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威利斯·霍利和里德·斯穆特这两名保护主义共和党议员支持一项把关税提高到美国历史最高水平的法案。在经济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者获胜。结果是国际贸易出现灾难性的衰退。
这正是20国集团去年年底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时力图避免发生的情况,会议同意不在世界经济惨淡之际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然而,在国会正在寻求通过的经济刺激方案中(2月17日奥巴马签署通过),民主党人却正在这样做。
此刻,我们需要一剑封喉,因为经济国家主义正在复兴——该主义致力于将就业机会与资本限制在本国之内,一旦得逞,将会把经济上的危机扩散到政治层面,整个世界都会陷入萧条。
落后者遭殃
交易会鼓励社会分工的发展,进而促进繁荣;全球资本市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在资金流通方面比各国的国内市场更有效率;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了各国的自信,进而保证了国家安全。虽然有如此种种的优点,然而全球化经济现在仍然面临着威胁。
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讨论8千亿经济促进计划中的一道条款。如果最终版本中该条款确定为以最严格的形式,那么在所有的公共建设工程中都必须使用美国本土出产的材料。在此前,新任财政部长提姆·盖特纳曾经指责中国“操控”货币,引发了北京政府的严重不满。
国家主义对银行的控制最为严密。在英法两国,政治家们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运转不良的银行中,并要求这些银行只能向国内发放贷款。由于银行的贷款总额下降,这一举动等同于回收货币。监管人员在考虑问题时也是以国家为本位的。瑞士现在对本国贷款有政策上的倾斜,并不将贷款计入银行所必需的资本折算;而对外国的贷款则需全额计入。
政府保护本国的货物与资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本国公民的就业机会。当下世界各地的工人处境越来越糟,他们都在向政府寻求帮助。英国的罢工者们引用戈登·布朗的用词错误来向他施压,要求他“把英国的就业机会留给英国工人”。在法国,上百万工人于1月29日离开工作岗位,参加要求改善就业、提高薪资的游行。在希腊,农场主举行集会要求获得更多的补贴,为了控制局面,警方动用了催泪弹。
为经济国家主义辩护的人们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经济方面的优点,二是政治角度的好处,其三是经济国家主义只是一时之计,不会长久。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理由,某些受到损害的银行在退回国内市场后会有更多的安全感,毕竟他们对国内的风险比较了解,而且还可借其规模获益;然而对这种倾向,政府需要加以竭制,而非鼓励。对第二条理由来说,政治家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将纳税人的钱花在国内市场,然而前提条件是这投资的成本不要高得离谱。
然而目前看来,国内投资的成本可能非常之高。第三条理由(即贸易保护主义并不会走得太远)中的自满则是危险的信号。的确,每个有人都会对威利斯·霍利和里德·斯穆特的做法不屑一顾,1930年,这两位立法者提高了美国的关税,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大萧条。然而即使是当时,也不乏理性健全的人们对他们提出反对意见,却无力阻止其行为:1028名经济学家署名反对这一法案。当然了,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比当时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拆散。然而当国家主义进入这一领域,它会将所有商业上的合理性踩在脚下。
维系世界各国经济共同运作的纽带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1982年以来,世界贸易开始萎缩。私营经济的资本净值不断地涌向新兴市场,从2007年巅峰时期的9290亿美元下降到1650亿。即使不考虑政治因素造成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也正在经历现代历史上最大的逆袭。 “每个国家都在试图自救,然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威胁。”
政治家都明白,由于开放市场低迷衰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他们必须有所作为。着眼于推动国内市场的政策会在不经意间蚕食全球化系统。去年对爱尔兰银行的资助耗尽了英国的储蓄。而美国对国内银行的贷款状况进行逐月的审核,也会鼓励银行在国内市场提供贷款,压缩海外业务。每个国家都在试图自救,然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威胁。
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将采取什么行动?在这场危机中的某些时刻,美国曾经站出来指明了道路:他曾经向资金紧缺的国家提供美元援助,也曾经在欧洲银行对某家大型保险公司提供援助时做过担保。然而经济激励法案中“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却是一个危险的国家主义的信号。这些条款甚至不会在短期内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和当时威利斯·霍利和里德·斯穆特面临的情况一样,国家之间无法回避的联系会对出口公司的就业机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而政治上的后果会比经济上的更加恶劣。这条款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出了危险的信号:开放市场的捍卫者已经开始独断专行了。
开始行动吧!
奥巴马表示他并不喜欢“需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事实上在递交给参议院的经济复兴计划中,这些条款已经软化了不少。这的确是个好现象,然而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把这些条款去除,奥巴马应当对整个计划行使否决权。进一步说,他应当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首先是协调原则,尤其是在复苏计划中,例如去年对其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援助。应当通过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建立一些统一的原则,虽然在细则上可以有所变通。协调发展才是良性的经济状况,也是最佳的策略:各国之间联合做出的经济计划比他们各自作出的计划在经济上更为有效。第二条原则是彼此宽容。每个国家的经济促进计划都必须对开放市场有利,即使外国经济体会从中受益。同样的,金融监管方应当将跨国银行的再监管延后至能在国际水平上谈此问题时,而不应当以邻为壑地霸占稀缺资本,为国内放贷设定目标,并且在现在就起草具长远影响的规则。
第三条原则是多边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发展银行应当帮助新兴市场弥补其资本短缺。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需要有良好的资金体系和充足的资源。如果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愿意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并愿意兑现去年G20峰会上的承诺,停止彼此间的贸易制裁斗争,世贸组织也可以对其国际贸易系统提供支持。
当经济的冲突达到顶峰时,谁能阻止各国使用贸易作为武器?美国的领导权是唯一的机会。国际经济系统非常需要一个担保人,在危机中为之提供支持。在19世纪,英国担任了这一角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没有人去承担这一重任,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也许正是从这一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勇敢地承担起了主导者的角色。
拯救世界經济危机的重任再一次落在了美国的肩上,奥巴马必须向世界证明他已经准备就绪。如果他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就应当扼杀任何“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如果他还没有,那么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会陷入沉重的危机。
编译 何 乐
各国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日渐高涨。
美国一些保守派媒体和政客提出在经济危机中首先被裁的应是在美工作的外国人(H1B签证持有者),全然不顾这些外籍员工同样是纳税人,同样为美国缴纳了大量“救市所需税款”这一事实。美国12家大银行共有2.18万名持H1B签证的外国雇员,职位遍及副总裁、公司律师及其他中低层职位。这些外国员工平均年收入为9万美元,是普通美国人年收入的2倍。保守势力因而要求,获得逾15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银行“要优先保证美国公民的工作”。
同时,美国还计划对意大利的水源和法国奶酪实行报复性的增长关税,以借此对欧盟因限制美国的鸡肉与印度牛肉的进口这一行为示威。
在欧洲,也出现了“裁员裁外国人”的说法。在西班牙,房地产业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破灭,当地政府急于遣返外籍建筑工人。
在瑞典,政府出台计划救援绅宝和沃尔沃汽车厂及其供应商,尽管这两个汽车品牌已经分别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政府的救援计划规定,这笔总计35亿美元的贷款和信贷担保只能用于瑞典产品。
在德国,经济和技术部长米夏埃尔·格洛斯说,希望已经接受政府180亿欧元现金援助的德国商业银行能够支持德国企业,优先考虑它们的贷款需要。
在英国,林赛炼油公司的工人在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等8个地点自发罢工,抗议公司与意大利企业签订2.8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后者计划雇用外籍工人。一名英国工人游行时张开标语,上面写着“英国工作给英国工人”。
这正是20国集团去年年底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时力图避免发生的情况,会议同意不在世界经济惨淡之际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然而,在国会正在寻求通过的经济刺激方案中(2月17日奥巴马签署通过),民主党人却正在这样做。
此刻,我们需要一剑封喉,因为经济国家主义正在复兴——该主义致力于将就业机会与资本限制在本国之内,一旦得逞,将会把经济上的危机扩散到政治层面,整个世界都会陷入萧条。
落后者遭殃
交易会鼓励社会分工的发展,进而促进繁荣;全球资本市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在资金流通方面比各国的国内市场更有效率;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了各国的自信,进而保证了国家安全。虽然有如此种种的优点,然而全球化经济现在仍然面临着威胁。
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讨论8千亿经济促进计划中的一道条款。如果最终版本中该条款确定为以最严格的形式,那么在所有的公共建设工程中都必须使用美国本土出产的材料。在此前,新任财政部长提姆·盖特纳曾经指责中国“操控”货币,引发了北京政府的严重不满。
国家主义对银行的控制最为严密。在英法两国,政治家们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运转不良的银行中,并要求这些银行只能向国内发放贷款。由于银行的贷款总额下降,这一举动等同于回收货币。监管人员在考虑问题时也是以国家为本位的。瑞士现在对本国贷款有政策上的倾斜,并不将贷款计入银行所必需的资本折算;而对外国的贷款则需全额计入。
政府保护本国的货物与资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本国公民的就业机会。当下世界各地的工人处境越来越糟,他们都在向政府寻求帮助。英国的罢工者们引用戈登·布朗的用词错误来向他施压,要求他“把英国的就业机会留给英国工人”。在法国,上百万工人于1月29日离开工作岗位,参加要求改善就业、提高薪资的游行。在希腊,农场主举行集会要求获得更多的补贴,为了控制局面,警方动用了催泪弹。
为经济国家主义辩护的人们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经济方面的优点,二是政治角度的好处,其三是经济国家主义只是一时之计,不会长久。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理由,某些受到损害的银行在退回国内市场后会有更多的安全感,毕竟他们对国内的风险比较了解,而且还可借其规模获益;然而对这种倾向,政府需要加以竭制,而非鼓励。对第二条理由来说,政治家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将纳税人的钱花在国内市场,然而前提条件是这投资的成本不要高得离谱。
然而目前看来,国内投资的成本可能非常之高。第三条理由(即贸易保护主义并不会走得太远)中的自满则是危险的信号。的确,每个有人都会对威利斯·霍利和里德·斯穆特的做法不屑一顾,1930年,这两位立法者提高了美国的关税,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大萧条。然而即使是当时,也不乏理性健全的人们对他们提出反对意见,却无力阻止其行为:1028名经济学家署名反对这一法案。当然了,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比当时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拆散。然而当国家主义进入这一领域,它会将所有商业上的合理性踩在脚下。
维系世界各国经济共同运作的纽带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1982年以来,世界贸易开始萎缩。私营经济的资本净值不断地涌向新兴市场,从2007年巅峰时期的9290亿美元下降到1650亿。即使不考虑政治因素造成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也正在经历现代历史上最大的逆袭。 “每个国家都在试图自救,然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威胁。”
政治家都明白,由于开放市场低迷衰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他们必须有所作为。着眼于推动国内市场的政策会在不经意间蚕食全球化系统。去年对爱尔兰银行的资助耗尽了英国的储蓄。而美国对国内银行的贷款状况进行逐月的审核,也会鼓励银行在国内市场提供贷款,压缩海外业务。每个国家都在试图自救,然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威胁。
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将采取什么行动?在这场危机中的某些时刻,美国曾经站出来指明了道路:他曾经向资金紧缺的国家提供美元援助,也曾经在欧洲银行对某家大型保险公司提供援助时做过担保。然而经济激励法案中“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却是一个危险的国家主义的信号。这些条款甚至不会在短期内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和当时威利斯·霍利和里德·斯穆特面临的情况一样,国家之间无法回避的联系会对出口公司的就业机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而政治上的后果会比经济上的更加恶劣。这条款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出了危险的信号:开放市场的捍卫者已经开始独断专行了。
开始行动吧!
奥巴马表示他并不喜欢“需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事实上在递交给参议院的经济复兴计划中,这些条款已经软化了不少。这的确是个好现象,然而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把这些条款去除,奥巴马应当对整个计划行使否决权。进一步说,他应当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首先是协调原则,尤其是在复苏计划中,例如去年对其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援助。应当通过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建立一些统一的原则,虽然在细则上可以有所变通。协调发展才是良性的经济状况,也是最佳的策略:各国之间联合做出的经济计划比他们各自作出的计划在经济上更为有效。第二条原则是彼此宽容。每个国家的经济促进计划都必须对开放市场有利,即使外国经济体会从中受益。同样的,金融监管方应当将跨国银行的再监管延后至能在国际水平上谈此问题时,而不应当以邻为壑地霸占稀缺资本,为国内放贷设定目标,并且在现在就起草具长远影响的规则。
第三条原则是多边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发展银行应当帮助新兴市场弥补其资本短缺。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需要有良好的资金体系和充足的资源。如果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愿意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并愿意兑现去年G20峰会上的承诺,停止彼此间的贸易制裁斗争,世贸组织也可以对其国际贸易系统提供支持。
当经济的冲突达到顶峰时,谁能阻止各国使用贸易作为武器?美国的领导权是唯一的机会。国际经济系统非常需要一个担保人,在危机中为之提供支持。在19世纪,英国担任了这一角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没有人去承担这一重任,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也许正是从这一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勇敢地承担起了主导者的角色。
拯救世界經济危机的重任再一次落在了美国的肩上,奥巴马必须向世界证明他已经准备就绪。如果他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就应当扼杀任何“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如果他还没有,那么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会陷入沉重的危机。
编译 何 乐
各国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日渐高涨。
美国一些保守派媒体和政客提出在经济危机中首先被裁的应是在美工作的外国人(H1B签证持有者),全然不顾这些外籍员工同样是纳税人,同样为美国缴纳了大量“救市所需税款”这一事实。美国12家大银行共有2.18万名持H1B签证的外国雇员,职位遍及副总裁、公司律师及其他中低层职位。这些外国员工平均年收入为9万美元,是普通美国人年收入的2倍。保守势力因而要求,获得逾15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银行“要优先保证美国公民的工作”。
同时,美国还计划对意大利的水源和法国奶酪实行报复性的增长关税,以借此对欧盟因限制美国的鸡肉与印度牛肉的进口这一行为示威。
在欧洲,也出现了“裁员裁外国人”的说法。在西班牙,房地产业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破灭,当地政府急于遣返外籍建筑工人。
在瑞典,政府出台计划救援绅宝和沃尔沃汽车厂及其供应商,尽管这两个汽车品牌已经分别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政府的救援计划规定,这笔总计35亿美元的贷款和信贷担保只能用于瑞典产品。
在德国,经济和技术部长米夏埃尔·格洛斯说,希望已经接受政府180亿欧元现金援助的德国商业银行能够支持德国企业,优先考虑它们的贷款需要。
在英国,林赛炼油公司的工人在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等8个地点自发罢工,抗议公司与意大利企业签订2.8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后者计划雇用外籍工人。一名英国工人游行时张开标语,上面写着“英国工作给英国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