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堂”,步入“学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与孩子在一起的氛围是任何现代媒体都无法营造的。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学动力
  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差,做作业不自觉,更别谈主动学习了,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督促,以防他们掉队,影响全班教学。这些学生为什么这么怕学英语呢?细究其原因在于学习兴趣没得到很好的激发,自主意识仍在“沉睡”之中,他们的学习属于“被动学习”。新学期第一课,我就这样激励学生:“学好英语并不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学好英语天下行!少林和尚练功夫是‘拳不离手’,‘三天不练手生’;我们学英语就应该‘曲不离口’,‘三天不念口生’。齐心攻克英语关,我们有没有信心?”全班学生齐声响亮地回答:“有!”话是这么说了,决心是这么表了,还得靠实际行动落实,离不开一个“练”字,在个体自学或同桌、小组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练”。
  二、有效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形成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如婴儿学步,从“扶着走路”到“自己走路”有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慢慢地、耐心地把方法教给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要“扶”、“放”有度。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教师的学法指导而谈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从而保证自主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能力
  “凡事预则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预习时,学生要综合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努力看懂教师尚未讲授的新知识。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新词组,通过自己查阅课文的生词表理解其意思。如在教The seasons时,我课前让学生听录音查找英语季节类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和天气类单词warm,cool,sunny,在课堂上教学季节类单词和相应的英语知识时,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在复习、练习中培养能力
  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检查自己的成果,并让学生继续深入自学、深化和记忆新知识,我一般让学生先掌握英语单词和基本句型,再掌握英语词组,最后让学生反复听英语课文录音和背诵课文。这样学生会自然掌握英语季节类单词、基本词组和基本句型。
  三、主动实践,提高自学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主要体现在其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所以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听要知其然。在平常教学中,主要以听录音的方式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小学初级阶段,文字内容较简单,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在听完录音之后基本要求学生理解文中大致发生的故事,并用中文简述出来,从而慢慢培养其多听多思的习惯。其实,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授课中,教师应尽量以多说英语的方式为学生产生耳闻目染的效果,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听力解题的能力。
  2.说要懂其式。在刚开始进行简单对话操练时,一定要学生注重其表达方式是否完整。比如在学完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简单问候语时,学生刚开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适应。主要原因是对母语的思维方式没有转化过来。在说Good morning,how are you today?时他可能回答成Good morning而忽视了其具体要回答的内容,到底是fine还是not so good。对于这样的问题,在初步教学中,教师不应直接批评、全面否定,而应理解和相信学生,保护好学生敢想敢说的勇气,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对于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慢慢达到正确表达的目的。
  3.读要重其调。小学生对新鲜的实物往往都比较好奇,模仿力也较强,所以在朗读英语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情景对话中的语音语调。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阅读环境,适当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比赛活动,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语调最清晰,让他们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愉快与成功体验。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着感情去读,怎样的句子可以读作升调。各单元课文PartA部分通常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慢慢增强他们的语感,培养其爱读的习惯。阅读量的增加,对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带动作用。
  4.写要重其法。写作是对一门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表现,在小学高年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模拟写作。通过模拟训练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对个别要求较高的学生,也可以尝试让其进行创作。例如今天主要学习了英语中的重要知识点——现在进行时,教师可以讲解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结构(人物 be动词 动词ing形式),通过举例表述“刘涛正在操场上跑步”(Liu Tao is running in the palyground.)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整地写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把“刘涛”换成“穿着红色T恤衫的男孩”让学生描述,这样句子就变成:“The boy in a red T—shirt is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的比较,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方向并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训告诉我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学生一旦具有了自学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调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学习成绩也会随之稳步上升,各项素质全面发展,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 杜甫诗歌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不乏身份高贵的贵族妇女、技艺超群的歌舞伎、高洁多情的大家闺秀形象。但是有一类形象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饱受战乱之苦的老妇形象。她们是那个特殊时代底层劳动劳动妇女的缩影。本文对这一类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不仅反映出了戰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创伤,而且反映出了杜甫积极进步的妇女观。  关键词: 杜甫诗歌老妇形象妇女观    杜甫号称“诗史”。他的诗歌堪称是描绘唐代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的独特民俗文化风貌,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时期,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
摘要: 一年一届的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已经落下帷幕,激烈的竞争似乎早就忽略了农村学校的存在。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学生素质不高,学校经济“拮据”,音乐课不受重视,直接导致音乐教师激情丧失,纯粹为了能拿出节目参加比赛。种种现象表明,其实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还是存在问题的,它需要我们用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 农村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师资教研    一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毕业后在农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要积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需要理解写作思路,作文需要考虑结构的布局。“读”“写”结合,两翼一体,合则美,离则伤。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宋代学者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
摘要: 讨论式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诸多不足,促进大学英语“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应依其要义科学组织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等教学环节。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虽然传统讲授式教
摘 要: 如何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课堂,有效的课堂首先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灵活应用物理规律。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积极性 提高方法  我们都看过NBA篮球赛,在球场上所有的队员都在积极活动,团结协作,激烈对抗。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比
摘 要: 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了新一轮课改前后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结构、内容、方法,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做新课改的推动者,探索更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曲线运动 新旧教材 教材比较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新旧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比较,对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及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
摘 要: 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而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结尾,往往会以其独具的魅力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令人深思。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发散式、回味式、延伸式等语文教学中结尾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结尾 教学艺术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
一、案例背景与课题的选择  (一)提出问题  每每临近高考,奋斗在一线的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感慨,每天力气出得不少,脑子也动得多,学生成绩却总难提高。是方法不对,还是力气没有使对地方?这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有的困惑。辛苦工作之余,我陷入了思考:有没有一种既省时、省力又高效的复习思路和策略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上好复习课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根本保证,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要有效性,且遵循新课程理念。
“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在孩童时代,人人都有很大的梦想,长大要当科学家、歌唱家、企业家、将军……但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少青少年失去了人生梦想,失去了信念,失去了远大抱负。这一现象不仅是青少年个人的可悲,而且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败,更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有位西方教育家说:“学校是现代社会人性的最大压抑机构,有时候它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灵魂堡垒。”当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这样,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