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黑河市爱辉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迈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严守生态红线、壮大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冰雪经济等方面下大力气,做好统筹谋划,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绿色生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已初具规模。
一、在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及有益作法
十八大以来,黑河市爱辉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生态区建设层次,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打造“两座金山银山”
(一)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爱辉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五年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70.85%、居全黑河市第一;全区11个乡镇、89个行政村有6个国家级、11个省级生态乡镇和74个省级生态村,分别占总数的55%、100%和83%,居全市首位;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的1/10。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区”称号,全年优良天气350天以上,位居“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第6位。区委区政府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党政实绩考评中份额。
(二)壮大林下产业经济。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抓好林菌、林果、花卉苗木、中草药、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壮大森林食品、林木产品等精深加工业”。爱辉区森林资源富集,有林地119.4万公顷,占全省地方林业的1/5、全市的1/3。有野生动植物400余种,林药、林菌、林果等300余种,是我国北药重点开发基地和天然绿色食品基地。有盛辉林板一体化、瑷珲山珍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有河南屯寒带浆果等种植基地4处,有二站、西峰山2个地摆木耳基地和新生、坤河2个吊袋木耳基地,年生产食用菌500余万袋。养殖林下畜禽2.5万余只、大牲畜12万余头,基本形成了南中北沿江“四线”林菌、林药、林木、林下畜禽产业格局。
(三)发展生态旅游。爱辉“春天山花烂漫、夏天避暑消夏、秋天五花山色,冬天赏冰乐雪”,每一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体验。爱辉区地处边境,是首任黑龙江将军驻地,瑷珲历史、中俄界江、少数民族、知青垦荒等旅游资源丰富。目前,爱辉区有国家4A级旅游区1个、3A级旅游区7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特色名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各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3S级滑雪场1个。这些点、线、面结合的旅游资源,将爱辉区11个乡镇89个行政村构架起一个全域旅游发展模型。
(四)开发冰雪经济。爱辉区远离海洋身处大陆,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冬季雪量大,雪期长,每年超过4个月被冰雪覆盖。得天独厚的高纬寒地资源,使爱辉区国际冬季汽车试验产业和滑雪旅游产业迅速崛起。国家3S级滑雪场——红河谷国际滑雪场是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家大型边境国际旅游滑雪场,雪场自然天成,风景优美。冬季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不断打造冰雪旅游品牌赛事:举办中俄雪地越野滑雪、中俄冰球、冬泳联谊等大型体育赛事。开展雪上足球、冰上垂钓、冬泳等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活动,积聚人气、扩大宣传、培育经济增长点。
2.主要经验和做法
爱辉区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重大突破。2011年—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16.2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805%,接待旅游人数322.5万人次,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95%;完成旅游投资2.6亿元。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6.36亿元,接待旅游人数163.9万人次,均同比增长18.1%。全区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主要指标持续增长,整体发展势头进一步向好。
(一)坚守生态功能定位,强化底线思维,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绿色崛起。愛辉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百姓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立足全国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发挥整体生态优势,做好生态保护文章,提升生态区建设层次,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二)主打“绿色生态”金字招牌,积极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北药开发等多元化产业。依托“瑷珲山珍”开发的百余种系列产品和“盛辉林板”拥有的德国设计的世界顶级产品线等现有产业基础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总投资2.7亿元的天工“互联网+商贸物流”园区项目探索发展现代物流、在线交易、定制生产等新型发展模式。做强山野菜、寒地浆果、食用菌等绿特色食品加工,逐步形成区域整体品牌优势,打造培育一批设施先进、生态高效、富有特色的现代林产示范基地。
(三)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制定旅游总体规划,厘清发展思路。爱辉区聘请北京巅峰智业文化旅游创意有限公司编制了《黑河市爱辉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构建“一心、一城、一江、两翼”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一心”即爱辉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城”即瑷珲国际“漫城”;“一江”即沿黑龙江生态“漫游”带;“两翼”即北部民俗风情与休闲运动旅游发展翼、西南部生态养生与文化体验发展翼。注重开发全域旅游。综合考量资源匹配、文化特征、城镇分布等因素,重点打造中俄边境线上最美全域旅游城。同时,争取组建“瑷珲—腾冲”旅游合作发展联盟,打造边境0—3公里人居示范区。
(四)强强联手,不断扩大宣传推介,提升爱辉区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包括与周边旅游成熟城市五大连池、嘉荫、漠河等市县组成区域旅游联盟,推出“五大连池—瑷珲古城—北方游猎第一乡”和“沿边寻北”暨“双河”(黑河—漠河)等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互推互送;与东北网、龙广台、黑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了“跨一江游两国嗨三天—黑河—布市中俄双子城经典路线自驾游”等活动,扩大了影响力,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一倍;全区28家旅游企业入驻通联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爱辉智慧旅游”;举办主题为“生态旅游、安全旅游”、“欢乐中国行、健康爱辉游”的旅游景区景点宣传推介活动;一大批传统民俗节日比如上元节、库木勒节、古伦木沓节的举办及宣传,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二、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爱辉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无论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服务水平抑或是对全区经济的贡献上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十分严峻。
1.管理多头、职能缺位,体制不畅。
由于历史原因,当前,爱辉区辖区内景区景点分属于市、区不同部门,旅游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掣肘,致使旅游难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管理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全区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全区旅游处于自发的点状分布,无法形成合力。
2.旅游相关政策不足,缺乏刺激引领效应。
国家政策对生态旅游招商引资、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及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一系列积极的旅游政策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爱辉区的生态旅游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旅行社引进、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等奖励政策不明晰,部分已出台的奖励政策也无法全部兑现。
3.整体宣传推介尚处于较低层次。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旅游资源也需要积极宣传。爱辉区整体推介宣传明显不足,既没有统一、响亮的宣传口号,也没有制作统一、精美的对外宣传手册,由于财力的有限无法聘请专业团队,在CCTV等主流媒体上进行策划宣传。导致爱辉区在我省范围内也未能做到家喻户晓,更遑论在全国了。总体来说,爱辉区生态旅游绿色发展的整体宣传尚处于低端水平。
4.财政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乏力。
由于相对投入不足,爱辉区旅游设施建设水平与成熟旅游景区相比,还非常落后。部分景区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景区附近接待能力不足,星级宾馆少且标准低。娱乐休闲与特色购物没有形成规模,沿线村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使得景区看起来更像农村而不像景区。发展旅游业,仅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更需要招商引资,而且要招大商、招好商。没有大招商就没有大投入,就不可能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而爱辉区旅游招商引资才刚刚起步、困难重重。
三、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树立“两座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省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协调之路、绿色之路、开放之路、共享之路。而“绿色之路”则是黑河市爱辉区首选之路。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需要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担当。发展生态旅游对于爱辉区来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实现赶超与崛起的“最佳选择”。把“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业、各领域,将“红色、绿色、蓝色、白色”旅游资源串起来,打造全区皆可旅游的新爱辉。
2.形成宣传攻势,进一步整体推介边城爱辉。
聘请专业团队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宣传途径,采取多种手段和营销方略,把爱辉区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推介到全省乃至全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爱辉是一块可游、可看、可玩、可购、可住、可养生的旅游乐土。统一策划宣传口号,印制《爱辉旅游攻略》在全国著名旅游景点内免费发放,开足马力进行全方位式宣传,形成轰炸效应。另外还可以邀请外省、市、县的各大旅行社、旅游局的老总和领导及旅游市场开发营销人员到爱辉区,让他们实地了解爱辉区,切身感受爱辉区蜿蜒起伏的山、清澈见底的水以及爱辉古城的历史沧桑。
3.理顺体制,强化领导,对生态旅游发展实施全方位领导。
管理体制不顺已经严重阻碍了爱辉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參照其他地方做法,成立爱辉区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作为统一的议事决策机构。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委员会主要职务,吸收各有关和涉旅部门、乡镇一把手为成员。职能上,旅委会负责明确全区旅游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审定全区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审议重大涉旅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旅委会下设办公室与旅游管理局合署办公,落实旅委会研究决定的重大措施,具体负责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行业监管、业务指导、政策制定和宣传营销等。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运行机制。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针对爱辉区旅游要素中的薄弱环节,建议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加快景点道路建设,解决景区道路等级低、游线不畅通问题。同时,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区旅游提供方便。其次,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素质,杜绝欺客、宰客现象的发生,第一时间快速处理游客投诉;最后,加快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购物市场特别是“特产街”、“旅游产品街”建设,鼓励开发、生产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食品等,带动旅游经济升温。
5.政策让利,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打造精品项目。
实现爱辉区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政策的支持。从政府主导层面,应出台财政保障政策、土地保障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出台品牌旅行社落户、集团优质酒店落户以及高端精品旅游项目引进奖励政策等,充分利用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在现阶段应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形成拳头产品,实现大投入、大格局、大转型的良性局面。
结束语
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讲,“我们要保护好、建设好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造福龙江、无愧子孙!”作为黑河市爱辉区要抓住全省全面振兴发展的机遇,念好山水经、冰雪经,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林产经济;依托生态旅游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传承历史文化,坚持砥砺前行,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不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一、在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及有益作法
十八大以来,黑河市爱辉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生态区建设层次,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打造“两座金山银山”
(一)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爱辉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五年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70.85%、居全黑河市第一;全区11个乡镇、89个行政村有6个国家级、11个省级生态乡镇和74个省级生态村,分别占总数的55%、100%和83%,居全市首位;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的1/10。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区”称号,全年优良天气350天以上,位居“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第6位。区委区政府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党政实绩考评中份额。
(二)壮大林下产业经济。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抓好林菌、林果、花卉苗木、中草药、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壮大森林食品、林木产品等精深加工业”。爱辉区森林资源富集,有林地119.4万公顷,占全省地方林业的1/5、全市的1/3。有野生动植物400余种,林药、林菌、林果等300余种,是我国北药重点开发基地和天然绿色食品基地。有盛辉林板一体化、瑷珲山珍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有河南屯寒带浆果等种植基地4处,有二站、西峰山2个地摆木耳基地和新生、坤河2个吊袋木耳基地,年生产食用菌500余万袋。养殖林下畜禽2.5万余只、大牲畜12万余头,基本形成了南中北沿江“四线”林菌、林药、林木、林下畜禽产业格局。
(三)发展生态旅游。爱辉“春天山花烂漫、夏天避暑消夏、秋天五花山色,冬天赏冰乐雪”,每一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体验。爱辉区地处边境,是首任黑龙江将军驻地,瑷珲历史、中俄界江、少数民族、知青垦荒等旅游资源丰富。目前,爱辉区有国家4A级旅游区1个、3A级旅游区7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特色名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各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3S级滑雪场1个。这些点、线、面结合的旅游资源,将爱辉区11个乡镇89个行政村构架起一个全域旅游发展模型。
(四)开发冰雪经济。爱辉区远离海洋身处大陆,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冬季雪量大,雪期长,每年超过4个月被冰雪覆盖。得天独厚的高纬寒地资源,使爱辉区国际冬季汽车试验产业和滑雪旅游产业迅速崛起。国家3S级滑雪场——红河谷国际滑雪场是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家大型边境国际旅游滑雪场,雪场自然天成,风景优美。冬季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不断打造冰雪旅游品牌赛事:举办中俄雪地越野滑雪、中俄冰球、冬泳联谊等大型体育赛事。开展雪上足球、冰上垂钓、冬泳等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活动,积聚人气、扩大宣传、培育经济增长点。
2.主要经验和做法
爱辉区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重大突破。2011年—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16.2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805%,接待旅游人数322.5万人次,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95%;完成旅游投资2.6亿元。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6.36亿元,接待旅游人数163.9万人次,均同比增长18.1%。全区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主要指标持续增长,整体发展势头进一步向好。
(一)坚守生态功能定位,强化底线思维,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绿色崛起。愛辉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百姓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立足全国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发挥整体生态优势,做好生态保护文章,提升生态区建设层次,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二)主打“绿色生态”金字招牌,积极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北药开发等多元化产业。依托“瑷珲山珍”开发的百余种系列产品和“盛辉林板”拥有的德国设计的世界顶级产品线等现有产业基础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总投资2.7亿元的天工“互联网+商贸物流”园区项目探索发展现代物流、在线交易、定制生产等新型发展模式。做强山野菜、寒地浆果、食用菌等绿特色食品加工,逐步形成区域整体品牌优势,打造培育一批设施先进、生态高效、富有特色的现代林产示范基地。
(三)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制定旅游总体规划,厘清发展思路。爱辉区聘请北京巅峰智业文化旅游创意有限公司编制了《黑河市爱辉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构建“一心、一城、一江、两翼”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一心”即爱辉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城”即瑷珲国际“漫城”;“一江”即沿黑龙江生态“漫游”带;“两翼”即北部民俗风情与休闲运动旅游发展翼、西南部生态养生与文化体验发展翼。注重开发全域旅游。综合考量资源匹配、文化特征、城镇分布等因素,重点打造中俄边境线上最美全域旅游城。同时,争取组建“瑷珲—腾冲”旅游合作发展联盟,打造边境0—3公里人居示范区。
(四)强强联手,不断扩大宣传推介,提升爱辉区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包括与周边旅游成熟城市五大连池、嘉荫、漠河等市县组成区域旅游联盟,推出“五大连池—瑷珲古城—北方游猎第一乡”和“沿边寻北”暨“双河”(黑河—漠河)等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互推互送;与东北网、龙广台、黑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了“跨一江游两国嗨三天—黑河—布市中俄双子城经典路线自驾游”等活动,扩大了影响力,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一倍;全区28家旅游企业入驻通联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爱辉智慧旅游”;举办主题为“生态旅游、安全旅游”、“欢乐中国行、健康爱辉游”的旅游景区景点宣传推介活动;一大批传统民俗节日比如上元节、库木勒节、古伦木沓节的举办及宣传,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二、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爱辉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无论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服务水平抑或是对全区经济的贡献上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十分严峻。
1.管理多头、职能缺位,体制不畅。
由于历史原因,当前,爱辉区辖区内景区景点分属于市、区不同部门,旅游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掣肘,致使旅游难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管理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全区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全区旅游处于自发的点状分布,无法形成合力。
2.旅游相关政策不足,缺乏刺激引领效应。
国家政策对生态旅游招商引资、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及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一系列积极的旅游政策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爱辉区的生态旅游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旅行社引进、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等奖励政策不明晰,部分已出台的奖励政策也无法全部兑现。
3.整体宣传推介尚处于较低层次。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旅游资源也需要积极宣传。爱辉区整体推介宣传明显不足,既没有统一、响亮的宣传口号,也没有制作统一、精美的对外宣传手册,由于财力的有限无法聘请专业团队,在CCTV等主流媒体上进行策划宣传。导致爱辉区在我省范围内也未能做到家喻户晓,更遑论在全国了。总体来说,爱辉区生态旅游绿色发展的整体宣传尚处于低端水平。
4.财政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乏力。
由于相对投入不足,爱辉区旅游设施建设水平与成熟旅游景区相比,还非常落后。部分景区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景区附近接待能力不足,星级宾馆少且标准低。娱乐休闲与特色购物没有形成规模,沿线村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使得景区看起来更像农村而不像景区。发展旅游业,仅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更需要招商引资,而且要招大商、招好商。没有大招商就没有大投入,就不可能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而爱辉区旅游招商引资才刚刚起步、困难重重。
三、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树立“两座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省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协调之路、绿色之路、开放之路、共享之路。而“绿色之路”则是黑河市爱辉区首选之路。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需要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担当。发展生态旅游对于爱辉区来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实现赶超与崛起的“最佳选择”。把“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业、各领域,将“红色、绿色、蓝色、白色”旅游资源串起来,打造全区皆可旅游的新爱辉。
2.形成宣传攻势,进一步整体推介边城爱辉。
聘请专业团队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宣传途径,采取多种手段和营销方略,把爱辉区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推介到全省乃至全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爱辉是一块可游、可看、可玩、可购、可住、可养生的旅游乐土。统一策划宣传口号,印制《爱辉旅游攻略》在全国著名旅游景点内免费发放,开足马力进行全方位式宣传,形成轰炸效应。另外还可以邀请外省、市、县的各大旅行社、旅游局的老总和领导及旅游市场开发营销人员到爱辉区,让他们实地了解爱辉区,切身感受爱辉区蜿蜒起伏的山、清澈见底的水以及爱辉古城的历史沧桑。
3.理顺体制,强化领导,对生态旅游发展实施全方位领导。
管理体制不顺已经严重阻碍了爱辉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參照其他地方做法,成立爱辉区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作为统一的议事决策机构。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委员会主要职务,吸收各有关和涉旅部门、乡镇一把手为成员。职能上,旅委会负责明确全区旅游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审定全区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审议重大涉旅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旅委会下设办公室与旅游管理局合署办公,落实旅委会研究决定的重大措施,具体负责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行业监管、业务指导、政策制定和宣传营销等。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运行机制。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针对爱辉区旅游要素中的薄弱环节,建议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加快景点道路建设,解决景区道路等级低、游线不畅通问题。同时,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区旅游提供方便。其次,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素质,杜绝欺客、宰客现象的发生,第一时间快速处理游客投诉;最后,加快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购物市场特别是“特产街”、“旅游产品街”建设,鼓励开发、生产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食品等,带动旅游经济升温。
5.政策让利,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打造精品项目。
实现爱辉区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政策的支持。从政府主导层面,应出台财政保障政策、土地保障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出台品牌旅行社落户、集团优质酒店落户以及高端精品旅游项目引进奖励政策等,充分利用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在现阶段应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形成拳头产品,实现大投入、大格局、大转型的良性局面。
结束语
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讲,“我们要保护好、建设好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造福龙江、无愧子孙!”作为黑河市爱辉区要抓住全省全面振兴发展的机遇,念好山水经、冰雪经,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林产经济;依托生态旅游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传承历史文化,坚持砥砺前行,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不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