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夫妻要各有各的朋友 等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夫妻要各有各的朋友
  文/梧桐
  平时,总会看到很多老年人结伴出游或锻炼身体,还有不少老人宁可在街边下一天棋,也不愿与自己的老伴常伴家中。其实,这都是一种害怕孤独的表现。他们希望从友情中获得满足,好让自己过得充实一些。老人感到孤独是很正常的现象,当他们感到孤独时,就会通过跟老伴闹别扭的方式来发泄。但是,做儿女的不能只通过劝说来解决问题,正确的办法是鼓励老两口各自找一些朋友,多创造一些“涉外事务”,以减少老两口单独大眼瞪小眼的时间。
  人的情绪都是需要出口的,老人也不例外。如果老人每天只有老伴作为唯一的依靠,就会倾向于对老伴要求过高,把老伴当作自己唯一的情绪出口。这时候,如果老人能有一些朋友整天说说笑笑,相当于分散了老人的心理需求,对老伴的苛求自然就会减少,夫妻关系也就会变好。
  另外,多交朋友还可以丰富老人的退休生活,使他们活得有朝气。其实,很多闲气都是因为老人没事干闲出来的,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弄得多姿多彩,心情自然就会好,跟老伴也会有话可说。
  那么,老人交朋友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首先,老人需要交益友,不交损友。交一些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胸怀大度的朋友,经常互相走访,对于活跃晚年生活、和谐夫妻关系都有好处。而一些到处传闲话、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朋友,不如不交。
  其次,老人的夫妻关系也需要经营,当老人不把老伴当作唯一依赖时,也就间接的经营好了夫妻关系。有时候老人可以和老伴共同出外访友,这对于老人心情的提升很有好处,也利于夫妻之间多一些共同语言。
  第三,做儿女的需要理解老人的心理,支持父母多往外走,多交好朋友,而不要以为这是老人不安分守己。毕竟,朋友多了,对老人的夫妻感情有好处,儿女的负担也会变小。
  
  老人再婚怎样才能幸福?
  文/王亿
  丧偶的老人再婚后又离婚,个中痛苦自不待言。近日从法院系统了解到,类似的案件并不少见。专家提醒有再婚念头的老年人:再婚若处理不当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给生活带来新的痛苦。
  专家介绍,老年人再婚,谈恋爱的时间很重要。一般人谈恋爱,在三个月之内爱情热度最高,到半年时开始降温,一年左右决定结婚还是分手。但是,老年人总觉得自己所剩时间不多,在感觉特别好的时间内就匆匆决定结婚,很少有人经过长时间的考验。结果,结婚后一段时间,才发现两人有许多差异而产生矛盾。
  有这样一个案例:老苏今年65岁,老伴去世两年后经人介绍结识了55岁的吕大妈。刚见了3次面,他们已经谈得非常投机,都觉得对方不错,很快就决定登记结婚了,旅行回来之后,新的生活开始了,他们商量好,两家轮流住。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他们都习惯了在自己家里过清静的生活,现在要搬到对方家里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都有些别扭,毕竟相处时间太短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都发现两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别:老苏身体好,活泼外向,喜欢出去钓鱼、打球、串门,早出晚归;而老吕喜欢安静,不愿意到处乱跑乱动的,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结果,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又感觉到了往日的孤独。逐渐地,老吕觉得老苏太粗心,不会关心体贴人;老苏觉得老吕太敏感,不好相处。最后,他们只好离婚。
  老年人再婚,性格调试也非常关键。王教授的老伴去世后,经别人介绍认识了李老师。李老师有50多岁,身体很好,手脚麻利勤快,性格直爽。王教授和她成家后,一下子感到轻松多了。可是过了半年,他就发现李老师特别要强和敏感,别人不能说她,开玩笑也不行,需要别人都得听她的,还得经常想到她,主动给她买礼物等等。可是,王教授以前和老伴相处的模式是:完全听他的安排,她的脾气特别随和,对别人要求的很少。王教授一时适应不过来。李老师也有满肚子的意见:我在家干了那么多活,他怎么不关心我还说我?我又不是他的保姆!还那么小气,一点也没把我放在心上……最后回家去了。
  专家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在25岁时就基本定型,到了老年期一般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所以,老年人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问题,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不要固执己见,而要开朗灵活。一个人结婚前已有个性,结婚后如努力磨合调整会相互适应。但是老年人往往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生活,性格已经适应了原来的老伴,再调整就不太容易。再加上老年人本来就比较固执,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宽容忍耐和灵活性,不能只关心自己的需要。
  老年人再婚,回忆往事也要适度,要善于适应生活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自己心理上年轻起来。
其他文献
宇宙浩瀚,天地无垠,今天人类的认知水平只揭开了世界的“冰山一角”,还有层出不穷、扣人心弦的未解之谜等待着去探索。本文讲述了北京古城里的几个谜团,它们就藏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京城名胜古迹里。  有关专家对北京景山地区的遥感航摄照片进行了研究,发现这里的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状貌似一组拟人化的建筑。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所拍摄的全北京城鸟瞰照片,翻阅了大量
期刊
1976年,我们这批知青大都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渠道回了城,只有我和谷之香还留在农村。说是农村,其实都从生产队里调出来,在一家社队办的农机厂里做工。我们都在翻砂车间,我是翻砂工,谷之香她们这些女工是用粘粘的红砂打机芯。  我们两个在城里并不熟悉,下乡后又没分到一个地方,只是到了农机厂才认识的。她看上去很柔弱,脸儿黄黄的。但她长得很秀气,瓜子脸,眼睛很有情。若不是在那特殊的年月和地方,她一定是个很懂生
期刊
1.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2.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3.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4.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5.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6.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7.祸从口出,病由心生   8.好人健康,恶人命短   9.性格开朗,疾病躲藏  10.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11.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12.笑一笑,十年少  13.一日三笑,人
期刊
我出生于1920 年,正是“五四”运动(1919)的第二年,所以我的小学生活是在“五四”的影响下度过的。不知不觉中八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才知道“五四”对我的小学生活及以后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  我就读的小学叫浙江温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年制。那时正是从清末残余的私塾教学向欧美的十二年制小学、中学过渡,我的大哥哥便是在私塾里学习,以后转入师范学校毕业。我正是这个新潮学制下的首批儿童。后来长大
期刊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从而赋予了重阳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以新的内容。在这样一个节日里,除了向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之外,也许每个为人子女者更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老人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安度晚年?  1998年春节晚会上,《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词平实得像聊天一样的歌曲引起了巨大轰动,许多老年人拉着歌手陈红的手连声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的确,“养老”并不仅仅是人们
期刊
老人用药不宜多  文/赵强 李冰  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长期患冠心病,并伴心律失常,多年来一直服用抗凝药华法林。入冬后,昼夜温差大,他感冒了,出现咳嗽、鼻塞,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小毛病,便自己到药店买感冒药和头孢菌素等消炎药吃。可服用不久,他感到心慌,还咳出血来,于是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建议他停药。对此,有关专家提醒,老年人尤其本身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服药种类上要本着“能少就少”的
期刊
妈妈的“老来俏”  文/韩爽  一直以为妈妈是个不爱打扮的人,直到最近两年,我才意识到这是个多大的误会。  泄露了妈妈爱美之心的,是一盒被我丢弃不用的散粉,那种网购的韩国便宜货,一日偶然被妈妈发现,尝试着扑了一点在脸上。晚饭时,妈妈像发现了新大陆,眉飞色舞地一一转述别人的夸赞:“院里的李工一见我就说,刘老师,您气色真不错,白里透红的;你红姨也说我更显年轻了……”说到这里,妈妈突然故作神秘地以手遮口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然而你是否知道,医药广告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那时的诊所和药店十分讲究“市招”,所谓“市招”实质就是医药广告,且颇具情趣及行业特色。  我国古代的医药广告兴起颇早,其中以宋代最为突出。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赵太丞家,治病兼售生熟药,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广告,突出介绍各种中药丸散膏丹治病的神奇作用,信息传播甚广。南宋御医王继先,祖上传一灵
期刊
老年人美容更长寿  文/沈兵  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恰当而适宜地修饰与美容,会给他们带来青春与活力。据《健康时报》引述专家的观点说,年逾古稀者注重打扮、爱好参与美容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学家认为,潇洒大方的仪容常会使他们感到年轻。  这种“还我年轻” 心理,会给老年人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老人心理上的这种愉悦和满足,对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很有益处。这是因为:当人处于愉悦和满足的心情时,能够促进分泌更
期刊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规定,对下列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致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