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城乡的二元结构使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刚刚结束的十七大更进一步提出要做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如何把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在我区落到实处?笔者根据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深深体会到,必需从以下各方面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才能够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我们连云港新浦区辖区内的农村主要位于东部城区与市区主城区之间,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互连东进”的发展战略,我们从市区总体规划以及城乡之间内在联系的角度,合理进行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以及农村与城市的无缝对接。如在花果山片区和南云台片区分区规划中,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运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对现有村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建设了一批农民新村样板社区,现已成为我市城市规划的新亮点。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推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区积极配合市政府抓好花果山大道、疏港通道、连临高速、242省道、通榆运河、疏港航道等工程建设,在全区形成高速公路、水运相结合的立体式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区乡公路改造,进一步提高道路等级,尽快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推进全区行政村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工程,力争最终建成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交通网络。同时,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与市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农村产业与城市的实际需求对接。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通盘考虑农村和城市的产业布局,形成互相支持和补充的格局。根据我区的实际,首先是要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做好农村产业的规划和布局。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打造沿云台山、沿妇联河、沿徐连高速、连临高速为核心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以海宁工贸园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以云台乡东部公路河道干线为核心的大岛山现代物流业专业区等,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其次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围绕环云台山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扶持和培育红香溢酒业、新希望奶业、汪醋酿造、青妙云雾茶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发挥农村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大渔湾山水游、东磊怪石游、孔雀沟生态游、舜帝陵访古游等特色旅游产业,打响乡村游的品牌,吸引城市居民来休闲渡假,由此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城乡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发展,除了要促进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共同繁荣外,也要努力做到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建共享。联系我区的实际,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工作: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结对帮扶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提升城乡文化生活质量,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素质。
就业保障城乡兼顾并适度向农村倾斜。就业是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拓宽就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要推进城乡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并使就业政策适度向农村倾斜。我区这方面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体系,全面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同标准享受就业、失业和工伤保障。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和充分的就业信息及法律维权等服务。同时依托城区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美化乡村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建设生态新浦的要求,我区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清活动。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通过乡村环境建设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构筑起生态屏障。
(作者系连云港市新浦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尤 健
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我们连云港新浦区辖区内的农村主要位于东部城区与市区主城区之间,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互连东进”的发展战略,我们从市区总体规划以及城乡之间内在联系的角度,合理进行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以及农村与城市的无缝对接。如在花果山片区和南云台片区分区规划中,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运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对现有村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建设了一批农民新村样板社区,现已成为我市城市规划的新亮点。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推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区积极配合市政府抓好花果山大道、疏港通道、连临高速、242省道、通榆运河、疏港航道等工程建设,在全区形成高速公路、水运相结合的立体式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区乡公路改造,进一步提高道路等级,尽快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推进全区行政村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工程,力争最终建成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交通网络。同时,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与市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农村产业与城市的实际需求对接。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通盘考虑农村和城市的产业布局,形成互相支持和补充的格局。根据我区的实际,首先是要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做好农村产业的规划和布局。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打造沿云台山、沿妇联河、沿徐连高速、连临高速为核心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以海宁工贸园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以云台乡东部公路河道干线为核心的大岛山现代物流业专业区等,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其次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围绕环云台山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扶持和培育红香溢酒业、新希望奶业、汪醋酿造、青妙云雾茶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发挥农村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大渔湾山水游、东磊怪石游、孔雀沟生态游、舜帝陵访古游等特色旅游产业,打响乡村游的品牌,吸引城市居民来休闲渡假,由此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城乡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发展,除了要促进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共同繁荣外,也要努力做到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建共享。联系我区的实际,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工作: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结对帮扶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提升城乡文化生活质量,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素质。
就业保障城乡兼顾并适度向农村倾斜。就业是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拓宽就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要推进城乡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并使就业政策适度向农村倾斜。我区这方面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体系,全面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同标准享受就业、失业和工伤保障。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和充分的就业信息及法律维权等服务。同时依托城区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美化乡村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建设生态新浦的要求,我区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清活动。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通过乡村环境建设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构筑起生态屏障。
(作者系连云港市新浦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尤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