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足球产业市场化的前景沉重而渺茫
寒潮来了,快乐赚钱的好日子结束了。
从1994年算起,国内职业足球联赛进入第10个年头了,也进入了一个可怕的低潮。
据中国足协的统计数据,巅峰时期的1996年,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4300人;今年西门子足球联赛前5轮,每场联赛观众人数有16000人。但这是一个大量注水的数字:为了振兴球市,许多俱乐部开始赠送球票;甚至连赠送都不起作用了,第三轮联赛八一队主场仅有6000名观众,第四轮四川大河队主场仅有5000观众。
“你说有什么办法?‘宝贝’们跳也跳了,奖也抽了,主场成绩也不差,可人家就是不来看球,我们现在也没什么招儿了……谁也不能指望票房过日子了。”
中国的足球市场价值的缩水已经不容回避了。2002年底,一位俱乐部官员长叹一声。
而在2002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冲进了日韩世界杯,在韩国还踢了3场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下,“体育经济”概念曾经很是火爆了一阵子。
商业价值沦落
被中国球迷抛弃,直接导致了中国足球联赛的商业价值沦落。
这突出表现在电视转播的收视率和联赛的赞助费上。中央电视台体育主持人刘建宏告诉记者,2001年央视甲A直播收视率只有1.5%,2002年下滑到了1.2%。这距离央视预期的4—5%的收视率相差甚远。
2002年年底,百事可乐公司决定,终止与IMG(国际管理集团)的合作,不再担任足球联赛的主赞助商。2003年足球联赛开赛在即,百事可乐的退出让中国足协尝到了一记闷棍。一系列紧急磋商之后,2003年初,西门子移动成为甲A联赛的主赞助商,“末代甲A”被更名为“2003年西门子移动足球联赛”。
引人注目的是,西门子的冠名价格只有500万美元,远远低于足协不低于1000万美元的期望。
而按照1998年IMG与足协签署的合同,IMG在此后5年中成为甲A承包商,赞助费用在1000万美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2003年IMG应向足协支付至少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1亿元。
“假球、黑哨,以及近来炒得很热的赌球,是杀害足球产业商业价值的元凶!”一位足球圈内人士说。
足球裁判龚建平的被捕判刑印证了黑哨的存在。从几年前的地下庄家到2003年澳门开盘甲A,许多人已经完全相信中国足坛存在赌球的事实了。
刘建宏告诉记者,“假球”和“黑哨”是中国足球历史的一大痼疾,早在1994年足球改革之前就有了。一个故事是,徐根宝执掌的国奥队参加国内联赛,由于他要带国家队出国打比赛,因此就提前打完了。走之前徐根宝看了一下名次,觉得怎么打国奥队也不可能降组,因此就放心地出去打比赛了。回国后,徐根宝发现降组的恰恰就是国奥队。“为什么呢?大家联手把他给做下去了。大家可能想:国奥队嘛,又不是属于谁的队伍,降就降吧!就联手给做下来了”。
1994年足球职业联赛开始后,“这些东西”开始和金钱结合,“它们就变得更古怪、更可怕、更难以令人琢磨了”,刘建宏说,“过去的‘假球’、‘黑哨’是不与金钱结合的,顶多就是送两条烟;现在已经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了”。
假球和黑哨泛滥,对球迷来说有一种“受骗”、“被愚弄”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一场比赛结果还没开打就已被决定了,那谁还会去看球呢?赠票也不会去!
对于足球联赛市场价值的大幅缩水,许多人还把矛头指向了足球联赛的经营者。福特宝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广受垢病者。福特宝公司是中国足协下属的一个商业开发公司、。
批评者指出的一个例子是“中国之队”竞标一事。2002年底,中国足协给这个项目的报价不到600万美元,最后有三家公司竞标。可是,等竞标公司把价格涨到700万美元甚至800万美元的时候,福特宝公司仍然迟迟不肯决定最后的承包公司。最后,被福特宝公司选中的法国体育五公司也退出了。最后福特宝公司自己接受了这个项目,给中国足协的报价是一年200万美元!
“现在,大凡以前曾经和福特宝有过合作关系的公司已经很少有人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了,因为这家公司很不规范”。一位深受福特宝公司之苦的人士举例说:“假如有家公司想出100万元做甲A联赛的广告,中介公司找到福特宝,为这家公司完成了广告任务。但到了第二年,福特宝公司就会甩开中介公司直接找到广告客户,并报价80万元”。
长此以往,福特宝公司自然就失去了“信誉”。10多年来,中国足协和下属各部门的领导已经换了几届,但令人费解的是,业绩糟糕的福特宝公司却一直江山稳固。
异化的足球
中国足球的病根在足球背后。
英国利物浦大学足球产业研究所主任罗根·泰勒博士(Rogan Taylor)长期关注中国足球市场,他尖锐地指出:“在中国,大多数俱乐部与当地政府有特殊关系,这些俱乐部不是以足球产业本身赚钱,而是通过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去赚钱。这些不利因素使得经营者们把注意力放在足球产业本身之外,这将阻碍中国的足球产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教研室的袁旦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增光战略体制”:在省一级是为省增光的全运战略,在市一级是为市增光的省运战略,在区一级的则是为区增光的市运战略,中国体育事业的核心就是由一系列的按行政区划组成的增光战略构成的一种体制。
在一些拥有足球队的城市,纷纷把足球当作城市名片。这是“增光战略体制”的具体表现。在“增光战略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诉求才是第一位的。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足球经营赔钱是明的,依靠政府资源获得好处却是暗的。”有的企业通过经营球队与当地政府建立了关系,然后在买卖地皮和减免税收等方面就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种种优惠,这些好处之大,常常能够为企业赚回多于投资许多倍的资金。
支持足球俱乐部的是大型国企往往是为了扩大企业的影响,足球队的成绩好也是企业领导的政绩。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因为它不是为了赚钱,投入的资金都是国有资金。重庆力帆俱乐部老板尹明善说:“他们花的是国家的钱,领导在任期内只图花钱买个功绩就行了,根本不用考虑产出。”
支持俱乐部的民营企业,走的是一条广告足球之路,利用足球来推广其企业,这种作法常常能立竿见影。大连实德队的老板徐明曾说:要想获得现在足球给他带来的知名度,他每年在广告上至少得花1个亿,但现在他在球队身上一年连5000万都花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一年赚了5000万。
据说,大连实德公司的高级销售员,名片上都会印一行“大连实德俱乐部董事”,这常常会给他们销售门窗建材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辽足董事长曹国俊认为,广告足球对于足球产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曹说:“正是因为广告效应,有的俱乐部的心态很不健康,球队成绩下滑直接就会伤害到企业的广告效应,所以他们千方百计要保住俱乐部的成绩。日本在80年代搞足球时就是典型的广告模式,但90年代初日本正式推出职业足球联赛时,就明确规定禁止广告足球的存在,目前在欧洲也很难找到以企业直接冠名的足球俱乐部。广告足球是职业足球发展的初级阶段。”
“实际上,球迷根本不愿意看到企业的名字出现在自己心爱的球队身上,广告足球其实是不利于职业足球发展的,”罗根·泰勒博士说。
现阶段,中国足球“没有职业球队,只有企业球队或者政府球队”。
以NBA为榜样!
“中国是世界上球迷最多的国家。大家都很喜欢欧洲的五大联赛,这令我们很高兴,”Lycos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麦京庆先生在接受《今日东方》电话采访时说,“但我也很悲哀,中国的球迷是因为对本国联赛失望才对欧洲联赛很感兴趣的”。
2002年,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和互联网企业Lycos公司联手开发中国市场,设立了曼联俱乐部首家非英文网站,办公地址设在上海。
麦京庆说,曼联俱乐部在中国已经拥有1600万名球迷,最小的年仅11岁,最大的超过70岁。现在,曼联中文网站的每日浏览量在140万左右,有曼联比赛的日子日浏览量能达到200万,经营状况不错。
曼联中文网站通过向会员收费、赞助商的赞助以及电子商务等方式获得利润,计划头一年打开市场,第二年开始赢利。麦京庆表示,对完成目标很有信心。
看重中国足球市场的,不止曼联俱乐部一家。韩日世界杯之后,英国曼城俱乐部买走了孙继海,埃弗顿俱乐部买走了李铁,德国慕尼黑1860俱乐部买走了邵佳一。每个买家都在打着开拓中国市场的算盘。这是一笔笔相当划算的生意,中央电视台、省级地方台在直播欧洲五大联赛的时候,更多地倾向于有中国球员的几个俱乐部。这种电视直播对于国外俱乐部开拓中国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悲观的声音说,“世界上最优秀的俱乐部都到中国来开发市场了,我们自己的足球市场却在萎缩。也许20年后,中国足球产业的主流将为国外大公司所占据……”。
本土的足球俱乐部,你们切实地感受到危机了吗?
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老板尹明善大声疾呼:中国足球如果要想良性发展,民营企业要想获得公平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进行行业自律,统一竞争规范,杜绝恶性哄抬。这位生产摩托车的企业家介入足球后,曾多次跑到欧洲,考察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俱乐部的经营情况。
尹明善认为,中国各家俱乐部必须成立一个像欧洲G—14那样的联盟,“G-14就是通过沟通和行业规范,从而保证大家共同的利益”。
寒潮来了,快乐赚钱的好日子结束了。
从1994年算起,国内职业足球联赛进入第10个年头了,也进入了一个可怕的低潮。
据中国足协的统计数据,巅峰时期的1996年,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4300人;今年西门子足球联赛前5轮,每场联赛观众人数有16000人。但这是一个大量注水的数字:为了振兴球市,许多俱乐部开始赠送球票;甚至连赠送都不起作用了,第三轮联赛八一队主场仅有6000名观众,第四轮四川大河队主场仅有5000观众。
“你说有什么办法?‘宝贝’们跳也跳了,奖也抽了,主场成绩也不差,可人家就是不来看球,我们现在也没什么招儿了……谁也不能指望票房过日子了。”
中国的足球市场价值的缩水已经不容回避了。2002年底,一位俱乐部官员长叹一声。
而在2002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冲进了日韩世界杯,在韩国还踢了3场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下,“体育经济”概念曾经很是火爆了一阵子。
商业价值沦落
被中国球迷抛弃,直接导致了中国足球联赛的商业价值沦落。
这突出表现在电视转播的收视率和联赛的赞助费上。中央电视台体育主持人刘建宏告诉记者,2001年央视甲A直播收视率只有1.5%,2002年下滑到了1.2%。这距离央视预期的4—5%的收视率相差甚远。
2002年年底,百事可乐公司决定,终止与IMG(国际管理集团)的合作,不再担任足球联赛的主赞助商。2003年足球联赛开赛在即,百事可乐的退出让中国足协尝到了一记闷棍。一系列紧急磋商之后,2003年初,西门子移动成为甲A联赛的主赞助商,“末代甲A”被更名为“2003年西门子移动足球联赛”。
引人注目的是,西门子的冠名价格只有500万美元,远远低于足协不低于1000万美元的期望。
而按照1998年IMG与足协签署的合同,IMG在此后5年中成为甲A承包商,赞助费用在1000万美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2003年IMG应向足协支付至少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1亿元。
“假球、黑哨,以及近来炒得很热的赌球,是杀害足球产业商业价值的元凶!”一位足球圈内人士说。
足球裁判龚建平的被捕判刑印证了黑哨的存在。从几年前的地下庄家到2003年澳门开盘甲A,许多人已经完全相信中国足坛存在赌球的事实了。
刘建宏告诉记者,“假球”和“黑哨”是中国足球历史的一大痼疾,早在1994年足球改革之前就有了。一个故事是,徐根宝执掌的国奥队参加国内联赛,由于他要带国家队出国打比赛,因此就提前打完了。走之前徐根宝看了一下名次,觉得怎么打国奥队也不可能降组,因此就放心地出去打比赛了。回国后,徐根宝发现降组的恰恰就是国奥队。“为什么呢?大家联手把他给做下去了。大家可能想:国奥队嘛,又不是属于谁的队伍,降就降吧!就联手给做下来了”。
1994年足球职业联赛开始后,“这些东西”开始和金钱结合,“它们就变得更古怪、更可怕、更难以令人琢磨了”,刘建宏说,“过去的‘假球’、‘黑哨’是不与金钱结合的,顶多就是送两条烟;现在已经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了”。
假球和黑哨泛滥,对球迷来说有一种“受骗”、“被愚弄”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一场比赛结果还没开打就已被决定了,那谁还会去看球呢?赠票也不会去!
对于足球联赛市场价值的大幅缩水,许多人还把矛头指向了足球联赛的经营者。福特宝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广受垢病者。福特宝公司是中国足协下属的一个商业开发公司、。
批评者指出的一个例子是“中国之队”竞标一事。2002年底,中国足协给这个项目的报价不到600万美元,最后有三家公司竞标。可是,等竞标公司把价格涨到700万美元甚至800万美元的时候,福特宝公司仍然迟迟不肯决定最后的承包公司。最后,被福特宝公司选中的法国体育五公司也退出了。最后福特宝公司自己接受了这个项目,给中国足协的报价是一年200万美元!
“现在,大凡以前曾经和福特宝有过合作关系的公司已经很少有人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了,因为这家公司很不规范”。一位深受福特宝公司之苦的人士举例说:“假如有家公司想出100万元做甲A联赛的广告,中介公司找到福特宝,为这家公司完成了广告任务。但到了第二年,福特宝公司就会甩开中介公司直接找到广告客户,并报价80万元”。
长此以往,福特宝公司自然就失去了“信誉”。10多年来,中国足协和下属各部门的领导已经换了几届,但令人费解的是,业绩糟糕的福特宝公司却一直江山稳固。
异化的足球
中国足球的病根在足球背后。
英国利物浦大学足球产业研究所主任罗根·泰勒博士(Rogan Taylor)长期关注中国足球市场,他尖锐地指出:“在中国,大多数俱乐部与当地政府有特殊关系,这些俱乐部不是以足球产业本身赚钱,而是通过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去赚钱。这些不利因素使得经营者们把注意力放在足球产业本身之外,这将阻碍中国的足球产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教研室的袁旦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增光战略体制”:在省一级是为省增光的全运战略,在市一级是为市增光的省运战略,在区一级的则是为区增光的市运战略,中国体育事业的核心就是由一系列的按行政区划组成的增光战略构成的一种体制。
在一些拥有足球队的城市,纷纷把足球当作城市名片。这是“增光战略体制”的具体表现。在“增光战略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诉求才是第一位的。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足球经营赔钱是明的,依靠政府资源获得好处却是暗的。”有的企业通过经营球队与当地政府建立了关系,然后在买卖地皮和减免税收等方面就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种种优惠,这些好处之大,常常能够为企业赚回多于投资许多倍的资金。
支持足球俱乐部的是大型国企往往是为了扩大企业的影响,足球队的成绩好也是企业领导的政绩。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因为它不是为了赚钱,投入的资金都是国有资金。重庆力帆俱乐部老板尹明善说:“他们花的是国家的钱,领导在任期内只图花钱买个功绩就行了,根本不用考虑产出。”
支持俱乐部的民营企业,走的是一条广告足球之路,利用足球来推广其企业,这种作法常常能立竿见影。大连实德队的老板徐明曾说:要想获得现在足球给他带来的知名度,他每年在广告上至少得花1个亿,但现在他在球队身上一年连5000万都花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一年赚了5000万。
据说,大连实德公司的高级销售员,名片上都会印一行“大连实德俱乐部董事”,这常常会给他们销售门窗建材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辽足董事长曹国俊认为,广告足球对于足球产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曹说:“正是因为广告效应,有的俱乐部的心态很不健康,球队成绩下滑直接就会伤害到企业的广告效应,所以他们千方百计要保住俱乐部的成绩。日本在80年代搞足球时就是典型的广告模式,但90年代初日本正式推出职业足球联赛时,就明确规定禁止广告足球的存在,目前在欧洲也很难找到以企业直接冠名的足球俱乐部。广告足球是职业足球发展的初级阶段。”
“实际上,球迷根本不愿意看到企业的名字出现在自己心爱的球队身上,广告足球其实是不利于职业足球发展的,”罗根·泰勒博士说。
现阶段,中国足球“没有职业球队,只有企业球队或者政府球队”。
以NBA为榜样!
“中国是世界上球迷最多的国家。大家都很喜欢欧洲的五大联赛,这令我们很高兴,”Lycos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麦京庆先生在接受《今日东方》电话采访时说,“但我也很悲哀,中国的球迷是因为对本国联赛失望才对欧洲联赛很感兴趣的”。
2002年,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和互联网企业Lycos公司联手开发中国市场,设立了曼联俱乐部首家非英文网站,办公地址设在上海。
麦京庆说,曼联俱乐部在中国已经拥有1600万名球迷,最小的年仅11岁,最大的超过70岁。现在,曼联中文网站的每日浏览量在140万左右,有曼联比赛的日子日浏览量能达到200万,经营状况不错。
曼联中文网站通过向会员收费、赞助商的赞助以及电子商务等方式获得利润,计划头一年打开市场,第二年开始赢利。麦京庆表示,对完成目标很有信心。
看重中国足球市场的,不止曼联俱乐部一家。韩日世界杯之后,英国曼城俱乐部买走了孙继海,埃弗顿俱乐部买走了李铁,德国慕尼黑1860俱乐部买走了邵佳一。每个买家都在打着开拓中国市场的算盘。这是一笔笔相当划算的生意,中央电视台、省级地方台在直播欧洲五大联赛的时候,更多地倾向于有中国球员的几个俱乐部。这种电视直播对于国外俱乐部开拓中国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悲观的声音说,“世界上最优秀的俱乐部都到中国来开发市场了,我们自己的足球市场却在萎缩。也许20年后,中国足球产业的主流将为国外大公司所占据……”。
本土的足球俱乐部,你们切实地感受到危机了吗?
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老板尹明善大声疾呼:中国足球如果要想良性发展,民营企业要想获得公平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进行行业自律,统一竞争规范,杜绝恶性哄抬。这位生产摩托车的企业家介入足球后,曾多次跑到欧洲,考察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俱乐部的经营情况。
尹明善认为,中国各家俱乐部必须成立一个像欧洲G—14那样的联盟,“G-14就是通过沟通和行业规范,从而保证大家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