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州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东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之一,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三西”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158个行政村,34个城市社区。总面积27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4万亩。总人口4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占68.7%,回族人口22.4万人,占48.7%。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93元。截至2014年底,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还有贫困人口2.87万户10.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1.3%。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福建省对口扶贫协作和自治区各厅局、兄弟县市定点帮扶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原州区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进取、务实苦干,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4万人,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世纪以来,原州区共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3.7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65亿元,闽宁对口帮扶资金0.86亿元,外援项目0.69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投资0.92亿元,部门社会帮扶项目1.14亿元。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民增收致富产业,贫困户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创新机制推进扶贫开发


  按照中央、宁夏自治区精准扶贫、定期“销号”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原州区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四级联动”(县级领导干部、部门干部、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四级联动)、“责任双到”(责任到单位、到干部)、“两不脱钩”(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重点贫困村帮扶机制,采取“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措施”的原则,实行财政扶贫资金、行业部门资金、社会帮扶资金、金融信贷资金、群众自筹资金“五位一体”扶贫资金筹措机制,在重点贫困村集中实施了产业培育、农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事业发展等“六大工程”,促使贫困村定期脱贫“销号”。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原州区以农村常住人口为基准,按照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2010年不变价)标准,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贫困户建档按照“宣传发动、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票决公示、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扶贫主管部门复核、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采取倒排队的识别方式,通过标准认定和建档立卡,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打实基础。
  培育发展增收致富产业
  原州区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在县域内东部旱塬地区重点实施“53211”(每个贫困户养5头牛或30只羊,种20亩牧草,稳定输出1名技能型劳动力,力争家庭年人均收入1万元)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在南部半阴湿地区发展马铃薯种薯、中药材等种植业;在北部河谷川道区发展枸杞、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采取引进龙头企业的方式,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帮助贫困户发展养鸡、养长毛兔等特色养殖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按照“四到”扶贫措施,对贫困户实行有针对性、差别化扶持,对贫困户每户补栏2头基础母牛(每头补助2000元)或补栏8只基础母羊(每只补助500元)。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36个产业扶贫示范村、1860户产业扶贫示范户,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以上。
  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
  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方便群众、掌握技能、快速就业、增加收入为目的,探索和创新培训模式,整合扶贫、农牧、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通过开展部门联合培训、“企业+农户”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在重点贫困村集中开展挖掘机驾驶员、家政服务、电焊工等技术培训,增加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训农民3.6万人,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人均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技术,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善始善终抓好生态移民
  “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1.5万户6.2万人,其中县内移民5983户2.4万人,县外移民9221户3.8万人。县内移民按照“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培育特色化、移民管理社区化、生态修复持续化”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坚持沿路、临镇、靠近产业基地的原则,在北部黄灌区和库井罐区,建成县内移民安置区19个,累计搬迁移民2.2万人,基本完成“十二五”县内移民搬迁任务。移民搬迁定居后,突出抓好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社会管理等工作,确保移民户均1栋日光温室(占地2.5亩)或1栋牛棚(配套2亩草地)、半亩庭院经济、输出1名劳动力,并在扶贫互助资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方面向移民户倾斜,基本形成以设施农业、特色种养、劳务产业为主的致富产业格局,初步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累计向县外黄灌区搬迁移民2.1万人,搬出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创新金融信贷机制,采用“1+3+X”金融扶贫模式,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农村黄河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合作,由地方财政向金融企业投入信贷风险基金,撬动银行按照不低于1:10的放贷比例,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创业贷款。并通过互助资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项目,集中向贫困户提供2-3万元贴息贷款,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加大民生扶持力度
  原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7亿元,重点实施了贫困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户户通、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中政府对极度贫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其余贫困户政府每户补贴建房资金2.2万元;坚持把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村庄建设结合起来,硬化亮化村组道路、实施人畜饮水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80%的农户喝上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100%,无线网络覆盖达98%以上。贫困群众从这些变化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积极争取社会定点帮扶
  结合工作实际,原州区将一、二级独立预算的副科级单位(除卫生院、学校),全部列入开展定点帮扶,每个贫困村安排1名县级领导、1名科级干部和1-2名乡镇干部,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至少要包抓1个以上自然村,各部门(单位)干部至少要包扶2户以上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争取中国铁路总公司、福建省对口帮扶县区和自治区各帮扶单位各类帮扶资金3.1亿元,建成了中小学、幼儿园12所,乡镇卫生院9所,新修乡村道路78公里,打机井11眼、集雨场(水窖)9350处(眼)等,帮扶项目涵盖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句话放在安徽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简称“选干进村”)工作上十分贴切。从2001年到2014年,这个中部省份共点将6批1.8万人进村任职。这些年轻干部在村务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了3年,但除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外,其他人所做的努力很少被外界知道。  到今年4月,此项工作开展了整整了15年。15年间,安徽的选干进村工作在岁月中慢慢沉淀。2014年,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安徽“选干进村”工作
期刊
刘永富在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强调:  甘肃扶贫开发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阶段。年年都有新举措、事事都有新套路、步步踩在鼓点上,顶层设计精确制导、政策措施成龙配套、具体打法富有特色、瓶颈制约定向突破、创新模式可以复制,成效显著、亮点频出,为全国的扶贫开发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  6月9日至10日,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
期刊
7月3日,全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开发指导司司长海波、副司长李越,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主任陈武明等出席会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代表,各省(区、市)扶贫办(局)雨露计划工作分管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了当前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
期刊
编者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党的战斗堡垒,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堡垒,电商扶贫工程是精准扶贫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农村党支部如何抓住机遇,在电商扶贫中大有作为?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织网”,织出了好风光。  我们看到,宿豫区无中生有,利用“互联网+”竟能平地创出一些产业来,如制作喜糖盒子,占全国市场的90%的份额产品来自宿迁;将产业由弱变强,如金针菇这一原本在
期刊
天地转,光阴迫。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进步天翻地覆。早在1983年,上海市总工会和原南汇区就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建立了对口协作的帮扶关系。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南接越南。全州辖8个县102个乡镇,这里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贫困仍然是全州最大的州情。面对发展中的困境,文山州341万各族人民穷则思变、艰苦创业、不断开拓进取,同时也向外部发出强烈的诉求: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办(局),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雨露计划作为专项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稳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治本之举,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切实加强雨露计划工作,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精
期刊
2014年9月22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把扶贫开发放到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要深刻认识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对于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作用,对于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
期刊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新兴的扶贫方式,对于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认识和把握旅游扶贫要求,更好地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是一个值得关注并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题。  以芙蓉洞景区开发为标志,重庆武隆县的旅游产业走过了21 年,这21年,也是武隆城乡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快、扶贫开发成效最明显的时期。发展旅游——摆脱贫困——迈向小康——跳出“贫穷陷阱”——旅游又快又好发展,武隆实现了区域发展的良性
期刊
干部驻村帮扶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管道、桥梁和载体。为全面掌握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推进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湖北省扶贫办组织专班,通过入户交谈、干部座谈、翻阅资料、实地察看等方式,对丹江口、老河口、江陵、潜江、阳新、通城、武穴、蕲春、利川、咸丰10个县(市)的40个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调查解剖,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现状。  工作有序推进  从对10个县(市)的4
期刊
多年来,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上,一个个深藏山区、老区、边区的贫困地区,被一个共同的难题困扰着:交通。因为没有路,他们与精彩的外部世界隔绝,与财富隔绝,甚至与幸福隔绝。何时能走上通衢大道,就成为生活在那里的群众世代盼望的幸福。  终于,一群幸福使者向他们走来,帮乡亲们实现了世代的心愿。他们就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扶贫攻坚者们。  那条名叫幸福的公路  路,在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是幸福的象征。  在宁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