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融相契,美美与共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si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气都能直观地反映大自然的气候、物候变化,其内容和习俗纷繁多彩,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时,可以古诗词教学为载体,恰如其分地嵌入二十四节气文化,让二者相融相契,美美与共,从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浸润中,语文素养得到充分滋养和提升。下面以笔者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时契入“夏至”节气的内容为例,探讨在古诗词教学时如何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
  一、音画结合,由此及彼共审美
  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蕴藏着独特迷人的物候图,而描写季节景色时令特点的古诗词很多,教师可以找到生长点,让二者“由此及彼”,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教学伊始,笔者结合时令,以马琦的歌曲《夏至》导入,并以《夏至》中的歌词“烈日炎炎白昼长,心静总能自然凉”为契合点,把课堂定调为“葆有一颗清静的心,寻找一个诗意的夏天”,引导学生自然地走进一首宋词,走进诗意的乡村夏夜。
  1. 会心诵读品音韵。诗词作品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十足。而构成宋词音韵美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长短句的错落,也有工整的对仗。辛弃疾的这首词上阕前两句写的是风、月、鹊、蝉这些景物,可以根据两字一景的内在联系,两字一个停顿断连。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下阕开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星”对“两三点雨”,“天外”对“山前”,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这时,可通过节奏线引导学生发现词人的观察点从“天外”到了“山前”,突出寥落的星辰和突来的雨这夏天的景。会心诵读品音韵,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词境的美。
  2. 澄心直观入其境。读这首词的上阕想象画面,赏读悟词境。根据学生汇报,并利用多媒体精美的图片,勾勒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以“半夜鸣蝉”为切入点,了解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并建立生活联结:节气三候,每候对应着一个自然界生物变化现象。当你静心感知夏至时节时,你会听到第一声蝉鸣。从词中的夏天景物到夏至物候特点,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想象词境和节气物候教学由此及彼的联结。同时,明月下的“惊鹊”和晚风中的“鸣蝉”,动中寓静,让学生感受到了清幽夏夜的美。
  二、有效链接,由表入里巧勾连
  基于儿童视角,挖掘古诗词文本内容中符合儿童精神特质的生长点,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热情,唤醒儿童古诗词审美视域下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构建语文学科的审美文化价值,提升儿童语文学习的品质,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目标系统。
  1. 缔约诗文巧解析。这首词上阕四句虽然是抒写夏夜山道的景物,但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关心扑面而来的稻花香。这一诗句涵有夏天节气的典型性景物,笔者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夏花绚烂,夏花芬芳,夏天里我们闻过栀子花香、茉莉花香,你闻过稻花香吗?”基于已知和未知的冲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链接作家张抗抗的《稻花香》,听听文中种粮大户的描述:“水稻开花,正是夏天最热那会儿,温度越高,花香越浓。那香味儿就像……就像,嗳,这么跟你说吧,就像炒熟的爆米花……”通过名家散文解析,学生明了稻花香不同于其他花香,它是朴实的,饱含着丰收的意蕴。知晓“稻香丰年”后,让学生创境想象“蛙说丰年”:在溢满稻花香的田间,青蛙在说些什么?接着再链接《诗经·周颂·丰年》,感受先民庆丰收的热闹。这样,层层推进,引领学生触摸《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丰收在望的喜悦的精神内核。
  在教学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时,笔者链接了一些描写夏天的雨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体验夏天的雨的热烈粗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感悟时令天气特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回到雨声伴蛙鸣的诗词意境中。“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时来的阵雨,与上阕月夜的恬静气氛相吻合,夏天不再只是炎热的刻板形象,而是多了一份闲适和诗意。
  2. 链接资料引思辨。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乡村夏夜平凡的景物,语言平白恬淡没有任何修饰,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然而,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淳厚的感情,一种喜悦之情从上阕蔓延到了下阕。笔者先相机出示资料:辛弃疾,山东人,字幼安,号稼轩。在罢官闲居之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軒名,自号稼轩居士。这首词作于辛弃疾罢官闲居江西上饶期间,他在这一处闲居前后约二十年。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美的感受,诗意的表达,往往缘于一份情。看看这份资料,结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从自号“稼轩居士”看出词人关心农事,关心农民生活;从“一位山东人闲居在江西多年”,感受到辛弃疾就算遭到了排挤,被罢官,依然与民同忧,与民同乐。丰年稻香是稻花的香,更是词人心头的甜蜜与深情。
  三、搭建支架,由扶到放巧读写
  立足古诗文欣赏,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主旨,从源头上领会文化信息,体悟诗人的情怀。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读写,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时令积极的意义,实现古诗词与节气文化二者的融会贯通,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1. 梳理小结悟写法。词中清风明月、惊鹊鸣蝉、稻香蛙鸣、疏星微雨、溪桥茅店这些景物,被作者浑然天成地组合在一起。笔者板书梳理小结,让学生明白:词人融入深深的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全身心地去拥抱那个夏夜,把一些寻常景物串成动人的诗篇。正因为词人夜行时的“入情入境”,才让我们体会到词人对自然的热爱。
  2. 回到节气抒情感。“同学们,盛夏来临,你们是否也像词人一样带着诗意的心行走?是否也能看到平凡事物中的美?”笔者在创设语境的同时,链接出示莎士比亚《你的长夏永不凋落》,顺着诗中“长留”“永不凋零”的意蕴,设置练笔——夏至将至,请你和词人一样,用心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关于这首词,关于这个夏天,有什么在你心间长留?请你动笔写一写。有了教师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多种感官写景融情的写法梳理,有了教师对莎翁诗句情感喷薄点的赏析,再以教师的下水文为引,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就有了对夏至时节诗意的感悟:“夏至将至,皎洁的明月升上了树梢,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惊飞了枝头栖息的鸟儿。月光下的稻花细细小小。稻花的芬芳,在清凉晚风中漫开,漫开;稻花的芬芳,在稼轩居士深情的吟唱中传来,传来。这一切,在我心中长留,永不落幕。”
  总之,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古诗词教学,灵活有效地将更多传统文化背景元素引入了课堂,促进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为学生理解、鉴赏文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其他文献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主性,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STEAM教育理念指的是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和有机整合,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相契合。因此,我们尝试将习作教学同STEAM教育理念有机融合,通过项目式课程的设计,实现跨学科整合,让每一课的教学都成为培
期刊
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唯有富有个性、符合实际的办学思想方能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爱的教育”是我校历经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凝练出的办学思想,我们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三管齐下,潜心实施建设  (一)环境熏陶入脑入心  1. 以文化人,培育情怀。在以文化人的理念指引下,从校园的宣传栏到每一面墙,从古朴典雅的凉亭到舒适便捷的开放式书吧,从整洁大气
期刊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带着整体的观念,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一、巧借课后习题精细定位——循序而作,文有法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结合了学段目标及文本内容的各项能力训练点,不仅为文本及单元整体服务,还贴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加强学生想象作文训练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水平,从“遐想”“奇思妙想”“畅想”到“科学幻想”的序列化编排,使想象作文的教学更有条理。  一、联系生活,寻找想象之源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主要以
期刊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理性使用教材的一般性说法。但是,怎样使用教材才算得上是用好教材呢?一线教师常存在着诸多困惑,也常见诸多不甚合理的做法。一方面是对于“教材”琢磨得不够,折射出“读”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思考得不深,折射出“行”的问题。笔者以为,“读”可取的态度应该是“琢磨”,而“行”可取的策略可以是“通融”。其根本指向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考”。具
期刊
学会写作、学会记录所思所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谈写作色变,他们把写作当成是种负担,写作内容不切合实际,真情实感匮乏,编造虚构的痕迹很重。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写作素材,记录内心感受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从“知之者”到“乐之
期刊
1956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以认知为主要线索,将教育目标分成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类,并把知识、理解、应用称为低阶思维,把分析、综合、评价称为高阶思维。国内学界在21世纪前后也将研究视角转向高阶思维,著名学者钟志贤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当前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是
期刊
数的运算包含了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迁移思想、模型思想等。如何让这些数学关键能力落实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谈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一、融合算法,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关键能力之一,指的是学生运用运算的知识技能,根据法则和计算律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运用合理的运算方法来
期刊
【编者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长课文、难课文。教材主编陈先云说,这是为了满足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为了增强教科书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学。统编教材在长课文、难课文的编排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明确了阅读目标与要求,提示了阅读方法或策略。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长、难课文时,应如何吃透教材,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对此话题刊发两篇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期刊
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在对学生进行复述能力的培养上,教材的编排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那么,如何根据教材中精心準备的故事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呢?下面笔者以统编版二年级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为复述故事搭建支架  低年级学生的情感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画面,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顺利地融入文本故事中,并为学生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