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诚然,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性等优势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来更好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惑着我们。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操作运用误区。其一:一些教师机械形式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为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就是高效课堂。如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自己完全可以得出的概念、规律、结论等,教师却不置可否,仍然坚持机械的让学生统一到自己所制作的课件上来,这样的操作运用,无疑是浪费课堂时间,更无疑是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二:“电灌课堂“。过分夸大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从头到尾用课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电教也代替了老师的主导及组织调控作用,甚至出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代替现代教育思想的怪事,课堂艺术就更加谈不上。其三:老师过分依赖现成课件,以致内容雷同,方法雷同、风格雷同,少了原创与新颖的课堂。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目前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三性”。
1、辅助性。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是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形象的说,就相当于给传统教学手段补充了新的血液,它有着不可代替性。但是,它毕竟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换言之,它只是课堂教学众多策略中所需要的技术手段策略而已,并不能占课堂教学的主导统治地位,否则,课堂教学就不是“人”的课堂,而是“电器”的课堂。总之,一句话,认识清楚“辅助性”,就是摆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问题。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先引导学生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纸分别折叠成、、,在操作中学生初步感知到等于等于,在这个时候,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次折叠所得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以及引导学生观赏电脑所演示的 演变为、 演变为,以及、分别演变为 的电脑图象,得出大小不变的结论。==(板书)。这样学生就会更全面更深刻的感知,从而更透彻的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特点,为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起着非常好的“帮辅”作用。这个教学过程就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老师的组织引导以及多媒体辅助作用的三位一体性,教学效果当然就好。
2、合理性。
尊重认知规律、尊重教学规律、尊重课堂艺术,该用才用,不该用就不用;还要把握使用过程中的“度”的问题。如有的教师用多媒体的“板书”功能替代传统的板书,这就不合理,多媒体的“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它无法取代传统的板书功能。又如有的教师课堂上用课件上所设定的提问代替了教师的嘴巴,动画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精美的图像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实验的器材成了动画课件的验证品,这也是不合理的。
3、实效性。
就是用得有针对、有实效,能突出多媒体的特点,找到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最佳切入点、整合点,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如六年级教学“圆”的直径与半径关系时,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对折产生直径,再对折产生半径,在验证它们的2倍关系时,可利用闪动的半径一分为二,然后使两半径各自以圆心为支点,各自做圆周运动,使两条半径与直径相重合,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發现它们之间的2倍关系,这样,就自然轻松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及学习效率。
二、运用“学教并重”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进行课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学教并重”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要强调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且要把这一个理念自始至终地贯穿到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采用以下“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益。
⑴复习与准备。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两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
上课时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⑵ 操作。①引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引导找出表示“ ”的部分,涂上阴影(如图1)。②引导在原来对折的基础上面横对折一次,引导得出表示阴影的“”部分(如图2)。③引导学生把另一张长方形纸上下三等份对折后,再左右三等份对折,引导得出“ ”的阴影部分。
⑶ 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次折叠所得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以及引导学生观赏电脑所演示的 演变为、 演变为,以及、分别演变为 的电脑图象,得出大小不变的结论。==(板书)。
⑷ 分析、想象、概括。引导结合图形和板书进行双向分析得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结论。启发学生根据几次折叠的结果想象得到:====…=( )(无数个)
⑸ 通过电脑显示以下练习,引导概括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C.总起来怎么说?这叫做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⑹ 应用。(略)
显然,以上整合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学教并重”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情境、探究、参与、合作、操作、创造等元素要求的,充分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先进教学思想,展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以及学生思维的“内化”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探究者发现者。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要突出几个注意。 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勢来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还要注意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1、注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课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巧妙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把声、形、情境溶为一体,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如一位荣获深圳市数学教学大赛一等奖的教师,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课前用多媒体播放一段flash动画:大象与蚂蚁赛跑,当哨子吹响时,大象就飞奔起来,而蚂蚁在后面慢慢的爬,一转眼蚂蚁就看不清了大象的踪影。这是老师暂停动画,问“谁会赢?”,同学们异口同声:“大象赢”。动画继续播放,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比赛线路上出现了一个十分小的洞口,大象到了洞口,过不去,急得直跺脚冒汗,而蚂蚁到了洞口,一下子就过去了。同学们也傻了眼。师问:“为什么蚂蚁赢?”,同学们如梦初醒:“蚂蚁占的空间小、体积小”。就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
2、注意突破重难点关键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突破一些教学内容重难点时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亦不理想。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由于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特点,恰当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繁为简,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园的面积”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重难点,教师用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平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使学生感受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3、注意优化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生动性、交互性、快速性等特点,可以设计各种趣味性很强的练习、可以设计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更多的练习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为练习提供大量必要的启发和思维反馈信息,让学生在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在及时的反馈下纠正思路、改正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4、注意加强情感交流。无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多么先进,还是课件做得多么精妙,它到底是冰冷的机器,无法替代有感情的教师及课堂情感的交流活动。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应把握好课件出示的时机,并且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关系。由于多媒体教学时大量使用事先输入好的内容,容易造成教师一味地按鼠标,处处让计算机代言,这样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时间,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营造出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变交流的和谐环境,这样,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启及优化。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目前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三性”。
1、辅助性。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是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形象的说,就相当于给传统教学手段补充了新的血液,它有着不可代替性。但是,它毕竟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换言之,它只是课堂教学众多策略中所需要的技术手段策略而已,并不能占课堂教学的主导统治地位,否则,课堂教学就不是“人”的课堂,而是“电器”的课堂。总之,一句话,认识清楚“辅助性”,就是摆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问题。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先引导学生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纸分别折叠成、、,在操作中学生初步感知到等于等于,在这个时候,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次折叠所得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以及引导学生观赏电脑所演示的 演变为、 演变为,以及、分别演变为 的电脑图象,得出大小不变的结论。==(板书)。这样学生就会更全面更深刻的感知,从而更透彻的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特点,为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起着非常好的“帮辅”作用。这个教学过程就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老师的组织引导以及多媒体辅助作用的三位一体性,教学效果当然就好。
2、合理性。
尊重认知规律、尊重教学规律、尊重课堂艺术,该用才用,不该用就不用;还要把握使用过程中的“度”的问题。如有的教师用多媒体的“板书”功能替代传统的板书,这就不合理,多媒体的“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它无法取代传统的板书功能。又如有的教师课堂上用课件上所设定的提问代替了教师的嘴巴,动画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精美的图像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实验的器材成了动画课件的验证品,这也是不合理的。
3、实效性。
就是用得有针对、有实效,能突出多媒体的特点,找到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最佳切入点、整合点,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如六年级教学“圆”的直径与半径关系时,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对折产生直径,再对折产生半径,在验证它们的2倍关系时,可利用闪动的半径一分为二,然后使两半径各自以圆心为支点,各自做圆周运动,使两条半径与直径相重合,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發现它们之间的2倍关系,这样,就自然轻松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及学习效率。
二、运用“学教并重”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进行课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学教并重”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要强调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且要把这一个理念自始至终地贯穿到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采用以下“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益。
⑴复习与准备。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两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
上课时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⑵ 操作。①引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引导找出表示“ ”的部分,涂上阴影(如图1)。②引导在原来对折的基础上面横对折一次,引导得出表示阴影的“”部分(如图2)。③引导学生把另一张长方形纸上下三等份对折后,再左右三等份对折,引导得出“ ”的阴影部分。
⑶ 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次折叠所得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以及引导学生观赏电脑所演示的 演变为、 演变为,以及、分别演变为 的电脑图象,得出大小不变的结论。==(板书)。
⑷ 分析、想象、概括。引导结合图形和板书进行双向分析得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结论。启发学生根据几次折叠的结果想象得到:====…=( )(无数个)
⑸ 通过电脑显示以下练习,引导概括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C.总起来怎么说?这叫做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⑹ 应用。(略)
显然,以上整合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学教并重”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情境、探究、参与、合作、操作、创造等元素要求的,充分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先进教学思想,展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以及学生思维的“内化”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探究者发现者。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要突出几个注意。 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勢来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还要注意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1、注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课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巧妙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把声、形、情境溶为一体,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如一位荣获深圳市数学教学大赛一等奖的教师,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课前用多媒体播放一段flash动画:大象与蚂蚁赛跑,当哨子吹响时,大象就飞奔起来,而蚂蚁在后面慢慢的爬,一转眼蚂蚁就看不清了大象的踪影。这是老师暂停动画,问“谁会赢?”,同学们异口同声:“大象赢”。动画继续播放,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比赛线路上出现了一个十分小的洞口,大象到了洞口,过不去,急得直跺脚冒汗,而蚂蚁到了洞口,一下子就过去了。同学们也傻了眼。师问:“为什么蚂蚁赢?”,同学们如梦初醒:“蚂蚁占的空间小、体积小”。就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
2、注意突破重难点关键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突破一些教学内容重难点时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亦不理想。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由于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特点,恰当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繁为简,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园的面积”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重难点,教师用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平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使学生感受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3、注意优化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生动性、交互性、快速性等特点,可以设计各种趣味性很强的练习、可以设计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更多的练习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为练习提供大量必要的启发和思维反馈信息,让学生在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在及时的反馈下纠正思路、改正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4、注意加强情感交流。无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多么先进,还是课件做得多么精妙,它到底是冰冷的机器,无法替代有感情的教师及课堂情感的交流活动。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应把握好课件出示的时机,并且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关系。由于多媒体教学时大量使用事先输入好的内容,容易造成教师一味地按鼠标,处处让计算机代言,这样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时间,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营造出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变交流的和谐环境,这样,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启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