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在教学秩序、学生积极性、教师主动性和教材建设中存在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进行。因此要求在理念上、策略上和学生心理上展开干预,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其根本目的是对体育知识的普及,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终身锻炼体质的意识,从而促进全面“健康第一”的体育思维的建立。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发现,这些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在许多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并未得到体现。体育教学开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对不同的个性,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充分重视到学生内在的发展,即以“以人为本”为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因人而异,让学生受益于良好的体育思想,建立他们与体育之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终身锻炼意识。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教师个人素质的缺失使得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受到了一些障碍,师资力量是体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必要前提,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援。据统计,在我国体育教师中,拥有学士学位的体育教师占据81%,而硕士学位的仅占据4.5%,甚至还有10%的高校体育教师仅是专科水平。这与国外发展中国家的教师素质构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自身修养,建立科学的教师补充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体育教学重形式、轻实效。
大学体育课程纲要是对原来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点。只有教学具有了实效性,才符合教学的目标,满足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体育的实效性是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指标,只有教学具有了实效性,才符合教学的目标,满足体育教学发展,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效果,往往以强制和过分的规范来开展体育教学,这些措施往往使得学生不适应,难以对体育产生兴趣,不易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教学的开展就缺乏了效率。
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以锻炼者为主体,以实现健身、健心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来对待经常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来进行教学,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使学生的特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这样就能使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后,有能力和信心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也要向前发展,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努力钻研新教材,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对教学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进行体育教师的素质强化不但是为了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增强高校教学竞争力的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彻底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对在岗体育教师进行培养和锻炼,给予他们提供对外交流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教师队伍得到强化。而作为体育教师而言,更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吸纳他人的经验增强个人素质,为体育教育改革的持续开展做好准备。
(三)注重体育教学实效性。
要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上,注意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反之教学也不会成功。因此一堂好的體育课,要求教师能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特别是在加强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法。
三、结束语
学校体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需要;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优化身体发育、保持旺盛精力、形成健全人格、开发智力潜能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冷静的分析,对教学的得失作出理性的分析判断,并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因人而异,寓教于趣,相得益彰,使之高校体育教学能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腾.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01,(07).
[2]苏云志,巩庆波.人文视角下拓展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1).
[3]樊军,王文军.浅析健康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其根本目的是对体育知识的普及,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终身锻炼体质的意识,从而促进全面“健康第一”的体育思维的建立。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发现,这些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在许多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并未得到体现。体育教学开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对不同的个性,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充分重视到学生内在的发展,即以“以人为本”为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因人而异,让学生受益于良好的体育思想,建立他们与体育之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终身锻炼意识。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教师个人素质的缺失使得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受到了一些障碍,师资力量是体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必要前提,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援。据统计,在我国体育教师中,拥有学士学位的体育教师占据81%,而硕士学位的仅占据4.5%,甚至还有10%的高校体育教师仅是专科水平。这与国外发展中国家的教师素质构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自身修养,建立科学的教师补充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体育教学重形式、轻实效。
大学体育课程纲要是对原来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点。只有教学具有了实效性,才符合教学的目标,满足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体育的实效性是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指标,只有教学具有了实效性,才符合教学的目标,满足体育教学发展,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效果,往往以强制和过分的规范来开展体育教学,这些措施往往使得学生不适应,难以对体育产生兴趣,不易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教学的开展就缺乏了效率。
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以锻炼者为主体,以实现健身、健心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来对待经常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来进行教学,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使学生的特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这样就能使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后,有能力和信心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也要向前发展,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努力钻研新教材,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对教学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进行体育教师的素质强化不但是为了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增强高校教学竞争力的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彻底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对在岗体育教师进行培养和锻炼,给予他们提供对外交流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教师队伍得到强化。而作为体育教师而言,更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吸纳他人的经验增强个人素质,为体育教育改革的持续开展做好准备。
(三)注重体育教学实效性。
要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上,注意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反之教学也不会成功。因此一堂好的體育课,要求教师能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特别是在加强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法。
三、结束语
学校体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需要;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优化身体发育、保持旺盛精力、形成健全人格、开发智力潜能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冷静的分析,对教学的得失作出理性的分析判断,并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因人而异,寓教于趣,相得益彰,使之高校体育教学能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腾.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01,(07).
[2]苏云志,巩庆波.人文视角下拓展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1).
[3]樊军,王文军.浅析健康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