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文学 美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阶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普遍进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从目前通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已占课文很大比例。教材中收录的有古诗词、现代诗歌、儿歌、童谣等。诗歌进入教材后,教师要进行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改革,特别需要提高儿童文学修养。但现状是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诗歌教学重视不够,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儿童自创诗相对较少,能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儿童诗集很少。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爱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教学中通过搜集整理、赏诗诵诗写诗等途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童年充满诗意。
  正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通過让学生赏诗诵诗、尝试写诗、编辑诗集等活动,对儿童欣赏诗歌、自创诗歌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培养学生诗性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教师的诗性智慧和业务素养的提高,拓展素质教育的语文新天地,实现教学由文学、到美学的升华。
  一、引导学生与诗同行,掌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
  1.搜集诗歌。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给我们美的熏陶。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采访记录等信息渠道,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也可以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此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给我们美的熏陶。
  指导学生阅读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阅读唐诗、宋词、元曲,再阅读国内外优秀的现代诗。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让学生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诗歌,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
  2.整理资料。通过阅读诗歌,让学生学会给诗歌分类,从不同角度搜集诗歌,整理诗歌。如:按题材分,有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等;按体裁分有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还可以按国家和作者分。搜集诗歌时,要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创作的诗歌,还要记录当地的民歌和童谣。个人和小组将搜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在小组和班级中进行交流,为下一步开展诗歌欣赏打下基础。
  3.欣赏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体会情感。在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诗,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在欣赏诗歌时,可以在小组内阅读,看作家是怎样欣赏诗歌的,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4.动手写诗。在学生赏诗诵诗后有了一定的积累,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推荐优秀儿童诗,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再试着写一写诗,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自己写的诗。
  5.诗歌朗诵。可以朗诵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朗诵自己写的诗,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
  6.知识竞赛。将搜集到的诗歌知识编成题目,用比赛的方式看看哪些同学的诗歌知识最丰富。
  7.编辑诗集。小诗集里可以编入收集到的诗和同学自己写的诗,也可以编入诗人的故事或诗歌的相关资料或给诗配上插图。给诗集取个好听的名字,装订后在班上展示。教师将优秀诗集搜集起来,编订出一本小学生诗集,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8.办手抄报。举办“我爱诗歌”手抄报评比,通过“我爱读”“我会赏”“我会写”及诗歌知识答题等板块,使学生爱上诗歌。
  二、引导学生在诗里发现美,提高诗性文学素养
  1.激发学习诗歌兴趣,提高诵诗赏诗水平。教学中与诗同行,通过诵读所传达作品的情,所阐述的理。诵读作品本身内容的新奇丰富,表现风格的多姿多彩,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吟诵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惊叹折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强烈兴趣,体会到诗歌学习原来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走进校园,常能听到朗朗诵诗声;看到孩子们在比着谁诵的诗多;时常能听到学生在游戏中,在与人交流中不经意地吟咏出几句蕴含诗意的话;孩子们经常通过“朗诵”“吟咏”“歌唱”“配画”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真挚的情感,富有鲜明个性。学生在一次次的美读指导中,渐渐掌握了诵读方法和技巧,激发了学习诗歌的兴趣,诗歌诵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诗歌更加喜爱,渐渐体悟到了诗歌的美,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素养。
  2.加强学生诗歌创作指导,提升诗歌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模仿、创作和评价,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基础知识,并初步学会了欣赏、写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读诗、写诗兴趣盎然,他们以此为乐,互相传阅,互相品赏,积极进行诗歌创作。2011年出版了一本儿童诗集《花瓣飘香》,刊号为:ISBN978-7-204-10902-92011,诗集的正式发行,突破了目前国内儿童自创诗相对较少的现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反应。同年我校成立花瓣飘香文学社,至今出版六期《花瓣飘香》校报。2012届毕业班优秀作文选《五彩斑斓》出版发行。2013年毕业班又编印了第二辑《花瓣飘香》诗集,共选入213首儿童诗歌。
  3.构筑诗意校园,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有诗的人生一定会多一点精彩。我们通过渗透、熏染、陶冶、美化等形式,达育人、美育的效果。事实证明,受诗熏陶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情感更细腻,更懂得关心人、体贴人,能更多地为别人着想。校园蓬勃生机,充满诗意。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经常通过“朗诵”“吟咏”“歌唱”“配画”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随着诗歌阅读量和创作的加强,在诗的熏染陶冶下,学生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乐观,涌现了一批校园小作家、小诗人。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笔触描绘着自然、刻画着生活、抒写着情感,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创作诗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发表与获奖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他们写出了更多、更好的作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这悄无声息中丰富并提高了学生诗性文学素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与诗同行教学相长
  1.探讨了有效的诗歌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经过实践,总结了搜集整理—诵读赏析—仿写创作—成果展示的诗歌教学模式。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经典诗歌或感兴趣的现代诗歌、民歌、童谣。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按一定的类别把诗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欣赏优秀诗作,指导学生把握优秀诗作的字音、节奏、轻重、缓急,读出诗歌蕴含的感情,美读成诵,促进学生理解诗作。对经典诗作诵读、感悟、内化,真正理解和领会诗作的思想情感后,指导学生模仿写出同类和类似的诗作。与此同时,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体验生活,取舍素材,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将优秀诗集搜集起来,进行诗歌知识竞赛,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汇编学生创作诗歌,出版了一二辑儿童诗集《花瓣飘香》,优秀诗歌选《五彩斑斓》,内容富有生活情趣,编排更系统更科学,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学生尝到了写作诗歌的甜头,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2.提高了教师和儿童的文学素养。诗歌教学,不但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课堂中的诗意和人文关怀,开始漾荡在课堂中。教学的同时,老师也对诗歌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童心不泯,诗乐融融,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既了解了孩子,又丰富了自己,提高了儿童文学素养。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主题诗歌比赛,参赛学生全部获奖。2013届元旦诗歌诵读会上,教师诵读学生自创诗,荣获校级一等奖。
  诗歌里有美,有快乐,只要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善于捕捉,孩子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充满诗性诗意的美好童年。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了新一轮课改前后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结构、内容、方法,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做新课改的推动者,探索更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曲线运动 新旧教材 教材比较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新旧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比较,对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及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
摘 要: 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而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结尾,往往会以其独具的魅力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令人深思。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发散式、回味式、延伸式等语文教学中结尾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结尾 教学艺术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
一、案例背景与课题的选择  (一)提出问题  每每临近高考,奋斗在一线的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感慨,每天力气出得不少,脑子也动得多,学生成绩却总难提高。是方法不对,还是力气没有使对地方?这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有的困惑。辛苦工作之余,我陷入了思考:有没有一种既省时、省力又高效的复习思路和策略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上好复习课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根本保证,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要有效性,且遵循新课程理念。
“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在孩童时代,人人都有很大的梦想,长大要当科学家、歌唱家、企业家、将军……但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少青少年失去了人生梦想,失去了信念,失去了远大抱负。这一现象不仅是青少年个人的可悲,而且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败,更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有位西方教育家说:“学校是现代社会人性的最大压抑机构,有时候它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灵魂堡垒。”当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这样,教育理念
老师与孩子在一起的氛围是任何现代媒体都无法营造的。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学动力  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差,做作业不自觉,更别谈主动学习了,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督促,以防他们掉队,影响全班教学。这些学生为什么这么怕学英语呢?细究其原因在于学习兴趣没得到很好的激发,自主意识仍在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文”与“道”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例如刘勰《文心雕龙》开篇即是《原道》,他认为:“文之为德也大矣……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①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自己“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②强调为文的目的乃在于“道”。诚然,“道”之于每个作家而言,其具体内涵肯定会有所区别,但可以说“文以载道”,“道”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摘 要: 本研究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安阳市148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对选出的139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的干预,3个月后进行了再测,发现以心理游戏为主的心理干预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幅度最大,而以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为主的心理干预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幅度较小。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游戏 安阳市中学生  1.引言  心理游戏(psychological game),指依据人心理发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更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有力支撑。在班级管理中,我让爱的能量支持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班主任来说,学生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师要做到放手去爱,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挖掘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然而即将出台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将任务型教学的描述修改为“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确立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新课标”中有关任务型教
摘要: 《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简洁、平实、准确,浅显易懂。在教学时重视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领悟科普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动物游戏之谜》筛选信息语言特色拓展感悟    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