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创新国际化的世纪,作为教师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国际化的世纪。“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作为教师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工作。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式,课始就吊起学生的胃口;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把教学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唤起他们创新的意识。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始我出示了一幅地球哭泣图,问大家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唤起了同学们想要探求地球奥秘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自主从文中寻找答案。学完后大家了解了地球现在所受的灾难,又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接着我又要求同学们设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一个比一个说的精彩。
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拔苗助长》一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学生提出“秧苗很小,拔高一节,早就翻倒了。”“家里人赶快跑去,时间很短,秧苗可能萎了,不可能枯死。”孩子们凭着已有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在学习《秋天》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树木、田野、天空等,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有的树秋天不落叶?”“为什么家乡的秋天和课本里的不一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自主探究,提高创新素质
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与习惯,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同时把课堂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连的现实生活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还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状态,疑难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多向交流信息而解决。如学习《白杨》一课时,先结合自己看到的白杨树,画出白杨树,说说白杨树的特点,再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互相提出含义深刻难以理解的句子,“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又陷入了沉思”小组内学习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创新素质。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可见,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都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联通:817100青海省乌兰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国际化的世纪。“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作为教师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工作。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式,课始就吊起学生的胃口;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把教学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唤起他们创新的意识。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始我出示了一幅地球哭泣图,问大家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唤起了同学们想要探求地球奥秘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自主从文中寻找答案。学完后大家了解了地球现在所受的灾难,又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接着我又要求同学们设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一个比一个说的精彩。
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拔苗助长》一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学生提出“秧苗很小,拔高一节,早就翻倒了。”“家里人赶快跑去,时间很短,秧苗可能萎了,不可能枯死。”孩子们凭着已有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在学习《秋天》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树木、田野、天空等,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有的树秋天不落叶?”“为什么家乡的秋天和课本里的不一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自主探究,提高创新素质
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与习惯,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同时把课堂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连的现实生活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还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状态,疑难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多向交流信息而解决。如学习《白杨》一课时,先结合自己看到的白杨树,画出白杨树,说说白杨树的特点,再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互相提出含义深刻难以理解的句子,“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又陷入了沉思”小组内学习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创新素质。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可见,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都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联通:817100青海省乌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