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舆情在事故应急处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引导作用、以及传播防灾自救知识等作用。要做好新闻舆情事故应急处置,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新闻媒体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完善有关灾害事故报道的新闻管理措施。
关键词:事故;新闻舆情;应急处置
1、引言
事故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由于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因索而导致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社会震荡、公众心理恐慌的各种情况。我国是一个灾害事故频发的国家。频繁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给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每年仅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引起一定范围内的社会震荡、公众心理恐慌;同时,由于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极具新闻效应,因此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后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的应急处置以及善后工作必定也会吸引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2、新闻媒体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分析
2.1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新闻典论监督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社会公众要求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知情权”,也就是要求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信息实行透明化与公开化,这是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结果。
而新闻媒体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间人”的角色。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一个是没有新闻的政府,一个是没有政府的新闻,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山此可见新闻在民主国家的重要地位。在传统的民主国家,教育和新闻乃是自山社会赖以生存的支柱,明达的舆论被明确认为是一种有利的武器—它确实是法治政府的基础。
新闻媒体在运用新闻舆论的力量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方面有很大的作为,这是因为新闻舆论这种社会控制手段是一种软控制手段,相对于法律控制这种硬的社会控制手段,它具有控制的广泛性、更大的灵活性、监督的迅速性、极大的公开性以及成本的低廉性等特点。
2.2新闻典论的引导作用
新闻舆论引导的直接目的就是以新闻舆论影响公众舆论,使后者沿着新闻媒体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同时避免与理性、良知和社会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负向舆论(包括小道消息谣言及一切虚妄之言)。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曾经说过“新闻单位在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方面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媒体担负着影响或改变公众看待世界的方式、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由于政府工作会存在各种不足与失误,在社会上会有不满情绪产生;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小道消息、谣言难以避免,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澄清事实真相、稳定公众心理的作用。
2.3传播防灾自救知识,塑造社会公众对事故的正确观念
事故发生前,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公众进行防灾自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懂得如何正确应对事故,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可以帮助政府和公众及时总结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强化公众的防灾自救意识。
3、新闻舆情应急处置建议及应对措施
针对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新闻舆情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一)应当尽快制定《新闻法》,从法律上规定新闻谋体的知情权、采访权,充分发挥新闻谋体的作用目前社会上对制定《新闻法》的呼声很高,相信随着这部法律的出台,将会明确新闻媒体的活动范围和社会职能,明确新闻媒体的权利,规范新闻媒体的义务,保障记者的人身安全,有力抵制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和压制;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会大大加强,以进一步有利于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创造谋体公正介入的秩序
目前,我国在信息披露透明化方面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因此要创造一种让媒体公正介人的秩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限制的外,应当保持适度的新闻自由,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完善社会的自我修复机制,实现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信息资源控制和占有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新闻谋体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针对新闻媒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经常的、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豪感与责任心;同时,作为新闻记者的管理机构的中国记协,应当充分发挥对其会员的管理、监督作用,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规范新闻媒体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防止、减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完善有关事故报道的新闻舆情措施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基于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并考虑到各级政府所拥有的行政职权的情况,笔者建议: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应当尽快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以及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由于灾故发生后,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应急处置,因此,只要各级人民政府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那么灾害事故发生后的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信息的发布、谣言的澄清等等工作,都可以纳人这一管理体制中。
2.对于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实行不同的体制
考虑到事故影响的地域的广泛性,因此,有关发生在市级地方政府管辖范围以内的事故的信息,由市级地方政府发布;一个省内发生的跨地、市的事故,由省一级地方政府发布;跨省、市的特别严重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应当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上报,按照事故等级的不同,确定信息发布的相应政府的级别:一般事故由县级政府发布;重大事故由市级政府发布;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由省级政府发布。考虑到核泄露事故的危害和国际社会对核泄露事故的敏感性,有关这类事故的信息应当统一山中央政府发布。
3.应当充分考虑受众心理,注意保护受害人及其家属的隐私
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在进行信息发布或者新闻报道时,必须“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应当充分考虑普通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力,防止可能引起公众反感的照片、文字出现在媒体中;同时要注意保护遇难者及其家属的隐私,使遇难者家属免于受到“二次伤害”
4.充分注意谣言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众口烁金,积毁销骨”,谣言之所以能广泛传播并在社会上造成极大恐慌,就在于信息的不充分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又非常高,因此,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当畅通信息渠道,使公众充分了解事实真相,防止谣言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综上所述,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烦琐的过程,新闻媒体在其中能发挥多大的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新闻舆情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当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以利于灾害事故的妥善处置。
参考文献:
[1]土雄.新闻舆论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85.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03.131.
关键词:事故;新闻舆情;应急处置
1、引言
事故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由于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因索而导致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社会震荡、公众心理恐慌的各种情况。我国是一个灾害事故频发的国家。频繁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给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每年仅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引起一定范围内的社会震荡、公众心理恐慌;同时,由于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极具新闻效应,因此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后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的应急处置以及善后工作必定也会吸引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2、新闻媒体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分析
2.1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新闻典论监督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社会公众要求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知情权”,也就是要求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信息实行透明化与公开化,这是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结果。
而新闻媒体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间人”的角色。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一个是没有新闻的政府,一个是没有政府的新闻,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山此可见新闻在民主国家的重要地位。在传统的民主国家,教育和新闻乃是自山社会赖以生存的支柱,明达的舆论被明确认为是一种有利的武器—它确实是法治政府的基础。
新闻媒体在运用新闻舆论的力量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方面有很大的作为,这是因为新闻舆论这种社会控制手段是一种软控制手段,相对于法律控制这种硬的社会控制手段,它具有控制的广泛性、更大的灵活性、监督的迅速性、极大的公开性以及成本的低廉性等特点。
2.2新闻典论的引导作用
新闻舆论引导的直接目的就是以新闻舆论影响公众舆论,使后者沿着新闻媒体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同时避免与理性、良知和社会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负向舆论(包括小道消息谣言及一切虚妄之言)。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曾经说过“新闻单位在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方面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媒体担负着影响或改变公众看待世界的方式、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由于政府工作会存在各种不足与失误,在社会上会有不满情绪产生;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小道消息、谣言难以避免,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澄清事实真相、稳定公众心理的作用。
2.3传播防灾自救知识,塑造社会公众对事故的正确观念
事故发生前,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公众进行防灾自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懂得如何正确应对事故,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可以帮助政府和公众及时总结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强化公众的防灾自救意识。
3、新闻舆情应急处置建议及应对措施
针对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新闻舆情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一)应当尽快制定《新闻法》,从法律上规定新闻谋体的知情权、采访权,充分发挥新闻谋体的作用目前社会上对制定《新闻法》的呼声很高,相信随着这部法律的出台,将会明确新闻媒体的活动范围和社会职能,明确新闻媒体的权利,规范新闻媒体的义务,保障记者的人身安全,有力抵制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和压制;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会大大加强,以进一步有利于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创造谋体公正介入的秩序
目前,我国在信息披露透明化方面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因此要创造一种让媒体公正介人的秩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限制的外,应当保持适度的新闻自由,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完善社会的自我修复机制,实现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信息资源控制和占有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新闻谋体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针对新闻媒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经常的、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豪感与责任心;同时,作为新闻记者的管理机构的中国记协,应当充分发挥对其会员的管理、监督作用,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规范新闻媒体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防止、减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完善有关事故报道的新闻舆情措施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基于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并考虑到各级政府所拥有的行政职权的情况,笔者建议: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应当尽快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以及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由于灾故发生后,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应急处置,因此,只要各级人民政府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那么灾害事故发生后的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信息的发布、谣言的澄清等等工作,都可以纳人这一管理体制中。
2.对于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实行不同的体制
考虑到事故影响的地域的广泛性,因此,有关发生在市级地方政府管辖范围以内的事故的信息,由市级地方政府发布;一个省内发生的跨地、市的事故,由省一级地方政府发布;跨省、市的特别严重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应当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上报,按照事故等级的不同,确定信息发布的相应政府的级别:一般事故由县级政府发布;重大事故由市级政府发布;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由省级政府发布。考虑到核泄露事故的危害和国际社会对核泄露事故的敏感性,有关这类事故的信息应当统一山中央政府发布。
3.应当充分考虑受众心理,注意保护受害人及其家属的隐私
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在进行信息发布或者新闻报道时,必须“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应当充分考虑普通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力,防止可能引起公众反感的照片、文字出现在媒体中;同时要注意保护遇难者及其家属的隐私,使遇难者家属免于受到“二次伤害”
4.充分注意谣言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众口烁金,积毁销骨”,谣言之所以能广泛传播并在社会上造成极大恐慌,就在于信息的不充分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又非常高,因此,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当畅通信息渠道,使公众充分了解事实真相,防止谣言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综上所述,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烦琐的过程,新闻媒体在其中能发挥多大的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新闻舆情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当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以利于灾害事故的妥善处置。
参考文献:
[1]土雄.新闻舆论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85.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