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对建筑、土地、能量和资源的保护都变得司空见惯以后,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003年,布莱恩·爱德华兹在《可持续性建筑》提出这一观点的同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俄罗斯召开第12次大会,正式通过了《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概念进行了公认的界定,并提出:“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建筑物所处的城镇背景,以及其他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形象,都是工业遗产的形成部分,它们应该被研究、它们的历史应该被传授、它们的含义和精神应该被探究并告知公众。”
事实上,世界范围内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便兴起,最早开启“工业化革命”的英国也是最早开始重视工业遗产保护问题的国家。其工业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同步呈现出一定的兴衰周期,遗留下当前所有老工业区和城市转型更新的共同待解难题。
一方面是要促进老工业区遗址的保护和工业遗产的价值再生;另一方面要完成工业空间功能置换,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与我国尚处摸索阶段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相比,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工业遗产注重立法、保护及遗产整体环境协调的综合处理办法,在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工业遗产科学教育、历史展示作用,甚至还能够对遗产进行更深层次的再开发,发现工业遗产的更多可能性。
52项世界工业遗产引领文旅潮
197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颁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截至2010年,全球27个国家共拥有52项世界工业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吸引的大量人流,为工业遗产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方案。
头顶“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光环的英国铁桥峡谷,是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从1968年开始,铁桥峡谷开始进行大面积的修复和重建,形成了一个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主题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构成的工业革命遗址纪念地。
作为历史的见证,峡谷一带一直保留着最初的模样,完全再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风貌:重建的工业小镇留有当年用焦炭炼铁的熔炉与原建筑,路灯是当时铁制的煤气灯。在停止煤炭工业之下,当地环境还实现了绿色更新,每年平均能吸引30万游客来此观光游览。
同样作为开发范本的德国鲁尔区推出了拥有25个“锚点”的工业文化路线,包括埃森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鲁尔博物馆、煤气罐艺术馆等,总长400公里,连接区域内十余座城市,一举获得“欧洲文化首都”称号,作为鲁尔区及德国重工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鲁尔区转型彻底改变了区域内的功能环境,给鲁尔工业区建立了崭新的地区形象。
“对于工业遗产地的景观再生,充分尊重原有场地的基址条件并且挖掘其潜在可能性,用一种对自然保有含蓄的态度却强有力的手段显得更有智慧。”鲁尔区的工业保护与改造得到了这样的评价,也让整体发展观深入人心。
从原料采集、加工成品到外运销售。从诞生之初,工业便包含着复杂多样的关联业务,并形成一个地域利益群体。基于工业遗产本身内在的逻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需着重注意核心产业周边的相关产业及其地域的整体性保护。基于工业旅游多元化趋势,工业遗产的利用也要延长产业链,与当地其他文化形成联动与整合。
众力下的文化特殊性挖掘
相比欧美起步更早、规模更大、产权交割明确的工业遗产,亚洲的工业遗产有着自身的独特性。2012年11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提出:“亚洲工业遗产强烈表现出人与土地的关系,在保護的观念上应该突出文化的特殊性。”
近40年来,日本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从无到有,在2007年至2015年几年间成功列入三处世界遗产名录,积累了足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工业遗址普遍规模体量略小,独特魅力在于丰富的周边产品和与大和民族传统文化及节庆仪式的深度结合,放大了工业遗址的“公共性”,展现了本国工业发展史。
分析群马县富冈制丝场及近代绢丝产业遗迹群,可以窥见政府与企业合力下的工业遗址开发利用路径。面对昂贵的遗产保存支出,2005年,企业将富冈制丝场捐赠给地方政府,从此地方政府成为这一工业遗产利用的主导力量,通过公共资源效能发挥,当地政府引入了各类社会团体,如产业观光学习馆、富冈制丝场同好会、富冈制丝场世界遗产传道师协会等,组织举办了世界遗产讲演会、学习会、科普和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富冈制丝场在丧失了原初的生产能力后,拥有了观光、教育等新的社会公共功能。
日本工业遗产挖掘的另一典型是石见银山的申遗。这一日本最大的银矿山在2007年5月石见银山首次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考察时曾得到“普遍的显著价值不足”的评价。此后,在日本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下,申遗团队对石见银山的价值进行了再阐释:“普通矿山采用火药开山,露天采掘,而石见银山以人工开凿坑道、横向采掘、仅挖矿脉等方法降低了山体破坏;冶炼方面践行了有序砍伐的同时进行规划补植;灰吹法冶炼没有产生相关有害物,水和植被都未受到侵害,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没有造成矿区病……”
这种理念的变化契合了当下“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型的开发模式”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理念,使石见银山成为亚洲首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