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困惑·思考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j12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教材的亮点
  1. 调整编排,更为合理,利于教与学。
  以“万以内加减法”为例,新版教材在实验版教材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改进。
  这样的编排,循序渐进、逻辑性强,改变以往跳跃性较强的不足,降低难度,减缓了教学的坡度。又如,改变实验教材集中教学加减法“验算”的编排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安排在教完某一类型计算后紧接着进行,即分散出现。这样编排,可以利用验算的教学及时巩固学生新学的笔算知识,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先从简单的口算入手,然后笔算,笔算又分不进位、进位和连续进位,还有中间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等,在此基础上再安排解决问题环节,估算也融于其中,整个结构安排合理、严谨、科学。
  2. 精心设计习题,注重层次,放眼全局。
  习题设计上的改变也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例如,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后,教材配套了9道习题(P98~99),第1题和第2题是巩固分数计算的知识。其中第1题还配有图示,帮助学生思考,第2题则是单纯的算式。第3题和第4题是需要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题是两步计算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7题从“四能”的角度出发,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第8题和第9题是星号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样的编排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拓展的空间。
  3. 解决问题,培养“四能”。
  数学的计算是枯燥的,概念是抽象的,解决问题是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随着“四能”理念的提出,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均安排“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例题涉及题材广泛,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具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每道例题都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让学生更明确如何解决问题,并有意识地去检验解答是否正确,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过程中的困惑
  1. 例题和练习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一是部分例题与配套的练习题脱节。教材所列举例题较简单,但配备的相应练习题较难,甚至有些练习题与例题几乎没有关联,很难实现让大部分学生独立解答。例如,教材第86页“做一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甚至不理解题意。保鲜膜是立体图形,此题能否换成拼组平面图形的题型,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第104页“数学广角——集合”一课的课后练习偏难,题型多变,大部分学生难以独立解答。
  二是部分教材中的知识点较零散,重难点不明显。练习中涉及的新知识点多,却只是点到为止,相应的练习很少,学生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巩固。教材第100页新增部分——“分数的简单应用”,很容易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初步认识”在认知上产生混乱,需要增加课时,才能讲透知识。能否让例题和练习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些,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知识的“度”。
  2. 教材中思维含量足,要求高,个别题型偏难。例如,教材第33页例9“用列表方式解决问题”,现阶段就比较复杂,思维不够严谨的学生无法把方案全部列举出来。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基层,根稳塔才坚。教材应考虑普及性,既要照顾精英,更要顾及一般学生,在设置上降低思维难度,少些特殊题目,多些基础题型。
  3. 解决问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情境图信息容量大,开放性较大,解决步骤较多。这在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解决问题需要生活化,但不要过分地在教材中刻意生活化。应当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在单一的基础上可再逐渐加强信息量,凸显层次性,便于学生掌握数学中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4. 个别内容的编排是否可调整?部分教师认为将“时、分、秒”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并不合理,时间的认识是抽象的,特别是现阶段“求一段经过的时间”的难度还是比较大。对于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一部分还没接受自己已经是中年级小学生的事实,这段时间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差,还需时间进行调整,将如此抽象的内容安排在第一个教学周并不妥当,是否可以在第一单元安排计算教学,给他们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
  三、面对困惑,我们的思考
  从一线教师反馈的情形看,最大的困惑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以及教材配套的练习题。纵观本册教材8个基本教学单元,其中一共安排了11个解决问题的例题。
  1. 解决问题教学要有策略。
  例如,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应重视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在“阅读与理解”环节,除了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题意,还应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呈现数学信息,借助图形的直观特征充分理解题意。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教师采用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再汇报的方式,围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展开分析,主动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每一步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意思”等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解答问题。“回顾与反思”环节,教师启发学生用逆推的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学生通过用“8个碗48元”这一信息算出“48÷8=6(元)”,再依据一个碗6元,3个碗正好是18元(或者18元可以买3个碗)进行检验,从而说明解题正确。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解决问题思路清晰,对于算式表示的意思说得非常清楚,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解题的意识更明确了。
  2. 突破难点需有方法。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看,几乎每个备课组都提及教材第86页的“解决问题”例题以及配套的“做一做”,认为这节课不好处理。乐海小学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探讨出一个学生比较能接受的策略。
  (1)动手操作,探索规律。教师首先让学生依题意通过拼摆16个正方形,从而发现有三种摆法,再分别求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是:①长16,宽1,周长34;②长8,宽2,周长20;③长4,宽4,周长16。然后,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最短”这一规律。
  (2)数形结合,化难为易。通过从例题5中得到的“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最短”这个规律,来解决课本第86页的“做一做”和第87页练习十九第4题。选出长和宽最接近的一组,然后画出格子图。最后再将数据标在图上,通过计算,求出周长。(图1)
  3. 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例如,第八单元“分数的简单应用”例题1中,将正方形剪成4份,其中的一份怎么用分数表示,学生不好理解。若将上述4份用一个圈圈起来,学生就能理解:“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
  4. 改进练习,弥补不足。教材第103页第8题“谁吃得多?”即使题目不给“15条”这个条件,学生也能通过两只小猫的对话——“我吃了这盘鱼的”“ 我吃了这盘鱼的”得出结论。如果再多一问“多几条?”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应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可以直接通过分数比,也可以通过应用分数的意义计算出每只猫吃鱼的条数再比。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一意图能更好地体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第一学段,是学生“写”的能力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达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实现习作训练的良性起步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写话兴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降低写话要求。二年级是写话的起步阶段,我们要适当地降低写话要求,允许孩子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允许出现错别字,允许用词不当,但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是学习使用标点符号。二上用好逗号、句号,二下用好逗号、句号、问号、感
期刊
一、经历过程,积累策略经验  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策略是主体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从方法里提炼的认知,它只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自主获得,而不能直接从外部强行输入。所以,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是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课一开始,教师出示准备题:小明把630毫升的果汁倒入7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倒
期刊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分为三个主题:“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以及“来自社会的爱”。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想通过几个主题教育,将爱的种子植入孩子心间。可是,仅仅用几节课种下的爱的种子,如果没有后续的跟进以及足够的情境体验,这颗种子是很难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的。  梁伟红在《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一文中指出:“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春联当然不止这四副,请看——  (PPT出示,生读: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鹊闹枝头传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  生: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师: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  生: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  师:同学们,考考你们,不用书上那
期刊
今晚,在晕黄的灯光下写下的是内心满满的感动。  那条路,从你出生到今天,广阔,平坦,平凡。一路的磕磕绊绊都在一个又一个的坚守中克服。我满心欢喜的不是你一次又一次取得的并不是特别骄人的成绩,而是你一次又一次战胜自己的勇气。我没有给予你我的所有,而当我年近半百时,却以你为荣。在我回头张望来时的路时,只看见了你慢慢地走路的身影,且留下了我们所有人对你的喜欢。你的宽容、刻苦、温厚以及你的素朴温暖着我们。尤
期刊
小王到学校任职刚满一年,虽然是个新手,可她适应得非常快,已经兼任班主任工作了。她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学生们对她敬畏有加,其他教师对这个新来的小丫头也是多了几分钦佩。小王对自己任职第一年的表现很满意,可是哪知道好景不长,接下来就发生了好多棘手的事。譬如有一次,班上两个学生打架,结果家长闹到班上,严重影响了班里秩序的稳定,家长对她也是指责有加,事情反映到学校,学校领导又数落了她一番。又如,学校最近开展教
期刊
【编者按】办公室是学校进行教师管理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日常办公的重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所以,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不同的办公室,由于教师的结构、组成等不尽相同,形成的办公室文化内涵也有所差异。那么,如何建设好教师办公室文化呢?专家及一线教师的这些文章,可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期刊
随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阅读教学的课堂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在逐步增强。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只停留在“完成环节”这个层面上,课堂教学的效率未见明显改善。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利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环节,做到开窍有术、训练有序、引领有效。  一、开窍有术,积累在运用中激活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中,许多教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让学生从精读中得法,再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略读课文,巩固方法,形成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第十册《彩色的非洲》一文的教学,谈谈如何在略读课奏响指导自主的强音,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师生角色——指导自主  略读课的性质是半独立阅读,这为
期刊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基于这样的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