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村”摘帽
走进遂平县阳丰镇朱屯村,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公路从田间穿过;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彩叶树木一望无际。进入村庄,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门前或小巷里栽种着争芳斗艳的百日红;耀眼的文化广场西侧,矗立着文艺大舞台,对面是供百姓活动的小游园。北面,一座高耸的大楼赫然而立,那便是村“两委”办公的地方。据村支书吕毛蛋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整体脱贫,正在向小康村迈进。
时间追溯到1990年。那时,在行政区划上,朱屯归属大石桥村管辖。
大石桥,因村中有一座石桥得名。20世纪末,正处于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阶段,大石桥村干部思想不统一,群众对改革开放的前景模糊不清。又因人多地广,不便管理,镇政府不得不将大石桥村一分为二,南部叫大石桥村,北部为朱屯村。
朱屯村从大石桥村分出来后,无村室、无资金、无资源,是典型的“三无”村庄。村支部软弱涣散,村干部办事不力。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村民们,花钱依然靠养鸡喂猪。再说,由于没水没电,村民们吃水是压井,点灯用煤油。一遇雨天,出门泥大水深;到了旱季,地面上裂开一道道宽缝,如同张开的蛤蟆嘴。村民们热切盼望的致富之路成了一纸空文。因此,被县里定为“贫困村”。
1997年,几十名共产党员和群众代表集体上书,要求村民自治,实行公开选举。镇党委、政府接受群众建议,实行了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结果,吕毛蛋被推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那时,吕毛蛋三十出頭,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一上台,他在就职演说中慷慨陈词:我不会说好听话,只会干!既然大伙儿推选我当支部书记,我就给大家表个态,我吕毛蛋一不贪二不占,一门心思带领父老乡亲走致富路……
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摆在吕毛蛋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领导班子亟待整合,发展思路亟须理顺,群众的模糊认识也需要逐步澄清。他想: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村要想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于是,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提议:郭保春是复员军人,在部队立过功,可由他担任村党支书副书记,主管党建工作;柳先锋诚实肯干,群众威信高,可担任村文书,主管村财务;郭桂兰从事妇女工作多年,有一定群众基础,可担任村妇女主任……他共提出七名村“两委”干部。后经党员群众公开选举,一个朝气蓬勃的村领导班子诞生了!
正当吕毛蛋为发展产业经济筹划时,国家颁布了土地流转政策。恰巧,享誉全国的大型花木公司——河南名品彩叶公司,正准备把朱屯村纳入“彩叶村”之列。经过协商,全村一次性流转土地两千亩,缓解了村委压力。这些流转土地的户主,可以放心地去外地打工了,每年还有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接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村委又进行了整体规划,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面貌初具雏形。
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恰在此时,上级派来了驻村第一书记——驻马店市应急管理局干部王占磊和工作队员王会军、李大勇。第一书记的到来,为村“两委”实施扶贫攻坚插上了翅膀。王占磊毕业于东北某大学,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还有一股年轻人敢想敢干的劲头儿。尤其在电脑操作方面,更是行家里手。但在农村工作方面,缺乏经验。而吕毛蛋具备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处事得心应手,只因学历较低,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欠缺。正好,他俩“强强联合”,又补齐了对方的短板。
一场前所未有的扶贫攻坚战,在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小村里——朱屯村,正式打响了!
吕毛蛋和王占磊以及村“两委”班子领导,披星戴月,餐风饮露,日夜走村串户,摸底子,填报表,制台账……最终,掌握了脱贫攻坚的情况: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共380人。因病致贫39户共149人;因学致贫27户共107人;因残致贫19户共81人;因无劳力致贫7户共14人;因其他原因致贫6户共29人……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朱屯村从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富裕村,先后获得了省级生态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村镇、县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首攻“重灾区”
朱屯村陈庄自然村是扶贫攻坚的“重灾区”。
2016年4月的一天,遂平县委书记何冬、阳丰镇党委书记江海松、村支部书记吕毛蛋和驻村第一书记王占磊,陪同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来到陈庄,走进柳玉银家。
进了院子,三间快要倒塌的茅草房映入眼帘。瘦弱的柳玉银正在为残疾儿子做饭。何冬书记问清情况后,当即表态:把危房扒掉,县、镇、村合计一下,为柳玉银家建一座新房。此后,镇里、村里各拿出一万元,县民政局又进行了补助,柳玉银自筹一部分。在各方努力下,一座砖混结构的新房代替了破旧的危房。
几年前,柳玉银得了脑溢血,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的病刚刚恢复,儿子又患上了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此时,妻子瞧着这个破败的家,一赌气远走高飞。剩下身体虚弱的柳玉银和残疾儿子相依为命。儿子透析治疗,每周需要三次,巨大的经济负担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柳玉银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慢慢长夜里,失声痛哭,走投无路。
县委书记何冬等领导的到来,像一股春风化解了柳玉银的愁绪,驱散了蒙在他心头的乌云。何冬说,听村干部汇报,说你家是因病致贫的,各级领导非常挂心。今天,余书记专门来看望你。现在,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搞好精准扶贫,共同走致富道路。接着,何冬详细询问了柳玉银和儿子的病情以及家庭状况,柳玉银逐一作了回答。
与其说是何冬陪同市委领导并带领镇、村干部走访贫困户,不如说这是一次现场办公。何冬向来以雷厉风行著称。她听完柳玉银的讲述后,心想:给人鱼不如给人渔。于是,她作出三条指示:一是无偿提供三头肉牛,并免费搭个牛棚;二是为柳玉银家建一个代销店,以缓解家庭困难的压力;三是立即将柳玉银和其子纳入大病救助序列。 村支书吕毛蛋当即表态,马上和肉牛场联系,购买三头肉牛;在场的一位企业家吕海洋,当场出资一万元,为柳玉银建起一个代销店,并配备了货品。同时,医保部门作出了大病救助计划……
几年后,当何冬书记再次走进柳玉银家时,四间新落成的房子白墙蓝顶,一间代销店货品琳琅满目。门外的牛棚里,几头健壮的肉牛正在吃草。当问及目前家庭情况时,柳玉银笑着说,多亏了政府的关照。要不是国家开展脱贫攻坚战,俺这个家早就没了……
跳出生死圈
何冬一行来到柳二河家。三间草房里躺着一个身受重伤的男人,妻子和儿子坐在床沿上,肝肠欲断。妻子抽泣着说,医生说俺男人活不到春天,没救了。
柳二河,一個热心肠的农村青年。几年前,他在外村帮助朋友盖房子时,不慎从架子上掉下来摔伤了腰椎,致使下肢瘫痪,内脏多处受损。经医院抢救,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柳二河躺在县医院的重病监护室里,奄奄一息。医生把一张病危通知书递给柳二河的妻子,要柳二河回家“静养”。柳二河的妻子拿着一张印了几行黑字的病危通知书,欲哭无泪。这回,已经是第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了。她忽地跪倒在医生面前,哀求道,医生,俺男人还有救,您就救救他吧……医生说,柳二河活不到春天。柳二河的妻子一听歇劲了,活不到春天,那就是活不了半年。无奈,她和儿子只得雇车把柳二河拉回家。
到家后,由于柳二河长期不能翻身,臀部长了个大褥疮,只得整天整夜趴着休息。柳二河想: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都一样。于是,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等待死亡。
在这个节骨眼上,何冬带领各级领导走进了柳二河家。进门后,问暖问寒,问长问短。神志清醒的柳二河听得清清楚楚。然而,柳二河并不相信他们的话。他回想起因交不起医疗费强行被赶出医院的事, 心里一阵酸楚。当何冬发现柳二河病情危重时,立即通知医院负责人,将柳二河重新收治,并指示费用一律从新农合走账。临上车,柳二河仍半信半疑,因为过去都是一阵风,风停后,又恢复原状。何冬读懂了柳二河的心思,坚定地说,二河,你要相信党,相信组织。我们这次来,是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搞脱贫攻坚的。像你这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正是帮扶对象。请你放心,我们一定帮扶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几句话,说得柳二河心里暖融融的。在何冬的亲自安排下,柳二河先在县医院就诊,后又转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身体渐渐地恢复,只是双腿麻木,暂时依靠轮椅行走。早年,医生宣布“只能活六个月”。 现在,几年过去了,他越活越健康。
有一天,何冬又一次走进柳二河家,只见柳二河面色红润,侃侃而谈。柳二河说,愁眉苦脸是一天,欢欢乐乐也是一天,何必愁眉苦脸呢?再说,自己不高兴,也给全家人带来不愉快。当何冬问起病情时,柳二河笑着说,上级的扶贫攻坚动了真格的。要不是政府扶助,我咋能活到今天呀!
何冬说,习总书记强调,只要还有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贫穷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为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总书记的话,暖了柳二河的心窝。他紧紧地握着何冬的手说:我相信,这次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赢!
跨越致富线
在何冬召开的座谈会上,吕毛蛋说,俺村有一个叫郭新华的青年,戒毒后开了一家磨坊,现已走上了致富路。何冬疑惑地问,吸毒人员也能致富?吕毛蛋肯定地回答:能!
郭新华早年在深圳打工,靠辛勤劳动挣了不少钱。回到家乡后,和吸毒人员搅在一起,慢慢染上了毒瘾。他吸毒后,妻子也跟着吸毒。由于毒品的影响,后来生了个残疾儿子。
政府为了挽救吸毒人员,把郭新华夫妇强行关进了戒毒所。进戒毒所后,郭新华表面上愿意悔改,但经不住同伙的诱惑,吸毒之心仍未泯灭。当他第一次走出戒毒所时,找到吕毛蛋说,毛蛋叔,这回我重新做人,把父亲开办的小磨油磨坊接过来,发展下去。可是……吕毛蛋看出了郭新华的畏难情绪,说,有话直讲。郭新华说,我急需3万元资金,作为启动经费。
郭新华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前些年,为了走上致富路,在县城开了一家磨坊——主营小磨香油。生意虽是一般,但也能顾着家用。自从儿子吸毒后,家境每况愈下。眼看就难以支撑下去了,无奈,老人趁“探望日”踏进戒毒所,哭着对儿子说,儿啊,甭再吸毒了。你看看,现在形势多好哇,想干啥就干啥,赶紧回心转意干点儿正事儿吧……郭新华听了父亲的话,内心顿感羞愧难当。他向父亲表态说,爹,你放心吧,我出去后再也不吸毒了。
吕毛蛋看在郭新华愿意改过自新的份上,就让郭新华大伯作担保,从银行贷款3万元。不料郭新华拿到钱后,又和吸毒人员鬼混到一起,把三万元全部当成了毒资。不久,又一次进了戒毒所。
2014年,郭新华再次走出戒毒所,又厚着脸皮找到吕毛蛋,哀求道,吕叔,我再求你一次,你……话没说完,吕毛蛋“啪”地给了郭新华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耳光,不是普通的一记耳光,而是包含着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希冀;这一耳光,彻底把郭新华打醒了。郭新华看到卧床不起的父亲和日渐长大的残疾儿子,深感愧疚。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戒毒,走致富创业的正道。
与此同时,吕毛蛋怒道:上次给你贷款三万元,现在还夹着我的手哩!郭新华垂下头说,这回,我真的不再吸毒了。吕毛蛋严肃地说,说说你的打算!郭新华说,我真的把油坊开下去。吕毛蛋严肃地说,你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和村支部签订改邪归正保证书。
事后,吕毛蛋经过调查,得知郭新华父亲在县城开磨坊的事实。只因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不得不将生意暂时搁置下来。再者,吕毛蛋了解到,郭新华的确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回家后,吕毛蛋借了一万元交给了郭新华。从此,郭新华走上了人生的正轨。
其间 ,每隔十天八天,吕毛蛋都要去看一看郭新华的经营情况。加强对他的普法教育和思想引导,防止复吸。在吕毛蛋的耐心说服教育下,郭新华痛改前非,诚信经营,把生意搞得有声有色,并向国家申请了“自然香”品牌。
有一次,郭新华又向吕毛蛋求道,吕叔,你是不是再帮我一把,把我爱人弄出来?吕毛蛋一听犯了难,说,你爱人现在在新乡女子戒毒所里,怎能随便让她出来?这是犯法的。郭新华是“二进宫”的人,明白戒毒所的规矩,一要由村干部担保,二要戒毒人员保证不再复吸,就可以离开戒毒所。此刻,郭新华恳求道,你看看我这一摊子,没个帮手咋行?我爱人出来后,我俩共同致富,也能为村委脸上争光啊!
吕毛蛋听着郭新华的话似乎在理,便开了一次村委会。大伙儿一致同意,以村委名义保举郭新华妻子“出来”。不久,郭新华妻子出了戒毒所。吕毛蛋一看,裤子紧紧地箍在腿上,比过去胖了许多,心中断定:吸毒的毛病肯定戒掉了……
如今 ,郭新华夫妇的磨坊生意红红火火。不仅如此,又开了一家饭馆,还购买一架压面条机,存款达到了6位数……
听完郭新华戒毒脱贫的故事,何冬非常感动,指示随行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将此经验推广出去。
如今,朱屯村的干部群众对村容村貌赞不绝口。村里环境整治后,路宽了,灯亮了,再加上村民们天天晚上在广场跳舞,整天热热闹闹。人们纷纷夸赞道:朱屯村真像个小城市!
走进遂平县阳丰镇朱屯村,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公路从田间穿过;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彩叶树木一望无际。进入村庄,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门前或小巷里栽种着争芳斗艳的百日红;耀眼的文化广场西侧,矗立着文艺大舞台,对面是供百姓活动的小游园。北面,一座高耸的大楼赫然而立,那便是村“两委”办公的地方。据村支书吕毛蛋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整体脱贫,正在向小康村迈进。
时间追溯到1990年。那时,在行政区划上,朱屯归属大石桥村管辖。
大石桥,因村中有一座石桥得名。20世纪末,正处于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阶段,大石桥村干部思想不统一,群众对改革开放的前景模糊不清。又因人多地广,不便管理,镇政府不得不将大石桥村一分为二,南部叫大石桥村,北部为朱屯村。
朱屯村从大石桥村分出来后,无村室、无资金、无资源,是典型的“三无”村庄。村支部软弱涣散,村干部办事不力。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村民们,花钱依然靠养鸡喂猪。再说,由于没水没电,村民们吃水是压井,点灯用煤油。一遇雨天,出门泥大水深;到了旱季,地面上裂开一道道宽缝,如同张开的蛤蟆嘴。村民们热切盼望的致富之路成了一纸空文。因此,被县里定为“贫困村”。
1997年,几十名共产党员和群众代表集体上书,要求村民自治,实行公开选举。镇党委、政府接受群众建议,实行了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结果,吕毛蛋被推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那时,吕毛蛋三十出頭,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一上台,他在就职演说中慷慨陈词:我不会说好听话,只会干!既然大伙儿推选我当支部书记,我就给大家表个态,我吕毛蛋一不贪二不占,一门心思带领父老乡亲走致富路……
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摆在吕毛蛋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领导班子亟待整合,发展思路亟须理顺,群众的模糊认识也需要逐步澄清。他想: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村要想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于是,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提议:郭保春是复员军人,在部队立过功,可由他担任村党支书副书记,主管党建工作;柳先锋诚实肯干,群众威信高,可担任村文书,主管村财务;郭桂兰从事妇女工作多年,有一定群众基础,可担任村妇女主任……他共提出七名村“两委”干部。后经党员群众公开选举,一个朝气蓬勃的村领导班子诞生了!
正当吕毛蛋为发展产业经济筹划时,国家颁布了土地流转政策。恰巧,享誉全国的大型花木公司——河南名品彩叶公司,正准备把朱屯村纳入“彩叶村”之列。经过协商,全村一次性流转土地两千亩,缓解了村委压力。这些流转土地的户主,可以放心地去外地打工了,每年还有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接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村委又进行了整体规划,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面貌初具雏形。
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恰在此时,上级派来了驻村第一书记——驻马店市应急管理局干部王占磊和工作队员王会军、李大勇。第一书记的到来,为村“两委”实施扶贫攻坚插上了翅膀。王占磊毕业于东北某大学,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还有一股年轻人敢想敢干的劲头儿。尤其在电脑操作方面,更是行家里手。但在农村工作方面,缺乏经验。而吕毛蛋具备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处事得心应手,只因学历较低,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欠缺。正好,他俩“强强联合”,又补齐了对方的短板。
一场前所未有的扶贫攻坚战,在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小村里——朱屯村,正式打响了!
吕毛蛋和王占磊以及村“两委”班子领导,披星戴月,餐风饮露,日夜走村串户,摸底子,填报表,制台账……最终,掌握了脱贫攻坚的情况: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共380人。因病致贫39户共149人;因学致贫27户共107人;因残致贫19户共81人;因无劳力致贫7户共14人;因其他原因致贫6户共29人……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朱屯村从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富裕村,先后获得了省级生态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村镇、县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首攻“重灾区”
朱屯村陈庄自然村是扶贫攻坚的“重灾区”。
2016年4月的一天,遂平县委书记何冬、阳丰镇党委书记江海松、村支部书记吕毛蛋和驻村第一书记王占磊,陪同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来到陈庄,走进柳玉银家。
进了院子,三间快要倒塌的茅草房映入眼帘。瘦弱的柳玉银正在为残疾儿子做饭。何冬书记问清情况后,当即表态:把危房扒掉,县、镇、村合计一下,为柳玉银家建一座新房。此后,镇里、村里各拿出一万元,县民政局又进行了补助,柳玉银自筹一部分。在各方努力下,一座砖混结构的新房代替了破旧的危房。
几年前,柳玉银得了脑溢血,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的病刚刚恢复,儿子又患上了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此时,妻子瞧着这个破败的家,一赌气远走高飞。剩下身体虚弱的柳玉银和残疾儿子相依为命。儿子透析治疗,每周需要三次,巨大的经济负担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柳玉银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慢慢长夜里,失声痛哭,走投无路。
县委书记何冬等领导的到来,像一股春风化解了柳玉银的愁绪,驱散了蒙在他心头的乌云。何冬说,听村干部汇报,说你家是因病致贫的,各级领导非常挂心。今天,余书记专门来看望你。现在,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搞好精准扶贫,共同走致富道路。接着,何冬详细询问了柳玉银和儿子的病情以及家庭状况,柳玉银逐一作了回答。
与其说是何冬陪同市委领导并带领镇、村干部走访贫困户,不如说这是一次现场办公。何冬向来以雷厉风行著称。她听完柳玉银的讲述后,心想:给人鱼不如给人渔。于是,她作出三条指示:一是无偿提供三头肉牛,并免费搭个牛棚;二是为柳玉银家建一个代销店,以缓解家庭困难的压力;三是立即将柳玉银和其子纳入大病救助序列。 村支书吕毛蛋当即表态,马上和肉牛场联系,购买三头肉牛;在场的一位企业家吕海洋,当场出资一万元,为柳玉银建起一个代销店,并配备了货品。同时,医保部门作出了大病救助计划……
几年后,当何冬书记再次走进柳玉银家时,四间新落成的房子白墙蓝顶,一间代销店货品琳琅满目。门外的牛棚里,几头健壮的肉牛正在吃草。当问及目前家庭情况时,柳玉银笑着说,多亏了政府的关照。要不是国家开展脱贫攻坚战,俺这个家早就没了……
跳出生死圈
何冬一行来到柳二河家。三间草房里躺着一个身受重伤的男人,妻子和儿子坐在床沿上,肝肠欲断。妻子抽泣着说,医生说俺男人活不到春天,没救了。
柳二河,一個热心肠的农村青年。几年前,他在外村帮助朋友盖房子时,不慎从架子上掉下来摔伤了腰椎,致使下肢瘫痪,内脏多处受损。经医院抢救,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柳二河躺在县医院的重病监护室里,奄奄一息。医生把一张病危通知书递给柳二河的妻子,要柳二河回家“静养”。柳二河的妻子拿着一张印了几行黑字的病危通知书,欲哭无泪。这回,已经是第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了。她忽地跪倒在医生面前,哀求道,医生,俺男人还有救,您就救救他吧……医生说,柳二河活不到春天。柳二河的妻子一听歇劲了,活不到春天,那就是活不了半年。无奈,她和儿子只得雇车把柳二河拉回家。
到家后,由于柳二河长期不能翻身,臀部长了个大褥疮,只得整天整夜趴着休息。柳二河想: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都一样。于是,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等待死亡。
在这个节骨眼上,何冬带领各级领导走进了柳二河家。进门后,问暖问寒,问长问短。神志清醒的柳二河听得清清楚楚。然而,柳二河并不相信他们的话。他回想起因交不起医疗费强行被赶出医院的事, 心里一阵酸楚。当何冬发现柳二河病情危重时,立即通知医院负责人,将柳二河重新收治,并指示费用一律从新农合走账。临上车,柳二河仍半信半疑,因为过去都是一阵风,风停后,又恢复原状。何冬读懂了柳二河的心思,坚定地说,二河,你要相信党,相信组织。我们这次来,是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搞脱贫攻坚的。像你这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正是帮扶对象。请你放心,我们一定帮扶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几句话,说得柳二河心里暖融融的。在何冬的亲自安排下,柳二河先在县医院就诊,后又转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身体渐渐地恢复,只是双腿麻木,暂时依靠轮椅行走。早年,医生宣布“只能活六个月”。 现在,几年过去了,他越活越健康。
有一天,何冬又一次走进柳二河家,只见柳二河面色红润,侃侃而谈。柳二河说,愁眉苦脸是一天,欢欢乐乐也是一天,何必愁眉苦脸呢?再说,自己不高兴,也给全家人带来不愉快。当何冬问起病情时,柳二河笑着说,上级的扶贫攻坚动了真格的。要不是政府扶助,我咋能活到今天呀!
何冬说,习总书记强调,只要还有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贫穷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为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总书记的话,暖了柳二河的心窝。他紧紧地握着何冬的手说:我相信,这次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赢!
跨越致富线
在何冬召开的座谈会上,吕毛蛋说,俺村有一个叫郭新华的青年,戒毒后开了一家磨坊,现已走上了致富路。何冬疑惑地问,吸毒人员也能致富?吕毛蛋肯定地回答:能!
郭新华早年在深圳打工,靠辛勤劳动挣了不少钱。回到家乡后,和吸毒人员搅在一起,慢慢染上了毒瘾。他吸毒后,妻子也跟着吸毒。由于毒品的影响,后来生了个残疾儿子。
政府为了挽救吸毒人员,把郭新华夫妇强行关进了戒毒所。进戒毒所后,郭新华表面上愿意悔改,但经不住同伙的诱惑,吸毒之心仍未泯灭。当他第一次走出戒毒所时,找到吕毛蛋说,毛蛋叔,这回我重新做人,把父亲开办的小磨油磨坊接过来,发展下去。可是……吕毛蛋看出了郭新华的畏难情绪,说,有话直讲。郭新华说,我急需3万元资金,作为启动经费。
郭新华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前些年,为了走上致富路,在县城开了一家磨坊——主营小磨香油。生意虽是一般,但也能顾着家用。自从儿子吸毒后,家境每况愈下。眼看就难以支撑下去了,无奈,老人趁“探望日”踏进戒毒所,哭着对儿子说,儿啊,甭再吸毒了。你看看,现在形势多好哇,想干啥就干啥,赶紧回心转意干点儿正事儿吧……郭新华听了父亲的话,内心顿感羞愧难当。他向父亲表态说,爹,你放心吧,我出去后再也不吸毒了。
吕毛蛋看在郭新华愿意改过自新的份上,就让郭新华大伯作担保,从银行贷款3万元。不料郭新华拿到钱后,又和吸毒人员鬼混到一起,把三万元全部当成了毒资。不久,又一次进了戒毒所。
2014年,郭新华再次走出戒毒所,又厚着脸皮找到吕毛蛋,哀求道,吕叔,我再求你一次,你……话没说完,吕毛蛋“啪”地给了郭新华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耳光,不是普通的一记耳光,而是包含着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希冀;这一耳光,彻底把郭新华打醒了。郭新华看到卧床不起的父亲和日渐长大的残疾儿子,深感愧疚。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戒毒,走致富创业的正道。
与此同时,吕毛蛋怒道:上次给你贷款三万元,现在还夹着我的手哩!郭新华垂下头说,这回,我真的不再吸毒了。吕毛蛋严肃地说,说说你的打算!郭新华说,我真的把油坊开下去。吕毛蛋严肃地说,你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和村支部签订改邪归正保证书。
事后,吕毛蛋经过调查,得知郭新华父亲在县城开磨坊的事实。只因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不得不将生意暂时搁置下来。再者,吕毛蛋了解到,郭新华的确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回家后,吕毛蛋借了一万元交给了郭新华。从此,郭新华走上了人生的正轨。
其间 ,每隔十天八天,吕毛蛋都要去看一看郭新华的经营情况。加强对他的普法教育和思想引导,防止复吸。在吕毛蛋的耐心说服教育下,郭新华痛改前非,诚信经营,把生意搞得有声有色,并向国家申请了“自然香”品牌。
有一次,郭新华又向吕毛蛋求道,吕叔,你是不是再帮我一把,把我爱人弄出来?吕毛蛋一听犯了难,说,你爱人现在在新乡女子戒毒所里,怎能随便让她出来?这是犯法的。郭新华是“二进宫”的人,明白戒毒所的规矩,一要由村干部担保,二要戒毒人员保证不再复吸,就可以离开戒毒所。此刻,郭新华恳求道,你看看我这一摊子,没个帮手咋行?我爱人出来后,我俩共同致富,也能为村委脸上争光啊!
吕毛蛋听着郭新华的话似乎在理,便开了一次村委会。大伙儿一致同意,以村委名义保举郭新华妻子“出来”。不久,郭新华妻子出了戒毒所。吕毛蛋一看,裤子紧紧地箍在腿上,比过去胖了许多,心中断定:吸毒的毛病肯定戒掉了……
如今 ,郭新华夫妇的磨坊生意红红火火。不仅如此,又开了一家饭馆,还购买一架压面条机,存款达到了6位数……
听完郭新华戒毒脱贫的故事,何冬非常感动,指示随行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将此经验推广出去。
如今,朱屯村的干部群众对村容村貌赞不绝口。村里环境整治后,路宽了,灯亮了,再加上村民们天天晚上在广场跳舞,整天热热闹闹。人们纷纷夸赞道:朱屯村真像个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