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创新国际化的世纪,作为教师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国际化的世纪。“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作为教师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工作。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式,课始就吊起学生的胃口;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把教学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唤起他们创新的意识。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始我出示了一幅地球哭泣图,问大家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唤起了同学们想要探求地球奥秘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自主从文中寻找答案。学完后大家了解了地球现在所受的灾难,又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接着我又要求同学们设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一个比一个说的精彩。
  
  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拔苗助长》一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学生提出“秧苗很小,拔高一节,早就翻倒了。”“家里人赶快跑去,时间很短,秧苗可能萎了,不可能枯死。”孩子们凭着已有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在学习《秋天》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树木、田野、天空等,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有的树秋天不落叶?”“为什么家乡的秋天和课本里的不一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自主探究,提高创新素质
  
  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与习惯,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同时把课堂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连的现实生活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还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状态,疑难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多向交流信息而解决。如学习《白杨》一课时,先结合自己看到的白杨树,画出白杨树,说说白杨树的特点,再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互相提出含义深刻难以理解的句子,“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又陷入了沉思”小组内学习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创新素质。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可见,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都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联通:817100青海省乌兰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各项工作的教师,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导师和引路人,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头头,头头想要“拉住”班级中这几十号人,没有一定的方法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班级工作很细,也很杂。但即便是这样,班主任如能抓住班级工作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则班主任工作能顺利开展,收到预期效果
期刊
统编教材第十二册“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教学内容,虽然没有提出过多的计算能力和过高的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的要求,但通过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数据,以及图表的制作等活动,能使学生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并且能在初步学习统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重视社会实践,重视调查研究”的意识。   “统计表”的教学,是初步统计基础知识的起始课,它既不同于计算、应用题等教学,又与计算技能有一定联系,是实践性很强,应用极广
期刊
“智慧养老”从一定程度上给中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很多智慧养老产品却为何叫好不叫座?业界分析,究其原因在于,智慧养老产品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使用能力,脱离实际需求,为了“智慧”而“智能”。在现实中,仍有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打车软件、不会用手机点餐等,这些问题也被称为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由此可见,智慧养老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传统的养老产业转向智慧养老产业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期刊
一、关于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水的实验改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其中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通过烧杯壁上有水珠产生来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按此来操作现象不太明显,如果把烧杯换成长试管,实验时产生的水蒸气上升到试管的底部,由于距离较长,水蒸气冷凝成小水珠,现象明显,效果好。    二、关于“木炭(或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改进    P105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基层学校的英语教学陷入一种盲动之中,许多教师不知该怎样上课。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及在工作中具体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改后的英语课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诙谐、富有激情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课堂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注意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考闸门,使学生
期刊
我们知道,没有稳固基础的大厦是不牢固的。同样,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提高语文能力往往也是一句空话。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历年来,语文教学大纲无论有怎样的变化,其教学目的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
期刊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习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呢?    一、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在课
期刊
在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曾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学生请假。在众多学生请假的理由中,有的因为父母让其参加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而请假,有的是因为天气突变不能正常到校而请假,总之是大凡请假都有正当的理由。  可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鬼精”了。当一些学生想逃避作业的检查,想上网吧玩游戏,想旷课玩耍时,干脆就不动心思地嘴一张,请假看病!反正谅你当教师的也不敢不准!因为这些鬼精
期刊
一、解答主观题的几个主要环节    〈一〉审题  审题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素:  1.弄清楚提问所确定的知识范围、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  2.弄清楚提问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分析对象;  3.弄清楚提问的指向。  提问的指向不同,答题的要求和运用的知识就不同。根据答题要用的思路,可将主观题的提问方式分为单向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印证性提问。  1、单向性提问  涵义类——反映了什么现象或问题、分析材料或图表
期刊
新世纪伊始,教育界刮起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改革旋风,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笔者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的中心是教法的改革,教法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认为,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不同的几种角色:    一、成为课堂的“导演”    在如今众多语文教学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