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说理的多元深入与理性批判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是否深刻是议论文优劣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让思考理性、深入?根本途径是加入“我”的元素,让“我”深入思考。下面通过一道考场作文题给大家具体讲解。
  我们先来看题目:
  一项关于秦腔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学,但认为总有人会热爱的。
  “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感悟?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一则“材料 导语式”的作文题,材料讲述了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的态度:一方面是乐观的,很多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认为“总有人会热爱”;另一方面“他们自己没有学”。
  导语在材料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关键词———“总有人会”,指出这已经成为很多人推卸责任的“口头禅”。对“总有人会”这句话大家比较熟悉,于是不少考生开篇就得出结论,指出“总有人会”的背后是年轻人责任感缺乏,不主动担当。这样处理,容易使文章的主题简单肤浅。也有考生口号式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作文并未走心,没有对材料中涉及的社会现象深入思考,怎能打动阅卷者取得高分呢?

第一步分析材料,自我质疑


  拿到材料以后,不要急着下结论,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若是我,我会怎么做?”
  “我会去学秦腔吗?”估计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不学?”我们可以找出五花八门的理由,如“不喜欢”“嗓子不好,没先天条件”“就是想学,也不方便吧,周围没处学呀”“一切耽误学习的事我妈都不会同意”……这些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因此,我们认为不少年轻人自己不学秦腔,而说“总有人会”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这个评价便有些简单草率了。
  在写作时,我们要设身处地思考,规避那些简单轻率的结论,使文章内容更加客观、理性、深刻。

第二步分类论证,自我剖析


  在列出不学秦腔的多种理由后,我们要对这些理由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明确文章的批评对象,而不是把所有年轻人“一棍子打死”。
  我们首先要把这些理由进行归类。第一类如“没先天条件”“不喜欢”等,问题很难解决。我们承认不同人的天赋存在差异,也应该尊重个人喜好,因此,对这类年轻人无须勉强,更没有理由指责。
  第二类如“没地方学”“时间有限”等,属于摆困难,这不是不去学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确实对秦腔感興趣,相信这些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以上述理由为借口,掩盖推卸责任的思想。这是我们羞于说出口的第三类理由,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我们在文中能深入剖析这些深层想法,直面自己的内心,具有自我反省意识,比单纯批判别人要深刻得多,文章也会因为真诚而打动别人。
  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年轻人不学秦腔的根本原因还是不想学。为什么?也许是思想的惰性,也许是现实层面的考虑,如不看好未来发展前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然而在与个人前途相悖时我是否愿意坚持?在责任与利益之间我们又该如何取舍?
  一旦实现了上述分类论述,文章的层次就井然有序了。

第三步展开分析,超越自我


  写作时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说些冠冕堂皇的空话,而要客观、负责、用心地表达,追问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思考问题的本质。
  我们可以将“总有人会”放到全社会层面思考。诚然,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但若人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社会将如何?社会文明将无法有序传承,社会也不可能和谐发展。说到底,个体“我”是无法脱离“我们”这个集体而发展的。况且,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还应当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得克服人性中的自私与惰性,超越自我。
  就秦腔而言,我们不必一定要自己去学习,通过其他方式同样可以为秦腔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可以多了解秦腔,帮助秦腔做一些宣传推广工作;可以付费收听秦腔节目,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可以为秦腔的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不会”“没时间”等不应成为我们袖手旁观的理由。总之,要行动起来,而不是把“总有人会”挂在嘴边。
  写作时,我们可以重点围绕“总有人会”从以下角度展开论述:“总有人会”,是什么人会?“总”字背后是否存在说话者的侥幸心理?哪类人更喜欢说“总有人会”?怎样的情景、状态时会说“总有人会”?这些说“总有人会”的人,是否设想过“没人会”的后果?“总有人会”是毫不在意还是故意逃避责任?人人都说“总有人会”,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文章就会变得深刻有内涵。
其他文献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学生较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理想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高薪工作、健康、家庭、出国留学、美好感情、父母安好、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写一篇文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联。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对于这
我又看见了这对母子。  因为经常在商场里巡视,我见过的插队手段可不少,有仗着年纪大倚老卖老的;有悄悄挨到队伍旁,鲇鱼一样弓着身子滑进去的;再不就是借着与熟人聊天儿趁机入列的……相比之下,这母子俩的手段更高明。  和我前几次见到的一样,儿子凭借身材瘦小的优势,如灵活的猴子般插进队伍,踮起脚不知和队伍后面的人说了什么,谈妥一般地相互点点头,儿子便拉着母亲堂而皇之地插入队伍中。母亲故作羞红了脸,手紧紧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不知勾起多少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2018年2月19日,新华网与众多网络媒體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互动活动。  “牵妈妈的手”引发无数人关注,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刷屏。“你很忙,忙着追赶,忙着超越,忙着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你的付出无人知晓,你的一切她始终牵挂。”“你有多久没
入夜了,秦淮两岸的风光曼妙无比。且看那初上的华灯,点点缀在入梦的星河中,只是花花绿绿——那本不该有的颜色,那光与电的“摩登孩子”,将秦淮原有的妩媚与娉婷尽遮,只余下整个城市的急管繁弦,将夜“咿呀”唱过。  我不爱夜晚的秦淮,尽管它骨子里的那种气质深深地把我吸引:恰如王子安大笔如椽写就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般开朗,那透过轩窗的书卷气令人痴迷。  但这气息大概也快消失殆尽了吧。我想着,走上那桥,走过
由于爸爸妈妈长年在外奔波,我的童年时光大多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是爸爸妈妈,而是我的爷爷奶奶。当然,他们教给我的,不是音乐绘画,不是唐诗宋词,而是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所有这些,也不是一种刻意的耳提面命,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濡染。这些教育内容,都被爷爷奶奶收藏在一本叫“家风”的教科书中……以礼待人  刚到乡下第一天,爷爷就牵着我的手将小村子挨
在这落花微雨的江南与杜甫相遇,是李龟年没有想到的。  道路两旁的店铺早已没了生气,店主大都带着妻儿逃难去了,只有从那檐上正被细雨冲刷的精致雕花巾能窥见昔日的繁华。而杜甫,就立在这烟雨蒙蒙的道路尽头。他瘦得不成样子,脸上的颧骨高高突起,若不是那熟悉而深邃的目光,李龟年几乎认不出眼前的老翁便是昔日的好友杜甫。雨丝成阵,打湿了一片粉墙黛瓦,暮色四合,细细的甬道一直延伸向远方。  檐上的雨珠一滴滴坠落,溅
清朝英语教材曝光,用汉字代替英语音标  在四川成都市民尧先生收藏的一本印有“咸丰”字样的英语教材中,上面“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据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这样的英语书应该是真实的,应该属于清朝晚期。据尧先生展示的图片来看,书中画了12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最下面是注音,这些注音都是用汉字代替音标。如把“to do with my friend”音
事件回放  前不久,一张“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是违法的”的截图被频繁转发,并引发热议。起因是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看到了“应当刻苦学习”的字样。虽然法律专业人士出面澄清这是对法律的误读,但关于“大学生学习不刻苦”的思考并不会因此停止。  时事鲜评  从入学之初,學生获取的知识就开始被分数和名次量化,小升初、初升高的十几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达到“分数线”,换取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重重考核、严
1949年阳春三月,北平市军管会接管故宫博物院。接管仪式也是在太和殿举行,罗歌宣布请军代表尹达讲话,尹达疾步登上皇帝宝座,大声说道:  几百年来,只有皇帝才能登上这个宝座。现在,我作为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故宫博物院的军代表,也登上这个宝座。有人说,老百姓登上宝座,会头晕,会掉下来的。今天,我的头并不晕,也掉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民当家做主了,人民成为主人了。现在,我宣布:正式接管故宫,马
我很不喜欢猴子。我以为,人身上所有的恶劣德行,猴子全占了,比如好色、好吃、貪婪、强烈的权力欲,等等;而人后天修得的文明,无论是装模作样的,还是真正拥有的君子美德,猴子全然没有。  看森林里的野猴子打架,无非为了食和色;而动物园里的猴子,食物供应充足,它们打架全然是为了称王称霸,目的无非是多占有几个母猴子。  《夜航船》记载,黄帝有四个妃子,夏朝王妃增为九个,殷商二十七个,周朝八十一个,汉武帝设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