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涉及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学分设置、实践教学改革、实习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课题。文章从第二课堂的角度出发,总结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分析其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以促进第二课堂在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发挥。
[关键词] 第二课堂;实践能力;金融人才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6-0071-03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近来年,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等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冲击,推动了金融业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金融学本科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但金融类企业仍然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相当一部分金融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风险。金融人才在就业市场表现为既“短缺”又“过剩”的矛盾。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错位。普通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历来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而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既包括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第二课堂因其灵活开放的教育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正在成为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推动作用,是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章对此问题予以讨论。
一、第二课堂推动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外,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可以说,第二课堂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育内容都高度契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其推动作用和意义至少包括如下方面。
(一)灵活开放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第一课堂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是为了学生建立金融知识理论体系和框架。这种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第二课堂正好相反,它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个人或组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更多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锻炼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逐渐转向对各种金融行为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例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课程,需要以数学建模分析为基础开展定量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不足以支撑学生锻炼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二课堂中的各类学生科研、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则可以提供充分的“土壤”和“养分”,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调研和学生竞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综合能力
为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金融专业本科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礎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等,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二课堂依托学生会、各类社团所发起的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探索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实践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提出并构建“校政行企所”协同育人新模式。始终将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学分设置、实践教学改革、实习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和做法,在实践中探索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一)围绕科研立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研立项,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给学生做学术报告,分享金融研究前沿热点,传授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的热情,学院还出台了《金融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奖励办法(试行)》,对成功完成校级重点立项、校级一般立项和院级立项的学生团队给予配套的研究经费支持,对完成课题并结项的团队另外进行奖励。近年来,学生科研热情高涨,科研立项数量稳步增长。以2019年为例,金融学院学生科研立项数量达84项之多,其中校级重点立项6项,校级一般立项14项,院级立项64项,参与学生人数接近350人。
(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暑假提前步入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方式。为更好动员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学院团委实创部每年定期举办社会实践表彰大会和社会实践启动大会,利用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对学生组建实践团队、开展培训、实践管理、成果申报进行全方位指导和统一集中管理。学院积极同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开展密切合作,提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质量。2019年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举办的“普惠金融·青春践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奖征文比赛中,学院共有20个社会实践团队获奖,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在全国众多高校中获奖数量名列前茅。
(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科竞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思维能力实战化训练和培育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展示创新能力和成果的重要舞台。学院每年更新发布《金融学院学科竞赛指南》,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层次、高水平的竞赛。 (四)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际业务能力
实习基地有助于将金融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以实践实习的方式分解嵌入大学生学习的各阶段,帮助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尽快了解金融企业人才需求方向,并在大三开始前和大四毕业前进入金融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给学生提供直接接触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和操作流程的机会,学院积极同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过去一年,学院分批次组织2017级学生进入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兴银行、浦发银行、长江证券、新华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实习实训,并同长江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这种集中组织、统一安排的实习实训安排,很好解决了过去学生自己寻找企业,导致实习质量高低不一、管理松散、实习实训效果打折扣的问题。
(五)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院团委每年都组织动员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金融文化节,组织金融热点辩论赛、模拟银行招聘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藏投杯”证券模拟炒股比赛、点钞争霸赛等各类学生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外实践的综合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院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但在第二课堂建设开展的实际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老师和同学仍持传统教育教学理念,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为对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有误解,认为第二课堂就是开展一些娱乐性质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点缀,对个人发展没有实际意义,第一课堂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对实践能力和第二课堂作用发挥重要性的整体认识不足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从学生参与度来看,大一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往往可以达到70%以上,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参与度逐年递减,到大四参与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学生寥寥无几;从教师指导来看,虽然在学生科研、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中各学生团队均配备了指导老师,但是有的老师只是挂名指导,有的仅在最后提交论文和成果时提供部分修改意见,教师参与程度有限;从建设经费来看,每年配套用于支持第二课堂建设的经费仅供维持日常开销,对创新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指导老师的激励和对学生团队的扶持显得捉襟见肘。
(二)缺乏科学完备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
第二课堂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因为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从目标设立来看,学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清晰的界定,第二课堂实施方案没有纳入学院应用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中。从实施部门来看,学院团委应该统筹负责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宣传动员、组织安排、资源对接等工作,教学部门应该负责学生实习实训安排组织,科研部门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各部门间往往缺乏协作配合关系,绝大多数时候都由学院团委独自承担第二课堂动员、组织、指导、评价等工作。然而,学院团委往往是由辅导员+学生骨干组成,很难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科研立项、学科竞赛等工作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和评价。从第二课堂内容设置来看,学院缺乏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各项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在各类第二课堂活动之中疲于应付,大三、大四阶段又找不到适合参与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从管理体系来看,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第二课堂的组织开展管理相当松散,学生参与和退出均存在随意性。综上,由于没有清晰的培养目标、科学的体系架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统一集中高效的管理办法,科学完备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度不够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发展。但是,当前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相互割裂甚至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第一课堂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第二课堂所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也很难调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因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频繁,导致学习成绩受影响,而有的同学因为第一课堂学业压力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教师也因此反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组织的相关活动,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度不够。
四、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建议
要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构建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需要在继续坚持发展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根本属性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科学完备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机制。为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着眼时代要求,顺应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期望,在学院实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业务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第二课堂内容应围绕这“五大能力”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科研立项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围绕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围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围绕实习实训来锻炼学生的业务实操能力,围绕各类学生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形成完整的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二)构建多方协同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工作机制
二级学院的分团委、学工、教学、科研等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协同配合,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时难以形成合力,导致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文章建议要构建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学工、教学、科研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和格局。学院党委集中领导,统筹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指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方向;团委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实施,对学生开展指导,发挥服务学生、对接学院的桥梁纽带作用,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学生实习实训、科研竞赛、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三)推动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内容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既无法保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也不能保证覆盖到全体学生,这是因为缺乏对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内容的系统安排。因此,文章建议要推动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同于第一课堂培养方案,第二课堂本身形式更加灵活,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培养,因此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办法,将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以课程和活动的形式确定下来,设置第二课堂积分,制定评价体系和办法,推动第二课堂积分与第一课堂学分的置换。
(四)增加经费支持与投入
经费投入不足,在客观上制约了第二课堂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金融实验教学设备和模拟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各项业务操作,如票据交换、银行会计业务、国际结算、外汇交易、股票买卖等,从而有效提高第二课堂开展专业相关实践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团队在开展实习实践、科学调研、竞赛参赛等活动时经常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加大经费投入可以有针对性地扶持学生团队开展上述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实现高水平、高层次学科竞赛的突破。
五、结语
应该看到,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索研究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市场经济对金融人才的要求,符合地方高校培养实践、实干、实用人才的目标取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第一课堂,也离不开第二课堂。高校应该深入挖掘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潜力,不断提升第二课堂在卓越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贡献度。
[关键词] 第二课堂;实践能力;金融人才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6-0071-03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近来年,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等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冲击,推动了金融业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金融学本科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但金融类企业仍然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相当一部分金融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风险。金融人才在就业市场表现为既“短缺”又“过剩”的矛盾。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错位。普通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历来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而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既包括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第二课堂因其灵活开放的教育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正在成为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推动作用,是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章对此问题予以讨论。
一、第二课堂推动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外,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可以说,第二课堂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育内容都高度契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其推动作用和意义至少包括如下方面。
(一)灵活开放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第一课堂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是为了学生建立金融知识理论体系和框架。这种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第二课堂正好相反,它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个人或组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更多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锻炼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逐渐转向对各种金融行为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例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课程,需要以数学建模分析为基础开展定量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不足以支撑学生锻炼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二课堂中的各类学生科研、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则可以提供充分的“土壤”和“养分”,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调研和学生竞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综合能力
为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金融专业本科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礎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等,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二课堂依托学生会、各类社团所发起的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探索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实践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提出并构建“校政行企所”协同育人新模式。始终将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学分设置、实践教学改革、实习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和做法,在实践中探索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一)围绕科研立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研立项,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给学生做学术报告,分享金融研究前沿热点,传授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的热情,学院还出台了《金融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奖励办法(试行)》,对成功完成校级重点立项、校级一般立项和院级立项的学生团队给予配套的研究经费支持,对完成课题并结项的团队另外进行奖励。近年来,学生科研热情高涨,科研立项数量稳步增长。以2019年为例,金融学院学生科研立项数量达84项之多,其中校级重点立项6项,校级一般立项14项,院级立项64项,参与学生人数接近350人。
(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暑假提前步入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方式。为更好动员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学院团委实创部每年定期举办社会实践表彰大会和社会实践启动大会,利用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对学生组建实践团队、开展培训、实践管理、成果申报进行全方位指导和统一集中管理。学院积极同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开展密切合作,提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质量。2019年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举办的“普惠金融·青春践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奖征文比赛中,学院共有20个社会实践团队获奖,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在全国众多高校中获奖数量名列前茅。
(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科竞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思维能力实战化训练和培育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展示创新能力和成果的重要舞台。学院每年更新发布《金融学院学科竞赛指南》,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层次、高水平的竞赛。 (四)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际业务能力
实习基地有助于将金融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以实践实习的方式分解嵌入大学生学习的各阶段,帮助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尽快了解金融企业人才需求方向,并在大三开始前和大四毕业前进入金融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给学生提供直接接触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和操作流程的机会,学院积极同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过去一年,学院分批次组织2017级学生进入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兴银行、浦发银行、长江证券、新华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实习实训,并同长江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这种集中组织、统一安排的实习实训安排,很好解决了过去学生自己寻找企业,导致实习质量高低不一、管理松散、实习实训效果打折扣的问题。
(五)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院团委每年都组织动员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金融文化节,组织金融热点辩论赛、模拟银行招聘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藏投杯”证券模拟炒股比赛、点钞争霸赛等各类学生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外实践的综合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院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但在第二课堂建设开展的实际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老师和同学仍持传统教育教学理念,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为对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有误解,认为第二课堂就是开展一些娱乐性质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点缀,对个人发展没有实际意义,第一课堂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对实践能力和第二课堂作用发挥重要性的整体认识不足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从学生参与度来看,大一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往往可以达到70%以上,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参与度逐年递减,到大四参与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学生寥寥无几;从教师指导来看,虽然在学生科研、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中各学生团队均配备了指导老师,但是有的老师只是挂名指导,有的仅在最后提交论文和成果时提供部分修改意见,教师参与程度有限;从建设经费来看,每年配套用于支持第二课堂建设的经费仅供维持日常开销,对创新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指导老师的激励和对学生团队的扶持显得捉襟见肘。
(二)缺乏科学完备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
第二课堂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因为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从目标设立来看,学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清晰的界定,第二课堂实施方案没有纳入学院应用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中。从实施部门来看,学院团委应该统筹负责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宣传动员、组织安排、资源对接等工作,教学部门应该负责学生实习实训安排组织,科研部门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各部门间往往缺乏协作配合关系,绝大多数时候都由学院团委独自承担第二课堂动员、组织、指导、评价等工作。然而,学院团委往往是由辅导员+学生骨干组成,很难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科研立项、学科竞赛等工作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和评价。从第二课堂内容设置来看,学院缺乏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各项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在各类第二课堂活动之中疲于应付,大三、大四阶段又找不到适合参与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从管理体系来看,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第二课堂的组织开展管理相当松散,学生参与和退出均存在随意性。综上,由于没有清晰的培养目标、科学的体系架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统一集中高效的管理办法,科学完备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度不够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发展。但是,当前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相互割裂甚至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第一课堂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第二课堂所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也很难调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因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频繁,导致学习成绩受影响,而有的同学因为第一课堂学业压力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教师也因此反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组织的相关活动,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度不够。
四、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建议
要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构建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需要在继续坚持发展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根本属性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科学完备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机制。为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着眼时代要求,顺应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期望,在学院实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业务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第二课堂内容应围绕这“五大能力”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科研立项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围绕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围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围绕实习实训来锻炼学生的业务实操能力,围绕各类学生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形成完整的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二)构建多方协同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工作机制
二级学院的分团委、学工、教学、科研等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协同配合,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时难以形成合力,导致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文章建议要构建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学工、教学、科研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和格局。学院党委集中领导,统筹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指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方向;团委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实施,对学生开展指导,发挥服务学生、对接学院的桥梁纽带作用,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学生实习实训、科研竞赛、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三)推动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内容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既无法保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也不能保证覆盖到全体学生,这是因为缺乏对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内容的系统安排。因此,文章建议要推动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同于第一课堂培养方案,第二课堂本身形式更加灵活,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培养,因此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办法,将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以课程和活动的形式确定下来,设置第二课堂积分,制定评价体系和办法,推动第二课堂积分与第一课堂学分的置换。
(四)增加经费支持与投入
经费投入不足,在客观上制约了第二课堂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金融实验教学设备和模拟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各项业务操作,如票据交换、银行会计业务、国际结算、外汇交易、股票买卖等,从而有效提高第二课堂开展专业相关实践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团队在开展实习实践、科学调研、竞赛参赛等活动时经常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加大经费投入可以有针对性地扶持学生团队开展上述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实现高水平、高层次学科竞赛的突破。
五、结语
应该看到,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索研究第二课堂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市场经济对金融人才的要求,符合地方高校培养实践、实干、实用人才的目标取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第一课堂,也离不开第二课堂。高校应该深入挖掘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潜力,不断提升第二课堂在卓越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