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助学生美术发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泥塑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动觉,还能促进学生造型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泥塑符合儿童的心性,它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本文主要从兴趣培养发现美、示范模仿认识美、亲身体验创造美、科学评价欣赏美四个方面在泥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泥塑;创新思维;体验创造
  一、兴趣培养发现美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提高学生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教学中通过视频欣赏《秦始皇兵马俑》、讲一些雕塑趣闻,以讲故事的方法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中,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兴趣来自观摩,观察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兴趣的过程。学生通过欣赏彩塑的整个过程,感到非常的好奇,迫不急待的想动手尝试一下,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就会缓缓上演,所讲的内容在轻松活泼中进行,教学气氛也充满着知识性和生动性,这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从模仿中认识美
  如何把这种兴趣转化成动手能力,模仿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就是要通过模仿让他们认识到美。我把模仿的方法简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加法”和“减法”两种。对任何一件泥塑作品,采取“加法”,便可以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形体变为组合器物,再由组合器物细化到添加细节处理,便可以把学生手中简单的形体复杂化、具体化,再给予一定的技法(如捏、贴、抹、刻)的讲解示范,便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创作出比较精美的泥塑作品。“减法”的使用则恰恰相反。通过加法和减法结合,让学生很容易去模仿,把它们作为一种创作思路来进行熟悉,便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局限和形象局限。整个教学过程把讲解、示范和模仿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视觉、手脑并用,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前期的模仿训练,在泥塑创作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要简易的抄袭或临摹作品,而是要独具一格,突出个性,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极的思考,积极的探索,通过欣赏、观察,对形体进行变形、夸张,主动地创造新形象,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才会在学生手下呈现。我以一个动物“猪”为例,如何让这个猪变得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说给它添上翅膀就是小飞猪;有的说在表面添加头发、眼镜、博士帽变成一个博士猪。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学生不循规蹈矩,别出心裁地大胆展开想象创作,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三、亲身体验创造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美术活动应以学生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学生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绘画活动离不开儿童的直接经验,这就是泥塑教学的优势,每一件作品都可是直接感官的参与,都是个体的创造,而这种创造的经验就应来自学生的生活。如在《搬家》这一课教学设计中,先以蚂蚁搬家这一事件作为情景导入,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日常搬运动作进行人物塑造和放置,最终形成一个搬家的劳动大场景,更确定了泥塑创作的乐趣——即用泥塑表现我们的生活故事的乐趣。如果单从人物动态的学习来看,孩子们通过观察都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泥人来,这样的泥人是脱离主题事件之外独立存在的,虽然有技法,也有材质的体验,缺少情景主题的串联,也缺少了亲身感受的亲切感和直接经验的支撑。这一点,是我们在泥塑教学中往往极少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中,体验主题也应该有所侧重,既可以是侧重于技法类的主题研究;可以是表现生活类的主题应用;还可以是关注文化产物类主题的学习等。比如在表现生活类主题的教学上,以农村乡土生活这一主题为例,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塑造不同的农村劳动者、劳动场景和劳动工具,从而还原出农村乡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在教学中激发出来的情感体验是高于泥塑本身的与人的生活情感关联的乐趣,以不同的主题理解生活经验的方方面面并引导孩子把美术与日常社会生活体验联系起来。
  四、科学评价欣赏美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细微的进步,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让学生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许多手工材料大多数受到时间的限制,如泥塑作品它的保存时间不长,一旦重新操作不可能再恢复原型,但作品一目了然,视觉感很强,因此要当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对作业的评价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也是下次创作的延续。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我经常采用展览形式把学生作品分类,但不受一节课的影响,而是通过经常性的活动,邀请家长、领导前来参观,学生也相互欣赏交流。通过交流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把学生作品中最大的优点挖掘出来,把一些好的作品拍成照片后供各班学生课余时间观察,初步培养学生辩别好坏的能力,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审美意识。
  在学生互评环节中,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给同学提意见。例如,强调用“我觉得……”或“我认为怎样更好!”的句式让学生套用,弱化互评中容易产生的一些矛盾,强化从找优点入手进行评价,再找出不足。学生参与到评价作品内容中来的同时,对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
  总之,我们要抓住新课改带来的新契机,以“育人”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重讲解轻感受、重知识轻体验、重技巧轻审美、重社会性轻个性、重模仿轻创造的弊病,因地制宜优化课堂教学,以“玩”塑学生美术发展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让孩子们用巧手去塑造和谐多彩的人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笔者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运用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
期刊
【摘 要】上海市二期课改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材教法的钻研、教学模式的转变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较多的努力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家长辅导难度较高,教师布置作业所得效果堪忧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如何创新思路,并通过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使小学语文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笔者结合前人研究经验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出了有
期刊
在学校开展的“推门听课”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有机会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一年级的“求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教者的教学思路虽然很清晰,但课堂中暴露的问题也引发了笔者更深入的思考。  【教学片断】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抓棋子的游戏,比一比谁抓得多?游戏的结果如下:  第一轮:男生抓到10个白子,女生抓到12个黑子。  第二轮:男生抓到11白子,女生抓到8个黑子。  在学生玩好游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轮
期刊
【摘 要】小学生习作有些时候还真有惹人头疼之处,不是让人感到语句不够生动,就是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应当说这是问题但又不是问题,为教者不必杞人忧天。作为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学生写出他内心之乐趣,则业已达成目的。本文做了相关思考,期盼引起大家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识童心;知乐趣;自主作文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近乎就在这碌碌无为中度过,因为学生的习作很少能够出现发表于一定刊物的豆腐块儿。但扪心自问
期刊
斯霞、李吉林、王兰、邱学华、于永正、华应龙、孙双金、张齐华……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活跃江苏教坛的领军人物,对江苏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眼里,课堂是他们精神徜徉的地方,孩子的志趣、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发展就是他们课堂教学的美丽的童话。他们的教学正是由于有了孩子,他们的课堂就鲜活起来,正是由于有了课堂教学,他们的课堂才让我们大多数的教者觉得真实而虚心的求教学习,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
期刊
【摘 要】培养孩子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引”得当,学生“读”得法,阅读贵在恒。只有广泛地去阅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英语;阅读;兴趣;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通过英语阅读,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丰富了语言,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出于规避单纯科技教育、过分狭隘的专业教育等弊端,教育界也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这已为大家所认同,并在付诸实施。作为担负素质构建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怎样为提高人才素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
期刊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如说让学生学习数学化。”在进行整理和复习时,与其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不如让学生经历一个“结构化”的过程。数学知识是结构化、系统化的,因此,在儿童的数学学习中,结构化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结构化思维只有在结构化的教学中得到启迪和培养。在整理图形知识时,不妨让学生经历一个“结构化”的过程。  一、“求联”——构建图形的网络关系  美国教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虽然其本质是学生自主教育行为,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实践能力,思维不够全面和成熟,要真正参与实践,有效探究,提高综合能力,关键还得靠教师的有效指导。本文围绕教师有效指导的前提,从内容、方法和小组合作三方面具体谈了教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理论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及劳动技术教育等等,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探求积极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这个工作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总结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特点,然后对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