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
师:你们读懂了小琦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生:她非常急切。
生:她盼望着时间过得快点,好早点摇桂花。
师:因为摇桂花对她是件大事,所以心急如焚呀!再读读这句话,你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哪一次类似的经历?
生:记得去年期末考试前,妈妈答应我只要每门功课考到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乡下姥姥家玩。后来我考得很好,但是放暑假好几天了,妈妈还一点都没有带我去姥姥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天天缠着妈妈,要妈妈兑现诺言。
生:因为我对写作文挺有兴趣的,总希望尽快看到老师给自己习作的批语,所以每次一写完作文,就缠着老师快点批改我的作文。
师:你们不约而同都使用了一个“缠”字,让我感受到你们和小琦君有着一样的急切心情啊。再读一读这句话中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老师,这是个问句,为什么结尾却用了一个感叹号呢?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明明是个反问句,为什么要用个感叹号呢?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小琦君的语气非常坚定,所以用感叹号。
师:有一定的道理。既然是个问句,如果改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不是更好吗?读一读,再想想自己的经历,比较一下哪句话更合乎小琦君的心理?
(生自由读,辨析)
生:我知道了,小琦君表面上是问,但是又不希望妈妈否定,所以最后用感叹号。我也有过这样的心理。
生:我还发现最后的“嘛”这个字很特别,通常情况会用“呢”这个字,但是这里用了“嘛”,我觉得更像我们小孩子的语气。
师:好一个“更像小孩子”!“嘛”字是轻声,通常情况下应该读得轻而短,这里应该怎么读?
(指名读,都读得重而长)
师:这样写,才是当时情况的还原,才能突出小琦君的急切心情,才更符合小孩子的特点。你们再读一读,认真体会体会。
【评析】学生学习语言是在活生生的语言交往中“无师自通”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了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可见,言语能力的提高靠的是反复的言语实践,只有让学生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中去探索,去感受,去冒险,才能逐步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桂花雨》一课,作家琦君为了表达孩童时代的自己对“摇桂花”的急切期盼心情,这样写道:“‘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话语简短,却溢满了生活的美好情趣。如何带领学生理解、品味、吸收如此灵动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言语表达呢?笔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亲历富有情意的言语实践。学生在自主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自我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备,去阅读语言文字背后的精彩,去发现言语表现的秘密,去品评平淡之中蕴藏的一份神奇。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适当性和自觉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师:你们读懂了小琦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生:她非常急切。
生:她盼望着时间过得快点,好早点摇桂花。
师:因为摇桂花对她是件大事,所以心急如焚呀!再读读这句话,你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哪一次类似的经历?
生:记得去年期末考试前,妈妈答应我只要每门功课考到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乡下姥姥家玩。后来我考得很好,但是放暑假好几天了,妈妈还一点都没有带我去姥姥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天天缠着妈妈,要妈妈兑现诺言。
生:因为我对写作文挺有兴趣的,总希望尽快看到老师给自己习作的批语,所以每次一写完作文,就缠着老师快点批改我的作文。
师:你们不约而同都使用了一个“缠”字,让我感受到你们和小琦君有着一样的急切心情啊。再读一读这句话中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老师,这是个问句,为什么结尾却用了一个感叹号呢?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明明是个反问句,为什么要用个感叹号呢?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小琦君的语气非常坚定,所以用感叹号。
师:有一定的道理。既然是个问句,如果改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不是更好吗?读一读,再想想自己的经历,比较一下哪句话更合乎小琦君的心理?
(生自由读,辨析)
生:我知道了,小琦君表面上是问,但是又不希望妈妈否定,所以最后用感叹号。我也有过这样的心理。
生:我还发现最后的“嘛”这个字很特别,通常情况会用“呢”这个字,但是这里用了“嘛”,我觉得更像我们小孩子的语气。
师:好一个“更像小孩子”!“嘛”字是轻声,通常情况下应该读得轻而短,这里应该怎么读?
(指名读,都读得重而长)
师:这样写,才是当时情况的还原,才能突出小琦君的急切心情,才更符合小孩子的特点。你们再读一读,认真体会体会。
【评析】学生学习语言是在活生生的语言交往中“无师自通”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了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可见,言语能力的提高靠的是反复的言语实践,只有让学生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中去探索,去感受,去冒险,才能逐步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桂花雨》一课,作家琦君为了表达孩童时代的自己对“摇桂花”的急切期盼心情,这样写道:“‘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话语简短,却溢满了生活的美好情趣。如何带领学生理解、品味、吸收如此灵动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言语表达呢?笔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亲历富有情意的言语实践。学生在自主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自我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备,去阅读语言文字背后的精彩,去发现言语表现的秘密,去品评平淡之中蕴藏的一份神奇。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适当性和自觉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