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秀雅,灵动飘逸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晓峰是新世纪脱颖而出的一位七零后学者型画家。其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成果之丰厚,在同龄人中少见。
  我和晓峰相识于2001年,那时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范保文教授任会长,他的硕士生、年方29岁的邵晓峰任副秘书长,我则任特邀高级研究员。从此我们交往渐多,在研讨会上经常见面。他的学术论文见解新颕而深刻,经常获奖,也是我对他特别关注的原因。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想推荐他调到江苏省美术馆,我觉得他很适合担任分管学术的副馆长。此事虽因故未正式进行,但晓峰作为优秀青年学者的印象已深入我心。
  晓峰天资颖悟,勤奋好学,极善于发挥学术与艺术的互动作用。其水墨山水与泼彩山水创作均卓尔不群,大有可观。泼彩山水尤为出色,已显见艺术个性。
  泼彩山水画虽自唐代起便陆续有史籍记述,但罕见真迹。现今所见的泼彩山水,多为近百年之作。邵晓峰对此深有研究,曾逐一解析金城、张大千、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何海霞、宋文治、魏紫熙、饶宗颐、范保文等十位代表性画家的创造性业绩,并从写意精神、模糊审美、泼墨传统、青绿传统、随心赋彩、用水传统、水彩画法等七个方面,对泼彩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建构。对于泼彩山水对当代绘画演进的意义,他也有独到的认识。正是在上述研究成果的主导下,邵晓峰的泼彩山水画创作迅速进入了较高品位的艺术境界。
  总体看来,邵晓峰泼彩山水呈现出一种清淡秀雅、灵动飘逸的美学品格。具体可从三方面阐释。
  其一,化浓为淡,水色墨三者交融互动。前人泼彩,多取法自“大青绿山水”,以色彩浓艳璀璨为主,张大千、刘海粟莫不如此。实由豪放个性及情感喷涌自然形成,而晓峰身处新世纪,于尘世烦躁生态破坏境遇中,对于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有新的理解和感悟,故而自出胸襟,化浓为淡,取“想小青绿”之法而化之。因精通水墨传统理法,又兼长西方水彩画法,画中特重水分的掌控变化之道,与石青、石绿、赭石和墨色交渗相融,讲求撞水、撞色、撞墨的自然渗化性和流动感,使画面产生虚实变幻的生动气韵和节奏韵律,朦朦胧胧中,营造出静谧幽邃、平淡天真的意境。《春润江南》《云涌青岚》《早春岭瀑》等作品均为代表性佳构。画面水、墨、色演化为一片氤氲之气,随机渗透,青中有绿,绿里含青,与深浅变化的墨色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在这里,传统的“随类赋彩”“水墨为上”的审美观念已被突破,而“随心赋彩”却显示出日见彰显的生命力。
  其二,泼写结合,书写性用笔骨气放达。邵晓峰的泼彩山水之所以耐看耐品,得力于他始终贯彻传统笔墨的写意精神。他对书法艺术高度重视,不断临写多种碑帖。在山水画创作中,讲究以行草书法畅达写意的点、线与画面意象造型相结合,以篆隶书法古拙苍劲的点、线与画面金石味的表达相结合。他往往在大胆泼色泼墨之后,以多样的点、线、勾、皴细心收拾,尤爱用点子皴和轻快松秀的线条,表现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秋色无边、云涌青岚等美丽的自然生态,同时抒写出内心宁静、怡适、飘逸的精神家园。有时在点画中又内蕴着一股苍茫气息,一如石谿之乱头粗服,别具苍逸之美。可以说,若没有泼写结合的功力而只是一片浑沦泼彩,则会缺乏中国画民族神韵而有损艺术魅力。
  其三,江南地域环境和文化积淀的自觉感悟。邵晓峰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南京,长期生活在江南。在这片气候温润、河湖密布、山清水秀之地,很早便诞生了典型的“水文化”。在中国画形态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水晕墨章、泼墨、泼彩等,都与江南密切相关。唐代水墨山水画初创期的代表人物张璪,便是“吴人”。泼墨山水创始人王洽(又名王墨、王黙),也主要活动于江南地区。另一位可视为泼彩山水创始人的唐代顾姓画家,也是“吴士”。20世纪以来的泼彩山水大家,多半也出于江南。邵晓峰在范保文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泼彩世界,注重领略自然山川之美,讲究心源对造化的综合与领悟,力求在踏遍千山万水、丘壑胸中自生的条件下,“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在把握山川整体气象的基础上,将自我情怀、书写意趣与泼水、泼墨、泼彩等融合起来,做到泼中有写,写中有泼。观赏他画的速写,具体而微,扣紧特征,写实中有取舍,亦有独立审美价值。有些速写可与山水创作相对应,可知素材升华为创作的提炼过程,这也是他的作品保持自然生命实感而不流于空泛概念的重要原因。
  邵晓峰对泼彩山水的探索与追求,在当代画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推进中国画的现代演化也有积极意义。泼彩山水中摒弃矫饰,探求自然天成的水色墨融合,蕴含着自然之道,更利于出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也更利于艺术家进入因势利导、随机生发的自由境界。泼彩山水是中國大写意画的一种相对年轻的独特形态,邵晓峰对其所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很大发展空间,前景未可限量。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基地,同时也是肩负着文物保管与价值挖掘责任的重要部门。但是传统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将自身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当前的陈列布展设计模式给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思考角度。  關键词: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工作创新  在进行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针对博物馆的功能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探索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的优势,让更多
期刊
期刊
摘要:太行山文书自2013年被发掘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太行山文书作为华北地区的民间文献,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新兴的民间文献,目前已经被整理汇编出部分研究成果。但当前太行山文书在整理编研方面出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高等人才稀缺等情况,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太行山文书的开发利用,在发掘整理方面需要培养相关人才、加强数字化的应用等。  关键词:太行山
期刊
摘要: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示”部甲骨文数量较多,“示”部大多与祭祀有关,由此可见商周时期中国祭祀文化的兴盛。本文以“示”部甲骨文的字形、字意以及引申含义为例进行分析,论述“示”部甲骨文与商周祭祀文化的关系,同时阐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示”部甲骨文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示”部;甲骨文;祭祀文化;大学语文  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习
期刊
摘要:蚕桑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其通过丝绸之路,更是在整个世界文明之林大放光彩。蚕桑文化纵横中华五千年,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历史中作出了无数的贡献。但随着近年来蚕桑传统产业的衰落,如何攻坚克难、突破重围、找到传承途径,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嘉兴的蚕桑文化为例,探讨了将其更好地发展下去的新途径。  关键词:蚕桑文化;非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保护中华民族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江南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需要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对旅游业的开发创新,以一种新的形式让蓝印花布进入大众的视野,为人们所知。让人们在旅游中,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创新;蓝印花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
期刊
摘要:孙过庭和贺知章都是唐代小草艺术的代表人物,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两个方面都为后世立下标杆。贺知章在当时是与张旭齐名的书法家,如今他的书法真迹仅存《孝经》,且两幅作品风格较为相似。本文对《书谱》和《孝经》进行技法上的比较,以增进对小草艺术的认知程度,并希望对自己的认知和实践有帮助。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  孙过庭,名虔礼,字
期刊
山水,雄酣豪迈、恢宏恣肆;花鸟,典雅清丽、灵趣盎然;人物,迁想妙得、神形兼备;书法,风格多变、韵致笔下;油画,澄澈清雅、空灵洒脱……每每品鉴徐墨然先生异彩多样的作品,总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怦然心动,意犹未尽之感。书画双料,国画山水、花鸟、人物,油画、瓷画皆擅,诗、书、画、印兼工,艺术理论也有所建树。不仅惊叹于墨然先生的艺术全才,更读到了他那才华横溢的艺术睿智,卓尔不群的艺术灵感……其在当代中国画坛可谓
期刊
画家郭大年,原名郭春连,为人诚实,有灵气。在文苑中,辛勤耕耘,一份劳动一分收获,去拼搏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他从小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弱冠受教于金陵韩少婴、李味青、张罕余诸先生;后参加了第一批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亦常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各地书画名家,眼界开阔,画艺日进。擅长花鸟、人物,尤喜作公鸡、螳螂、雄狮。重视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冒酷暑,顶严寒,深人农村山区、饲养场、动物园、花圃作细微观察、
期刊
摘要: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宋代石刻专题博物馆,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内部的展陈设计,分析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展陈中包含的色彩、图形、文字等视觉要素,发现这些视觉要素体现博物馆的石刻文化元素具有可识别性。  关键词: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展陈设计;视觉要素  一、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展陈视觉构成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面积约有五千平方米。共列有三个陈列展区,一楼展厅为主
期刊