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过渡方法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它包含了比较多的环节,想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就要对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准备,还要做好每个环节的相互过渡和衔接,使其保持紧密的联系,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过渡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过渡方法
  精心的课前设计和顺畅的教学环节是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明显标志,还要做好各个教学环节间的相互过渡和衔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过渡性的语言是它的主要构成成分,过渡性语言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符合语境的要求,使用好过渡性语言可以对整个课堂进行较好的掌控。使用好过渡性语言可以使教学环节更加的紧凑,使其构成一个完好的整体,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还会提升学生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较好的利用自然过渡
  所谓自然过渡也就是把教学内容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自然的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在进行展示时,整个学习内容较好的连接在一起、顺理成章不会有任何的破绽,这样可以确保整个知识环节的整体性。现在的教材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制,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认真的去探讨就会发现“听”“说”“读”“写”等模块的内在联系。如在主讲颜色课文当中,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几个关于颜色的单词之后,教师可以使用这样的自然过渡“ children,we can read so many words of colours,and we can also sing a nice song.”,紧接着教师指向黑板上书写的有关颜色的单词,一边画出颜色,一边慢慢唱出英语单词发音,这样一首和谐的颜色乐章就拉开了。
  二、使用chant来巧妙的过渡
  Chant指的是内容短小的诗歌,与在学生中间传唱的童谣比较类似,在句式上比较的单一,节奏感比较强,并且容易记住,主要是借助说唱的模式来表达,这样孩子就会比较乐于接受。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美的享受,提升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智,是训练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所以使用Chant来巧妙的过渡是非常不错的,这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轻松、自然,学生在接受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例如在学习完课文以后,对于单词telescope来说,教师借助PPT课件来展现一个望远镜,望远镜里要放置一个模糊的物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说Chant:make things big.Let’s have a look!telescope.此时学生说Chant一次,望远镜里的物件就变大一点,当变得足够大的时候,学生会看到那是一个启瓶器。这样就会比较自然tin-opener这个单词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将难以记忆的困难单词学会了,而且还增强了对旧知识的认识。
  三、使用好应景过渡
  应景过渡就是巧妙利用课堂中的即时资源,无论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时间因素还是空间因素,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都可以用来作为教学过渡的资源,机智巧妙地引领课堂活动走向下一个环节。所有的过渡语当和学生身边的事物有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简单,内容还要不失真,能够非常快速的进入题目,让学生可以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在讲授有关职业的相关词汇的时候,尽管是在别人的教室教授其他的学生,这位老教师对这个班级的学生都不了解,课节开始的时候,他以自己的身份作为导语:Everybody,My name is…,I’m your new teacher,I will teach you English…”这时候用PPT来把teacher—teach这个单词展示出来,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了解“职业”这个词语了,下面的教学就会一帆风顺了。在场听课的教师在赞叹该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更深记着开场那看似无痕无形却巧妙灵动的导课艺术。
  四、借助教学主线巧妙过渡
  对于精彩的课堂教学来说,必须要有比较清楚的教学主线,较好的教学主线可以将所有的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知识点、重难点都可以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让学生高效、优质的学习新知识。例如教授What’s the matter?的B和C两个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动画人物帮助小老虎找妈妈作为教学的主线,教师先进行情景简介,紧接着将动画人物引入,此时可以提出问题。此时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来播放小老虎的吼声,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什么动物,这就可以将What’s the matter? 这个新句型导出来了,教师再借助各种小问题来让学生提问小老虎,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可以把hungry 等新词引出来。小老虎要找妈妈所以要将Here’s some…for you这个句型引导出来,借助课件播放小老虎口渴了,此时学生会将与喝水有关的所有词汇引出。还可以将在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全部用英语词汇表达出来。在整个的教学环节里面,以找妈妈为主线,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新词汇,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随时的进行完善,针对不一样的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融会贯通,做好教学环节相互依存和拓展,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带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有比较充沛的精力,让他们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赵科娜.浅谈美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2]田雷青.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过渡方式的探讨[J].英语天地,2011(04).
其他文献
大脑是一个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这些神经元中包含着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稳定态,周期态,甚至混沌行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混沌在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中扮演着重要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教程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英语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不管是学生还是从业人员,都在不断地学习这门新的语言。作为人类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更离不开英语。“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There are more than 42 countries where most of people s
【摘要】本文对反思性教学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阐述,进而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观察、撰写教学日志和作业设计三个方面对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以及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反思性教学 策略  所谓反思性教学指的是:教师思考并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回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相结合,与教学标准相对比不断地检验自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从而
【摘要】微课是近年新兴的教学手段,在短短几分钟内为学生提供生动、新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独立的知识点、技能点、能力拓展、文化背景等教学内容为坐标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就英语教学微课设计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中学 英语 教学 微课 设计 完善  微课之“微”不是随意的碎片化,而是在大局宏观的审视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碎片化。微课结合了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展示教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发展,英语学科越来越受人重视。然而针对中学段聋生的英语学习,大部分特教老师常常为聋生难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深感苦恼。  【关键词】聋生 英语 学习方法  在英语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聋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为了使聋生由“厌学”变为“爱学”和“会学”,除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应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掌握
每当飞机起飞时,是哪个“大力士”支撑着这个“庞然大物”在跑道上颠簸,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后腾空而起?当飞机着陆时,又靠哪个“大力士”吸收震动能量,使飞机能从震颤中平稳落
期刊
【摘要】我从事英语教学已经十多年,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做的事太多了,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太多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太多了。如今,教师都在运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游戏 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  1.让学生开口说话。例如:人教社与加拿大Lingo
【摘要】本文作者从中西社会习俗异同、词汇与谚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等方面入手,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对词汇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应该轻语言形式,重文化背景知识讲解的观点。  【关键词】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  一、中西方社会习俗的异同  人类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而各民族创造的文化又是在长期的不同发展过程中,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独特文化。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但
【摘要】多媒体的辅助和参与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确实给我们师生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不仅能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能直观的展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的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把自己变成一个多媒体设备操作员,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误区。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教学中,成为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
【摘要】在对比修辞框架内,分析英汉句子结构中“被动与主动”的差异,试图帮助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对比修辞 主动 被动 英文写作  美国学者Robert Kaplan与1966年首次提出对比修辞(contrastive rhetoric)这一概念。这一概念被用来阐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与英语作为母语的作文之间的差异。(林大津)1988年Kaplan 把这益概念发展为“跨语言、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