欲望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写作失去了兴趣,作文中胡编乱造、东拼西抄的现象就日趋严重。面对难见成效的写作教学,有的教师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激情。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被迫写作、教师被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恶性循环。
目前,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尴尬局面,使写作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中学写作教学必须要创新,要面向学生个体,并且将异质的、多元的“思想”引入写作课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情趣化不失为一种有针对性的思考。
一、写作教学情趣化含义
所谓写作教学的情趣化,其基本意思就是使写作教学变得更富有情趣。这里的“情”,既包含学生对写作教学持有肯定的、认同的态度,也包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主体应有的满腔热情和对教学内容的思想品位的把握;而“趣”的涵义,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和“乐趣”。在这里,“情”是写作教学的内蕴,“趣”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情”中的外显,两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现行的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这里,强调了学生在作文中“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思想情感的必要性。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文章中以“我”的身份说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按照同质的思想教育要求,写一些雷同于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旨在起到引导、教化功能的文章。这就是说,写作教学要从学生的个体表达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真实的个人生活和个体感受出发,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形象地、含蓄地、富有情感地表达已有的经验世界,让书面语表达成为他们有效交际的又一方式,并从这种实践中得到交际成功的兴奋和乐趣。
写作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最能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师生信息交换过程,“文无定法”的特性让教师在讲授写作理论时更具发挥个人见解的空间。学生的写作实践亦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的结果又有利于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提炼、加工和处理。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师而言是有意注意,对学生而言是无意注意,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情趣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二、写作教学情趣化的实践
(一)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的训练,写作教学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学生写作水平能否提高。目前,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欲望,把写作看成是额外负担,其理由是觉得没什么可写。这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往往注重“怎么写好文章”的问题,对文章的材料、主题、语言、结构讲得很多、很丰富,而对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此,写作教学情趣化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写作欲望,使他们“愿意写”、“有内容可写”,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
要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改进作文命题是首当其冲的。
首先,命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的思想较为开放、自由,又极为敏感,容易受伤害,且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有极强的“倾诉”欲望,这在网络聊天室中得到充分的验证。作文命题如果能贴近学生的内心生活,给他们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学生找到倾诉新感受、新发现的对象,找到倾诉快乐与烦恼的对象,那他们就会觉得有内容可写了。笔者常出一些诸如“我到体校第一天”、“这件事真让我高兴(纳闷)”、“假如我是班长(班主任、语文老师)”、“我为××打抱不平”、“我有一位令我自豪(伤心)的兄弟(朋友)”甚至“我眼睛中的他(她)”之类的题目让学生练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命题要能让学生得以张扬个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我、对周围事物、对社会现象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同时也产生了将这种“思想”在同学中倾吐并渴望得到认同的欲望。他们常常会就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如果作文命题能就学生关心的话题,构筑一个能让学生公开发表个人独立见解的平台,让他们通过作文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那么学生就能进入积极的、自由的写作状态,这对议论文写作是很有帮助的。笔者常就一些容易引发学生评头品足的敏感话题,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评述,只求自圆其说,不求观点正确。譬如,下列话题就相对较为敏感,学生也有话可说:
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进网吧
怎样看待作文中的网络语言
歌星出场费真得值那么多吗?
权力和腐败
体校学生学那么多的文化知识有必要吗?
校纪校规ABC
好的作文命题,使学生有话可以自由地说,有情感可以自然地表达,而大部分学生又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潜在的写作欲望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学生对作文必然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让学生对写好文章产生兴趣
一旦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倾注了真情实感,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他们愿意听老师对自己的作文的评点,却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因此,教师的字斟句酌的详批细改有时往往会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信和热情,这是一种得不偿失又费时费力的事情。
近几年来,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将部分作文让学生自己批改,倒也受益匪浅。
1.优劣文章的展示和评判
同一班级的学生,不同的写作个体,他们的作文往往呈现出优劣不一、良莠不齐的态势。这种态势反映了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用幻灯机展示给学生,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解释,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学生会很感兴趣。
对一些较好的作文,教师应着重解决“应该怎样写”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写作知识、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通过集体智慧,制定修改方案,使文章更趋完美。对一些相对较差的作文,教师应从“不应该这样写”入手,让学生从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开始,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进行“评头品足”。
通过集体的讨论甚至争辩,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批改自己的文章,这样,处于兴奋中的学生对文章“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便有了感性界定,多数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有效的修改。这种主动的、有效的修改,比起教师字斟句酌的详批细改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认同。
在这里,优劣作文的选择,尤其是对较差作文的选择必须慎重,前者可选班内学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一两处亮点,又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后者可选其他班级或者上几届学生的文章,以避免伤害差生的自尊心。
2.当面批改,允许争辩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就学生而言,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由于批改周期较长,即使学生对批改结果有看法,也少有争辩的兴趣和机会。而课堂上的作文讲评,面对学生群体,教师只能作些共性的评判指导,这对每一个写作个体来说似乎有点隔靴搔痒。在写作指导实践中,每一次作文批改,笔者都可选择3~4篇作文,与作者进行一对一的批改,比较详细地讲解作文在文字、语句、篇章、表达方式与技巧、思想内容上的可取之处与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判进行辩解。面对面的批改,特别是允许争辩,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习作的尊重,感受到老师人性化的教育,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尤其对那些作文马虎了事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情感触动会更大。同时,口头讲评比书面批改更生动、更清晰、更富人情味,当然也更易为学生所领悟和接受。
由于笔者所在单位是以中专教学为主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教学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宽松、自由,这为作文教学的情趣化创造了条件,这是笔者最感欣慰的。
(蒋晓萍,浙江省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