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学生只有进行深刻的实践体验活动,才能走向深度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尽情地想象、创造,并不断发展,吸引其投入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加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组织深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54
引言
深度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和教学方式,更为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教学思想。从概念上来讲,它是一种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学习方式。基于对学习的理解,学生能够通过批判性、思考式的方法学习新知,而认知结构也涵盖着学生的学习心得、学习感受等。深度学习相对于浅层学习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综合学习环节的顺利开展。
一、深度提炼,发展思维
文本提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指引学生深度提炼文本,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文章的内涵。
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共由三个故事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道出了蔺相如与廉颇的关系“和—不和—和”的发展脉络。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字数较多,且信息充盈,教师在教学前应当研读课文内容,对文中的三个故事进行综合提炼,探究三者的相互联系,并以此为基点,在教学中指引学生对故事话题进行深度提炼。如教师可以从“将相和”的起因入手,指引学生解读文本,并运用自己的话语对文中故事情节进行简单阐述。最后,师生一起对三个故事的联系以及人物发展关系进行细致分析,促使学生能够把握故事中人物的发展关系,掌握事情发生的缘由,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文本的主旨大意,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深度参与,加强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需求,致力于打造多样化、趣味化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探究性及合作性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成为教师的关注重点。对此,教师可以将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引入课堂,指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讨、情感交流和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深度参与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时,由于课文对春节的民风与民俗进行精彩描述,彰显了老北京春节的喜庆和热闹氛围,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及魅力,教师首先在班内组建多个语文学习小组,组内有学优生、中等生和潜力生,以此营造班级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和共同提升的课堂氛围。接着依据教学内容,将文中提及的时间作为核心线索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并指引各小组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比对时间线索,找出相对应的民风民俗、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这样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起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化语文学习认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深度思考,丰富认知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不但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发展其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细致琢磨和深度思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增强他们对课文语言以及情感内蕴的体会,教师可以设置多层次的问题。第一,体会作者的无奈和叹息。教师指引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开端的排比句,对比三个句子∶“日子一去不返”“杨柳枯了,再绿”,以及“桃花谢了,再开”,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适时提问“此处仅仅表现了作者的叹息吗”,从中让学生联系“头涔涔”“泪潸潸”等词语,感受作者的无奈情绪。第二,体会时间的悄然而逝。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何描写时间流逝”,指引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进行深度体会,从文中描绘的睡觉、吃饭、洗手等瞬间,感悟时光如白驹过隙。第三,懂得珍惜时间。在第二层次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趁机展开追问“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应当怎么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徘徊,告诫他们应当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以及有所作为。这样教学,通过层次化的设问,加深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同时扩展了散文阅读的方法,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四、深度实践,提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着极强的综合性与应用型特征。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过度重视学习技能与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无法深刻地体悟语文知识的内涵,语文学习常常浮于表面。对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深度实践活动,并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可知,语文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元素等现实教育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指引学生仔细观察周边事物,在丰富学生语文学习资源与文学情感的同时,深化学习体验,将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有心人。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将生活中的资源素材与课文教学相联系,指引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回忆自身的登山经历,再与学生聊一聊登山的相关话题,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各自的登山體验。如此一来,学生对生活实践有效整合,能够依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切实感悟文本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辩论比赛,如以“爱国”“诚信”“孝顺”为主题的班级演讲竞赛,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应追求一种质朴自然、澄澈明净、鲜活深沉的境界。为了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教学活动必须触及“人的心里”这一核心。如此,在当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课改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学才能守住根基,教育活动才能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周铃敏 . 试论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 课外语文(下),2018,(11):22.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54
引言
深度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和教学方式,更为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教学思想。从概念上来讲,它是一种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学习方式。基于对学习的理解,学生能够通过批判性、思考式的方法学习新知,而认知结构也涵盖着学生的学习心得、学习感受等。深度学习相对于浅层学习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综合学习环节的顺利开展。
一、深度提炼,发展思维
文本提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指引学生深度提炼文本,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文章的内涵。
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共由三个故事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道出了蔺相如与廉颇的关系“和—不和—和”的发展脉络。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字数较多,且信息充盈,教师在教学前应当研读课文内容,对文中的三个故事进行综合提炼,探究三者的相互联系,并以此为基点,在教学中指引学生对故事话题进行深度提炼。如教师可以从“将相和”的起因入手,指引学生解读文本,并运用自己的话语对文中故事情节进行简单阐述。最后,师生一起对三个故事的联系以及人物发展关系进行细致分析,促使学生能够把握故事中人物的发展关系,掌握事情发生的缘由,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文本的主旨大意,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深度参与,加强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需求,致力于打造多样化、趣味化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探究性及合作性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成为教师的关注重点。对此,教师可以将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引入课堂,指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讨、情感交流和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深度参与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时,由于课文对春节的民风与民俗进行精彩描述,彰显了老北京春节的喜庆和热闹氛围,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及魅力,教师首先在班内组建多个语文学习小组,组内有学优生、中等生和潜力生,以此营造班级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和共同提升的课堂氛围。接着依据教学内容,将文中提及的时间作为核心线索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并指引各小组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比对时间线索,找出相对应的民风民俗、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这样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起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化语文学习认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深度思考,丰富认知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不但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发展其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细致琢磨和深度思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增强他们对课文语言以及情感内蕴的体会,教师可以设置多层次的问题。第一,体会作者的无奈和叹息。教师指引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开端的排比句,对比三个句子∶“日子一去不返”“杨柳枯了,再绿”,以及“桃花谢了,再开”,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适时提问“此处仅仅表现了作者的叹息吗”,从中让学生联系“头涔涔”“泪潸潸”等词语,感受作者的无奈情绪。第二,体会时间的悄然而逝。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何描写时间流逝”,指引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进行深度体会,从文中描绘的睡觉、吃饭、洗手等瞬间,感悟时光如白驹过隙。第三,懂得珍惜时间。在第二层次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趁机展开追问“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应当怎么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徘徊,告诫他们应当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以及有所作为。这样教学,通过层次化的设问,加深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同时扩展了散文阅读的方法,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四、深度实践,提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着极强的综合性与应用型特征。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过度重视学习技能与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无法深刻地体悟语文知识的内涵,语文学习常常浮于表面。对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深度实践活动,并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可知,语文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元素等现实教育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指引学生仔细观察周边事物,在丰富学生语文学习资源与文学情感的同时,深化学习体验,将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有心人。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将生活中的资源素材与课文教学相联系,指引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回忆自身的登山经历,再与学生聊一聊登山的相关话题,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各自的登山體验。如此一来,学生对生活实践有效整合,能够依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切实感悟文本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辩论比赛,如以“爱国”“诚信”“孝顺”为主题的班级演讲竞赛,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应追求一种质朴自然、澄澈明净、鲜活深沉的境界。为了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教学活动必须触及“人的心里”这一核心。如此,在当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课改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学才能守住根基,教育活动才能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周铃敏 . 试论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 课外语文(下),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