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汞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种类、来源、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汞矿区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尾矿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释放,矿区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都是以残渣态为主;汞矿区土壤中重金属主要发生溶解、吸附、氧化还原、沉淀、共沉淀、矿化等反应,其迁移转化受物理、化学和生物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对目前的治理技术和研究动态进行了概述,明确植物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尚需探究植物修复与土壤改良措施结合的联合修复技术,从而提出应充分关注土壤中多种重金属之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以期为研究
【机 构】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500;昆明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昆明650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汞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种类、来源、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汞矿区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尾矿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释放,矿区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都是以残渣态为主;汞矿区土壤中重金属主要发生溶解、吸附、氧化还原、沉淀、共沉淀、矿化等反应,其迁移转化受物理、化学和生物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对目前的治理技术和研究动态进行了概述,明确植物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尚需探究植物修复与土壤改良措施结合的联合修复技术,从而提出应充分关注土壤中多种重金属之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以期为研究汞矿区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汞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硅衬底和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Al掺杂ZnO(AZO)薄膜,研究了不同衬底对AZO薄膜的结构、形貌、电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衬底上沉积的AZO薄膜具有更好的结晶质量;同时,硅衬底上AZO薄膜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较玻璃衬底上的性能提高10倍以上,其霍尔迁移率提高约17倍左右,硅衬底上AZO薄膜表现出优异的电学特性;所有样品在紫外光区有弱的发光峰,在可见光区有强而宽的绿光和黄光发光峰,紫外发光峰来源于ZnO的带间跃迁.此外,样品在可见光区平均透射率达90% 以上.该实验研究结果对于
针对现有钛废料脱氧方法存在效率低、金属与熔盐分离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脱氧新方法,即在MgCl2-YCl3熔盐中,采用Mg为脱氧剂,借助YOCl的生成,有效促进Mg快速高效脱除钛废料中的固溶氧.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00 K时,采用Mg做脱氧剂,要使Ti中的氧含量降低至10-3以下,脱氧产物MgO的活度必须降低至0.05以下;通过建立lgp(O2)—lgp(Cl2)优势区图可知,在Mg/MgCl2/YOCl/YCl3平衡下的理论脱氧极限为1.6×10-5.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在MgCl2-YCl3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Al-8.8Mg-9.2Si、Al-12.6Mg-7.4Si、Al-15.4Mg-9.8Si三种不同Mg2Si含量的合金在金属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演化.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路径为L→L1+Mg2Si→L2+Mg2Si+(Al+Mg2Si)二元共晶 →Mg2Si+(Al+Mg2Si)二元共晶+(Al+Mg2Si+Si)三元共晶,室温下的凝固组织为一定量的初生Mg2Si相、二元共晶和三元共晶集群构成.随着Si含量和Mg含量的增加,初生Mg2Si相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不同材料生产设备的需求,近年来以摩擦焊方法制造铝/钢复合结构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关于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界面断裂形式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通过采用连续驱动摩擦焊实现不同工艺规范下1060工业纯铝与Q235低碳钢的焊接,利用SEM、EDS及XRD等手段测试分析了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态特征及组成,并对拉伸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数下摩擦界面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相差很大,主要集中在(1/2~2/3)R区间,中心区域最小,其厚度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大而增加,随着顶锻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微电子封装元器件在恶劣环境或特定条件下持续稳定工作的能力(可靠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研究了多器件组装PCB(印制电路板)在温度冲击下不同元器件服役状态,对不同尺寸元器件焊点进行建模,通过网格划分,加载温度载荷曲线,分析在回流焊、温度冲击下残余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并通过Coffin-Masson寿命公式预测了SAC3807钎料在温度冲击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PBGA(塑料焊球阵列封装)在温度冲击载荷下,边角最外侧焊点应力值最高,主要是由于高升降温速率下
以MOF-5为模板,采用浸渍法和焙烧法制备了一种Ti/ZnO/C复合材料,并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技术等多种方法对Ti/ZnO/C的结构、形貌、成分、光谱性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ZnO/C是一种介孔材料,BET比表面积为123 m2/g,孔径为2.56 nm.C的复合使ZnO的禁带宽度从3.25 eV降至2.88 eV,极大地增加了ZnO的光响应范围.Ti4
黑钨矿极易发生泥化,导致其有效浮选成为选矿中的一个难题.在实验室球磨机中,探讨了不同尺寸的钢球作为介质对黑钨矿细度和形状的影响,在干磨条件下进行了6种不同球径(20、30、40、50、60、70 mm)的磨矿试验.结果表明:各尺寸钢球介质下获得的产品粒径均随磨矿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以d=70 mm钢球为磨矿介质时,大颗粒含量最低,-10μm过磨颗粒含量最高.粒径比x80/x20随着产品颗粒尺寸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且每种球径下产品颗粒越细,x80/x20越平缓,相同的磨矿时间下,粒径比x80/x20随球径的减
锌铁分离是湿法炼锌工艺中的关键,赤铁矿法产出的渣性质稳定,对环境友好,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以硫酸亚铁—硫酸锌溶液体系为对象,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溶液中铁含量和赤铁矿沉淀渣中Fe、S含量及赋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85℃、氧分压0.4 MPa、转速600 r/min、晶种用量25 g/L条件下,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由170℃提高至200℃,能有效提高渣中的铁含量,降低硫酸根与赤铁矿颗粒表面间的双核配位交换吸附,同时增强赤铁矿颗粒间的分散性,减少硫元素在颗粒间隙间的吸附,除铁后液中的S以
利用溶液流延法,基于结晶紫内酯隐色体染料掺杂镍的六次甲基四胺配合物,添加到聚乙烯醇体系中,制备了随温度升高颜色多变的热致变色复合膜.通过SEM、EDS等手段对所得到的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分析;并利用FT-IR、TG等手段表征配合物与微胶囊结合作用,通过热色性测试表征复合膜颜色多样性和温度变化范围.结果表明,制备蓝色微胶囊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醇溶剂化合物/显色剂/隐色剂的质量比为50:3:1;复配物/壁材的最佳质量比为1:7;制备该复合膜其配合物与微胶囊的质量比为2:1;复合膜颜色变化范围加宽,从蓝色(
低温拜耳法赤泥具有颗粒细、渗透性差、胶凝成分含量低等特点,难以单独筑坝;而烧结法赤泥颗粒粗、渗透性较好且胶凝成分含量高;针对低温拜耳法赤泥难以单独筑坝的难题,提出了利用烧结法赤泥与拜耳法赤泥混合自凝干法筑坝的技术方案;测试了两种赤泥的物化性质,并根据各自特点选取烧结法赤泥:拜耳法赤泥混合比例为1:9和2:8分别开展了最佳干密度试验,确定了各自在获得最佳干密度条件下的含水率;并通过水稳性试验及强度试验证明了拜耳法赤泥加入一定的烧结法赤泥不仅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崩解能力,同时能够稳定其强度,综合考虑推荐混合赤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