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逝去久远的事件,这就注定了它与时代的脱节,而当今的中学生又都是“90后”,那些“尘封的记忆”与他们太遥远,当时的观念、思维、做法他们没有感觉,就连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走进新时代》都不能使其为之震撼、激动。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历史更近距离地走进学生。
关键词:历史 近距离 学生
本案例是我准备的一节本组教师的评析课,课下让学生搜集了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等,但由于忽略了当今中学生是“90后”的现实,选播的歌曲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投影上展示上节知识点,学生流利地回答完之后,我鼓动地、充满激情地引领学生:“我们都知道,春天带给人们的是生机与希望,一曲优美的春天的故事,带我们走进了绿意盎然的春天。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曲《春天的故事》。”而后开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本来设想通过歌曲,把学生带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兴趣,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当我满怀激情地倾听,沉浸在美妙的音律,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时候,却发现下面的同学无动于衷,没有我所预想的激动与震撼;而且,有的同学在那窃窃私语,根本没有欣赏音乐,一时我感到了茫然并且非常生气。
在听完歌曲后,我强压心头的火气,佯装无所谓的就歌曲简单地提出了几个问题:“那么歌词中‘老人’指谁?1979年的‘春天’又喻指什么?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的是什么呢?”在我提问完以后学生个个茫然的、疑惑的、窃窃私语,并东张西望,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一时我感到非常生气,带着怒气语音不觉也提高了几十分贝,问道:“难道这首歌曲你们没听过吗?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吗?”学生见我生气,一时课堂变得鸦雀无声,就连刚才窃窃私语的同学也迷茫地抬起了头,不知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谁听过这样的歌曲呀,我们喜欢听的是李宇春、周杰伦、S.H.E、小沈阳等人的流行歌曲,老师真是的,太OUT了,还给我们听这样的歌曲,还生气,哼哼……”这时几个平时特调皮的学生用嘲笑的口气在下面小声地嘀咕,声音传入了我的耳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个个神情茫然的学生,听的是优美的《春天的故事》旋律,一时无语,觉得非常窘迫,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继续和学生发火吗?学生确实没听过这首歌曲,而且他们又都是“90后”,那些“尘封的记忆”与他们太遥远,当时的观念、思维、做法他们没有感觉,所谓的巨大变化他们感觉不到,什么翻天覆地,什么改革开放富起来……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在蜜罐中成长,吃的是高级营养食物;穿的是李宁、耐克等名牌服装;听的是现代流行歌曲;住的是高楼大厦……想到这些,我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是的,细想想,这帮孩子不是成心捣乱,他们的年龄、心理和人生经历就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
记得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记载:袁腾飞刚当老师时讲甲午海战,讲到军舰沉了,邓世昌想殉国,他养的狗咬着他的发辫往岸上拖,他把那狗摁到海里,一块儿死。第一次讲,学生们也跟袁腾飞一块儿感动,很“壮怀激烈”的感觉。但等他教书教到1999年左右,袁腾飞碰上了“新新人类”,再讲这故事,孩子们说,“哟,可惜了那条狗了。”
后来又讲林则徐虎门销烟,说在海边挖池子,海水引进来,投进石灰和鸦片搅拌,起化学反应后,残渣排进大海。还没说完,讲台下就嚷嚷:“老师,林则徐不环保。”
以后袁腾飞在课堂不再提那条狗了,说到虎门销烟,就先抢着说:“林则徐这么做,现在看来不环保,是吧?当时还算高明。”这个“环保”在后来的学生看来也成了抖包袱。
是的,历史是一种过去的历程,发生后便是事过境迁,过眼烟云,它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历史教材尤其是史实的东西更少变动,但是一代一代的学生在变化,他们的思维、生活环境、观念……都在飞速地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历史必须真正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历史。同时教师也必须时刻感受学生的实际和变化,和这些“90后”的“新新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减少代沟,正如史上最牛的历史教师袁腾飞一样,不断地使自己适应学生,走近学生,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流传所说的“中文系酸里酸气,数学系土里土气,外语系洋里洋气,历史系古里古气”的老样子,史上最牛的历史教师袁腾飞所创设的影响和震撼不再是神话,不再遥不可及,以后的你、我、他都能成为最著名的历史教师。
关键词:历史 近距离 学生
本案例是我准备的一节本组教师的评析课,课下让学生搜集了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等,但由于忽略了当今中学生是“90后”的现实,选播的歌曲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投影上展示上节知识点,学生流利地回答完之后,我鼓动地、充满激情地引领学生:“我们都知道,春天带给人们的是生机与希望,一曲优美的春天的故事,带我们走进了绿意盎然的春天。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曲《春天的故事》。”而后开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本来设想通过歌曲,把学生带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兴趣,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当我满怀激情地倾听,沉浸在美妙的音律,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时候,却发现下面的同学无动于衷,没有我所预想的激动与震撼;而且,有的同学在那窃窃私语,根本没有欣赏音乐,一时我感到了茫然并且非常生气。
在听完歌曲后,我强压心头的火气,佯装无所谓的就歌曲简单地提出了几个问题:“那么歌词中‘老人’指谁?1979年的‘春天’又喻指什么?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的是什么呢?”在我提问完以后学生个个茫然的、疑惑的、窃窃私语,并东张西望,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一时我感到非常生气,带着怒气语音不觉也提高了几十分贝,问道:“难道这首歌曲你们没听过吗?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吗?”学生见我生气,一时课堂变得鸦雀无声,就连刚才窃窃私语的同学也迷茫地抬起了头,不知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谁听过这样的歌曲呀,我们喜欢听的是李宇春、周杰伦、S.H.E、小沈阳等人的流行歌曲,老师真是的,太OUT了,还给我们听这样的歌曲,还生气,哼哼……”这时几个平时特调皮的学生用嘲笑的口气在下面小声地嘀咕,声音传入了我的耳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个个神情茫然的学生,听的是优美的《春天的故事》旋律,一时无语,觉得非常窘迫,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继续和学生发火吗?学生确实没听过这首歌曲,而且他们又都是“90后”,那些“尘封的记忆”与他们太遥远,当时的观念、思维、做法他们没有感觉,所谓的巨大变化他们感觉不到,什么翻天覆地,什么改革开放富起来……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在蜜罐中成长,吃的是高级营养食物;穿的是李宁、耐克等名牌服装;听的是现代流行歌曲;住的是高楼大厦……想到这些,我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是的,细想想,这帮孩子不是成心捣乱,他们的年龄、心理和人生经历就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
记得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记载:袁腾飞刚当老师时讲甲午海战,讲到军舰沉了,邓世昌想殉国,他养的狗咬着他的发辫往岸上拖,他把那狗摁到海里,一块儿死。第一次讲,学生们也跟袁腾飞一块儿感动,很“壮怀激烈”的感觉。但等他教书教到1999年左右,袁腾飞碰上了“新新人类”,再讲这故事,孩子们说,“哟,可惜了那条狗了。”
后来又讲林则徐虎门销烟,说在海边挖池子,海水引进来,投进石灰和鸦片搅拌,起化学反应后,残渣排进大海。还没说完,讲台下就嚷嚷:“老师,林则徐不环保。”
以后袁腾飞在课堂不再提那条狗了,说到虎门销烟,就先抢着说:“林则徐这么做,现在看来不环保,是吧?当时还算高明。”这个“环保”在后来的学生看来也成了抖包袱。
是的,历史是一种过去的历程,发生后便是事过境迁,过眼烟云,它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历史教材尤其是史实的东西更少变动,但是一代一代的学生在变化,他们的思维、生活环境、观念……都在飞速地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历史必须真正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历史。同时教师也必须时刻感受学生的实际和变化,和这些“90后”的“新新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减少代沟,正如史上最牛的历史教师袁腾飞一样,不断地使自己适应学生,走近学生,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流传所说的“中文系酸里酸气,数学系土里土气,外语系洋里洋气,历史系古里古气”的老样子,史上最牛的历史教师袁腾飞所创设的影响和震撼不再是神话,不再遥不可及,以后的你、我、他都能成为最著名的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