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民族问题新解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全球各地的民族问题此起彼伏,从2001年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到近几年“伊斯兰国”极端宗教组织在叙利亚的猖狂肆虐,无不与民族矛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过去十年也发生过多起民族极端分子引起的骚乱以及恐怖袭击事件,给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新梳理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政策的形成过程和时代变迁,分析借鉴世界各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审视当今我国民族政策的利弊,就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加强我国各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看,《身份认同中的法律与政策研究——以新疆为视角》(张建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的面世可谓恰逢其时。
  全书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导论,作者论述了该书的创作背景、研究价值、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论及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章讲述国家认同理论与少数族裔群体法权设置时,作者在认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了全球若干国家在少数族裔群体法权设置制度设计层面的异同,最后对比了其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建设和我国的少数民族法权设置安排。第三章为新疆地区国家认同建设的历史考察,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了王朝时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三个阶段的新疆地区国家认同建设工作。在第四章当代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法权设置与国家认同建设中,作者梳理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新疆地区实施的民族团结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经济、文化、教育、语言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具体措施,并对这些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做了分析总结。第五章为新疆地区促进国家认同的民族法律、政策的发展与完善,作者立足于差异性公民权理论,以基于公民链接的民族团结建制为支撑,提出了促进新疆地区国家认同的文化、教育、经济、法律等层面的政策建议。
  论述全面详实是该书最大的特色。全书系统地回顾了自古以来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来往沟通,将新疆地区的国家认同追溯到秦汉时代,给广大读者提供了理解新疆的历史发展和民族问题的一个全新视角。不仅如此,作者还参考了民国以后中央政府对于新疆地区颁布的几乎所有官方文件和政策法规,分析了不同时期民族政策变迁的历史背景,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历史画卷清晰、细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所做出的的种种努力,内容涵盖了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经济政策、教育政策、文化政策以及各类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并把这些努力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和反思,为读者深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政策以及民族问题的来龙去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既有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解读的层面,而是更进一步,以其丰富详实的资料占有和缜密深刻的思维逻辑,通过分析建国以来历次新疆少数民族政策颁布实施的利弊得失,提出了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政策、法律、制度建议,其言切中肯綮,其心良苦役思,为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贡献。比如在《以公民为链接的民族团结法律建制设想》一节中,作者一方面指出了侧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奠定的良好基础,同时敏锐地意识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区域间、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民族心理矛盾冲突,进而提出了在着力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基础上构建“以平等公民权为基础,以差异公民权为补充的新型民族团结”的制度建设路径;既契合了新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体而言,该书论述全面,资料详实,逻辑严谨,体大思精,是一本集理论性高度与实践深度于一体的好书。该书虽然以新疆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为主题,但其所涉及的种种民族问题却不仅仅是我国独有的,更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正在面对的,因此其在世界范围都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值得每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仔细研读,深入研究。當然,该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行文较为枯燥,连篇累牍的资料堆积和条分缕析给阅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读起来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作者能在语言上更加通俗一些,在段落划分上更加细致一些,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阅读体验。
其他文献
清人章学诚说过:“史学所以经世,顾非空言著述也。”在政治学还没有移入中国的时代里,史学曾经长久地托负着天下的政治意识:“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之以忧患,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政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前代的盛衰起伏之迹,便在一遍一遍的翻耕中化为知识、智慧、思想和经验,融入了后来的国运和世运中。同理,作为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以及各方面工作浓缩精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思想文化宝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炎黄子孙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也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但随着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传播,我国的新生代大学生普遍较为熟悉西方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反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以及文化习俗不甚了了。这既与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被边缘化有关,亦与高
期刊
摘要: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应符合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端办学理念,满足高起点学生的高层次需求,从“全能咨询师”转为“学术引路人”。而人文专业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要放在专业认同、学业指导和学术引导上。具体而言,对低年级学生主要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诱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从应试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对高年级学生则以课外阅读和论文写作为主要方式激
期刊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有力提升,全球“汉语热”日益升温。汉语学习者日渐增多,孔子学院已经遍及全球。汉语国际发展迅猛,师资培养已经成为汉语国际事业推广的重要环节。然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师资力量却无法满足海外所需汉语教师的需求。因此,不断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王丕承撰写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任务培养方式》
期刊
摘要: 翻转课堂融合了互联网技术,通过颠覆教学顺序,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形成开放性知识等方面优势显著。基于CNKI数据库2012—2015年收录的以“翻转课堂”为篇名的学术性论文2503篇,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在就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就研究热点、知识基础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开始,翻转课堂的研究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发文机构的主力因其
期刊
摘要: 美国文理学院以重视本科教学著称,并以卓越本科教学闻名。对麦卡莱斯特学院教师招聘理念、制度、方法及过程的研究表明,文理学院在教师招聘环节中,深刻体现了以教学为中心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科学论证岗位需求;招聘条件清晰具体,重点考察教学能力;招聘过程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保持互动,学术权力占主导地位;发挥同行评价作用,让教师选择教师;邀请学生参与招聘,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充分体现人
期刊
摘要: 科研成果评价是科研院校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与理工科相比,文科科研评价体系尚待完善,且文科科研成果评价中往往更重数量不重质量或影响力。本研究采用量化统计分析法,系统收集了近五年各科研院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收录的论文,深入探究了各科研院校文科科研实力的现状、发展趋势并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少数几所文科强校长期占据三大文摘收录论文前10位,
期刊
视觉传达艺术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古代视觉传达大多以装饰、建筑等形式存在。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视觉传达才逐渐开始以平面设计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现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亦随处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平面设计所带来的视觉体验,平面设计也逐渐成为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热门专业。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充分了解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经典案例,不仅有利于他们对平面设计这一领域进行思考、钻研
期刊
教育事业乃济世安邦之正道,无论处于哪一历史阶段,其总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杰出贡献。而在教育光芒照耀下的仁人志士总能吸取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寻找富国强民的发展之路。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压迫,进步的知识分子目睹战争不休的黑暗阶段之后,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立志寻求救国之道。这一时期,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是因为民国时期涌现出诸多著名画家如齐白石、
期刊
艺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智慧的突出表现形式,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今的艺术无论是在作品还是设计思想上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作品和越来越多的艺术研究著作上。2016年8月,由杨志、周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设计概论》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书立足古今经典艺术设计作品,用独特的论述方式解读了何为艺术、何为设计以及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