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鞍山作為一个资源型城市,常年以来经济发展严重依赖马鞍山钢铁集团。众所周知,这种极大依赖带来极大的风险。对于城市来说,要有效防范风险,就必然要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做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为今后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做好了前期准备。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也将为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经济开发区;马鞍山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032-01
引言:资源型城市是世界各类型城市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城市类型。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上是伴随资源的开采而逐渐增加的移民所产生的。这样的发展历程注定了其城市基础的薄弱和经济发展起步阶段的产业结构的单一。如何摆脱单一的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等问题,都将给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型城市提出空前的挑战。
一、马鞍山产业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顶端,是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交汇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鞍山市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储蓄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安徽各城市之首。马鞍山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的马鞍山钢铁集团撑起了马鞍山工业的一片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鞍山钢铁集团的产值占马鞍山的GDP比重高达6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左右。这种经济体制,在1992年遭遇了严重危机。世界钢铁危机的影响使马鞍山经济发展遭受重创。此后,马鞍山就开始了寻求城市转型道路。截止2008年底,马鞍山市三大产业的比例为3.8:68:28.2,其中马钢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也由原来的将近80%,下降到60%以下。
二、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效应
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在马鞍山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达到151.1亿元,比2007年净增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1]
1、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理区位优势看经济开发区的区位选择。马鞍山处于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区交汇处,承东启西,临江近海,是安徽开放的东大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联结的城市。马鞍山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三角唯一城市经济协调会观察员城市。马鞍山经济开发区位于马鞍山市南部,是城市南部扩展的核心。[2]
(1)善用地理区位优势。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开发区来说,建设之初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自身的条件是否合适进行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否能为原有产业的延伸产业链或者是其他新工业类型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城市中进行选址之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开发区的污染问题,毕竟任何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累积的环境污染还未治理清楚之前,决不可再增添新污染源,否则也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展。(2)善用经济区位优势。地理区位使马鞍山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拓展的第一站,中西部较为落后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开放的桥头堡。这两种身份的结合,让马鞍山既有东部地区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撑,又有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的扶持。企业可以利用中西部丰富资源和国家政策倾斜的同时,也能进行技术、人才、资金全面调配,给企业自主性和管理条件。从起步至今10年的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达到50%以上增长速度,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年位居安徽省89家开发区的前三位,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3]纵观国内著名资源型城市,除了少数位于较为落后偏远地区外,其附近都有较大的经济圈。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成为这些经济圈的辐射范围,接纳发达城区的产业转移都是值得钻研的课题。这些资源型城市的优势在于其廉价劳动力和优越的交通条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企改制后的下岗工人,是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此外,资源型城市原先为了进行资源的输出,大多有便利铁路运输条件,这在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应该让更多企业和经济体来共享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自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铺路。[4]
2、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的选择。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经济板块。其中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生产都是在马鞍山原有重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延伸。马鞍山近年来新发展的两个产业是食品加工业和电子原材料生产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是一项高回报率的企业,而固定资本的投资却相对较少。对于正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道路的城市,不妨可以借鉴马鞍山的经验,依托附近高校的人才资源,尝试发展高新技术行业,或许也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马鞍山能将食品加工业做的有声有色也绝非偶然。我们注意到,马鞍山的食品加工业多是外来企业,厂商能够选择马鞍山这样一个重工业城市来扩展自己的产业版图,值得我们深思。
结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些资源型城市曾经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放弃了发展综合经济的模式,而选择了为国家建设而奉献自己。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资源型城市资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如何赋予这些城市以新生,是值得每个国人深思的。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区域形态,给城市经济带来的不仅是产值的增加,更是城市本身在各种产业结构调整的试验田。谨慎而大胆的进行开发区的建设,必将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王欢,女,福建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税收学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2008—2009.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R].马鞍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EB/OL].http://club.u.cctv.com/viewnews.shtml.
[3]马鞍山市统计局.2008年马鞍山统计年鉴[Z].2009.
[4]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专业性工矿城市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经济开发区;马鞍山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032-01
引言:资源型城市是世界各类型城市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城市类型。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上是伴随资源的开采而逐渐增加的移民所产生的。这样的发展历程注定了其城市基础的薄弱和经济发展起步阶段的产业结构的单一。如何摆脱单一的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等问题,都将给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型城市提出空前的挑战。
一、马鞍山产业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顶端,是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交汇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鞍山市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储蓄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安徽各城市之首。马鞍山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的马鞍山钢铁集团撑起了马鞍山工业的一片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鞍山钢铁集团的产值占马鞍山的GDP比重高达6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左右。这种经济体制,在1992年遭遇了严重危机。世界钢铁危机的影响使马鞍山经济发展遭受重创。此后,马鞍山就开始了寻求城市转型道路。截止2008年底,马鞍山市三大产业的比例为3.8:68:28.2,其中马钢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也由原来的将近80%,下降到60%以下。
二、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效应
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在马鞍山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达到151.1亿元,比2007年净增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1]
1、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理区位优势看经济开发区的区位选择。马鞍山处于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区交汇处,承东启西,临江近海,是安徽开放的东大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联结的城市。马鞍山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三角唯一城市经济协调会观察员城市。马鞍山经济开发区位于马鞍山市南部,是城市南部扩展的核心。[2]
(1)善用地理区位优势。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开发区来说,建设之初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自身的条件是否合适进行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否能为原有产业的延伸产业链或者是其他新工业类型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城市中进行选址之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开发区的污染问题,毕竟任何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累积的环境污染还未治理清楚之前,决不可再增添新污染源,否则也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展。(2)善用经济区位优势。地理区位使马鞍山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拓展的第一站,中西部较为落后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开放的桥头堡。这两种身份的结合,让马鞍山既有东部地区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撑,又有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的扶持。企业可以利用中西部丰富资源和国家政策倾斜的同时,也能进行技术、人才、资金全面调配,给企业自主性和管理条件。从起步至今10年的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达到50%以上增长速度,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年位居安徽省89家开发区的前三位,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3]纵观国内著名资源型城市,除了少数位于较为落后偏远地区外,其附近都有较大的经济圈。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成为这些经济圈的辐射范围,接纳发达城区的产业转移都是值得钻研的课题。这些资源型城市的优势在于其廉价劳动力和优越的交通条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企改制后的下岗工人,是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此外,资源型城市原先为了进行资源的输出,大多有便利铁路运输条件,这在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应该让更多企业和经济体来共享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自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铺路。[4]
2、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的选择。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经济板块。其中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生产都是在马鞍山原有重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延伸。马鞍山近年来新发展的两个产业是食品加工业和电子原材料生产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是一项高回报率的企业,而固定资本的投资却相对较少。对于正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道路的城市,不妨可以借鉴马鞍山的经验,依托附近高校的人才资源,尝试发展高新技术行业,或许也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马鞍山能将食品加工业做的有声有色也绝非偶然。我们注意到,马鞍山的食品加工业多是外来企业,厂商能够选择马鞍山这样一个重工业城市来扩展自己的产业版图,值得我们深思。
结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些资源型城市曾经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放弃了发展综合经济的模式,而选择了为国家建设而奉献自己。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资源型城市资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如何赋予这些城市以新生,是值得每个国人深思的。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区域形态,给城市经济带来的不仅是产值的增加,更是城市本身在各种产业结构调整的试验田。谨慎而大胆的进行开发区的建设,必将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王欢,女,福建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税收学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2008—2009.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R].马鞍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EB/OL].http://club.u.cctv.com/viewnews.shtml.
[3]马鞍山市统计局.2008年马鞍山统计年鉴[Z].2009.
[4]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专业性工矿城市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