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高筑,我国企业日益认识到改变传统营销方式、实施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营销的紧迫性。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仍存在阻碍。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应尽快建立绿色营销体系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壁垒;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作为绿色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营销业正成为社会和企业认真研究的热门课题。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的焦点是如何使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更加顾及环境的保护。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绿色营销顺应了人们的绿色需求,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运动在世界各国兴起,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绿色营销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绿色环境标志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绿色资源成为优化配置的新内容;绿色监督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规则。
一、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一)国外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压力
绿色壁垒也称“环境壁垒”,是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限制出口,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无论是广度还是强度,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都是严重不对称的,使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处于比较劣势状态。绿色壁垒对中国企业的外贸出口形成了严重影响。
1.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给出口造成一定的压力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2)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3)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4)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志。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2.绿色壁垒对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1)对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在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欧盟等,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而且他们的行动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资料表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10项环境措施对APEc成员24类出口产品的影响统计中,来自于环境标准和法规的影响占第一位,24类产品中有21类受到影响。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提高其国内市场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进口商品设置形形色色的壁垒,以抵消由于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其他国际贸易竞争因素给发达国家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因此对我国的市场准入形成很大威胁。
(2)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绿色壁垒的推行要求企业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产品生产等的全过程,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生产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保护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测、认证和鉴定等后续及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宣传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也相应增多。低价是我国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因素之一,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要求,就必须投入比其高出很多的资金和人力,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企业的产品要想保持甚至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拓展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来弥补失去的国内市场,而拓展国际市场的前提就是必須首先突破广泛存在和日益强化的绿色壁垒。当前我国企业对于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刻认识。
(3)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二)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观念亟待转变
实施绿色经营战略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树立社会营销观念,经营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利润还必须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企业的营销观念已从以产品为导向发展到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营销观。与传统营销观念相比较,绿色营销观念是20世纪50年代由产品导向转向以顾客为导向的、具有根本性变革基础上的营销观念的又一次升华。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再加上长期以来粗放型经营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仍然把高利润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并没有在经营的每个环节自觉地实施绿色经营战略。
(三)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等问题,制约企业绿色营销的开展
实施绿色经营战略,意味着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产品报废后的处理等全过程都必须实施环境管理,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设备以及各种有关环保技术和环境管理方面的人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中国在现阶段,对于环保技术、环保设备的研究开发还很不够,环保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再加上大部分企业资金不足,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绿色经营战略的实施。
二、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策略
(一)积极应对,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1.依据原则,积极抗辩。国内立法的单边措施能否用于限制国际贸易,依据多边环境条约而采取的贸易措施是否与WTO的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都是尚存争议的问题。一些国家运用WTO争端解决程序,积极反抗绿色壁垒,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面对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的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采取双边磋商、谈判解决。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和合力。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多边合作,根据“谁污染,准治理”的原则,力争让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二)积极构建合理的绿色壁垒体系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品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审查、检测和管理,坚决杜绝受污染商品和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对外商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禁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企业。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否则令其关闭处理。外贸部门应在环保和技术监督部门配合下,组织建立我国的绿色贸易技术指标体系。可采取先易后难、先重点突破后全国开花的原则,选择一些有一定基础、技术难度不太大、易于突破、在国际贸易市场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先制定一些绿色贸易技术指标,然后再逐步完善和扩展到其它产品领域,构筑起符合国际规则的绿色屏障。
(三)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树立绿色企业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搞投资是无为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要充分认识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必须确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寓环保意识于生产经营决策之中,努力谋求企业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外贸企业,必须认识到绿色营销已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战术选择,而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的必备条件。绿色企业理念是绿色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的内容包括:
1.树立服务于社会的企业理念。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且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持和创造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2.增加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要以社会营销观念为指导,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满足,注重企业的经营效益,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
3.树立环保,生态绿色企业观念。企业的经营理念,行动准则,广告宣传,标语口号等均要体现环保,生态,绿色的企业理念。
(四)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
ISO14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门机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起草制定。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等组织在生产、服务和活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目前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因此,获得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0认证不仅可以使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专业人才
由于绿色壁垒所具有的技术性、灵活性和隐蔽性,仅仅一般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国际型的专门人才,搜集并分析有關国际贸易和绿色壁垒的信息,包括贸易伙伴国的法规技术标准和WTO有关技术壁垒协议的研究,及时扫描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向企业及时反映并提出技术改进建议,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运用外交手段正面反击各类绿色壁垒。
(责任编辑:席晓虹)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壁垒;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作为绿色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营销业正成为社会和企业认真研究的热门课题。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的焦点是如何使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更加顾及环境的保护。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绿色营销顺应了人们的绿色需求,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运动在世界各国兴起,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绿色营销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绿色环境标志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绿色资源成为优化配置的新内容;绿色监督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规则。
一、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一)国外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压力
绿色壁垒也称“环境壁垒”,是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限制出口,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无论是广度还是强度,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都是严重不对称的,使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处于比较劣势状态。绿色壁垒对中国企业的外贸出口形成了严重影响。
1.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给出口造成一定的压力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2)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3)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4)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志。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2.绿色壁垒对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1)对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在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欧盟等,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而且他们的行动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资料表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10项环境措施对APEc成员24类出口产品的影响统计中,来自于环境标准和法规的影响占第一位,24类产品中有21类受到影响。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提高其国内市场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进口商品设置形形色色的壁垒,以抵消由于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其他国际贸易竞争因素给发达国家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因此对我国的市场准入形成很大威胁。
(2)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绿色壁垒的推行要求企业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产品生产等的全过程,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生产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保护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测、认证和鉴定等后续及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宣传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也相应增多。低价是我国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因素之一,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要求,就必须投入比其高出很多的资金和人力,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企业的产品要想保持甚至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拓展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来弥补失去的国内市场,而拓展国际市场的前提就是必須首先突破广泛存在和日益强化的绿色壁垒。当前我国企业对于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刻认识。
(3)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二)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观念亟待转变
实施绿色经营战略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树立社会营销观念,经营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利润还必须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企业的营销观念已从以产品为导向发展到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营销观。与传统营销观念相比较,绿色营销观念是20世纪50年代由产品导向转向以顾客为导向的、具有根本性变革基础上的营销观念的又一次升华。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再加上长期以来粗放型经营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仍然把高利润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并没有在经营的每个环节自觉地实施绿色经营战略。
(三)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等问题,制约企业绿色营销的开展
实施绿色经营战略,意味着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产品报废后的处理等全过程都必须实施环境管理,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设备以及各种有关环保技术和环境管理方面的人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中国在现阶段,对于环保技术、环保设备的研究开发还很不够,环保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再加上大部分企业资金不足,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绿色经营战略的实施。
二、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策略
(一)积极应对,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1.依据原则,积极抗辩。国内立法的单边措施能否用于限制国际贸易,依据多边环境条约而采取的贸易措施是否与WTO的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都是尚存争议的问题。一些国家运用WTO争端解决程序,积极反抗绿色壁垒,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面对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的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采取双边磋商、谈判解决。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和合力。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多边合作,根据“谁污染,准治理”的原则,力争让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二)积极构建合理的绿色壁垒体系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品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审查、检测和管理,坚决杜绝受污染商品和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对外商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禁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企业。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否则令其关闭处理。外贸部门应在环保和技术监督部门配合下,组织建立我国的绿色贸易技术指标体系。可采取先易后难、先重点突破后全国开花的原则,选择一些有一定基础、技术难度不太大、易于突破、在国际贸易市场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先制定一些绿色贸易技术指标,然后再逐步完善和扩展到其它产品领域,构筑起符合国际规则的绿色屏障。
(三)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树立绿色企业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搞投资是无为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要充分认识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必须确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寓环保意识于生产经营决策之中,努力谋求企业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外贸企业,必须认识到绿色营销已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战术选择,而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的必备条件。绿色企业理念是绿色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的内容包括:
1.树立服务于社会的企业理念。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且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持和创造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2.增加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要以社会营销观念为指导,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满足,注重企业的经营效益,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
3.树立环保,生态绿色企业观念。企业的经营理念,行动准则,广告宣传,标语口号等均要体现环保,生态,绿色的企业理念。
(四)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
ISO14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门机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起草制定。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等组织在生产、服务和活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目前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因此,获得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0认证不仅可以使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专业人才
由于绿色壁垒所具有的技术性、灵活性和隐蔽性,仅仅一般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国际型的专门人才,搜集并分析有關国际贸易和绿色壁垒的信息,包括贸易伙伴国的法规技术标准和WTO有关技术壁垒协议的研究,及时扫描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向企业及时反映并提出技术改进建议,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运用外交手段正面反击各类绿色壁垒。
(责任编辑:席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